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内压(IAP)监测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干预时机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NECⅡA期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最终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非手术保守治疗。比较两组IAP监测指标,使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IAP监测指标对NEC患儿外科手术的预测价值,并找出IAP监测指标作为NEC手术预测指标的最佳界限值。结果观察组IAP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治疗期间动态监测患儿IAP数值预测NEC手术干预时机的AUC为0.862,预测价值较好。结论进行手术的NEC患儿的腹内压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的患儿,通过对IAP进行监测,能够很好的预测NEC的手术干预时机,利于患儿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影响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58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58例NEC患儿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术后治愈组和死亡组,进行临床疗效和危险因素(包括孕周、出生体重、腹壁发红、气腹、肠壁积气、固定的肠袢、门静脉积气、血小板计数、动脉血气pH值、呼吸衰竭和手术方式)比较.[结果]58例NEC中行手术治疗27例,治愈17人,死亡10人,治愈率63%.手术组较非手术组并腹壁发红、气腹、固定的肠袢、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的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组较治愈组合并白细胞<5.0×109/L、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和呼吸衰竭的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腹是NEC的绝对手术指征,而腹壁发红、固定的肠袢、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可作为相对手术指征.一期吻合术与肠造瘘术的选择需进一步研究.白细胞<5.0×109/L、血小板<100×109/L、动脉血气PH值<7.3和呼吸衰竭为影响NEC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NEC合并症可提高NE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陈慧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8):4318-4319
对我院收治的43例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儿实施保守治疗和精细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禁食和胃肠减压护理、控制消化液分泌、抗感染治疗护理、糖皮质激素使用护理及全静脉营养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所有经保守治疗和精细护理后均成功治愈,无1例进行二次手术,肠功能均在2~9d内恢复,治愈率为100%,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100%。采取精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临床效果,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9例。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肠外营养治疗,研究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及肠外营养的基础上予以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各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3/29),低于对照组的37.9%(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5,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D)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2013—2016年共收治213例NEC,其中19例合并HD。根据患儿NEC病情的分级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法,比较患儿的治疗转归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19例患儿NEC分级一级7例(一级组)、二级8例(二级组)、三级4例(三级组)。一级组患儿经过分期手术治疗,均彻底根治,治愈率为100%,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14.3%),无患儿死亡。二级组和三级组患儿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治愈率分别为75%、5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00.0%,与一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在NEC患儿中的发生率约为8.9%。性别、早产、低出生体质量、低Apgar评分均为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其治疗不同于普通NEC患儿,应根据病情分级灵活选取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小儿肠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为日益发展的新生儿外科提供护理经验.方法 对15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5例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在腹腔镜辅助下手术,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除1例低体重患儿术后反复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并出现吻合口瘘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平均住院9~16 d,本组手术无死亡者.14例获得随访1~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无特殊并发症.结论 对本组患儿通过术前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后采取加强干预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中23例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抗炎、解痉等保守治疗11.3 d,均痊愈出院;2例因合并肠绞窄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阶段式目标护理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85例NEC行小肠造瘘术治疗和肠外营养管理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段式目标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体格发育情况、营养相关发育情况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体格发育情况、营养相关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肠外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儿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目标护理可缩短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支持时间,促进患儿正常发育和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最常见的威胁新生儿生命的急腹症,在体质量低于1500 g的新生儿中发病率约10%[1].NEC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明显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检查,但X线对较早期病变的敏感性不高.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对新生儿NEC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2月参照《Avery新生儿病学》第7版诊断标准确诊的32例新生儿NEC病例资料,其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12d.7例发生肠穿孔,治愈16例,好转8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3例.随访结果:好转8例患儿为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其中6例恢复良好,1例发生短肠综合征,1例2月后再次发生NEC;放弃治疗3例患儿最终死亡.32例临床确诊无消化道疾病的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7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并发症率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确诊的154例住院患儿(MPP组),以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的诊断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并选择同期非肺部感染患儿51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间WBC、CRP、SAA、PCT 4项炎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MPP组中WBC、CRP、SAA、PCT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项检测时,PCT诊断敏感度最高[85.71%(132/154)],CRP和SAA特异度高[96.08%(49/51)、96.08%(49/51)];2项联合检测时,WBC+PCT诊断敏感度最高[94.81%(146/154)],WBC+SAA和CRP+SAA诊断特异度最高[均为96.08%(49/51)];3项联合检测时,WBC+CRP+PCT和WBC+PCT+SAA诊断敏感度最高[均为96.10%(148/154)],WBC+CRP+SAA诊断特异度最高[92.16%(47/51)];CRP+SAA+PCT+WBC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最高[98.70%(152/154)],但特异度较低[60.78%(31/51)]。 结论儿童MPP时,在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同时,通过联合检测WBC、CRP、SAA、PCT 4项炎症标志物可有效提高临床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MPP患儿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70名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SAA、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BC).比较两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项炎性免疫指标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0年1月27日至2月29日收治的272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病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3组,另选取54例同时期已排除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不同感染病原体类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特点及其与小儿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8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BP) 53例,支原体肺炎(MP) 64例,病毒性肺炎(VP) 41例;并根据小儿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21例和轻症肺炎137例。同时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外周血WBC和血清CRP、PCT水平检测。结果 BP组外周血WBC及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MP组、VP组和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组与VP组血清CRP、PCT浓度均显著高于HC组,MP组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VP组、HC组的血清CR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肺炎患儿与HC组的外周血WBC和血清CRP、PCT的阳性率差异与其血中水平差异一致。BP组血清PCT、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外周血W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组血清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清CRP和外周血WBC的阳性率,而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外周血WB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P组血清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清CRP及外周血WBC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肺炎组外周血WBC和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周血WBC水平对B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CRP浓度有助于鉴别VP与非VP,血清PCT含量则有助于鉴别BP与非BP,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区分不同感染病原体类型的小儿肺炎,并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对急诊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收的124例血流感染患者,按照血培养结果将其分成阳性组(65例)与阴性组(59例),均给予血培养、PCT、CRP水平及WBC检测,将阳性组患者按照血培养物的革兰染色结果分成革兰阴性菌(G-菌)组(42例)与革兰阳性菌(G+菌)组(23例)。比较不同组别的PCT、CRP水平及WBC。结果阳性组的PCT、CRP、WBC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的PCT阳性率显著低于CRP、WBC阳性率(P<0.05)。阳性组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两组的CRP、WB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的PCT、CRP水平及WBC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G-菌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G+菌组(P<0.05)。G-菌组和G+菌组的CRP水平及WBC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血流感染鉴别中,PCT、CRP水平及WBC的检测均可发挥一定的指导价值,但PCT的血流感染阳性率、判别革兰阴阳性致病菌的能力优于CRP及WBC,必要时,可将3项指标联用,以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WBC)联合检测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03例儿童CAP(病例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IL-6、CRP,全自...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部分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COVID-19轻型及普通型(普通组)和重型及危重型(重症组)患者血常规、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感染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3月112例术前膝关节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112例术前、术后均无膝关节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以上指标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14天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术后第1天WBC、CRP、ESR、PCT、IL-6、G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WBC、CRP、ESR、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WBC、CRP、ESR、IL-6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WBC、CRP、ESR、PCT、IL-6、GR 6项指标均能预测膝关节感染(P分别为0.005、0.004、0.000、0.002、0.003、0.007)。结论 WBC、CRP、ESR、PCT、IL-6、GR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感染有一定的价值,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C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在儿童细菌性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3例诊断为细菌性脓毒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WBC、NLCR、CRP、PCT水平并比较差异;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儿童细菌性脓毒症的准确性。结果 53例儿童细菌性脓毒症患者血培养均阳性,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60.4%)。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组WBC、NLCR、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提示CRP及联合应用WBC与NLCR对于诊断细菌性脓毒症有较高的准确性,AUC为0.90(0.84~0.97)、0.91(0.84~0.97);联合应用WBC、NLCR、CRP与PCT 4种指标有更高的准确性,AUC为0.97(0.94~1.00);而WBC、NLCR、PCT有一定的准确性,AUC分别为0.85(0.77~0.93)、0.89(0.82~0.96)、0.88(0.80~0.96)。结论WBC、NLCR、CRP、PCT等4种感染诊断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儿童细菌性脓毒症均有价值,联合应用4种指标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入住该院的200例患者,分为单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T+EPBD组,每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费用、并发症以及炎症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胰腺炎,所有患者均治愈。其中,sEST+EPBD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胆道感染均明显少于EST组(P<0.05)。两组患者总费用和胆道穿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及24 h,sEST+EPBD组白细胞(WBC)、环氧化酶-2(Cox-2)、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1),而sEST+EPBD组的血淀粉酶水平明显升高(P<0.01);术后72 h,sEST+EPBD组WBC及Cox-2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5),PCT、CRP、淀粉酶以及TNF-α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ST+EP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效控制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并且能明显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