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医师多点执业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着力点,有助于解决"看病难"问题。但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落实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试图从大型公立医院高级职称医师流动的视角,以广东某大型公立医院为例,针对属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高级职称医师执业选择进行分析,探讨医师多点执业难以推行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江西省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的意愿分析。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江西省5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医师对多点执业持赞同态度,但实施过程受医师身份、风险责任分担、薪酬待遇及执业时间地点等问题限制。结论针对医师对多点执业影响因素的看法,提出改革现行人事制度、明确医师医疗风险法律责任、保障医师薪酬待遇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背景,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制约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行为选择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促进医师多点执业行为选择的措施,包括先行设计多点执业制度、健全多点执业的医疗质量及安全机制、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激励机制、实行强制医疗责任险以分担医师多点执业风险,期望对推进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提供帮助.
Abstract:
A review of the system background for the multi-institution physician practice in China,and an analysis for the specific constraints for physicians of public hospitals to embrace such a practice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robed into the measures to encourage the physicians for doing so. The measures recommended include advanced design,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safety mechanism,incentives mechanism, mandatory enforcement of medical liability insurance to minimize risk exposure of such a practice, aiming at advancement of this practice.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在针对亚太地区国家医师多点执业的研究报告中将多点执业定义为“政府雇佣的医师进行私人医疗活动”;而啥佛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报告则定义为“公私多重执业”,即“政府雇佣的医师等医务工作者同时于政府工作之外提供医疗服务”。 基于此定义,不论收入水平及医疗体制如何,医师多点执业见诸于众多国家:在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欧洲国家,公立医院的医师依公共契约一般都可以私人执业;在发展中国家,泰国约69%的公立医师拥有两份工作,印尼和孟加拉则有80%以上的政府医师从事私人医疗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及政策问题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并进行政策问题确认。方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结果当前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尚处于试点推行阶段,各方反响不一:政策的推行面临一系列诸如人事制度、医疗质量保障和医疗争议追究等体制、机制上的政策问题。结论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但需夯实基础、合理规划、加强监督,逐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政策的稳步推行。  相似文献   

6.
依据PESTEL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医师多点执业PESTEL分析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法律等维度对医师多点执业实施的外部环境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构建完善的医师多点执业监管体系;建立医师多点执业的医疗责任分担机制,确保医疗安全;完善劳动用工合同,消除主要执业机构和医师的顾虑;加强行风建设,规范多点执业医师的执业行为;发挥医师协会行业自律职能,强化多点执业医师的全方位监管;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有效落实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提出促进政策执行的建议。方法:以连云港市两家三甲综合医院的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增加了其监管难度,第一执业机构认为容易导致人才与技术流失,医生认为多点执业面临医疗风险,患者就医更倾向于大型公立医院。结论:应淡化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实施合同聘用管理;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政策配套;鼓励医师以合作形式参与多点执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师及医疗机构的监管与考核。  相似文献   

8.
医师多点执业渐行渐近,探索多点执业背景下医师薪酬制度设计,以适应新的管理体制。作者通过对国内外公立医院医师薪酬制度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现状及薪酬分配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多点执业背景下公立医院医师薪酬分配制度,包括协商,谈判及第三方介入,为卫生主管部门制订相关指导政策及多点执业医院制订薪酬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推行医师多点自由执业从理论上讲可以打破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这种不均衡分布的局面。由于医师异地执业出现医疗损害的赔偿责任究竟是否为执业医师本人承担、接受或输出医疗机构承担并不明确,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或医疗损害可能会出现"三方都不想管、三方都要负责"的局面。从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结果并不满意,多数属于"叫好不叫座"。尝试从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层面解读我国医师多点执业面临的困境后得出:必须完善医疗损害鉴定机制,构建执业医师自由人制度,医师本人需购买异地执业医疗损害赔偿责任强制性保险,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医师多点执业。  相似文献   

10.
国际视角下对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国家,医师多点执业是比较通行的做法;公立医院医生特别是高年资医生,既可以院外行医,也可以在院内诊治私人病人,以获得额外收入。国外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医生收入,帮助公立医院与其他医院竞争、吸引优秀或短缺的医生。我国实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是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接轨的,不过也应加强管控,并且对其作用有恰当认识。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并不一定必须把公立医院医师转变为自由职业者,但应加快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医师多点执业从理论上通过调动医疗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社区患者医疗服务需求,调动医师主动参与基层卫生服务,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并在医疗联合体基础上,逐步实现分级诊疗。但是公立医疗机构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支持医师多点执业。本文对医师多点执业与公立医疗机构现行体制和运行机制关系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新医改形势下,政府大力鼓励社会办医,其中公私合作制度(PPP)是解决公立医院融资困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与建设的重要路径和尝试.结合PPP在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公立医院发展实际,探讨更好地让社会办医落地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PPP模式的制度建设:将社会办医纳入医保,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二是完善社会办医补偿机制;三是将社会办医纳入医联体共建.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将分级诊疗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医师多点执业作为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虽然备受关注,但其实施却困难重重,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有望为医师多点执业带来新的改变。文章在深入分析当前医师多点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出了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师多点执业呈现出的新形势以及存在的新问题,并从行业监管、机制设计、平台建设和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力求为医师多点执业的规范实施提供参考,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从医生视角探讨贵州省遵义市医师多点执业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17年1—7月按照目的抽样并结合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贵州省遵义市9家医疗机构可多点执业的43名医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经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对医师多点执业问题进行整合。结果: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与医师多点执业相关的105个概念,17个范畴,7个主范畴和5个核心范畴,形成医师多点执业的5条脉络:发展前景及医师意愿、发展促进因素、发展困境、相关配套政策、服务需求及执业条件。结论:绝大多数医生愿意开展多点执业,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实施细则、薪酬分配体系和医疗事故处理方案的完善、医疗机构管理者的支持、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第二执业点提供必要的医疗条件并充分考虑第二执业点的距离、交通条件和相应的团队协作支持是顺利实施医师多点执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开展社会办非营利医疗机构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途径。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目前中国社会办非营利医疗机构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由于公立医院的绝对主导地位,社会办非营利医疗机构在准入门槛、发展空间以及政策执行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限制。必须充分认清鼓励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意义,通过落实政策优惠、完善监督机制、探索多点执业、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保障社会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发展能力、人才建设和发展空间,推动社会办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医师多点执业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的合法化,优质医疗资源逐渐扩散至基层,有效地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患者看病难的现象。但在现行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健全的前提下,各种医疗安全隐患也接踵而至。本文旨在分析医师多点执业中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因素,探索其解决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医改政策中提出的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要求,通过对国内外执业医师制度的比较,分析在我国新医改下实施医师多点执业的利弊,对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提出政策性建议,以供管理层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医生执业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国家的医生执业现状相比,我国在医生培养与执业培训系统、医生执业法律环境、医生执业保险系统、医生执业资质评审系统等方面存在差距。通过比较,试图为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医生多点执业面临的困境,介绍了“互联网+医疗”对医生多点执业的重要价值,同时针对“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生多点执业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行统筹把控、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收费标准及患者权益,实现医疗保险内在价值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