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36-1337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是供应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来源.它的阻塞引起视网膜组织急性缺氧缺血,视力突然高度下降,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视网膜动脉阻塞发病率为1/10 000~1/5 000.多发生在老人,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病的老人.多为单眼发病,左右眼均可发生,双眼发病者少见.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报道了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和护理,阐述急救护理的措施,急救后的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认为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静华  胡玮  傅红霞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101-110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主干或分支被阻塞,发病率约为1/10 000~1/5 000[1]。视网膜中央动脉属于末梢动脉,无交通支相连,一旦发生阻塞,造成视网膜缺血坏死,视力急剧下降[2],视网膜完全缺血90min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3],造成永久性失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抢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陈懿  冉莉君  何季芳  明超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0):939-941,955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120例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韧性,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MCMQ回避、屈服评分均下降(P0.05),心理韧性评分、MCMQ应对方式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MCMQ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韧性评分、MCMQ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适应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玻璃体切割术患者心理韧性,降低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有助于改变其心理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诊治时间与抢救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相关护理.方法 对28例28眼发病后不同时间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取综合抢救治疗措施并观察其疗效,同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 发病后4 h内进行治疗的6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4 h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虽经积极治疗,只有1例恢复有效视力,其余8例患者视力无改变,28例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经急救治疗后视力能否恢复与早期诊治有密切关系,护理上应争分夺秒配合抢救及做好相关护理.  相似文献   

7.
吴秀匀 《现代护理》2007,13(20):1943-1944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诊治时间与抢救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相关护理。方法对28例28眼发病后不同时间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采取综合抢救治疗措施并观察其疗效,同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发病后4h内进行治疗的6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4h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虽经积极治疗,只有1例恢复有效视力,其余8例患者视力无改变,28例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经急救治疗后视力能否恢复与早期诊治有密切关系,护理上应争分夺秒配合抢救及做好相关护理。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是由于栓塞、血栓子形成、动脉痉挛等因素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疾病,能引起瞬间失明,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危重症。其发病率为1/100001/5000。多发生在老人,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病的老人。多为单眼发病,左右眼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9.
邓莉莉  蒙莉  王鲜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91-2092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occlusion,CRAO)是由于栓塞、血栓子形成、动脉痉挛等因素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中断,引起视网膜组织缺氧、变性、坏死的致盲性疾病,能引起瞬间失明,是一种严重的眼科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67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人的临床整体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有急救护理、扩血管降眼压治疗、吸氧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的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及出院指导。认为采取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提高疗效非常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总结5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人的治疗护理,认为采取及时迅速、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是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相关疾病护理、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2.
5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5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人的治疗护理,认为采取及时迅速、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是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相关疾病护理、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3.
总结58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人的治疗护理,认为采取及时迅速、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重点是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相关疾病护理、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肠造口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3、7 d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术后1 d及出院30 d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OH-QOL-OQ)评分。结果:SCL-90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SCL-90评分呈递减趋势(P<0.05),且观察组术后1、3、7 d 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30 d,两组ESCA、COH-QOL-OQ评分高于术后1 d(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可改善肠造口术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16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病人进行急诊抢救,并对后期的治疗进行观察与护理,出院后进行随访。16例病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赵慧 《天津护理》2006,14(5):289-290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以突然一眼无痛性完全失明,视网膜呈灰白色混浊.黄斑区呈樱桃红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重性眼病、此病好发于冬季,发病原因多为天气寒冷,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黏度高者.血小板聚积形成微小栓子而阻塞动脉,本病属中医“暴盲”的范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所致供血区域的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坏死.变性,以至产生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袁霞 《山西临床医药》2009,(30):800-801
<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是常见的可致盲的视网膜血管疾病[1]。加强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4年~2008年共收治24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适应性等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适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适应性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差者为19.15%,优异者为31.91%,对照组分别为53.19%、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估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伊适应模式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适应性及生活质量,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临床上较少见,又是眼科急症,并且阻塞时间一旦超过90min,视力就很难恢复,给患者的精神、心理乃至整个生活造成痛苦和不便。我们通过对1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从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人群患病率约为0.7%~1.6%[1]。阻塞多发生在筛板或紧邻其后的视网膜中央静脉内,大多为血栓形成,与视网膜中央动脉内的粥样斑块压迫,血管炎症及血液流变学异常有关[2]。近年来随着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高发,中老年人CRVO的发病率逐渐升高[3-4]。根据临床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