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维生素D、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水平与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北京京城皮肤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7例CSU患者作为观察组,依据CSU病情分级将观察组分为轻度组(59例)、中度组(41例)、重度组(37例),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CSU病情分级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DHEA-S、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25(OH)D、DHEA-S、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水平较低,血清IL-4、免疫球蛋白(Ig)E、IgG水平较高(P<0.05)。轻、中、重度组血清25(OH)D、IL-2、IL-4、IFN-γ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血清DHEA-S水平越低,IgE、IgG水平越高(P<0.05)。CSU患者血清25(OH)D与IL-2水平呈正相关,与IL-4、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CSU患者血清DHEA-S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SU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相关,血清DHEA-S水平的降低则可能与Th1/Th2细胞失衡及病情的进展相关,也可能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5例初诊ITP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TP组(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团持续时间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鉴定CSU患者血清差异蛋白,分析CRP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SU患者CRP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SU患者血清CRP表达上调(P<0.05)。风团持续时间长的CSU患者CRP表达水平高于风团持续时间短的CSU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U患者血清CRP表达与风团持续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维生素D(VD)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患儿775例,按照MPV、VD及IgE水平诊断标准进行分组,采用相应检测方法分别检测MPV、VD及IgE水平变化,并分析3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VD水平组间M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gE水平组间MPV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与VD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2=0.026,P0.01),MPV与IgE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2=0.008,P0.01),IgE与VD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2=0.08,P0.01)。结论 VD水平与MPV、IgE水平之间呈负相关,IgE与MPV水平之间呈正相关,补充VD水平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反应,在预防和治疗超敏反应性疾病中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35及IL-26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90例CSU患者为观察组,并分为活动期CSU组和静止期CSU组2个亚组,每组4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IL-35及IL-26水平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L-3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2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活动期CSU组、静止期CSU组IL-3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活动期CSU组高于静止期CSU组(均P<0.05);活动期CSU组IL-2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CSU组与静止期CSU组、静止期CSU组与对照组的IL-2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检验示,CSU患者的IL-35水平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74,P<0.01),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0.23,P>0.05);IL-26水平与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24,P<0.05),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r=-0.15,P>0.05)。结论在CSU的发病过程中,IL-35及IL-26水平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与肺炎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新生儿肺炎的预防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A组行拉氧头孢治疗,观察B组行拉氧头孢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维生素D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分析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观察B组治疗后维生素D水平高于治疗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B组治疗后维生素D水平高于观察A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低于观察A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肺炎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胞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维生素D水平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白细...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VitD)是一组亲脂性甾体类固醇衍生物的统称,其亚组分很多,但与人体健康相关的主要是VitD 2和VitD 3,其中VitD 2主要来源于植物性膳食,而VitD 3主要通过光照经皮肤合成,少数来源于动物性膳食[1]。最近研究发现,VitD除了与骨骼疾病[2-4]、血脂紊乱[5]和自身免疫性疾病[6]等有关外,还发现其缺乏或不足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7]。CKD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因其发病率较高而知晓率较低,已成为全球一大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VitD缺乏或不足可能与CKD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特别是在晚期CKD患者和肾移植患者中,对VitD的依赖表现更加明显[8-10]。本文就VitD缺乏与CKD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维生素D(VD)对初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与治疗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初发IT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1,25-二羟基D3[1,25(OH)2D3]的浓度,利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VD受体(VDR)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ITP患者外周血中25(OH)D3(10.6±7.7 ng/ml)和1,25(OH)2D3(69.9±29.0 pg/ml)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3.7±9.1 ng/ml,87.3±19.9 pg/ml)(P〈0.05),而VDR mRNA的表达(1.588±0.12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55±0.734)(P〈0.05)。结论:VD水平及其受体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VD及类似物可用于IT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143例原发性高血压男性患者,并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急或慢性感染及影响钙磷代谢的疾病和服用可影响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者。另随机选择139例无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男性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血清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血磷、Ⅰ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1NP)、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水平,对比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血清25-(OH)D水平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的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6.83±13.84)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37±22.9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广泛的维生素D缺乏,应引起重视。血清25-(OH)D水平与PTH、P1NP呈负相关,与血钙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选择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稳定期COPD患者50例,体检健康者40例,分析受试对象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情况等一般资料,采用Medisoft肺功能仪测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呼气峰流速(PE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健康者,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25(OH)D3水平低于稳定期患者,IL-6、TNF-α水平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IL-6、TNF-α呈负相关(P0.05),与FEV1、PEF呈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且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卢帕他定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0例CSU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富马酸卢帕他定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治疗疗程为12周。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的病情进行评估,记录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荨麻疹活动度症状评分(UAS7)。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5.63%,治疗组复发率为12.12%,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UAS7评分均显著下降,不同时点UAS7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第8周、12周,治疗组UAS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CD3~+、CD8~+水平低于健康组,CD4~+/CD8~+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D3~+、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CD3~+及CD8~+水平均低于健康组及治疗组,CD4~+/CD8~+比值均高于健康组及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卢帕他定治疗CSU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纠正CSU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外周血P物质(SP)、神经激肽/速激肽受体1(NK1R)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5例CSU患者及15例对照者外周血SP、NK1R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外周血ECP的表达情况。结果: 1.CSU组SP表达水平比对照组略高[(1.907±0.4211)% vs(1.813±0.26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2. 与对照组相比,NK1R在CSU组的表达显著升高[(14.52±0.9316)% vs(5.836±0.88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CSU组和对照组血清中ECP的表达平均值分别为14.54±1.255 ng/mL和7.456±0.982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ECP水平和NK1R呈正相关(P值<0.05),与SP无相关性。结论: CSU患者SP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而NK1R与ECP表达均升高,NK1R可能促进嗜酸性粒细胞释放ECP,参与CSU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新型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6月—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 to lymphocyte ratio,M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及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CAR)。根据血清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25(OH)D正常组、不足组和缺乏组,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5(OH)D与NLR、PLR、MLR、MHR和CA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53例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了解维生素D在糖尿病控制方面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VD)缺乏组和VD非缺乏组。分析25(OH)D的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VD缺乏组和VD非缺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吸烟年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缺乏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VD非缺乏组高(P<0.05)。两组患者生化指标中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C肽、白蛋白、TC、HDL、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缺乏组血清肌酐、空腹C肽、TG、VLDL高于VD非缺乏组(P<0.05)。VD缺乏组25(OH)D、Hb、eGFR明显低于VD非缺乏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25(OH)D与患者收缩压呈负相关(P<0.05);与eGFR及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导致或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尤...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维生素D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90例,用药1~2周期间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聚集率、25-羟维生素D[25(OH)D]及临床生化指标检查,按照25(OH)D四分位数分为:Q1组(≤7.18μg/L)50例,Q2组(>7.18~≤9.39μg/L)50例,Q3组(>9.39~≤13.74μg/L)50例,Q4组(>13.74μg/L)40例。为了评估骨化三醇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健康组(15名)和氯吡格雷抵抗组(15例)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均用骨化三醇(10 nmol/L)和生理盐水分别处理(37°C预处理5 min),比较两种处理方式下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差异。结果维生素D四分位数各组间(升次)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49.36±23.34)%,(48.80±20.90)%,(37.02±18.24)%,(36.02±14.46)%,F=3.426,P=0.018)、氯吡格雷抵抗/敏感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20,24/26,15/35,10/30,χ^2=15.119,P=0.002),且随着维生素D浓度的升高,二者均呈依次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抑制因素(Q4与Q1,OR=0.699,95%CI 0.582~0.838,P<0.001;Q3与Q1,OR=0.848,95%CI 0.755~0.953,P=0.006)。在体外实验中,与生理盐水比较,骨化三醇预处理后,健康组与氯吡格雷抵抗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组:(69.8±12.7)%与(58.6±11.5)%,t=12.13,P<0.001;抵抗组:(65.5±8.3)%与(56.3±7.6)%,t=11.48,P<0.001]。结论维生素D降低了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的高残留血小板反应性,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D是否会改善氯吡格雷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维生素D不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6年3月16日至2019年3月10日收治的18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时段186例非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比较患者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慢性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补充维生素D后血清25一羟基维生素D[25(OH)D]和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的变化,评价维生素D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前组在吸入性激素治疗基础上辅助阿法骨化三醇干预,后组采用常规吸入性激素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25(OH)D水平,Medisoft肺功能仪测定FEVl。结果阿法骨化三醇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25(OH)D水平和FEVl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对呼吸器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