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灭疟后期疟疾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娄培安 《疾病监测》1994,9(12):338-340
为探讨灭疟后期疟疾监测的方法和血检的对象及血检率,本文对徐州市连续6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热病人血检和IPAT可作为灭疟后期监测疟疾流行态势的主要方法。血检对象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发热者和流动人口。年血检率可定在总人口的2%左右。  相似文献   

2.
疟疾病人包括有临床症状的现症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虫者。对现症病人的及时发现与正确治疗,不仅可迅速解除病人的痛苦,治愈疾病,尽早恢复健康;而且可控制传染源,防止疟疾传播。在开展灭疟工作的地区,尤其在灭疟后期,现症病人的管理是疟疾监测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巩固抗疟成果,达到进一步消灭疟疾的重要措施。公社、大队、厂矿、部队及其他各级基层卫生组织,都应十分重视对疟疾现症病人的管理,建立疟疾病例的发现、治疗、登记、访视和分析等制度。  相似文献   

3.
桂东县自六十年代末以来,属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73年起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居民带虫率在0.28‰,标志着该县已进入灭疟后期(巩固阶段)。1977~1983年间开展了灭疟后期管理和监测的研究,其结果表明:这类疟区后期应当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具体领导下,组织健全的防治队伍,制定较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和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技术等手段,摸索本地残存传染源、清除隐患,监测流动人口,防止疟疾的输入;及时处理病灶点,杜绝疟情扩散;观察主要传疟媒介的变化,预测疟情动向;组织灭疟联防,逐步扩大保护圈。从而达到巩固和发展灭疟成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凯里市属非稳定性疟区,其地理环境适宜间日疟流行。为有效地控制疟疾的流行,本市在近20年里对全地区人口的疟疾病人和定点的蚊媒进行了动态监测。人群发病监测是通过对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等“四热病人”取血检测疟原虫,每年按总人口的03~10%(平均507%)的比例检测,包括从中、重度疟区返乡和进入的流动人口,对四热病人由其辖区责任人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任务及定质量等“五定”承包制,完成当年下达的血检指标。自1986~1996年共对流动人口血检174250人份,查出疟原虫6…  相似文献   

5.
平江县与湘鄂赣三省八县交界。1978年疟疾年发病率1/万以下,进入灭疟后期,以后9年发病率控制在0.32~0.07/万,疟疾流行病学有以下特点。 1.发病率逐年下降,病例极分散 1978~1986年血检发热病人193874人,发现疟原虫阳性145例、均为间日疟原虫,年带虫发病率0.32~0.07/  相似文献   

6.
我县是间日疟流行区。为了对疟疾进行正确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从1982年以来,我院门诊对发热病人常规作血检疟原虫。体温超过37.5℃的发热病者均由门诊值班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按临床表现,初步分类为初诊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发热原因不明,填写发热病人调查卡;取耳垂血涂制厚、薄血膜各一张,用瑞特染色镜检查疟原虫。四年共血检发热病人2640人,疟原虫阳  相似文献   

7.
疟疾的防治     
疟疾,我国南方民间称“打摆子”、“发冷病”、“瘴气”等。流行高峰在夏秋季节。疟疾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按蚊)传播的,也可通过输血感染得病。疟疾发作的特点是周期性寒战、高热、出汗,发作几次后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常见的疟疾有三种:一种是恶性疟,每天发作一次;一种是间日疟,隔天发作一次;另一种是三日疟,隔二天发作一次。发病后若未能及时诊治,疟原虫迅速增加,毒素损害严重,病人免疫  相似文献   

8.
盛慧锋  赵志华  郭强  戴菁 《疾病监测》2010,25(3):216-219
目的调查并分析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疟疾回升的社会行为因素。方法2006年选择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进行现场调查,对(1岁常住居民采集滤纸干血滴,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人群抗体水平。对(10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2年内患疟疾史、疟防知识知晓情况、防蚊设施使用情况、露宿行为和发热患者就医行为等,以分析该地区人群免疫状况、居民疟防知识水平和对疟疾的自我防护意识,以评价有关社会因素对疟疾回升的影响。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疟疾的免疫力低下,IFAT抗体滴度≥1∶20平均阳性率为5.1%(29/571),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21.49,总的GMRT为10.40。发热患者就诊率平均为82.8%(96/116),就诊间隔时间平均为5.1 d。居民疟防知识知晓率平均为21.1%(116/548),其中对疟疾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仅为4.0%(22/548)。防蚊设施使用率平均为38.9%(213/548);露宿率平均为26.8%(147/548),年露宿时间平均为42.6 d。2004年和2005年休根治疗率分别为33.3%(2/6)和12.0%(3/25)。结论当地居民的露宿习惯,居民对疟疾的免疫力低下,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疟疾病例发现和治疗不及时等,是促成疟疾局部暴发流行的主要社会行为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华按蚊是我省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病媒蚊种,五十年代原湖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在郴州地区的部分县对按蚊种类及生态习性作过调查,发现按蚊12种(亚种),以中华按蚊为优势种,并查获疟原虫的自然感染,证实系当地唯一传疟媒介,但未能区分中华按蚊或嗜人按蚊。刘多等于1962年在浏阳县人溪公社间日疟与恶性疟暴发流行区,发现有嗜人按蚊。我们从1979年7月~1984年9月,先后在37个县(市)、226个点,对中华按蚊种团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杭州市近12年疟疾疫情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宜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三热病例进行血检,对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疟疾媒介进行分类鉴定。 结果 2000-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53例,年均发病率为0.22/10万,本地病例89例,占19.65%,输入性疟疾病例364例,占80.35%。外来流动人口发热患者血检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2=62.17,P20.01); 6-10月发病人数占全年发病人数的82.34%(373/453);发病人群以来自高疟区民工和当地农民为主(59.60%,270/453);媒介监测所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叮人率以7月为最高。 结论 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消除疟疾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疟疾是经雌按蚊叮咬由疟原虫传播的,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1],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特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疟疾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四大类,而恶性重症疟疾凶险度最高,常因侵犯内脏器官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抢救不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7年全省疟疾疫情资料,监测疟疾疫情动态。方法 通过2007年全省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对各地1年来疟疾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全省共报告病例44例,阳性率为0.14%,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宁德三地。共对42个村(点) 进行传疟媒介调查和复查,捕获按蚊3824只,均未查到嗜人按蚊。结论 从2007年疫情资料分析,福建省疟疾疫情依然保持稳定,发病率比2006年下降了44.25%,但仍不可放松警惕,还应继续有效控制传播媒介,防止因蚊媒密度过高引起疟疾暴发。  相似文献   

13.
周红芳 《疾病监测》2000,15(7):264-266
我区于 1 986年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后 ,从1 987年起转入疟疾的监测及管理 ,这是灭疟以后疟疾防治的综合措施 ,也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保证 ,现将本区 1 982~ 1 999年监测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 :1 982~ 1 999年属本区户口疟疾病人 ,接到疫情后及时深入调查了解有无疟史、外出地点、时间和有无输血史。2 区分当地感染与外地感染标准 :凡发病 5年内疟疾传播季节 (5~ 1 0月份 )曾到过疟区过夜被蚊虫叮咬的作为外地感染 ,经反复询问无外出史的为当地感染。3 “四热”病人监测 :本区各级…  相似文献   

14.
疟疾是全球流行程度最高也是最严重的寄生虫疾病之一,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边缘地区是其主要的流行区。随着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疟疾的发病和流行程度日益降低,三日疟病例在全国已非常罕见。由于援外劳务输出人员和流动人口在鲁东地区的增加,近年来时有间日疟、恶性疟病人发现。我市发现三日疟原虫病例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6,31(2):174-176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传播媒介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人类疟疾疟原虫有5种,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威胁最大,最难防治.恶性疟原虫在非洲大陆最普遍,而且全球疟疾死亡最多的是恶性疟.间日疟分布比恶性疟广泛,除了非洲,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国家都是间日疟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疟疾是一种由按蚊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我国主要有三种疟原虫,即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在现有的防治疟疾的措施中,药物治疗始终保持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抗疟药的作用目前用于疟疾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4-氨基喹啉类,如氯喹、氨酚喹等,主要用于症状的治疗,杀灭细胞内疟原虫裂殖体的作用快而强。对间日疟和三日疟无抗复发作用。②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乙胺嘧啶,常用作病因预防的药物。③8-氨基喹啉类,如伯氨喹,主要用于复发疟疾的根  相似文献   

17.
张世京 《疾病监测》2004,19(12):470-472
1993年崇左县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现已连续10年无内源疟疾病例,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但由于该地中华按蚊为主的传疟媒介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剧增,疟疾传播的条件仍然存在。为探讨灭疟后期疟疾的监测方法,现将崇左县1994—2003年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现场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疟疾主要传播媒介冈比亚按蚊复合体在弗里敦市的分布和疟原虫感染率的调查,为制定有效的防疟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10个监测点利用诱蚊灯法进行蚊媒监测研究。 将冈比亚按蚊的胸部和腹部分开,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多重PCR鉴定蚊种,利用巢式PCR检测按蚊感染疟原虫的情况,应用Excel 2019和SPSS 2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共捕获按蚊349只,平均诱捕按蚊密度为0.83只/(灯·晚)。 西部农村诱捕按蚊324只,占捕蚊总数的92.84%,平均诱捕按蚊密度为2.00只/(灯·晚)。 对192只冈比亚按蚊复合体进行的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冈比亚按蚊(狭义)S-型84只,占43.75%;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108只,占56.25%。冈比亚按蚊(狭义)中仅检测到恶性疟原虫,未检出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恶性疟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3.13%和6.77%。 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期间的月恶性疟子孢子和卵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08只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3.70%和7.41%;84只冈比亚按蚊(狭义)S-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分别为2.38%和5.95%。 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中子孢子和卵囊阳性率高于S-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弗里敦市的优势按蚊蚊种为冈比亚按蚊(狭义)(M-型和S-型),监测到的其他按蚊有催命按蚊和 An. coustani。 西部农村按蚊密度远高于西部城区,具有较高的疟疾感染风险。 在旱季不同月份,野外诱捕冈比亚按蚊(狭义)的卵囊阳性率均为子孢子阳性率的2倍,而其旱季每月的传疟作用较稳定。 本研究将为塞拉利昂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雌性蚊叮咬传播,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因感染人体的疟原虫不同,分为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和恶性疟4种类型。恶性疟发热常不规则,病情较重,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脑型疟与急性肾衰竭,病死率较高。中国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我社于1975、1976两年,连续采取以“两全”为主的综合措施,大打疟疾歼灭战,发疟率大幅度下降,1976年为0.54%。1977年,我社在发疟率较低的基础上,放弃“两全”,狠抓对发热病人的疫源检索、现症根治和疫点处理,继续抓好防蚊灭蚊等综合措施,使全公社发疟率进一步下降到0.41%。为了抓好对发热病人的疫源检索工作,我们公社卫生院设立了镜检站,1977年共采检“四热”(疟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