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根据患者选择及知情同意,62例患者中35例采用经皮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A组),27例采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B组)。采用疼痛VAS评分、腰椎ODI评分及患者满意度(PSI)评价疗效,并观察腰椎整体活动度(ROM)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1个月。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腰椎ROM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4、12周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A组各项评价指标均较治疗后4、12周时降低(P 0. 05); B组各指标优于A组(P 0. 05)。结论应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是治疗慢性小关节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及疗效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者,其中45例接受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其余13例接受药物、理疗及认知治疗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封闭前、封闭后、治疗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记录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腰椎MacNab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腰痛缓解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组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但均明显高于封闭后VAS评分(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牵涉痛疼痛缓解率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术后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27例,良17例,可1例;保守治疗组可6例,差7例.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内侧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远近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2例临床诊断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患者,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行腰脊神经后内侧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患者的静止VAS、运动VAS及ODI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腰脊神经后内侧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是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酚甘油阻滞脊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应用酚甘油阻滞脊神经后支治疗小关节综合征引起的顽固性腰痛53例病人,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全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8~83岁,体重43~72kg。共计183支脊神经后支。病例选择:(1)腰部慢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影响日常生活。(2)主诉腰骶部疼痛区无明确的压痛点,从其往上2~3节段的腰椎旁有压痛点,并引出主诉痛区牵涉痛[1]。(3)影像学显示腰椎有形态学变化。(4)试验性阻滞脊神经后支效果良好但维持时间短。(5)排除窦椎神经源疼痛[2]。治疗方法 (1)定位:俯卧位,参照X线照片上患侧腰椎横突的位置,用龙胆紫在腰椎间隙正中线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背内侧支毁损术治疗腰椎术后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5月,收治腰椎术后慢性腰痛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经对照性诊断封闭确诊。根据患者选择及知情同意,20例行经皮脊神经背内侧支毁损术治疗(射频消融组),23例采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阻滞组)。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及患者满意度(PSI)评价治疗效果,并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量腰椎活动度(ROM)。[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的随访。治疗后1周,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及腰椎整体ROM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在2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射频消融组各指标随时间延长持续改善,而神经阻滞组各指标显著恶化,治疗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射频消融组上述指标显著优于神经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射频消融组的患者满意度[(1.75±0.77) vs(2.70±0.86),P0.05]和治疗有效率(90.00%vs 39.13%,P0.05)显著优于神经阻滞组。[结论]经皮脊神经背内侧支毁损术是治疗腰椎术后慢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局部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术后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4例腰椎术后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37例切断组行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37例行局部封闭保守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腰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改良MacNab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与术前相比,切断组与封闭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显著降低,而JOA评分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断组术后VAS评分随时间延长继续减少,JOA评分继续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计学意义(P0.05),而封闭组术后VAS随时间延长再次增加,JOA评分再次减少,但不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切断组的VAS和JOA评分均优于封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切断组腰椎改良MacNab功能评分优良率(94.59%)高于封闭组(4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对治疗腰椎术后慢性腰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治疗的120例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纳入研究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60例, 超声引导下松解组(n=60)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松解组(n=60)。两组分别在超声及DSA引导下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中硬膜外穿刺针钝性分离松解腰脊神经后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疼痛评分和患者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5.9±0.8)分比(6.0±0.9)分, F=1.161, P>0.05]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2.2±5.8)分比(73.3±6.8)分, F=1.022, P>0.05];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 VAS评分[(5.9±0.8)分比(1.9±1.3)分, F=20.182, P<0.01;(6.0±0.9)分比(1.6±1.2)分, F=15.654, P<0.01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脊神经后内侧支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的腰椎小关节源性LBP患者共180例.其中连续射频联合坐位旋推手法组90例(射频+手法组),单纯连续射频组90例(射频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冷冻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痛是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及诊断众说不一 ,仍无完论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 ,如卧床休息、口服、肌注镇痛剂 ,肌松剂 ,封闭及各种理疗等方法 ,效果均不够理想。于 1996年 8月~1999年 10月 ,我们为 32 3例患者进行了脊神经后支的冷冻治疗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脊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 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 ,后支主干短 ,仅 0 .5~ 1.0 cm即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上腰段分支点约在椎间孔外 1.5 cm处。下腰段分支点约在椎间孔外 2 .0 cm处。内侧支较细 ,跨横突根部纤维骨孔向下绕过下位椎骨上关节突外缘 ,经乳突…  相似文献   

11.
七叶皂甙配合封闭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七叶皂甙配合小剂量地塞米松封闭对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腰痛患者符合邵氏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诊断标准 10 8例 ,按疼痛程度分四级。静脉输入七叶皂甙 2 0 m g配合地塞米松 1~ 2 mg 2 %利多卡因 10 ml 维生素 B1 2 1m g作后支主干阻滞 ,三天 1次 ,一个疗程不超过 5次。结果 随访 6 3例 ,76 .2 %的患者经治疗 1~ 4次显效 ,15 .9%的患者 2~3次有效 ,7.9%的 1~ 3次无效 ,未发现一例有不良反应。结论 一些非特异性腰痛与脊神经后支有关 ,本方法对其治疗有效。七叶皂甙对神经炎症水肿有明显的抗炎、抗渗出、消除肿胀 ,缓解疼痛。小剂量地塞米松局部间隔使用 ,能达到治疗目的 ,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消融术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有效性。[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2月本科采用腰椎小关节突封闭确诊并收治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52例。所有病例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内侧支消融术治疗;B组22例接受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腰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痛均有所缓解,A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3个月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间VAS和JOA评分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P<0.05)。此外,B组治疗后8 d有2例出现胃部不适,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内侧支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联合小关节封闭对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78例腰椎后路手术患实施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时间。结果:178例腰椎后路手术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下均能顺利完成,一次给药成功率91.57%,有效操作时间可达2h,术中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麻药用量少,麻醉效果确切,能减低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机率等优点,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后路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在腰椎后路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在腰椎手术中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为腰椎后路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 根据腰脊神经后支的局部解剖特点 ,术前通过腰椎 X线片测量或X线透视定位 ,确定腰椎横突根部体表投影点 ,采用经皮穿刺阻滞相关的脊神经后支而麻醉腰后部 ,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麻醉作用时间 ,比较腰椎不同类型手术的麻醉差异。结果  196例腰椎后路手术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下均能顺利完成 ,一次给药成功率 87.2 4%。手术时间平均 10 4分钟 ;麻药用量平均 48ml。术中后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在腰椎中后柱的后路手术中较其它麻醉优越 ,具有操作简便 ,麻药用量少 ,麻醉效果确切和减低脊髓、脊神经根损伤机率等优点。涉及两个椎体以上和椎体滑脱 °以上的椎体复位手术 ,应避免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5.
非特异性腰痛的重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探讨非特异性腰痛的机理。方法(1)在20具尸体上解剖脊神经后支。(2)测定非特异性腰椎痛患者病变脊神经后支32根和对侧正常脊神经后支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病变脊神经后支的定位点在主诉痛区上方2-3个节段的同侧横突根部压痛点。(3)液氮冷冻病变脊神经后支远期随访500例。  相似文献   

16.
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史银良,王永红,张永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系腰部扭伤的伴随性损害,是腰或腰臀部常见的疾病。但因腰、臀、腿痛原因较多,本征往往易被误诊。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现将我们治疗的10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例男81...  相似文献   

17.
脊神经后支主干阻滞治疗下腰腿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驰 《颈腰痛杂志》2001,22(1):69-70
临床下腰腿痛发病率高 ,但由于对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清 ,导致诊断模糊 ,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多数学者推测这部分患者腰腿痛来源于脊神经后支支配区域 [1 ] 。脊神经后支所致下腰腿痛 ,陶甫等人统计 :门诊此类患者占腰腿痛总人数的 5 0 % [2 ] 。我院 1995~ 1999年门诊治疗 140 0例下腰腿痛患者 ,并进行了随访 2年 ,12 0 0例随访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其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临床症状 :(1)腰部外伤史。(2 )患侧腰部、臀、腹股沟区、髋部及股后疼痛 ,但不超过膝关节水平以上。个别患者疼痛难忍 ,不敢活动。在全部后内侧支损伤者中 …  相似文献   

18.
<正>非特异性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病,表现为局部疼痛和牵涉疼痛。我院骨伤康复科自2013-03-2014-02在脊神经后支定位下电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例患者均来自于潍坊市中医院脊柱骨科门诊或骨伤康复科门诊,诊断为非特异性下腰痛住院治疗。1.2诊断标准[1](1)慢性腰痛,卧位时疼痛轻,坐位及站位时疼痛重,可伴有臀部和大腿外侧痛,但腿痛不超过膝  相似文献   

19.
脊神经后支性腰痛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相似文献   

20.
<正>下腰痛是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病。随着对下腰痛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认识到脊神经后支是下腰痛的主要传入中枢通路,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约占下腰痛发病的50%。现在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的治疗多采用神经阻滞、冷冻、射频等有创方法,单纯采用手法治疗的较少。我们采用坐位旋转治疗脊神经后支源性下腰痛8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