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关节腔灌注对手术失血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局部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静脉组在手术皮肤切开前给予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局部组在手术结束缝合关节囊后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灌注,比较两组手术失血情况、大腿肿胀程度、失血指标、凝血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患者术后当天、第3天及第6天的大腿肿胀率均低于静脉组(P<0.05)。两组术前各项失血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术后1周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及血细胞比容与局部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患者术后2 d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局部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ANH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ANH组行术中ANH,联合组采用AN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患者自体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及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记录患者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联合组自体输血后Hb、H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术后1d引流量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光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9):136-,14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围手术期应用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患者术中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90例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中静滴生理盐水;观察组将1 g氨甲环酸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于术中静滴。比较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形失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形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输血率为24.44%低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和隐形失血量,并减少术中输血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局部用药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24例,根据氨甲环酸用药途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静脉注射组(n=116)和局部用药组(n=10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深静脉或肺栓塞、急性肾损伤或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32. 1±14. 0 g/L vs. 131. 7±12. 5 g/L)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102. 6±11. 7 g/L vs. 100. 2±12. 1 g/L)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止血带使用时间(61. 3±10. 5 min vs. 63. 6±9. 8 min)、术中出血量(52. 7±12. 4 ml vs. 54. 5±11. 8 ml)、术后引流量(546. 6±332. 8 ml vs. 582. 3±317. 5 ml)、住院时间(6. 1±1. 3 d vs. 6. 4±1. 6 d),以及术后深静脉或肺栓塞、急性肾损伤或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降低输血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对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具有禁忌证的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也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初次)采用氨甲环酸对隐性失血及膝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95例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研究组48例使用1 g氨甲环酸与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局部应用方法对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量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1假体安装完成后,取100 ml(1.0 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行关节腔周围肌肉软组织注射;实验组2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导入100 ml(1.0 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至筋膜下肌肉软组织;对照组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导入100 ml生理盐水至筋膜下肌肉软组织。对比三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术前红细胞压积、隐性失血量。结果:实验组1、2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及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减少值及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与关节腔浸润方法给药对术后出血影响无明显差异,临床可以采用相对简便的局部给药方法,即经引流管逆行导入至关节腔给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与静脉联合用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初次行TKA手术的80例患者,根据术中氨甲环酸给药途径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 ml;B组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0.5 g;C组在术前0.5 h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 g,且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0.5 g;D组在术前0.5 h和术后2 h均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 g,且在缝合关节囊后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0.5 g。TKA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放置引流管并加闭3 h。观察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隐性出血量、Hb、HCT、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隐性出血量比较,依次是D组C组>B组>A组(P<0.05);4组患者均无深静脉血栓、胸闷、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局部和静脉联合应用比氨甲环酸单独局部应用更能有效减少患者TKA术中出血量、引流量、隐性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Hb、HCT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局部应用方法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量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局部应用方式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1:假体安装完成后,取100ml(0.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行关节腔周围肌肉软组织注射,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50ml(0.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2: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150ml(1.5g)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注射液。对照组:假体安装完成,筋膜层缝合完毕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射150ml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1、2较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Hb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均明显减少,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之间术后引流量、术后24小时Hb减少值及隐形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与关节腔浸润方法无明显差异,可以采用相对简便的局部使用方法,即经引流管逆行注射至关节腔。 相似文献
10.
11.
12.
背景:目前有关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减少出血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对于优先选用何种使用方式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及其不同使用方式对初次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关节运动医学二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拟行单侧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按性别以分层随机分组法分成3组:A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 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n=20):置换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 mL;C组(n=20):置换开始时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缝皮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500 mg与10 m L生理盐水混合液。记录各组置换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输血量,同时观察是否有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必要时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结论:B组及C组患者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显性失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隐性失血量方面B组显著小于C组(P<0.05);B组及C组患者输血人数及输血比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置换后14 d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人工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人均输血量,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且静脉用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局部灌注氨甲环酸对减少全膝关节置换出血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A组0. 5 g血栓素50 ml松止血带之前顺引流管打入关节腔内,闭管3 h; B组:0. 5 g,0. 9%氯化钠溶液松止血带之前顺引流管打入关节腔内,闭管3 h。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失血量、显性及隐性失血量方面,A组均显著低于B组(P 0. 05);在异体输血量(A组:253. 56±141. 62 ml,B组:427. 13±140. 45 ml)和输血例数(A组:8例; B组:17例)方面,A组均显著低于B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均有所变化,但A组患者改变更加显著,改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也未出现不愈合和愈合延迟等情况。结论应用氨甲环酸术中局部灌注能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减少临床用血,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关节内氨甲环酸灌注联合静脉滴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滴注方法:止血带打气前10 min,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2.0g氨甲环酸溶于生理盐水100 ml,对照组仅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关节内灌注方法:止血带压力放掉前2 min,治疗组通过引流管关节腔内灌注2.0g氨甲环酸溶于生理盐水100 ml,对照组仅关节腔内灌注生理盐水100 ml,并进行对症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失血量、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 h治疗组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而术后48 h及72 h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51.75±44.02)ml和(552.67±51.36)m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601.58±60.12)ml和(894.69±117.4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感染及肺栓塞情况出现,患者无1例死亡.治疗组出现2例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3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关节活动良好,均顺利出院.结论 关节内氨甲环酸灌注联合静脉滴注在不影响凝血功能的情况下,可显著减少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氨甲环酸在减少人工关节置换后出血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其使用方法及剂量仍存在争议,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失血量及肢体周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骨科2013年3至10月收治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男19例,女71例;其中氨甲环酸组30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关节囊缝合后局部关节腔注射浓度为3%氨甲环酸稀释溶液50 mL,60例患者局部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抗凝方式、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前诊断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测量术前及术后术侧膝上10 cm肢体周径,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手术总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与术侧肢体周径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氨甲环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2.683,P〈0.05)。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且不影响置换后肢体周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隐性失血(HBL)的影响,并评估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科接受THA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1)和对照组(n=21)。在切口关闭后,观察组向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100 mL(2 g),对照组向关节腔灌注0.9%氯化钠100 mL。比较两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输血量、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HBL量和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的Hb、Hct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下瘀血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THA患者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且对凝...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静脉和关节腔联合应用减少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霸州市第二医院行TKA的老年重度膝关节炎患者159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和随机数字列表法,将159例患者分为静脉滴注组、关节腔注射组及联合应用组,每组53例。静脉组松止血带之前10min使用0.5g TXA静脉滴注;关节腔组缝合后经引流管关节腔内推注0.5g TXA,夹闭引流管6h松开;联合组松止血带之前10 min使用0.5g TXA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关节腔内推注0.5g TXA,夹闭引流管6h松开。比较3组置换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输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置换前Hb、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手术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组置换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12hHb下降值、人均输血量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及关节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XA静脉和关节腔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TKA失血,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陶铁瑛沈钦荣林武许杨王敏龙黄月娟 《浙江临床医学》2018,(2):244-246
目的比较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组(n=42)患者在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注入氨甲环酸(2g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应用组(n=40)患者在术前30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mg/kg,最大剂量1.2g)。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次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值变化、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术前平均HB,平均HCT,术后次日平均HB,平均HCT,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来出现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够有效减少隐性失血和输血,理论上避免了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