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并发胰腺炎(pancreatic,PEP)高危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来降低ERCP术后PEP的发生率。方法:我科于2010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胆道疾病行ERCP术者378例,进行回顾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其中39例已发生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病例,占总的行ERCP术者的13.1%,既往有胰腺炎出现ERCP术后PEP的发生率为56.8%,5例年龄80岁的患者在术后24-48h内发生了非计划性拔管并导致3例发生ERCP术后PEP。结论:根据ERCP术后PEP高危因素,术前充分评估病人,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治疗和预防ERCP术后PEP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RCP手术后诱发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行ERCP治疗的126例患者,其中诱发PEP患者作为观察组(63例),术后未发生PEP者作为对照组(63例)。对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女性、胰管显影、手术操作时间(≥45 min)、﹥60岁、鼻胆管引流以及胆管支架与PEP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胰管显影与手术操作时间≥45 min(OR值分别为13.417与6.203)为PEP危险因素。结论 ERCP术需注意手术时间、鼻胆管或支架的引流等PEP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60例诊断性和治疗性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后PE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胰腺炎病史、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患者为PEP高危人群,操作中胰管多次显影、乳头多次插管和预切开是PEP的高危因素(均P〈0.05),而十二指肠憩室、操作过程中乳头括约肌切开、导丝辅助插管等与PEP无关(均P〉0.05)。结论相关危险因素中,患者本身的高危因素和操作技术同样重要,有效预防与规范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PE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永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32-132
目的探讨ERCP+EST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行ERCP检查及治疗的126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18例,胆管炎15例,消化道出血2例,与之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年龄、造影剂过多注入胰管、反复多次插管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等。结论 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胆管炎,消化道出血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操作技术有关,提高操作技术、术后鼻胆管引流(ENBO)及药物预防能有效控制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在位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在位接受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P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准确性,纳入组外病例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黄山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380例ERCP术后引起急性胰腺炎2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380例ERCP病人中出现术后急性胰腺炎27例,其中22例为轻型急性胰腺炎,5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积极的诊断治疗,27例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成功.结论严格掌握ERCP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病人危险因素、术后早期诊断,是预防及治疗PEP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是ERCP常见的并发症。2009年3月—2011年1月,我院对ERCP后胰腺炎(PEP)患者50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西医综合治疗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引发急性胰腺炎的有关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1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单变量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例于ERCP后引发急性胰腺炎(4.3%)。140例中92例为治疗性,5例并发急性胰腺炎(5.4%)。48例为诊断性,1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1%)。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有: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针状刀预切开乳头,多次乳头插管,胰管深插,多次胰管造影,导引钢丝辅助插管(P<0.05)。高危人群为oddis括约肌功能的障碍者,有胰腺炎病史者。结论:治疗性ERCP较诊断性ERCP易并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主要与技术操作有关,娴熟的内镜技术,严格掌握指征,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施行的75例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ERCP成功率为89.3%(67/75),出现并发症22例(29.3%),ERCP术后胰腺炎(PEP)6例(8.0%),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3例(17.3%),胆道感染3例(4.0%),无胆道出血及胆道穿孔病例。未出现与ERCP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结论诊治性ERCP并发症大多经保守治疗能够治愈,且高淀粉酶血症/PEP主要与胰管显影、插管困难、ERCP操作时间过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胆系疾病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疗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169例良性胆系疾病ERCP诊疗患者从临床病理和技术操作分析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患者出现11例PEP,发生率6.5%;43例诊断性ERCP中PEP 3例,发生率7.0%;126例治疗性ERCP中PEP 8例,发生率6.3%,两组PE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胆总管直径<10 mm、Oddis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s dysfunction,SOD)、多次胰管插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对PEP有预防作用(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OD、多次胰管插管是PE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227、20.100);鼻胆管引流是PEP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92)。结论SOD患者是PEP的危险人群,胆总管直径正常患者也应警惕,多次胰管插管是PEP...  相似文献   

11.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胰疾病内镜微创诊治 的重要手段,但与其他内镜操作相比,ERCP术后相关的并发症最高。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 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积极的早期预防可以有效降低PEP的发生率。目前,在临床上有明确 效果的措施包括术前非甾体抗炎药纳肛和预防性胰管支架置入,使用乳酸林格氏液积极的水化也是预防PEP安全有效 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广远  张静喆 《医学综述》2013,19(1):144-146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肝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尤其是治疗性ERCP在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因ERCP是有创技术,难免出现一些并发症,ERCP术后胰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主要与胰管显影、插管困难等诸多因素有关。虽然ERCP术后胰腺炎的防治方法很多,如术前预防用药、术中放置胰管支架、鼻胆管引流等,但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随着ERCP诊治技术的广泛开展,其防治已成为热点,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胰管塑料支架结合鼻胆管引流对复杂、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ERCP治疗的113例复杂、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7例)仅在ERCP胆总管取石术后行鼻胆管引流,支架组(56例)行胰管插管留置导丝后常规胆管插管、胆管取石术后置入胰管支架、鼻胆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在ERCP术后结石清除率、胰腺炎及严重程度、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患者腹痛评分结果。 结果 对照组57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47例(82.46%),PEP 10例(17.54%),重症PEP2例(3.51%),高淀粉酶血症15例(26.32%),术后患者腹痛评分(4.33±1.09)分;支架组56例患者,结石完全清除45例(80.36%),PEP 3例(5.36%),无重症PEP,高淀粉酶血症6例(10.71%),术后患者腹痛评分为(3.56±1.37)分。支架组ERCP术后PEP、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腹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石完全清除率、重症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复杂、难治性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术后可通过放置胰管支架和鼻胆管引流减少术后PEP、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减轻患者腹痛程度,但对结石清除率、重症PEP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目前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临床诊断及治疗手段,但其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等并发症的高发病率大大限制了临床应用,亦给患者生命带来了严重威胁。预防PEP成为ERCP相关研究的热点。药物预防PEP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有效预防PEP;然而,非药物措施,如胰管支架植入术、导丝引导插管等在PEP的预防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为PEP的有效预防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就非药物预防措施预防PEP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ERCP后胰腺炎的多种可能危险因素,便于更好地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56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静脉麻醉、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胆管扩张、黄疸、胰腺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疸、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均使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升高(p〈0.01),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均未明显影响行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p〉0.05)。结论行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胆、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等均为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性别等不是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通过各种预防措施,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可以下降。  相似文献   

16.
陈运 《河北医学》2012,18(5):604-607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胰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3 月至2011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27 例SAP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胰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机械通气时间(MV)、低氧血症、胰腺外部感染(EPI)、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外科干预、LDH、BUN 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EPI、MV 时间、MODS 个数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PI、MV 时间、MODS 个数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12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并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212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203例(95.75%),其中142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133例(93.66%);发生并发症32例(15.09%),急性胰腺炎13例、急性胆管炎12例、消化道出血5例、肠穿孔1例、结石和网蓝嵌顿1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29例保守治疗、3例中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诊治性ERCP中,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并发症经保守治疗能够治愈,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守操作规程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余溪洋  徐兵 《安徽医学》2015,36(5):576-579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5例急性胰腺炎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疗情况.结果 诱发疾病的因素及相对的病例数分别为:特发性17例(26.2%);饮食因素14例(21.5%);胆道因素10例(15.4%);感染因素10例(15.4%);肥胖因素12例(18.5%);其他因素2例(3%).入院时轻度胰腺炎患儿血中C反应蛋白(CRP)值要比中重度胰腺炎低(轻度胰腺炎为12.87 ± 1.02,中重度胰腺炎为25 ± 2.44,P=0.002).诊断为轻度胰腺炎58例(89%),中重度胰腺炎7例(11%).65例患儿均予以非手术治疗,其中61例治愈出院,4例好转.随访53例,期间2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儿中,特发性因素约占三分之一,肥胖因素不可忽视.小儿急性胰腺炎症状不尽典型,如能及时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