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冷轧厂工人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采用个体噪声暴露测量方法,了解冷轧厂工人噪声暴露的水平和特点,为防治轧钢工的噪声职业危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轧钢厂4个主要工艺中的11个工种为分组单位,每组抽取3~5人,用SH-126记录式个体声剂量计对白班(8:00至16:00)工人进行个体噪声暴露测量,同时填写工时记录,计算8h等效A声级。结果轧钢厂现场复杂,噪声源数量多、不稳定,工人同时受到多个噪声源的影响,个体噪声暴露声压级波动大。53名工人中个体噪声暴露最大值为100.0dB(A)。最小值为81.2dB(A);噪声暴露水平最高的头部焊工为94.20dB(A),最低的纵切剪切工为89.02dB(A);质量枪验工组内极差最大,为16.3dB(A);轧机主操作上极差最小,为2.3dB(A)。提示采取个体噪声暴露测量方法能比较准确、完整地反映冷轧厂作业工人的复杂噪声暴露情况。结论冷轧厂个体噪声暴露均超过85dB(A),应加强噪声防护。个体噪声剂量计是以工人为主体,反映个体的噪声暴露情况和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2.
两组空压工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量和评价空压工的噪声暴露。方法 采用SH 12 6记录式声级计测量两组空压工在不同工作日内的噪声暴露 ,同时用声级计按经典方法在典型工作位多点测量噪声水平。结果 在 4小时工作期间 ,空压工的个体噪声暴露水平呈波动状 ,波动范围可达 10dB (A) ,主要由空压机间歇工作和工人工作位移动所致。低压空压机操作工平均个体噪声暴露为 (85 8± 2 9)dB (A) ,高压空压机操作工平均个体噪声暴露为 (85 7± 2 2 )dB (A) ,每组内工人间和工作日间的噪声暴露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声级计测量低压空压机生产环境噪声 (86 1± 2 7)dB (A) ,高压空压机 (83 8± 2 7)dB (A)。结论 个体噪声暴露测量可以较好地解决现场复杂情况下的噪声暴露评价问题。个体间和工作日间噪声暴露的变异不容忽视 ,应有相应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本文使用的方法有待改进和简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水泥生产工人个体噪声暴露水平及超标人群的分布。方法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中班工人8小时等效声级(L_(Aeq.8h)),按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评价工人的噪声暴露水平是否超标。结果水泥生产工人暴露于非稳态噪声。研磨巡检工、窑巡检工、粉磨巡检工的L_(Aeq.8h)在87.9~93.7dB(A)之间;包装工、空压机工和班长的L_(Aeq.8h)在85.4~86.6 dB(A)之间;吊车工的L_(Aeq.8h)为81.4 dB(A),窑尾工80 dB(A)。在全厂980名职工中,90人(9.2%)的L_(Aeq.8h)≥90 dB(A);408人(41.6%)的L_(Aeq.8h)在85~89dB(A)之间;其余462人(47.1%)的L_(Aeq.8h)80 dB(A)。结论水泥生产工人暴露于非稳态噪声,约50%工人的个体噪声暴露水平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4.
同一车间中冲压工和下料工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测量和评价同一车间中冲压工和下料工的环境噪声水平和个体噪声暴露水平。方法 用声级计在工人工作位耳高度测量 1min等效声级 (LAeq·1min) ,用个体计量仪测量工人 8h个体噪声暴露的等效声级 (LAeq·8h)。结果 冲压机和剪板机分别安装在车间的不同区域 ,各设备间无隔声装置。冲压工和下料工的个体噪声暴露水平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有代表性的采样时间难以确定 ,而用个体计量仪收集LAeq·8h的噪声暴露数据稳定性较好。冲压工和下料工工作位的LAeq·1min均为 (92 5± 2 1)dB(A) ,个体噪声暴露水平LAeq·8h分别为 (95 3± 2 5)dB(A)和 (95 2± 3 5)dB(A) ,LAeq·8h的测定数值高于LAeq·1min2 7~ 2 8dB(A) ,P <0 0 1。结论 在同一车间工作的冲压工和下料工的工作环境噪声水平相似、个体噪声暴露水平相似 ,个体噪声暴露水平明显高于环境噪声的测量数值。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更适合于类似复杂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员的噪声暴露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某客车制造企业工人个体噪声水平,评估该企业工人由于噪声暴露所致的听力损失以及噪声性耳聋风险水平。方法 对某客车制造企业35名工人进行个体噪声监测,运用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指南法对个体噪声8 h工作日等效声级(L EX,8h)≥80 dB(A)的岗位进行噪声风险评估。结果 噪声强度≥85 dB(A)的工人有21名,占60%(21/35);预测暴露年数≤30年时,发生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风险等级最高的是铸造车间打磨工和涂装车间重抛光工,为较高风险;暴露年数>30年时,发生高频听阈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风险等级最高的是涂装车间重抛光工,为高风险。结论 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应采取改进工艺措施降低噪声水平,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听力保护计划等方案保护工人听力健康。  相似文献   

6.
两类噪声作业工人个体噪声暴露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比较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工人个体之间、工作日之间个体噪声暴露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应用噪声个体计量仪分别测量了4名细纱车间挡车工(稳态噪声)和4名机械加工车间工人(非稳态噪声)3个工作日(班次)的个体噪声暴露,用工作期间的8h等效声级(LAeq.8h)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组工人个体噪声暴露的时间图显示其工作环境噪声性质分别为典型的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稳态噪声组12人次个体噪声暴露的LAeq.8h最大、最小值和差值分别为99.2、92.8和6.4dB(A);非稳态噪声组相应数值为89.9、83.1和6.8dB(A)。稳态噪声组每名工人3个班次个体噪声暴露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98.0±1.1)、(94.3±1.5)dB(A),非稳态噪声组为(87.9±1.0)、(85.1±1.5)dB(A)。稳态噪声组4名工人每个班次个体噪声暴露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96.6±1.9)、(95.8±2.0)dB(A),非稳态噪声组为(87.1±3.0)、(86.1±2.1)dB(A)。[结论]在接触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的两组人群中,1名工人1次或多次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结果不能准确评估该工人所在人群的噪声暴露水平,多名工人1次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的平均值可以作为评估该组工人所在人群的噪声暴露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纺织厂挡车工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个体计量仪与声级计评价挡车工噪声暴露的异同。方法用个体计量仪采集一工作日内挡车工的噪声暴露动态资料并将数据传输至微机存储和分析。选择前纺、细纱、布机车间使用不同类型机器的6组挡车工作为观察对象,每组3~5人,分别在早、中、晚班各测量1个班次的个体噪声暴露数据。同时采用网格法和普通声级计测量噪声水平。结果个体计量仪测定结果显示,挡车工在一个工作日内噪声暴露的水平是稳定的:对同一组档车工的测量结果表明,挡车工个体间噪声暴露水平的变异大于不同工作日之间的变异。个体计量仪测量的噪声暴露水平等于或高于声级计测量的结果,最大可达4.6dB(A)。结论噪声个体计量仪可以连续动态记录挡车工的实际噪声暴露,其结果高于或等于声级计定点测量结果。在今后噪声暴露评价时应考虑采用这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轧钢作业噪声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估轧钢作业噪声暴露水平,采用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两种测试方法对轧钢作业某些接触非稳态噪声的工种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采用NoiseproDLX个体噪声剂量计和HS5671A积分声级计对白班(8:00~16:00)工人进行个体和定点分时段采样,并计算8 h等效A声级。结果显示,轧钢作业噪声主要是非稳态噪声,5个观察对象定点采样计算8 h等效A声级>85 dB(A),而个体噪声暴露水平<85 dB(A)。提示,对于轧钢作业非稳态噪声的测量,采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更真实、可靠,特别是测量结果接近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或工人作业地点轮换频繁时,更能准确评估轧钢作业噪声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海省某水泥厂作业工人的噪声接触情况.方法 采用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两种方法对水泥厂接触非稳态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接触水平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工种人员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的结果均显示研磨、粉磨和窖巡检工的噪声接触水平最高,均超过90 dB(A),除窑尾巡检工和吊车工之外,其他工种均超过85 dB(A);定点采样的噪声接触水平均高于个体采样的噪声接触水平,差异范围为0.24 ~3.30 dB(A),但其中仅窑尾巡检工个体采样与定点采样结果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水泥厂一线作业工人噪声接触超标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露天铁矿厂主要噪声暴露工人的噪声暴露水平。方法测量对象包括此铁矿厂主要噪声暴露工人,使用25台个人声暴露计对每个噪声作业工种进行至少一个班次个体噪声暴露测量;计算每名工人40 h工作时间的等效连续A声级(LAeq.40 h),用SPSS13.0软件计算各工种平均噪声水平,绘制噪声时间曲线。结果整个矿山的噪声作业工人平均接触噪声水平为88.8 dB(A),除选矿作业区为稳态噪声,其余5个作业区为非稳态噪声。选矿作业区球磨工噪声水平最高,为92.8 dB(A),破碎作业区皮带工及检修作业区维修工噪声水平次之。穿爆、采矿及运输作业区3种司机噪声暴露水平最低,未超过国家标准85 dB(A)。与环境噪声测量结果比较,个体噪声暴露测量更准确。结论此铁矿厂选矿、破碎及检修作业区噪声水平超过国家标准,这些工人应重点加强个体噪声防护。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整车制造厂噪声危害调查和检测,分析现场环境的噪声危害情况,并将噪声岗位进行分级,确定噪声危害的重点岗位,为汽车制造行业的噪声危害治理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CEL-633噪声频谱分析仪测量现场环境,用CEL-352个人噪声剂量计测量个体噪声强度,按岗位噪声结果依据国家标准评价是否超标及评估噪声作业级别。结果工作场所共检测88个点,噪声强度为66.4—105.4dB(A),有34个点噪声强度≥85dB(A),噪声强度≥85dB(A)占38.6%其中焊接车间和总装车间≥85dB(A)的检测点数占车间测点数的比例较高;共对35个岗位进行评价,其中有29个岗位噪声超标,占82.9%。对作业人员进行噪声分级,噪声危害主要集中在Ⅰ级(39.9%)和Ⅱ级(22.9%),但涂装车间的吹扫工为Ⅳ级作业,属于极重危害。结论该汽车制造厂噪声危害严重,需采取隔声降噪工程控制措施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来防控该行业的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声级计估算巡检工个体噪声接触水平与个人声暴露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使用积分式声级计跟踪测量7名巡检工巡捡路线中每个停留位置的等效A声级(LAeq),同时记录该位置的停留时间,估算巡检工8 h等效A声级(LAeq.8h),将估算结果与同步进行的个人声暴露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声级计估算的7名巡检工LAeq.8 h与个人声暴露计测量结果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种测量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正确使用声级计能准确评价稳态噪声环境中流动工作岗位工人个体噪声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13.
噪声是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职业有害因素。噪声测量与评价是工业噪声防治工作的基础,也是工作的难点㈣。传统的工业噪声测量多采用针对生产环境和噪声源的定点定时噪声测量方法㈣,在测量评价复杂环境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时存在许多问题。近年的文献显示,使用个人声暴露计(noise dosimeter)针对工人的个体噪声测量与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多,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我们通过文献资料复习,对个体噪声暴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过程和近期研究动态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机场机坪地勤人员噪声暴露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对机场机坪地勤人员的噪声暴露进行测量和评价。方法 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 ,将某机坪区域及机库工作的地勤人员分为 1 0个组 ,每组选取 3~ 9人作为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的对象。工作前将话筒固定在衣领上 ,SH - 1 2 6记录式声级计由地勤人员随身携带 ,仪器自动记录工作期间的噪声暴露数据 ,工作结束后将数据转入计算机 ,用软件计算等效声级。结果 工作期间地勤人员的个体噪声暴露水平不稳定 ,用个体计量仪可以记录和分析地勤人员工作期间噪声暴露水平的动态变化和等效声级。 4个飞机航线及 1个机库检修组日班的平均噪声暴露为 85 0~ 94 8dB (A) ,夜班为 77 6~ 84 9dB (A) ,其余工种的噪声暴露分别为金工 [(98 8± 3 9)db(A) ]>特种车辆司机 [日班 (93 5± 9 5 )db(A) ,夜班 (84 7± 5 4 )dB(A) ]>飞机协调员 [日班 (87 3± 3 7)dB(A) ,夜班 (85 5± 4 1 )dB(A) ]>文件准备 [(80 7± 4 4 )dB(A) ]>地毯清洁 [(79 0± 3 8)dB(A) ]。结论 地勤人员接触不稳定噪声。该机场绝大多数地勤人员的噪声暴露水平超过85dB(A) ,应纳入机场职工的听力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和其相应工作场所8 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方法依据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对各作业点噪声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各工种的8 h等效声级,同时对各工种的作业工人佩戴个体噪声计进行个体噪声测量。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t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统计数据均为76个,共152个。个体噪声测量结果平均值为83.2 dB(A),标准偏差为5.53;相应工作场所8 h等效声级计算结果平均值为83.9 dB(A),标准偏差为4.27。两组数据的平均标准偏差为4.94,计算两组数据的t值为0.94。当υ值为150,t=1.98,P0.05,表明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量,并做好现场调查准确记录工人在每一个噪声点的接噪时间,进行8 h等效声级计算,就可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对作业工人的接噪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陈义龙(安徽安庆石化总厂卫生处)报道:1989年5月对噪声岗位进行了测试,经统计该岗位超标点占车间测点的60%,占该厂超标点的35%,噪声强度为90~100dB(A)。参照美国噪声暴露极限标准,采用评价公式:D=sum from i=1 to n(T实/T)式中:T实 为工人八小时工作日内暴露在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班和夜班铁矿开采工人个体噪声暴露水平的差异.方法 破碎作业区倒班制度为二三班两运转制,测量对象为某铁矿开采企业破碎作业区3个班组全部工人,每班23~26名工人.使用个人声暴露计连续3 d测量6个班次噪声水平,分析白班和夜班噪声暴露水平的差异.结果 共测量146人次个体噪声暴露数据,其中自班74人次,平均噪声暴露水平为90.2 dB(A),夜班72人次,平均噪声暴露水平为89.1 dB(A).除人数较少的粗碎工和班长外,其余工种白班和夜班噪声暴露水平差异均在1 dB(A)左右.对其中62名工人白班和夜班噪声暴露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白班噪声暴露水平高于夜班2 d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P=0.002).结论 该铁矿破碎作业区白班噪声略高于夜班1~2 dB(A).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个体剂量仪对轧钢作业非稳态噪声的测量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 ,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现状还未得到明显改善 ,劳动者健康仍受到噪声的危害。正确测量与评估工作场所噪声水平是评价噪声性听力损伤及有效预防和控制噪声危害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稳态噪声我国目前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测量方法[1] ,而对于非稳态噪声暴露的测量与评价则是目前工业噪声危害研究的主要方向[2 ] 。我们应用噪声个体剂量仪对轧钢作业生产性噪声进行了测量 ,以探讨非稳态噪声的测量评估。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某钢铁集团公司中板轧钢厂为研究单位 ,该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钢坯加热→轧制→矫直→剪切→精…  相似文献   

19.
37个工业生产行业职业噪声暴露监测结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工业作业场所职业噪声暴露进行测量和评价。方法按《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69—1996)进行测点选择和测量噪声强度[dB(A)],对噪声作业接触人员进行听力筛查,评价职业噪声暴露水平。结果平均噪声强度79[dB(A)]以下段7个行业(占18.92%)、80-84[dB(A)]段有24个行业(占64.86%),85[dB(A)]段以上有6个行业(占16.22%)。4479个作业场所测量点声级段分布90[dB(A)]以上段占23.17%(n=1038)、85~89[dB(A)]段占25.50%(n=1142)、85[dB(A)]以下段占51.33%(n=2299)。同期接噪作业工人听力筛查4426人,听力损伤检出996人,听力损失筛查阳性检出率为22.50%。结论从危害程度和保护高危人群的角度考虑,严格执行85[dB(A)]噪声限值是适宜的,将来国家制定《工作场所职业噪声接触限值》时应对测量方法作配套规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个人声暴露计测量某热轧厂吊车司机个体噪声暴露,了解吊车司机噪声暴露的水平和特点。方法以某热轧厂48名吊车司机为对象,使用AWA-5610E型个人声暴露计测量白班(8:00~16:00)工人个体噪声暴露;计算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h);分析噪声暴露时间变化图;根据吊车作业区域分组比较组间噪声暴露的差异。结果该厂噪声源多,吊车司机噪声暴露受多因素影响;其噪声暴露水平不稳定。测得的48例个体暴露中,LAeq.8h为(85.1±2.3)dB(A);最大值为89.9 dB(A),最小值为79.1 dB(A)。根据吊车作业区域分为7组,各组噪声暴露水平比较接近,在83.9~87.8 dB(A)之间,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0,P=0.325)。结论该厂吊车司机噪声暴露水平已超过85 dB(A)的国家标准,应纳入听力保护计划以保护吊车司机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