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人清洁灌肠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人清洁灌肠液外溢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在门诊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须做清洁灌肠的老年病人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然后两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改变其肛管插入深度 ,观察组肛管插入深度为 18cm ,对照组为 10cm。将两组清洁灌肠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清洁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病人清洁灌肠时 ,增加插管深度至 18cm能有效解决灌肠液外溢的现象 ,达到良好的清洁灌肠目的。  相似文献   

2.
刘琴 《西部医学》2008,20(5):1129-113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需行清洁灌肠的妇科手术患者50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57例和对照组25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法: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30~35cm),肛管插入长度20-22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7~10cm。比较两组患者灌肠清洁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灌肠次数、肠道清洁度、不适感及灌肠入液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大量不保留灌肠术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肛管插入结肠的深度、灌肠液量及灌肠液保留时间对灌肠效果有直接影响。按文献 [1]的要求 ,大量不保留灌肠时 ,肛管插入的深度为 7~ 10cm ,灌肠液量为 5 0 0~ 10 0 0ml。但在临床实际操作时 ,按此标准 ,常难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清洁肠道 ,强化灌肠术的科学性 ,本研究结合骨科常见病人 ,如脊椎骨折、截瘫 ,骨病术后及术前的肠道准备 ,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术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液量和保留时间进行了探讨。1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择骨科常见病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39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既能减轻妇科患者的痛苦又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方法,探讨清洁灌肠法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100例需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抬高臀部20~30cm,插管长度为20~25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插管长度为7~10c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不适感例数明显减少,清洁例数明显增多,灌肠的次数明显减少,每次灌肠入液体明显增加。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痛苦,并极大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保留灌肠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保留灌肠是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是将药物灌入结肠内 ,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的目的。传统法插入深度为 10~ 15cm。近五年来 ,对 16 0例患者采取不同插管深度进行保留灌肠取得不同效果。 16 0例均为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 ,年龄 2 5~ 4 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80例 ,两组病人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灌肠前准备 2 5 0ml无菌输液瓶一个 ,16号细肛管一条 ,常规中药灌肠液 15 0ml ,药温 39~ 4 1℃。患者取左侧卧位 ,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插管法 ,深度 10~ 15cm ,实验组在传统插入深度的基础上 ,再增加 10cm…  相似文献   

6.
张艳 《铁道医学》2014,(10):1207-1209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方法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均为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治疗15 d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回顾性比较两组平均每次灌肠液保留时间、平均每次灌肠液外溢例数及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每次灌肠液保留时间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平均每次灌肠液外溢例数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常规保留灌肠方法基础上,改进灌肠液量及灌肠液温度、肛管插入深度,并采取先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能明显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减少灌肠液外溢,从而提高保留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气管插管导管替代肛管在肠麻痹患者中药保留灌肠中的效果。方法收集于ICU住院的40例肠麻痹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的肛管灌肠及一次性气管插管导管替代肛管灌肠,比较两种灌肠方法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工作量及对病人肛周皮肤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工作量和病人皮肤情况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气管插管导管在肠麻痹患者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好、大便引流通畅、出入量统计准确、明显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了粪便对病人肛周皮肤的刺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插管深度对入液量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妇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均实施相同的护理操作,实施不同的灌肠方法),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改良清洁灌肠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清洁灌肠法,分析两组灌肠液量和灌肠次数、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灌肠液量、灌肠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妇科手术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P0.05)。结论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插管深度对减少入液量造成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肛管插入深度对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效果肠。方法将96例清洁灌肠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观察其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肠道清洁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新的清洁灌肠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清洁灌肠是腹部外科手术前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前的常规护理技术。传统的灌肠方法是灌肠筒距床40~6Ocm,插管深度7~10cm,每次灌入液量500~1000ml,如此反复灌洗直至粪便呈清水样为止。多数病人保留灌肠液不超过10min即排便,有的甚至不能完成灌肠过程。笔1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深感此法费时费力,从1993年开始,我们对传统的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1.
清洁灌肠是腹部外科手术前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前的常规护理技术。传统的灌肠方法是灌肠筒距床40~6Ocm,插管深度7~10cm,每次灌入液量500~1000ml,如此反复灌洗直至粪便呈清水样为止。多数病人保留灌肠液不超过10min即排便,有的甚至不能完成灌肠过程。笔者1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深感此法费时费力,从1993年开始,我们对传统的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保留灌肠时病人的便意感,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本文对保留灌肠的肛管插入深度进行探讨,现将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其余条件无差异的情况下,治疗组将肛管插入深度20~35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保留时间及治愈率等情况,结果表明肛管插入深度20~35cm时药物保留时间延长,便意感减轻,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方法 ,提高灌肠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肛管进行清洁灌肠,实验组50例采用改良灌肠法,即选用14号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深度约20~25cm,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20-25cm,进行清洁灌肠。结果 2组患者在每次灌入液体量、灌肠次数、灌肠液保留时间、不适症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每次灌入液量多,保留时间长,而灌肠次数减少,患者不适症状减轻。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改良灌肠法在妇瘤科病人术前应用的效果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妇瘤科手术病人寻求一种痛苦小、手术医生满意、操作简便易行的灌肠准备方法。方法:妇瘤科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观察组采用时间的改变,插管深度为20~25cm。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法,插管深度为7~10c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适感例数明显减少,清洁例数增多,灌肠次数明显减少,每次灌肠入液量增多。结论:改良灌肠方法能彻底清洁灌肠,可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伟 《海南医学》2010,21(18):144-145
目的通过调整肛管插入长度,提高清洁肠道效果和减少病人痛苦。方法随机将80例肠镜检查前清洁灌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调节不同插管长度进行清洁灌肠。对照组插管长度为7-10cm;观察组插管长度为14-18cm。比较两组的灌肠次数、灌肠液量、灌肠时间、总的灌肠液量、肠道清洁度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在灌肠次数、灌肠时间及灌肠总液量方面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灌肠后肠道清洁人数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适宜增加肛管插入长度的清洁灌肠法明显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以排黏液血便、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情况。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同等条件下,治疗组肛管插入深度视病变部位而定:直肠病变肛管插入深度为3-4cm,结肠病变肛管插入深度为20~35cm;观察组常规插管,常规插管深度为15-20cm^[1]。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视病变部位而定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愈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方法和深度对老年卧床患者灌肠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入住我科的老年卧床并行多次灌肠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护理操作,实验组采用改良后的灌肠操作方法,在管道插入4~5cm后开放调节夹,在灌肠液边流入肠腔的同时边将管道插入至25~30cm。比较两组患者的灌肠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灌肠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讨论将一次性橡胶吸痰管自肛门插入4~5 cm,开放管夹,在灌肠液流入肠腔的同时继续向前旋转插入至25~30cm,杜绝了管道被粪便堵塞的现象,患者不适感较轻,灌肠过程忍耐时间延长。由于插入深度较深,在灌肠液的直接作用下,可彻底清除结肠内粪便,大大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8.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清洁灌肠是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我科主要用于术前清洁肠道,尤其是结肠、直肠手术病人。传统法清洁灌肠,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且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手术操作,增加了术中污染的机会。针对此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改进了清洁灌肠方法,采用适度增加肛管插入深度、降低灌肠压力,使用较细肛管等措施,既减少了灌肠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达到了满意的肠道清洁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手术前清洁灌肠的最佳体位、插管长度、灌肠液体对肠道清洁度、术中胀气、灌肠次数、灌肠时间、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效果。方法将不合并直肠阴道瘘、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身体极度衰竭的82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灌肠时间短,次数少,术中胀气少,肠道清洁度高,手术医生和患者满意度高,有明显的优越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是较理想的清洁灌肠法,改良式清洁灌肠更能彻底清洁肠道,明显增加每次灌肠入液量,减少病人多次灌肠的痛苦,术中胀气少,增加病人和手术医生满意度,还能大大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有效保留灌肠方法。方法:以随机抽样按序编组为原则将96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保留灌肠前先清洁肠道,取右侧卧位,肛管插入〉25 cm;对照组不清洁肠道,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20 cm。分析两组灌肠后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和第1次灌肠8 h后血氨下降幅度的总有效率,并以χ2检验判断其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血氨下降幅度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在点滴保留灌肠的前提下,保留灌肠前先清洁肠道、取右侧卧位和肛管深插方法能大大减少灌肠液返流入直肠,不会或极少会立即出现排便反射,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更长,减少氨产生和吸收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