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编码RNA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以在转录、转录后和表观遗传学水平上调节目标基因,目前发现其与mRNA、miRNA、蛋白均存在互作机制,包括骨质疏松在内的多种疾病中都有lncRNA调控涉及。本文基于目前lncRNA在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近10余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研究特点及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Web of Science(WOS)、PubMed数据库,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近10余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进行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等内容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2577篇,英文文献851篇,显示近10余年来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而中心性最大的是日本;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献量最多的作者分别是郑洪新和JiakeXu;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细胞分化、骨密度等。结论 基因差异表达、中药活性成分、信号通路、中西医结合将成为未来研究OP的热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主要因绝经后妇女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生成和骨吸收的代谢失衡。其特征是全身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和骨折风险增加。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疼痛症状,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分为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和复方中药的临床研究。通过对近5年国内外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治疗进行相关回顾,在单味中药方面,根据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机特点和用药频次,主要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综述了淫羊藿、杜仲、骨碎补3种常用中药的实验研究进展;在复方中药方面,普遍认为肾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此外与肝脾不足、血瘀痰浊等密切相关,主要论述了补肾法在临床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并探讨未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中医药在治疗该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运用骨质疏松症易感基因的调控机理来探讨中医药防治该病的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主要从骨质疏松易感基因方面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联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总结了近7年来中西医联合、运动联合西药以及运动联合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概况。3种联合疗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联合疗法均优于单一疗法,但目前中西医联合、运动联合西药以及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入,与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中西医联合疗法及运动联合西药疗法都不可能完全去除西药的毒副作用,而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存在着疗效好、价格低、可长期坚持等优势。因而进一步深入探讨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观察以运动锻炼来巩固加强中药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应会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作用机制之一,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水平升高会抑制雌激素受体α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骨的新陈代谢,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种甲基化的状态是可以逆转的,通过干预基因甲基化,可以影响骨形成和骨重吸收的过程,进而为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会影响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水平,绝经后妇女平均血清Hcy浓度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提示血清Hcy浓度可以作为早期筛查骨质疏松的指标之一;葛根素达到合适浓度后可抑制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增强细胞ERαmRNA表达,进而促使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通过分析阐明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可以早期筛选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更简便快捷地诊断骨质疏松,为临床进行基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可以选择性地开发调节雌激素受体α基因甲基化药物,从而使治疗骨质疏松的靶向性更强,为骨质疏松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参与了多种生物学过程,在基因表达如转录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及蛋白翻译后修饰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若它们缺乏则会导致蛋白质编码能力的缺失,失调的lncRNA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作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骨代谢过程中的生物标志物,lncRNA调控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复杂,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lncRNA将为OP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靶向目标。本文将从lncRNA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信号通路、与破骨细胞分化相关信号通路、与钙相关信号通路三个方面对近年来lncRNA与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5%~40%最终出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1]。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2]。"代谢记忆"现象等证据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参与了DN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3,4]。组蛋白转录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histone modification,PTHMs)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和DN有着潜在联系。因此,本综述主要阐  相似文献   

9.
溴结构域蛋白4(BRD4)作为溴域及超末端结构家族中的一员,通过调节细胞基因转录调节细胞周期,在正常细胞以及肿瘤细胞的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种转录和表观遗传调控因子,BRD4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基因重排和基因突变常与多种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笔者对BRD4及其抑制剂在转录调节中的功能及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与分析,从而为相应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胃癌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个基因的调控作用,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及其功能被发现,它们能够通过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后水平调控和与miRNA形成调控网络等在基因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胃癌的转移。本文就lncRNA在胃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并易并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OP发病率的升高,对其防治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话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疼痛症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检索系统,主要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归纳中药(包括单味中药、传统经典复方、中成药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旨在寻找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特效中药,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科研前景,以期为从事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科研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对中药调节TGF-β表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为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及治疗思路,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等骨科相关疾病,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中药,如淫羊藿、骨碎补等可刺激骨再生和抑制骨再吸收,最终促进骨折愈合。许多细胞实验证明这些中药成分可上调胞内成骨性转录因子和成骨相关基因产物表达,诱导前成骨细胞成骨分化和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骨结节形成和基质矿化。同时也可上调胞内破骨性转录因子和破骨相关基因产物表达,抑制前破骨细胞破骨分化和破骨细胞骨再吸收活性。此外这些中药成分还可影响胞内信号通路发挥以上相同的作用。由此发现前成骨细胞和前破骨细胞中的成骨性和破骨性转录因子、转录因子调节的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是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主要分子机制,也是目前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探讨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 势,为其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检索2010年6月-2022年6月中医 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分析,并 绘制相关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361篇,涉及的关键词有中药、儿童、龙牡汤、临床观察、辨证论治、临 床研究、针刺、生活质量、中医药、中医证型、中药药浴、中医。热点关键词为儿童、辨证论治、生活质 量、龙牡汤。聚类分析所产生的主要聚类有儿童、血虚风燥、龙牡汤、辨证分型、心火、生活质量等。突 现强度位于前3位的关键词为龙牡汤、针刺、中医药,其次分别为用药规律、辨证论治、中药、湿疮、血 虚风燥、健脾化湿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儿童、血虚风燥、龙牡汤、辨证分 型、心火、生活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然而由于只有单纯的中医理论指导,而缺乏现代科学依据的支撑,故而广受争议。与此同时,OPG/RANK/RANKL信号轴的发现又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大突破。因此,笔者立足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基于中医脏腑亏虚立论,从OPG/RANK/RANKL信号调控机制探讨中医学从"瘀证"论治骨质疏松症的合理性,从而为中医从"瘀"辨治OP以及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传统中药历史悠久,药效确切且毒性较小,因此多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不过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学科概念网络药理学的兴起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将网络药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中药药理研究,在分子网络调控的背景下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是进一步推动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将就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的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易于导致骨折发生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的发展和发病率的上升,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在中医称为"骨痹"、"骨萎",利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骨质疏松发生的机理逐渐明了,诸多研究者发现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力巨大,且临床使用疗效良好。因此本文从古典医籍中治疗骨质疏松的经典中药淫羊藿为入手点,通过文献筛选来总结近年来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施治的规范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虚、脾虚、肝虚、血瘀密切相关,目前学界普遍比较接受的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是: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血瘀气滞证,并按该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面的规范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信号通路共同介导和影响的临床骨科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因其并发症常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被广泛研究及报道。中医药治疗方案与PI3K/AKT通路因其能直接或间接影响骨骼组成细胞中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同介导的"骨平衡",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产生显著效果而被越来越多学者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及分子研究分析指出,中医药治疗方案、PI3K/AKT通路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国内外学者也对中医药手段直接或间接激活PI3K/AKT通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的研究。虽然目前对于中医药治疗方案、PI3K/AKT通路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但在其分子机制研究等方面仍存在欠缺。本文将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方案、PI3K/AKT通路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干预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