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三级肿瘤医院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开展现状,为进一步推广MDT诊疗模式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1月-3月,第5 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方评估”项目组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家省级三级肿瘤医院对2019年度MDT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矩阵分析。结果32家MDT开展例数中位数为1 158.8例,32家确诊为肿瘤的患者例数中位数为22 043.5例,27家MDT诊疗方案依从率中位数为93.8%,31家MDT开展率中位数为3.98%。中部地区三级肿瘤医院MDT开展率中位数和MDT诊疗方案依从率中位数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肿瘤医院。MDT开展率和MDT诊疗方案依从率均高的医院共10家,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40.0%)和东部地区(40.0%);MDT开展率和MDT诊疗方案依从率均低的肿瘤医院共11家,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63.6%)。结论我国医疗机构对肿瘤MDT模式探索起步较早,但MDT开展率仍较低,且地区间、院际间MDT诊疗模式发展不平衡。在推广肿瘤MDT诊疗模式过程中,国家层面需建立统一的MDT诊疗规范和标准;医院层面需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及协同创新,并构建合理的医师绩效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2.
多学科诊疗是肿瘤治疗主流趋势。通过对肿瘤MDT开展过程进行总结,从团队组建、流程优化、管理举措及监督考核等方面,探讨了具有肿瘤专科医院诊疗特色的肿瘤MDT模式。并立足于当前实际,提出解决思路和肿瘤MDT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成本核算、智慧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尝试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与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及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方法:选取100名临床医学系八年制学生,进行PBL教学,与传统教学(LBL)进行对比,探讨PBL教学在肿瘤MDT及个体化治疗模式中的作用。结果:PBL教学组理论知识成绩与LBL教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DT及个体化病例分析及临床应用成绩显著优于LBL教学组(P〈0.05)。问卷调查发现,90%学生青睐PBL教学。结论:在肿瘤MDT及个体化治疗模式中实施PBL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循证医学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临床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单病种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并且日趋完善,但是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乳腺癌的单病种协作诊治模式的探索进行经验总结,为创新乳腺癌综合诊治模式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MDT(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在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介绍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MDT做法,并探索MDT在区域协同医疗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实现患者治疗的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大型综合医院肿瘤学科建设正走向链条式闭环管理模式,即整合内科、外科、妇产儿科和肿瘤放化疗科等各个系统,以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医技科室为技术支撑,打造肿瘤规范化诊疗平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为路径,不断探索肿瘤规范化诊疗、规范化用药之路。打造特色——MDT实体化运作单个学科单兵作战式的传统治疗模式,早已无法满足肿瘤等复杂疾病的诊疗需求。MDT是国际医疗实践的共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肿瘤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在肿瘤治疗中还存在随意性、不规范性和重技术、轻服务,重数据、轻感受的现象。“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已成为国外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在国内,也已经有少数医院开始尝试这样一种治疗模式,但要成功运转并不容易。国家卫生部开展的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中,将肿瘤多学科诊疗作为评审的核心指标,可见肿瘤规范性治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推行肿瘤多学科会诊制度,强化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肿瘤标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诊治模式快速流程下结肠癌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差异性。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多学科协作诊治专业组的结肠癌患者30例为MDT组,选择同期常规模式治疗的结肠癌患者35例为非NDT组,分析比较快速流程下结肠癌肿瘤内科治疗和非快速流程下结肠癌肿瘤内科治疗之间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快速流程下结肠癌肿瘤内科治疗无论是新辅助化疗还是术后辅助化疗经过6~10个月的随访,MDT组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率低于非MDT组(P〈O.05)。结论结直肠肿瘤NDT模式针对结肠癌采用综合治疗方案,不仅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时间分配,而且可降低患者复发或转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吴志 《保健医苑》2021,(1):17-19
正家住福州市的黄女士,被确诊为晚期乳腺癌,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接受了肿瘤内科、普通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专科的专家发挥各个学科专长进行讨论,筛选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她的病情趋于稳定。"过去‘治疗患者的肿瘤’的观念,应当转变为‘治疗带肿瘤的患者’这一新理念。"对此,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主任陈曦主任医师介绍说,"肿瘤治疗已经进入‘由分到合’时代,通过MDT模式,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综合局部、药物、生物、心理等治疗手段,运行姑息疗养式、家居化病区、心理支持的‘联合舰队’整合式诊疗,是今后的肿瘤治疗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江苏省某肿瘤专科医院开展网络MDT的实践经验,阐述了网络MDT的概念内含、发展历程等,将网络MDT划分为面向平级单位的横向网络MDT和面向上下级单位的纵向网络MDT,分析了目前该院开展网络MDT遇到的瓶颈,包括网络MDT缺少国家统计技术标准,缺少统一物价定价标准,各参与医院之间规范化水平不齐和如何实现网络MDT和传统MDT相互促进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以期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规范化诊疗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多学科诊疗(MDT)在国外已广泛开展,国内也正在逐步推广。通过阐述某大型公立医院多学科诊疗门诊开展情况,从管理组织及管理办法、科室申请流程标准化、就诊流程标准化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多学科诊疗门诊对于患者、科室、医生和医院均有益处。指出多学科诊疗门诊存在对多学科诊疗门诊理解不深入、缺乏组织模式和运作的规范标准、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等问题,建议医院主动宣传推广多学科诊疗门诊,制定标准化多学科诊疗及工作流程,制定合理的多学科诊疗门诊收费标准,制定科学有效的多学科诊疗门诊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多学科诊疗门诊的质控,推进信息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适应当前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已成为国内各级公立医院重点关注并积极探索践行的医疗服务模式。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临床研究型MDT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对其实施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从医院全局管理角度对如何有效落实和发展MDT进行思考,为今后国内其他公立医院有效推进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规范化和常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我院的健康管理模式和区域中心医院的资源辐射范围,及与金堂县的健康管理链实践.旨在介绍我院的管理模式,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城乡均衡发展,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多学科诊疗模式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恶性肿瘤诊治方面已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发展MDT学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MDT有利于疑难杂症的明确诊断,有利于对明确诊断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可以解决慢性病累及全身器官随访难的问题,可以增加门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等,但也给医院传统管理思维带来了挑战等。应研究和探索MDT中国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由眼科发起及参与的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了解华西医院眼科多学科协作诊疗现状,探讨多学科协作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眼科参加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病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会诊模式、参与会诊科室、会诊疾病构成。结果眼科发起及参与的多科会诊包括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两种模式,共314例。174例多科会诊共涉及19个科室,参与医生418人次,其中两科联合会诊120例(68.97%)。140例多学科团队门诊中,甲状腺相关眼病12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9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结论眼科发起及参与的多科疑难会诊疾病中,以眶、颅、鼻沟通性占位病变为主。联合会诊以眼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合作较为紧密。多学科团队门诊中以甲状腺相关眼病为主,多科疑难会诊及多学科团队门诊降低了患者就诊难度,有利于医院疑难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医改的难点和重点,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尤其是县医院的改革,关系到医疗改革整体的成败。利用区域性大医院的网络优势,整合不同的医疗机构,利用信息网络化提供医学信息和服务。建立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的医疗信息共享与数据中心,研究安全可靠的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7.
远程会诊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本文在介绍远程会诊平台的发展背景和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区域远程会诊管理中心为会诊双方信息传递和管理中介的区域远程会诊平台,介绍了该平台的运行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区域远程会诊平台建设的建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流动,降低患者的看病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