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病情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同步收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ECOPD组) 44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组) 41例和健康对照组45例,检测血清TNF-α、IL-8浓度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性,分析TNF-α、IL-8与VEGF与肺功能指标及病情变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COPD组、AECOPD组血清TNF-α、IL-8及VEGF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TNF-α、IL-8随着COPD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P 0. 05),VEGF随着COPD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降低(P 0. 05); 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8及VEGF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最大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CV)和FEV1%呈负相关,VEGF与FEV1%、FEV1/FVC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TNF-α、IL-8及VEGF等细胞因子在COPD的发病及加重期具有重要意义,并与肺功能下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CX3CL1/FKN)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106例COPD患者,按是否合并肺气肿分为COPD合并肺气肿组(n=46)和COPD组(n=60),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随访28 d,根据预后将COPD合并肺气肿组分为存活组(n=40)和死亡组(n=6),检测血清CX3CL1/FKN、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肺功能肺活量(FV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分析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水平对COPD合并肺气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COPD合并肺气肿组治疗前后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高于COPD组,FEV1、FVC、FEV1/FVC低于COPD组(P<0.05);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与FEV1、FVC、PEV1/FVC呈负相关(P<0.05);生存组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是影响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联合预测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COPD合并肺气肿患者血清CX3CL1/FKN、IL-6、TNF-α、CRP水平呈高表达,可能是引起肺功能下降的因素,且对预后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与炎症因子水平及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江西省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AECOPD)55例作为A组,缓解期COPD患者45例作为B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浆中MSP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血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且分析MSP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指标、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血浆MSP、TNF-α、IL-6、IL-8、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EV1、FVC、FEV1/FVC及FEV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中MSP、TNF-α、IL-6、IL-8、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而FEV1、FVC、FEV1/FVC及FEV1%水平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血浆中MSP水平均与TNF-α、IL-6、IL-8及CRP水平呈正相关(r=0.392~0.736,P 0.05),而与FEV1、FVC、FEV1/FVC及FEV1%呈负相关(r=-0.621~-0.349,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中MSP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升高,并且MSP水平与炎症因子、肺功能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上辅助评估COPD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百令胶囊1.0g/次,3次/d,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FEV1/FVC)、血清IL-8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IL-8均明显降低,血气指标、6min步行距离亦明显改善。治疗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IL-8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NIPPV治疗的COPD缓解期患者,辅以百令胶囊治疗能改善肺功能,降低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利肺汤对慢阻肺(COPD)患者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常规口服氨茶碱缓释胶囊及贝莱片,研究组加用清热利肺汤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IL-8、TNF-α含量研究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肺功能FEV1% pre、FEV1/FVC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清热利肺汤可降低COPD血清中增高的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短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2例。超短波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中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expiratoryvolume,FEV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短波治疗组治疗后咳嗽、痰液性状、痰量及干口罗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显效好转率显著提高(P<0.05)。血清IL-8,IL-1β,TNF-α均显著降低(P<0.05),FVC%,FEV1%明显升高(P<0.05)。IL-8,IL-1β,TNF-α含量与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0.81,-0.95,-0.74,P<0.05)。结论超短波辅助治疗COPD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黎  童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2196-2200
目的 观察麻桂柴苓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麻桂柴苓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和NF-κB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χ2=4.823,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mMRC、CAT评分、PaCO2、PaO2、PaO2/FiO2、FEV1/FVC以及IL-6、IL-8、TNF-α、HMGB1、TLR4和NF-κ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mMRC、CAT评分、PaCO2以及IL-6、IL-8、TNF-α、HMGB1、TLR4和NF-κ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PaO2、PaO2/FiO2和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或者升高得更明显(P<0.01).结论 麻桂柴苓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缓解症状和改善体征,提高氧合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可能与麻桂柴苓汤具有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兰浸膏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实施青兰浸膏片治疗,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观察青兰浸膏片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IL-8及肺功能的变化,并对其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青兰浸膏片治疗及护理干预AECOPD患者后血清TNF-α、IL-8水平浓度明显下降(P<0.01),MRC呼吸困难评分明显降低(P<0.01),肺功能FEV1(pred%)、FEV1/FVC、MVV、PEF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青兰浸膏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明显改善呼吸困难及肺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肺病科门诊治疗的12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后FVC、FEV1.0%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CAT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对COPD缓解期患者给予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激素组45例和非激素组4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激素组加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选取体检正常者4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激素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非激素组的78.26%(P0.05)。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激素组与非激素组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FEV1/预计值、FEV1/FVC显著升高(P0.01),且激素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非激素组(P0.05或P0.01)。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减轻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COPD为研究对象,按照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给药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μg/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气道功能、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接受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常规对症治疗的观察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测定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外周血中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8(IL-8)、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16(CCL16)、趋化因子C-C-基元配体18(CCL18)、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 A)、补体C3及C4、辅助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FEV1、FEV1/FVC、FEV1/预计值的水平以及外周血中Ig A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外周血中TNF-α、IFN-γ、IL-8、CCL16、CCL18、Th17、Treg、C3、C4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 <0. 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FEV1、FEV1/FVC、FEV1/预计值水平以及外周血中Ig 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中TNF-α、IFN-γ、IL-8、CCL16、CCL18、Th17、Treg、C3、C4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常规对症治疗COPD急性加重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气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联合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血气分析、炎症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62例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AL联合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血气分析[动脉血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肺功能[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干预后临床疗效。结果2组干预前血气分析、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PaO2、SaO2、VC、FEV1、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及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AL联合局部应用敏感抗菌药物可改善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肺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大容量肺灌洗术与小容量肺灌洗术治疗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0例尘肺合并COPD患者,根据不同容量肺灌洗治疗方案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小容量肺灌洗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容量肺灌洗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以及随访6个月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变化,记录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6、TNF-α、TGF-β1水平、FEV1、FEV1/FVC、PEF、6 min步行距离(6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 d的血清IL-6、TNF-α、TGF-β1含量分别为(0.35±0.08)μg/m L、(150.35±25.63) ng/L、(41.25±5.32) 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43±0.09)μg/m L、(182.76±24.17) ng/L,(50.37±5.1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0 d的FEV1、FEV1/FVC、PEF分别为(1.72±0.13) L、(69.59±5.23)%、(371.59±10.58) L/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6±0.12) L、(61.03±5.17)%、(347.02±9.27) 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SGRQ评分为(41.39±3.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9.27±3.08)分],6MWD为(381.75±18.31) m,明显远于对照组[(307.51±17.59) 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5.6%vs. 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小容量肺灌洗方案相比,采用大容量肺灌洗术治疗尘肺合并COPD可进一步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有助于增强肺通气功能,并有利于改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且其治疗安全性与小容量肺灌洗方案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T评估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COPD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CAT评估联合呼吸功能锻炼的42例COPD患者设为观察组(2016年1—3月收治),选取采用常规呼吸功能锻炼的41例COPD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0—12月收治),比较2组的CAT评分、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的变化以及出院后3个月的病情发作、再次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3个月后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训练3个月后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后的病情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CAT评估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促进COPD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减少病情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失败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 d末检测分析患者肺功能(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气指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和肽素)、血栓相关指标(血清肾上腺髓质素、D-二聚体、内皮素-1)。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失败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 d末,观察组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酸碱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血清和肽素、肾上腺髓质素、D-二聚体、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有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肺功能等,控制机体炎症反应和高血凝状态,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杨君 《天津护理》2020,28(2):157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运动耐量及CA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FEV1、FEV1%、FEV1/FVC、pH、PaO2、PaCO2、运动耐量及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H、PaO2、PaC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运动耐量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有着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胸腔镜术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围术期并发症、肺氧合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慢阻肺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和胸腔镜手术,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肺通气策略(潮气量8~10 mL/kg),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5~6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5~10 cmH 2O,平台压<30 cmH 2O)。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肺氧合指标包括氧合指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 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血清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结果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氧合指数、FEV 1/FVC、FEV 1%和p(A-a)(O 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et(CO 2)水平和血清IL-6、TNF-α、INF-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患者全身麻醉微创外科手术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显著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肺氧合水平,抑制血清炎症因子表达,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强化药物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强化药物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深吸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T结果、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及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AT和mMRC得分低于对照组,6MWT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可以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