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和血源疫苗免疫效果.用乙肝基因重组疫苗接种47人,接种剂量5μg×3,乙肝血源疫苗接种74人,接种剂量10μg×3;均按0,1,2月程序接种;以SPRIA检测免疫对象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两组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完成3针免疫接种后6个月时,基因重组疫苗组抗-HBs阳转率(44.7%)显著小于血源疫苗组阳转率(98.7%);基因重组疫苗组抗-HBs S/N值显著小于血源疫苗组.结果提示国产乙肝基因重组苗安全性是好的,但免疫效果较血源疫苗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在成人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方法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新入学大学生,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观察抗-HBs应答。结果接种10μg、5μg、5μg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的136人,抗-HBs阳转率94.1%,几何平均浓度(GMC)105.42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接种10μg×3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136人,抗-HBs阳转率99.3%,GMC 111.49mIU/ml。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取10μg×3的免疫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抗-HBs阳转率和GMC均高于采用10μg、5μg、5μg免疫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  相似文献   

3.
应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分别接种HBsAg阳性、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结果抗-HBs阳转率为94.9%和100%,应用免疫球蛋白免疫HBsAg阳性新生儿,抗-HBs阳转率为13.9%.在同一新生儿易感人群中,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与免疫球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乙肝疫苗预防新生儿HBV感染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接种全程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记忆情况。方法1987-198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1201名新生儿,以及1996-1999年出生时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的2484名新生儿,于2005年随访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和核心抗体(抗- HBc),结果959名3项乙肝病毒(HBV)标志物均阴性,其中228名接种乙肝血源疫苗,731名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于加强免疫1针乙肝酵母重组疫苗后15 d时检测其抗-HBs。此外,随机选择11名加强免疫后无应答和22名有应答者,应用酶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有初次免疫后抗-HBs定量检测资料者190名,比较其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抗-HBs水平。结果加强免疫后,79.82%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者抗-HBs阳转,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25.69 mIU/ml;95.62%接种乙肝酵母重组疫苗者抗-HBs阳转,GMT为745.18 mIU/ml。加强免疫后所产生的抗-HBs水平与初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关。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者的IL-2阳性率(40.91%)也高于无应答者(P<0.01)。结论在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后,抗-HBs转阴者中,大部分仍具有免疫记忆,仅少部分在长期随访中丧失免疫记忆。因此,在高流行地区,对丧失免疫记忆者应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4年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解新生儿血源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及长期保护效果,1986~1989年,在正定县吴兴乡7个自然村结合农村计划免疫活动,给新生儿接种3针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并以免疫后首次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762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14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14年间,HBsAg阴性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的抗-HBs阳性率,分别由最高的94.44%和95.83%逐年降至50%左右,至10~14年波动于40%~50%;抗-HBs有效阳性率的动态变化与阳性率相似,10~14年基本维持在20%左右.14年间对HBsAg阴性和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共随访观察了7 612.5人年,发现HBsAg阳转者6例,HBsAg年阳转率为0.08%,与本底对照的1.13%相比,保护率为92.92%.这6例HBsAg阳转者在之后的多次检查中均HBsAg阴性,未形成HBsAg慢性携带者.表明血源乙肝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良好,14年内无需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小学大规模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科学预防接种提供依据.方法在筛查的基础上,对乙型肝炎5项指标全阴性的中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0.5 a后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筛查13 731名中小学生中,HBsAg阳性携带率为3.85%,抗-HBs阳性率为50.02%,5项指标全阴性率为46.13%.对5项全阴者6 250人接种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0.5 a后,中、小学生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3.5%,20.7%;乡镇、市区小学生阳转率分别为25.5%,19.2%.结论小学生仍然处在乙肝感染高危状态,在市区中学和乡镇小学对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大规模接种的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后乙型肝炎疫苗全程免疫后的远期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母亲妊娠时乙肝五项阴性者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入托时检测血清HBsAg(定性检测)、抗-HBs含量(定性检测),观察其血清学免疫效果。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2~3·5岁,抗-HBs阳转率逐年降低,第3年起,抗-HBs阳转率显著降低。疫苗安全可靠,男女间抗-HBs阳转率和免疫持久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乙肝疫苗全程免疫3年后,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评价血源性乙肝疫苗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1986年出生的并全程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和1997年出生并全程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对象隔年随访,采血测得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与本底值(1984—1985年乙肝病毒横断面调查)相比计算保护率。结果 16年间,血源性乙肝疫苗组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0.47%、28.20%和1.18%,重组乙肝疫苗组为0.94%、12.85%和0.63%;血源疫苗组抗-HBs阳性率从89.72%下降到28.20%,重组疫苗组从93.72%下降到12.85%。两种疫苗的主要差别在于重组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在5~16年间均低于血源性疫苗,且下降程度(80.87%)大于血源性疫苗(61.52%)。结论两种疫苗虽然抗体逐年下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更加明显,但是两种疫苗的乙肝保护效果没有差异,提示血源疫苗和重组疫苗免疫后16年免疫效果良好,但血源疫苗组优于重组疫苗组,均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市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莞市五个镇981名一周岁内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完3针5μg乙肝疫苗的婴儿作为监测对象,进行乙肝标志物血清学监测。结果981名监测对象中,抗-HBs阳转率达97.04%(952/981);HBsAg携带率为0.41%(4/981);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3.83%;母亲HBsAg阴性婴儿的抗-HBs阳转率和GMT均高于母亲HBsAg阳性的婴儿,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第1针及时接种与否、性别和出生体重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东莞市婴儿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完3针5Mg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达到较高水平,母亲HBsAg携带状况是婴儿乙肝疫苗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2种大剂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无应答成人再免疫的效果,为60 μg/1.0 ml乙肝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有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史、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阴性的健康成人,根据知情同意、随机原则分为2组,1组为20 μg组,即接种3针20 μg乙肝疫苗,按“0、1、6”程序;1组为60 μg组,即接种1针60 μg乙肝疫苗。完成免疫程序后3个月内检测乙肝5项指标。结果 无应答成人再免疫后,20 μg组和60 μg组2组抗-HBs阳转率约为88%,且正常应答者,2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应答者,60 μg组抗-HBs GMT高于20 μg组(P<0.05)。男性抗-HBs阳转率较女性低(P<0.05),不同年龄组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针60 μg/1.0 ml乙肝疫苗和3针20 μg/ml乙肝疫苗疗效相当,可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选择免疫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成人接种不同种类10μg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寿光市年龄在20岁以上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的居民505人,分别按照0-1-6方案接种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和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结果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96.22%,GMT为414.2 mIU/ml,汉逊乙肝疫苗分别为95.88%和383.3 mIU/ml,两种疫苗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接种者的年龄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年龄增长免疫效果下降。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87.0%,GMT为385.89 mIU/ml。结论成人接种同等剂量10μg的CHO和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相当,按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人群接种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人体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219名HBV感染阴性卫校学生按0、1、6方案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后7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不同时间取静脉血,采用RIA法、ELISA法分别检测抗-HBs和HBsAg.同时与162名HBV感染阴性学生比较HBV感染率.[结果]全程免疫后,219人中200人抗-HBs>10mlU/ml,接种疫苗后4年中219人HBV感染率为1.37%(3/219).未接种疫苗组162人HBV感染率为6.17%(10/162).[结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抗-HBs阳转率可达91.32%.与对照组比较,接种疫苗组HBV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差异显著性.因此,认为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源性和保护性免疫效果,可用于替代乙肝血源疫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6年的免疫效果。方法连续对2003-2004年出生、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接受过0月、1月、6个月程序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的218名新生儿进行追踪观察6 a,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接种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细胞(CHO细胞)】和不同剂量的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的3组儿童进行免疫效果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总体趋势优于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结论两种不同种类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后效果良好,母亲HBsAg阴性新生儿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在6 a的随访期间,不同疫苗组间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浓度下降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江苏省农村地区儿童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农村地区在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农村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HBsAg、抗-HBs标志,对抗-HBs阴转儿童进行不同种类疫苗的加强免疫,并分析HBsAg阳性儿童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522名1~7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在0.28%~1.28%之间,抗-HBs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由1岁时的76.7%降至7岁时的45.5%;出生时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的HBV感染率显著高于及时接种儿童(1.4%:0.5%, P=0.031);应用不同剂量疫苗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均为90%以上。结论江苏省农村地区计划免疫适龄儿童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28%~1.28%,平均为0.8%,儿童中HBV感染主要为母婴传播,并与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5μg和10μg两种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将出生时全程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的小学1年级学生随机分成3组,分别加强接种5μg和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采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HBs.加强免疫前3组人群血清抗-HBs阳性(≥10mIU/ml)率均>70%,说明血源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1个月,5μg剂量的两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上升到90%和98.31%,10μg组上升到98.48%,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可用于血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对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方法]2005年8-10月,在克拉玛依市选取7个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对237名血清乙肝病毒(HBV)感染指标全部阴性身体健康者,按0、1、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后的1-3个月测定血清抗-HBs。[结果]抗-HBs阳转率为77.22%。抗-HBs阳转率〈1岁为87.50%,1-17岁为76.19%,18岁以上为70.79%(P〉0.05)。标化抗-HBs阳转率女性为81.12%,男性为65.30%(P〈0.01);O型血者为74.45%,A型者为79.07%,B型者为71.16%,AB型者为46.70%(P〉0.05)。[结论]乙肝疫苗对健康人群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抗-HBs阳转率的高低与血型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荣成市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1~18岁在校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调查1~18岁学生7 016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7%,HBsAg携带率为5.9%.其中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2.3%,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13.2%,差异有显著性;全程接种者HBsAg感染保护率为82.6%.抽查943人的抗-HBs,阳性率为77.1%,其中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88.5%,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35.4%.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通过乙肝疫苗接种,接种人群的HBsAg携带率已有较大幅度下降,对控制乙型肝炎已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成人按"0-1-3月""0-1-6月"和"0-1-12月"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为制定成人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浙江省桐乡市16~49岁人群,按照自愿原则,分3种免疫程序接种10μg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和1年后定量检测抗-HBs,评价不同免疫程序接种后的抗-HBs阳转率、抗体浓度水平。[结果]共682人完成全程免疫并采集双份免疫后血样。全程免疫1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99.85%,免疫1年后阳转率为70.23%,免疫年龄越低,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几何平均滴度越高。[结论]成年人接种10μ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目标人群依从性更好,免疫效果更持久。建议成年人尽早接种乙肝疫苗,以保证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剂量和种类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探讨不同剂量和种类基因工程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北京市大兴县、顺义区抽取健康新生儿 193名 ,随机分为 3组 :Ⅰ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0 μg -5 μg -5 μg ,Ⅱ组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5 μg -5 μg -5 μg ,Ⅲ组接种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乙肝基因工程疫苗 10 μg -10 μg -10 μg ,3组均按 0、1、6月程序接种。结果 :全程免疫后 1年 ,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85 5 1%、86 44%、10 0 .0 0 % ,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5 0 5 0mIU/ml、5 2 34mIU/ml、14 3 19mIU/ml;全程免疫后 2年 ,抗 -HBs阳性率分别为 79 6 6 %、70 2 1%、95 5 6 % ,GMT分别为 2 5 98mIU/ml、30 48mIU/ml、6 9 5 8mIU/ml。表明 :对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采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0 μg -5 μg -5 μg与 5 μg -5 μg -5 μg接种 ,其抗 -HBs阳转率及GMT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但免疫后第 2年 ,采用 5 μg -5 μg -5 μg免疫组的抗体下降速度较 10 μg -5 μg -5 μg组为快 ;两个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组与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接种组比较抗 -HBs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接种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父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其子女的影响,评价兵团现行乙肝疫苗免疫策略的父婴阻断效果.方法 利用2001~2008年,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乙肝疫苗(HepB)或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epB+HBIG)免疫后的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其血清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水平及疫苗保护水平.结果 HBsAg阳性父亲新生儿,接种HBIG+HepB联合免疫后,HBsAg阳性率为0,抗-HBs阳性率为82.4 %,疫苗保护率为100.0 %,免疫效果好于规范接种HepB儿童,两组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8例母亲HBsAg阳性接种HBIG+HepB联合免疫儿童比较,两组儿童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HBIG+HepB联合免疫策略对父母HBsAg阳性的儿童保护效果理想.建议在孕妇自愿基础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