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怡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2):176-178,182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的疗效。方法:依据治疗方式将100例PCI患者分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检查结果,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TCD示观察组患者的的两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71,P<0.01),两组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血黏度有效改善后循环血液供应,提高治疗P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席莉 《陕西医学杂志》2014,(9):1141-1142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的疗效及对眼震电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CD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头晕有效。  相似文献   

3.
黄铿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03-104,116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静脉点滴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和血栓通,疗程为14d;对照组给予静脉点滴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疗效的变化。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1.2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治愈率及有效率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联合血栓通能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黏稠度(P0.05),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价值。方法将90例ACI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和对照组(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BI)评分、血浆黏度以及血栓弹力图中最大血块强度(MA)值;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血浆黏度、MA值均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治疗后15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降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5.55%)均较对照组高。P值均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用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浆黏度和MA值,改善预后,促进康复,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永清  王国英  沈建宁 《吉林医学》2013,(29):6041-6042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利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振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价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7 d、14 d治疗组BI上升,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分值下降(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减轻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冠心病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患者胸闷、胸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等情况。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明显改善胸闷、胸痛症状(P<0.01),心电图中心肌缺血改善显著提高(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心肌缺氧量,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赵喜梅  雒亚梅 《吉林医学》2010,31(32):5767-5768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缬沙坦(观察组)和单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14d治疗,观察组有16例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有12例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治疗组加用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0%,高于对照组的83.51%(χ2=4.07,P=0.04).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和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麻木疼痛减轻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0.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发病7d内脑梗死患者180例,随即分为治疗组90例,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9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疗效比较、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58;89%)(P<0.05):治疗组血黏度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并通过降低血黏度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足的疗效,并关注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以期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足患者共182例,依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91例)与对照组(9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抗感染及局部清创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关注治疗前、治疗后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hs~CRP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血清中hs—CRP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弧济: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明显,且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流动力学。同时观察组的治疗能有效下调血清中hs—CRP的含量,进而调节机体的微环境,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对气血亏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气血亏虚型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参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6例),并与活血化瘀的丹参液相对比(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TCD检测,分别测定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参麦注射液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加TCD检查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丹参液组。结论应用中成药同样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锁骨下动脉盗血的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波  黄一宁  高山 《北京医学》2001,23(5):259-261
目的 分析比较 19例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桡动脉间血流速关系。方法 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其血流速 ,并进行比较。结果 患侧反向椎动脉血流与桡动脉血流有显著相关性 (P<0 .0 5 ) ;锁骨下动脉与反向椎动脉及桡动脉血流速间无相关性 (P>0 .0 5 )。结论 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桡动脉血流速取决于侧支循环建立的完善与否。当侧支代偿好时桡动脉血流可完全正常 ;反之可能会诱发脑缺血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王书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27-1228
目的观察舒血宁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口服阿司匹林、调整血压及一些对症处理,治疗组给予舒血宁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静滴,对照组单独使用舒血宁静滴。疗程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颈动脉彩超观察后循环缺血(PCI)病变中颅内外血管的血流动力学、颈动脉及椎动脉形态结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PCI颈动脉及椎动脉斑块病人48例(观察组)与无症状者38例(对照组),行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内中膜(IMT)厚度、斑块数量构成和内径大小与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存在颈动脉及椎动脉IMT增厚(P<0.01),内膜面粗糙,斑块46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P<0.01),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增高(P<0.01)。结论:应用TCD联合颈动脉彩超可系统了解PCI病变颅内外供血情况及血管形态与结构,对PCI病变病人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尼莫地平、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尼莫地平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三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B组、C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09.12±14.71)cm/s、(104.78±15.11)cm/s、(96.22±11.52)cm/s,均较治疗前的(165.79±25.82)cm/s、(167.35±24.79)cm/s、(166.28±23.96)cm/s明显降低,GCS评分分别为(11.18±2.01)分、(11.24±2.14)分、(13.93±2.94)分,均较治疗前的(7.24±1.81)分、(7.43±1.75)分、(7.34±1.52)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神经功能及炎性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并比较ADL评分、NIHSS评分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0%vs.80.00%,χ2/P=6.061/0.014);2组患者治疗后MCA、ACA血流速度,血清NGF、BDNF、IL-10水平,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SE、S100-β、TNF-α、CRP、MCP-1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CA、ACA血流水平,血清NGF、BDNF、IL-10水平,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P=4.450/0.001,4.317/0.001,3.315/0.001,10.420/0.001,6.274/0.001,7.507/0.001),NSE、S100-β、TNF-α、CRP、MCP-1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P=7.963/0.001,5.212/0.001,13.450/0.001,14.840/0.001,11.650/0.001,6.385/0.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脑血流动力,通过调控NGF、NSE、BDNF水平,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动脉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关系,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及症状提供血流动力学±据。方法选取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 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VAD),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流速时间积分( velocity-time integral,VTI)、心率( heart rate,HR),并计算血管截面积( A)及血流量( Q),分析椎动脉发育不良对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后循环血流量为(299.83±58.52) mL/min,对照组为(351.26±49.17) mL/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量(47.57±18.41)mL/min、舒张期流速(11.46±3.97)cm/s、阻力指数0.78±0.09,与健侧椎动脉及对照组左右侧椎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与椎动脉内径呈高度正相关性(R2=0.8878),而与阻力指数呈高度负相关性(R2=0.8494)。结论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低,虽然健侧存在代偿,但后循环总血流灌注量仍较健康人显著减低,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中药组给予辨证论治,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的疗效优于西药组(Z=-2.028,P=0.034);治疗后中药组椎-基底动脉流速、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凝血因子Ⅰ)、疗效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评分、眩晕障碍调查表评分)等指标改善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χ2=4.000,P=0.046)。结论:辨证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脑部后循环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西药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