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5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超声造影表现.结果5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70个病灶,所有病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快出”,门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低回声.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表现为等回声时间、表现为低回声时间分别为(14.50±3.82)s、(22.29±4.97)s、(30.38±7.97)s、(43.54±16.80)s.70个病灶中,42个(60.0%,42/70)表现为动脉期病灶边缘不规则环状增强,28个(40.0%,28/70)表现为整体增强;动脉期增强过程中,49个病灶(70.0%,49/70)表现为“树枝状”由周边向中央延伸的特征性的增强方式.超声造影增强达峰值时,51个病灶(72.9%,51/70)表现为不均匀增强,19个(27.1%,19/70)表现为均匀增强.21个病灶(30.0%,21/70)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病灶边界显示不清,超声造影病灶边界均清晰.所有病灶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均表现为低回声.56个病灶(80.0%,56/70)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环状增强和(或)树枝状增强.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具有“快进快出”、环状增强和(或)树枝状增强等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总结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26例原发性肝淋巴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 肝淋巴瘤单发15例(57.7%),多发7例(26.9%),弥漫性4例(15.4%).单发及多发性病例的超声表现相似,86.4% (19/22)表现为低回声病灶;其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淋巴细胞表型.弥漫性病例声像图表现为肝肿大,弥漫性回声不均匀,似“慢性肝病”或“脂肪肝”,未见明确占位病灶,其病理诊断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淋巴细胞表型.结论 根据超声表现,可将原发性肝淋巴瘤分为单发型、多发型及弥漫型;其中,单发型与多发型的声像图以低回声占位为主,而弥漫型表现为肝肿大;该分型与病理免疫组化T、B淋巴细胞分型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肠吻合术后围吻合口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9例围吻合口肿瘤中15例(78.95%)为胆管癌, 4例(21.05%)为胰头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7例(36.84%)肿瘤侵犯吻合口,B组12例(63.16%)肿瘤未侵犯吻合口.观察并记录胆肠吻合口及肿瘤声像表现.结果 19例围吻合口肿瘤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4.21%(16/19).A组患者均为胆管癌,其中42.86%(3/7)表现为吻合口并胆侧与肠侧管腔内实质性团块堵塞,28.57%(2/7)表现为吻合口及两侧胆、肠壁增厚,另28.57%(2/7)超声漏诊.B组中66.67%(8/12)为肝内胆管癌,33.33%(4/12)为胰头癌,胰头癌患者肝内胆管均未见明显扩张.结论 充分认识胆肠吻合术后的超声解剖及围吻合口肿瘤的声像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淋巴瘤患者26例,分析其超声声像图及X线、MRI的特点,并比较三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4例患者行超声检查,共检出32个病灶,平均最大径线30 mm,26个(81.3%)病灶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为主,8个(25.0%)呈卵圆形,7个(21.9%)呈小叶状,20个病灶(62.50%)边界清晰,6个(18.8%)周边见声晕,19个病灶(59.4%)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19例患者行乳腺X线检查,1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1例患者见点状钙化灶,5例表现为非对称致密影,12例患者发现15个孤立性病灶。10例患者行MRI检查,发现病灶11个,10(90.9%)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所有病灶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超声、X线和MRI对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52%,100%。结论 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结合超声及MRI检查有利于乳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网球肘患者伸肌总腱和肱骨外上髁的声像图表现,评价超声检查对网球肘诊断的价值.方法 84例经临床诊断为网球肘患者治疗前行超声检查.通过患侧与健侧对比,灰阶声像图指标包括:伸肌总腱厚度,回声,撕裂(无回声纤维缺损区),有无钙化,肱骨外上髁骨质改变;对比观察伸肌总腱血流信号(增加,无改变).28例随后行手术治疗.结果 7例超声未发现异常,77例患侧灰阶声像图或彩色多普勒表现异常.该病超声表现为:伸肌总腱肿胀增厚71.4%(55/77),局部回声减低53.2% (41/77),撕裂39.0% (30/77),77.9% (60/77)可探及血流信号增加.撕裂患者中,位于深层者86.7% (26/30),远大于浅层13.3% (4/30).23例(30.0%)可见钙化,18例(23.4%)肱骨外上髁骨质有不规则改变或骨刺样隆起.超声对撕裂的范围、位置与手术记录一致.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能发现网球肘患者伸肌总腱的病变,还能评价病变的位置,范围,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评估是否为急性充血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心肺超声表现,探讨床旁超声评估COVID-19重症患者心肺损伤的价值。方法纳入31例COVID-19患者,包括16例重症患者和15例非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肺部超声(LUS)评分及心脏超声检查,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重症患者LUS评分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相关性。结果 COVID-19重症患者肺部超声主要表现为B线融合(15/16,93.8%)、肺实变(10/16,62.5%)及肺部合并症,LUS评分显著高于非重症患者(P0.05),更易于累及双肺。重症患者左房内径(LA)、左室内径(LVDD)、右房左右径(RA)、右室左右径(RV)、右室流出道(RVOT)及肺动脉内径(PA)均明显增大(P0.05),出现三尖瓣反流(16/16,100%)及肺动脉高压(6/16,37.5%)的比例更高。重症患者LUS评分与PASP之间呈正相关(r=0.746,P=0.002)。结论 COVID-19重症患者心肺损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床旁超声在其病情评估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增强CT表现,探讨超声、增强CT及二者结合对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患者同期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增强CT影像学资料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残留时间7 d~10年,平均(14.6±12.1)月.局部复发/残留结节20例,大小0.5~4.6 cm,平均2.1 cm,超声声像图以低回声实性结节为主(60%),砂粒样钙化占40%.颈部淋巴结转移40例,以Ⅵ区为主(75%),超声检出最小转移性淋巴结3 mm;40例中12例(30%)伴液化囊性变,10例(25%)伴点状钙化,5例(12.5%)同时合并钙化及囊性变,结内微钙化、囊性变及高回声等为特异性表现.超声及增强CT对局部复发/残留结节检出率均为90%,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分别为80%和72.5%.超声与增强CT对局部复发/残留结节、颈部淋巴结及总诊断率分别为65%、67.5%和65.2%对75%、55%和65.2%,二者联合诊断率为86.4%、77.5%和91.3%,与单纯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增强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甲状腺癌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联合增强CT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检查在评估Crohn 's病(CD)活动性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通过CD活动指数(CDAI)评估22例CD患者的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通过超声观察该22例患者病变部位、肠壁厚度、结构层次、回声情况及能量多普勒超声Limberg分型情况等,探讨超声在评估CD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2例CD患者分为19例活动期组及3例缓解期组,其中19例活动期患者肠壁均节段性增厚,最厚为16 mm,最薄为5.1 mm,平均厚度为(8.25±2.91)mm;增厚肠段肠壁层次消失的有17例,占89.5% (17/19);Limberg分级中Ⅲ级及以上有18例,占94.7% (18/19);而缓解期3例患者超声图像与活动期相比肠壁增厚不明显,平均厚度约(3.83±0.21)mm(与活动期肠壁厚度比较,P=0.018,<0.05),肠壁分层重新出现,但层次依然减少,并且Limberg分级均处于Ⅱ级(与活动期Limberg分型情况比较,P=0.000,<0.05).结论 CD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超声图像区别显著,经腹超声检查可作为评价CD活动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临床确诊的38例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7%(28/38)和77.1%(27/35).17例(44.7%,17/38)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病灶内强回声斑块,胰腺癌患者中均无此征,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出现后方回声增强的比例(50.0%,19/38)明显高于胰腺癌患者(8.6%,3/35,P<0.01);胰腺癌患者中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的比例(45.7%,16/35)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5.2%,2/38,P<0.01).肿块型胰腺炎患者胰管多表现为不光滑扩张并贯穿(26.3%,10/38);胰腺癌患者胰管表现为光滑扩张并中断的比例(54.3%,19/35)明显高于肿块型胰腺炎患者 (7.8%,3/38,P<0.05).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在发病部位、肿块边界轮廓、内部回声、邻近血管的变化及肿块内血流特征等与胰腺癌极为类似,存在较多重叠而难予鉴别,两者之间的超声声像图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病灶内强回声斑块、病灶后方回声增强、胰管及胆管改变及伴有淋巴结增大是超声检查诊断肿块型胰腺炎和胰腺癌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0.
对47例产后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超声特征进行总结。(1)47例胎盘植入相关因素:创伤性缺陷是导致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其中瘢痕子宫38例(80.9%,38/47);合并前置胎盘36例(76.6%,36/47);孕妇高龄(≥32岁)29例(61.7%,29/47);多次顺产、引产或自然流产史(≥2次)29例(61.7%,29/47);多次人流史(≥2次)36例(76.6%,36/47)。(2)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符合29例(61.7%,29/47),其中9例为胎盘粘连,19例为胎盘植入,1例为胎盘穿透。漏诊18例(38.3%,18/47)。(3)29例胎盘植入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后方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29例(100.0%,29/29),表现为胎盘实质内可见漩涡19例(65.5%,19/29),表现为植入部胎盘增厚16例(55.1%,16/29)。彩色血流图特征:表现为胎盘后方边缘及内部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26例(89.7%,26/29)。(4)9例胎盘粘连超声表现为胎盘后间隙消失,胎盘实质;19例胎盘植入超声表现特征为胎盘内漩涡的形成及胎盘植入部增厚,1例胎盘穿透超声表现为胎盘局限性增厚并可见附着处局部向外突出的包块。(5)47例胎盘植入患者临床结局:行子宫切除术15例(31.9%,15/47),产后出血2000ml28例(59.6%,28/47),出现失血性休克20例(42.6%,20/47),患者无死亡。胎盘植入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产前超声检查对胎盘植入诊断有重要意义,胎盘植入的程度对检出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3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5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例(26.7%),滤泡性淋巴瘤3例(10.0%),灰区淋巴瘤1例(3.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3.3%)。临床表现有短期内颈部肿大(60.0%),伴有压迫症状(46.7%),Ⅲ/Ⅳ区颈部淋巴结肿大(63.3%),甲状腺功能异常(10.0%),合并桥本甲状腺炎(63.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之间在病灶的纵径(P=0.036)、回声特征(P=0.036)以及病灶边缘(P=0.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侵袭性之间在回声特征(P=0.005)以及病灶边缘(P=0.020)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短期内增大明显的甲状腺内极低回声肿块,且伴有颈部Ⅲ/Ⅳ区淋巴结肿大时,应怀疑甲状腺淋巴瘤发病。边缘不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片状高回声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规则的极低回声病灶伴网格状回声是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声像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超声引导细针穿刺作为诊断桥本甲状腺炎的金标准,探讨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216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确诊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超声表现.超声观察指标为:甲状腺两侧叶大小及峡部厚度、内部回声特点、甲状腺内血流分布、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甲状腺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成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功能减低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仅84例患者(38.9%,84/216)具有经典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甲状腺两侧叶及峡部体积增大,回声减低,血流丰富;132例患者(61.1%,132/216)具有不典型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甲状腺体积不大,实质回声增粗或呈局限片状低回声.25.0%(54/216)合并实性结节,2.8%(6/216)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内血流分布较正常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为(39.0±20.5)cm/s,甲状腺功能减低组为(41.1±21.4)cm/s,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为(35.6±17.1)cm/s,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9,P=0.68).93.1%(201/216)的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下极周围可见肿大淋巴结.结论具有经典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图像患者仅占少部分,应重视不典型桥本甲状腺炎超声表现,减少漏诊.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内血流不能成为判断甲状腺功能的指标;甲状腺下极周围淋巴结的检出可协助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13.
桥本氏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桥本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桥本氏病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观察其血液T3、T4、TSH水平变化与声像图改变间的关系,并分析甲状腺上、下动脉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变化在桥本氏病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桥本氏病患者中,除2例甲状腺体积减小外,其余病例甲状腺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光滑,腺体回声不均质,多见网格样条索状回声,内部可见低回声或低回声与强回声结节并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8.7%(2/23)的患者腺体内的血流信号明显减少,39.1%(9/23)的患者的腺体内血流信号增多,52.2%(12/23)的患者呈现典型的"火海征"。甲状腺上、下动脉的血流峰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流阻力指数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检查是桥本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TL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对病变的超声分型、形态特点、边界、回声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上述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8例PTL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9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6例,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3例。7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超声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累及单侧或双侧,多呈不均匀极低回声,可有条索状强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可伴数目不等的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易侵犯颈部淋巴结,还可累及周围软组织、压迫气管。结论充分认识不同病理类型的PTL超声表现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PTL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任涛 《临床医学》2014,34(10):29-3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H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超声下显示HT患者甲状腺体积不同程度增大,峡部明显增厚;甲状腺内部回声分为4型:弥漫性回声减低型28例,结节型12例,局限性回声减低型3例,无明显变化型2例;39例HT患者甲状腺内彩色血流信号明显增加,可探及双侧颈部淋巴结者35例。结论 HT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HT的诊断、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上腺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3例肾上腺淋巴瘤患者累及双侧6例,单侧7例,共19个病灶,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肿块大小3.0~14.0 cm,平均(7.99±3.08)cm。18个病灶为低回声,1个表现为杂乱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者10个,不均匀者9个,其中内部可见条索状稍强回声者7个,伴小片状无回声区4个。彩色多普勒示68.42%(13/19)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仅31.58%(6/19)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此外,3个较大病灶不同程度累及同侧肾脏及其周围组织,1个伴下腔静脉栓子形成。结论 肾上腺非霍奇金淋巴瘤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规则低回声团块,肿瘤内无明显或仅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但对于内部回声不均匀伴有液化等征象的病灶,不能完全除外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回声特点,研究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在判断HT甲状腺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HT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超声影像特点并测定其甲状腺IBS值及内分泌水平,分析两者间的联系.结果 100例HT患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3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30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40例.(1)HT甲亢组与HT功能正常组甲状腺内部回声以局灶性及弥漫性减低多见,该两组在局灶性与弥漫性回声减低中均未见差异(P>0.05);(2)HT甲减患者弥漫性低回声的出现率达到70%,高于HT甲亢、HT功能正常组(P<0.05);(3)HT甲减患者高回声带出现率高于HT甲亢、HT功能正常组(P<0.05);(4)多发结节在HT甲亢组占3.3%,HT功能正常组占16.7%,HT甲减组占3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各组的IBS和IBS%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6)HT甲减组的IBS和IBS%均较HT甲亢组、HT功能正常组减低(P<0.05); HT甲亢组与HT功能正常组的IBS和IBS%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及背向散射积分可用于HT甲状腺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以提高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6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482个,其中,女性356个,男性126个,年龄14~82岁,结节最大径0.7~9.2 cm;实性结节258个,囊实性结节224个,甲状腺结节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96个。甲状腺结节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局部疼痛、红肿、皮肤感染、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计算结节的体积缩小率,将结节按照囊实性比例、大小、是否有桥本病背景、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结节大小、有无桥本、性别、年龄大小分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甲状腺结节囊实性比例组间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后体积明显缩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51.2±5.7)%、(69.7±4.3)%、(84.6±3.7)%、(89.3±2.9)%、(93.7±1.6)%、(94.9±1.4)%;甲状腺结节囊性成分<20%、囊性成分20%~80%、囊性成分>80% 3组,术后1、3、6、12、18及24个月组间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858、69.101、19.410、49.559、146.653、309.950,P均<0.001),囊性成分比例越高,消融灶缩小越快;将囊性成分<20%的结节,按照最大径≤3 cm及>3 cm、是否有桥本病背景进行分组,术后1、3、6、12、18及24个月组间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大小分组:t=9.710、8.925、9.899、12.734、17.226、42.580;是否有桥本背景分组:t=5.529、7.981、4.843、6.558、17.976、28.906,P均<0.001),3 cm以下、无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结节射频消融后体积缩小更为显著;最大径≤3 cm且囊性成分<20%的结节在性别(男性、女性)、年龄(≤40岁、>40岁)组间,同一随访时间结节的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为早期确诊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等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患者以腹痛不适(10/20)或触及肿块(10/20)为临床症状就诊,病变部位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评价病变处的彩色血流信号分级,检查胃部患者口服胃窗造影剂400ml。结果20例患者中原发性胃淋巴瘤9例(45%,9/20),超声表现为胃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肠道淋巴瘤5例(25%,5/20),超声表现为腹腔内较大的异常低回声区:甲状腺淋巴瘤2例(10%,2/20),超声表现为网格状低回声区;肝、乳腺、肾上腺、阴茎淋巴瘤各1例(各5%,1/20),超声均表现为病变部位的低回声病灶。肿块体积范围(长径×宽径×厚径)在12mm×7mm×6mm~95mm×80mm×71mm之间。彩色多普勒成像示血流分级以I、II级居多(90%,18/20)。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50%,10/20)。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超声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易被误诊。多数病例表现为低回声、形态规则的低血流分级病变,此现象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首诊中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8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0例甲状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超声图像及超声报告, 记录并总结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  结果  1例肺癌及1例食管癌患者的转移灶表现为甲状腺增大, 弥漫性回声不均, 余8例表现为甲状腺结节。8例表现为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5例多发, 3例单发; 2例病灶累及右侧叶, 1例病灶累及左侧叶, 5例病灶累及双侧叶; 结节平均最大径为3.8 cm(0.6~6.6 cm); 5例边界不清, 3例边界尚清; 7例病灶形态不规则, 1例报告中未描述; 7例表现为低回声, 1例表现为高回声; 2例病灶为囊实性, 6例表现为实性; 6例伴点状、条状强回声, 1例无强回声, 1例报告中未描述;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4例病灶内血流丰富, 1例周边内部条状血流, 1例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 1例无血流, 1例报告中未描述。甲状腺转移灶与原发病灶具有相似的超声特征。  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超声表现多种多样, 多表现为甲状腺结节, 也可表现为弥漫性回声不均。结节的超声表现多为多发、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实性、低回声、钙化、血流丰富。了解甲状腺转移癌的超声特征有利于可疑病例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