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川芎嗪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川芎嗪治疗IPF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3月,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推荐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后纳入7项RCT研究,388例患者,试验组207例,对照组181例。Meta分析显示: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RR=1.22,95%CI[1.08,1.3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提高Pa O2方面MD=6.20,95%CI[0.45,11.9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用于治疗IPF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安全性尚不明确,仍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VIP、CNKI、CBM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6年5月),纳入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个RCT,3 6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5,95%CI[1.12,1.18],P0.000 01),能够提高AE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MD=0.27,95%CI[0.21,0.34],P=0.000 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MD=8.04,95%CI[5.87,10.22],P0.000 01)和动脉血氧分压(SMD=0.83,95%CI[0.60,1.07],P0.000 01),能够降低AECOPD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SMD=-0.75,95%CI[-1.04,-0.47],P0.000 01)。研究中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安全性较高。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提高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现有研究的样本量小、方法学质量低,上述结论还需要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检索Pub Med,CNKI等7个中英文数据库,查找有关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11月。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用Cochrane手册针对RCT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疗效及安全性。共纳入13篇RCT,包括1 0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喘可治组临床有效率更高[RR=1.15,95%CI(1.06,1.23),P=0.000 3];肺功能改善更明显,包括第1秒呼气量(FEV1)[MD=0.21,95%CI(0.15,0.27),P0.000 01]、用力肺活量(FVC)[MD=0.36,95%CI(0.15,0.56),P=0.000 6]和第1秒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MD=6.85,95%CI(4.68,9.02),P0.000 01];并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MD=-6.35,95%CI(-8.23,-4.47),P0.000 01]、白细胞介素-8(IL-8)[MD=-2.00,95%CI(-3.13,0.87),P=0.000 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D=-2.79,95%CI(-4.61,-0.97),P=0.003]。除此之外,喘可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研究表明,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有助于减少炎症发生,安全性好,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尚需要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PubMed、Embase,查找关于苓桂术甘汤加减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涉及1 405例患者,其中干预组703例,对照组702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干预组有效率[RR=1.20,95%CI(1.14,1.28),P<0.000 01]、动脉血氧分压(PaO2)[MD=9.32,95%CI(3.90,14.73),P=0.000 7]、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MD=4.33,95%CI(3.48,5.18),P<0.000 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D=9.23,95%CI(6.88,11.58),P<0.000 0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MD=0.50,95%CI(0.47,0.53),...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SinoMed、VIP、WANGFAN DATE,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7月,对补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个研究,共932例肺纤维化患者。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补肺活血法能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RR=1.24,95%CI(1.12,1.37),P0.0001],提高6min步行试验[MD=19.28,95%CI(4.26,34.31),P=0.01],提高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MD=0.39,95%CI(0.14,0.65),P=0.003],提高FEV1/FVC%[MD=7.51,95%CI(5.29,9.73),P0.00001],提高FEV1%[MD=4.17,95%CI(2.78,5.56),P0.00001],提高CO弥散量(DLCO)[MD=2.59,95%CI(0.27,4.90),P=0.03]。结论:补肺活血法联和西医规范治疗肺纤维化在提高临床有效率、6 WMD、DLCO、FEV1、FEV1/FVC、FEV1%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本研究结果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常规疗法联合灸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中运用灸法辅助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按照GRADE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纳入16篇RCT文献,涉及1425例患者。与常规治疗相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1)联合灸法在降低急性加重次数[MD=-0.31,95%CI(-0.49~-0.13),P=0.0006]方面更具优势;(2)联合灸法对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D=4.00,95%CI(2.63~5.37),P<0.00001]及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MD=3.56,95%CI(1.69~5.43),P=0.0002]的改善更佳;(3)联合灸法能延长6 min步行距离[MD=35.00,95%CI(18.02~51.99),P<0.0001];(4)联合灸法对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分级[MD=-0.62,95%CI(-1.18~-0.05),P=0.03]的改善更佳;(5)纳入文献均未报告不良反应。结论:灸法辅助治疗COPD稳定期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因临床证据不足,安全性尚不能得出明确结论,且因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6,(3)
目的系统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CENTRAL、EMbase、VIP、CNKI、CBM和Wan Fang等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和评价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1个随机对照试验(RCT),合计3 0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COPD在总有效率[OR=3.39,95%CI(2.64,4.34),P0.000 0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WMD=8.67,95%CI(5.62,11.71),P0.000 0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WMD=6.17,95%CI(3.31,9.02),P0.000 1]、氧分压(PaO 2)[WMD=6.45,95%CI(4.26,8.64),P0.000 01]、二氧化碳分压(PaC O2)[WMD=4.35,95%CI(3.17,5.52),P0.000 01]、C反应蛋白(CRP)[WMD=13.36,95%CI(9.95,16.77),P0.000 01]、酸碱度(pH)[WMD=0.03,95%CI(0.02,0.04),P0.000 01]、白细胞总数(WBC)[WMD=2.11,95%CI(1.64,2.58),P0.000 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WMD=5.18,95%CI(3.49,6.86),P0.000 01]和住院时间[WMD=-4.77,95%CI(-6.33,-3.22),P0.000 01]等指标上优于单用常规治疗,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针刺治疗COPD的随机安慰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16年7月,任何语言的文献都在检索范围之内。由两名评价者提取数据、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2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其中包括5篇英文文献和4篇中文文献,共计326名患者。Meta分析提示:针刺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Z=3.16,95%CI(1.87,7.99),P=0.002]及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orced vital capacity,FVC%)[Z=2.05,95%CI(0.34,14.80),P=0.04],同时能降低患者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Z=3.24,95%CI(-14.44,-3.56),P=0.001],增加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Z=2.37,95%CI(5.85,61.52),P=0.02]。结论针刺治疗可增加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提高其运动耐量,并改善生活质量,但仍需要大样本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 Fang),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10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参照Cochrane质量评价标准,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共9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治疗组有效率[RR=1.22,95%CI(1.07,1.39),P=0.004],生活质量[RR=1.37,95%CI(1.10,1.70),P=0.005],1年生存率[RR=1.34,95%CI(1.07,1.67),P=0.010],降低治疗副反应(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外周血中CD3+[MD=7.34,95%CI(5.75,8.94),P0.000,01]、CD4+[MD=3.13,95%CI(0.25,6.00),P=0.03]、NK细胞[MD=3.90,95%CI(1.93,5.88),P=0.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反应[RR=0.73,95%CI(0.45,1.19),P=0.2]及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MD=-0.42,95%CI(-1.96,1.12),P=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斑蝥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尚需开展高质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及CNKI、Wanfang database、VIP、CBM等中文数据库,搜索所有关于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并追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有关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提高CHF治疗的总有效率[RR=1.21,95%CI(1.16,1.27),P 0.000 01],增加射血分数[MD=5.93,95%CI(4.47,7.39),P 0.000 01]及每搏输出量[MD=5.23,95%CI(3.67,6.78),P 0.000 01],缩短左室舒张末径[MD=4.04,95%CI(1.11,6.97),P=0.007],改善6 min步行试验[MD=47.61,95%CI(14.09,81.12),P=0.005]。结论现有证据支持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衰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