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学刚 《中国骨伤》1989,2(1):33-33
《神农本草经》云葛根能治“诸痹”。痹者,闭也,气血不通之谓。清·叶天士释之:“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和诸痹自愈也。”腰部急性损伤多为肌肉、韧带扭伤或撕伤,损伤后局部出血可致血淤气滞。葛根有和散气血之效,气血和则淤血消,不治痛而痛自止。清·柯韵伯又云:葛根味甘气凉,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3〕尝观仲景恒重用葛根以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乃形容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笔者认为:腰部急性损伤因气滞血淤,络脉阻滞,经脉拘急,亦使腰部拘挛不能俯仰,欲左右而不能也。夫腰在经亦属太阳,《灵枢·经脉篇》说:“膀胱是太阳之脉,挟脊低腰,是动则病脊痛,腰似折,”葛根为太阳经要药,用之“滋筋脉而舒其牵引”,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所致功能障碍有积极的治疗价值。笔者用大黄于此证,意在通而不在下,“通”,达也,开也。气血痹阻,疼痛乃作,开达气血,即寓通则不痛之义。《本草备要》言其“入血分”,治“损伤积血”,《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推陈致新”。就其“入血分”而论,推陈致新亦有《内经》“去宛陈茎”之意,疏通经络,祛除淤积,淤血去则新血生。简言之,大黄对经络淤积“推陈致新”的过程,就是对急性损伤病理的修复过程。曾治胡某,男,18岁,1983年10月24日诊治。好胜斗勇,扛树比试,因姿势不当,致使右腰急性扭伤。局部不红不肿,唯胀痛难忍,右手托按腰部不能挺直。脉弦,舌淡红,苔薄白。证属急性腰部伤筋,治宜舒筋活血止痛。处方:葛根30克,大黄10克,延胡15克,青皮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续断10克。连服二剂,痛愈强半,续进原方三剂,腰伤得愈。1984年4月12日诊治刘×,男,42岁,工人,因从梯上滑下,跌伤腰部,自诉腰痛不已,转侧不利。查:腰部肿胀,腰椎两侧压痛明显,脉涩,舌象未见异常。经X光拍片删除脊柱骨折及内脏损伤,诊为腰部急性扭挫伤。气血痹阻,经脉拘急,亟宜舒筋通痹。处方:葛根30克,大黄10克,乳没各10克,青皮10克,当归尾12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续断12克。守方连服七剂,诸症悉除。  相似文献   

2.
痛风基本病因病机为人体正气不足,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蕴,热邪扰动,痹阻肢体经络气血,局部气血不通不荣,从而引发痛风。在其致病过程中,痰热之邪起关键作用,决定着发病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及最后的病理转归,瘀血因素贯穿其中。因此,临床治宜清热化痰、祛痹通络,兼顾利湿行瘀、扶助正气,疗效甚好。  相似文献   

3.
金明秀教授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病机为脾肾亏虚,邪与痰结,湿浊痹阻经络,病性为本虚标实,以肾虚脾弱、气血亏虚为本,六淫侵袭、痰瘀阻络为标.痛风性关节炎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急性期应"清、利合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缓解期应"健、渗并持",以健脾运胃、渗湿泄浊为基本治则;慢性期应"补、溶共施",...  相似文献   

4.
筋痹是五体痹之一,筋痹的形成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经脉空虚;外因为感受外邪.从古至今有不少学者认为,筋痹多累及肝,肝与春气相应,筋痹在春季发病,为风寒湿留滞筋脉,气血闭阻导致.筋依赖于肝血的滋养,筋痹日久,复感外邪,可成肝痹.在筋痹的治疗中除了将舒筋通络贯穿始终之外,同时也应该注重补益肝肾、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5.
臂痹的证治     
臂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臂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臂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6型:邪实候(风寒痹阻证、肝经风热证),正虚候(气血亏虚证),痰瘀候(肝郁气滞证、瘀血阻络证、脾虚痰阻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有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中医学认为,风、寒、湿、热、痰瘀、阴虚、气血虚、肝肾不足等导致邪气阻滞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流注关节,发为痹.而气、血、痰、瘀等病理产物导致阴阳失和、阴虚内热、痰瘀等也可致不寐,故出现尪痹患者伴有不寐症状.现结合中西医学对认识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睡眠质量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腰痹的证治     
腰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腰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腰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7型:邪实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虚候(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候(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痹的证治     
研究总结背痹的证治方药、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背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背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背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6型:邪实候(风寒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虚候(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候(痰浊痹阻证、瘀血阻滞证...  相似文献   

9.
经筋理论对损容性疾病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筋理论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别于经脉系统的独特诊治规律。“经脉者,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而营阴阳”,故大部分学者认为经脉中气血因邪气阻滞不通为损容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却忽视了经脉“伏行分肉之间”,藏于经筋之内,经筋损伤形成“横络”,卡压经脉,是经脉“痹阻不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肝痹的证治     
肝痹为五脏痹之一,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治肝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肝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3候6型:邪实候(寒滞肝脉证、湿热痹阻证),正虚候(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痰瘀候(肝气郁滞证,痰瘀痹阻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疼痛,这一特点与中医学“痹病”相似,常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发病,痹病不仅是外感风寒湿邪,更与荣卫失衡密切相连。邪气常攻正气虚处,人体肌表虚不能驱邪外出,猝然逢风寒湿热邪而客其形体;营血不行,卫气瘀滞,营卫运行失衡,外邪入经脉,阻滞经络气血运行,最终发为痹病。治疗上应顾护肌表、补足气血、健脾益胃以调节营卫,扶正与祛邪并行,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12.
赵和平教授认为,骨关节炎的病机以肝肾精血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等邪为标,临床常从肾精亏虚、肝肾亏虚、气血两虚、寒湿痹阻、湿热阻络、瘀血痹阻等6种证型进行辨治,并常辅以外治法治疗骨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膝痹的证治     
膝痹为肢体痹之一,在风湿病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常见痹病之一。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膝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膝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5型:邪实候(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正虚候(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候(瘀血痹阻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风寒湿痹的给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寒湿痹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痹阻于经络骨节,血气运行失畅所引起的肢体酸痛、重着和麻木。它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中医治疗风寒湿痹的主要方法是内服汤剂。因为汤剂具有吸收快,疗效迅速,灵活加减使用的特点。为保证给药质量,提高药物疗效,给药护理则成为重要环节。本文就笔者对30例痹证给药护理的临床观察作一粗浅的探讨。一、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2~67岁。其中风寒湿痹17例,风湿热痹10例,痰瘀痹阻3例。  相似文献   

15.
王济华教授认为,痛风的证候特征是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肾亏虚,标实是湿热、痰浊、毒瘀。他运用分期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辨证为湿热毒邪浊瘀,痹阻经络关节,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为法;临床缓解期辨证为脾肾亏虚,痰湿痹阻,以补益脾肾、兼治痰瘀为法;同时强调生活调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胀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晨僵。体征为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血。辩证分型可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  相似文献   

17.
娄多峰教授运用"虚邪瘀"理论辨证论治颈痹,首当分清虚实,标本兼治.标要分清六淫之邪和气滞痰瘀,本则以肝肾亏虚为主.治疗时,滋养肝肾、补益气血以扶正补虚,祛风散寒以祛邪,活血化痰以通络,虚邪瘀三者兼顾.娄多峰教授运用"虚邪瘀"理论辨证治疗颈痹的经验,简明实用,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继承和挖掘.  相似文献   

18.
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蝶疮流注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蝶疮流注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3候6型:正虚候(热毒灼阴,阴虚内热证;脾肾两虚,浊毒壅阻证;气血两虚,正虚邪恋证),邪实候(热毒炽盛,弥漫三焦证),痰瘀候(气滞血瘀,肝郁毒结证;瘀热痹阻,毒蕴经络证)等。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的危害性甚大,轻者丧失劳动力,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是一种以四肢瘫痪为特征的疾病。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仅能适用于部分病例,技术要求高,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患者不易接受。颈椎病在古代医学属痹病范畴,痹即闭阻不通,中医推拿疏通经络,在治疗颈椎病上已广泛应用,由于手法轻柔,痛苦少,受到患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痢后风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痢后风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3候6型:正虚候(气血亏虚证、肝肾亏虚证),邪实候(热毒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候(痰瘀互结证)等。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