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于颅脑手术的一种密闭式引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77年3月至1985年12月采用一种密闭式引流,用于各类颅脑手术共1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方法:取消毒橡胶手套1只和直径4mm的消毒橡胶或硅胶管1根。在关颅前根据手术引流区距离剪取适当长度的橡胶管。一端管口修剪成鱼口状和3~5个直径为3mm的侧孔,置于硬膜下或硬膜外,  相似文献   

2.
硬脑膜下引流在急性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4年~1984年在86例急性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采用硬脑膜下引流,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硬脑膜下引流的方法 在开颅清除颅内血肿、减压术,或钻孔探查手术中,一侧或两侧额颞部硬脑膜下放置一8号导尿管,放入颅内端作成多孔,一般长4~5cm。幕下引流导管放在敞开的颅后窝硬脑膜瓣的间隙中,或一侧小脑半球的硬脑膜下。经头皮戳孔引出导管,接密闭式无  相似文献   

3.
尽管手术后治疗脑肿胀有很多可行的办法,但一些神经外科医师仍然采用去骨瓣的方法来进行减压.保存骨瓣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深低温,置于各种溶液内,放射线处理或者把骨瓣置于患者的腹壁下等,但这些方法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作者介绍一种把骨瓣保存在手术野边缘头皮下的办法,认为实用.本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3~65岁,于1986年元月至1987年8月因大脑疾病入院手术,其中脑外伤21例,脑脓肿1例,原发性脑内血肿9例,脑瘤6例,手术方法: 于颅内手术毕,修补硬脑膜后,在手术野附近,将骨瓣保存于头皮下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之后逢合头皮.其骨瓣分  相似文献   

4.
经皮细孔钻颅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介绍一种经皮细孔钻颅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供同道们参考。1材料主要包括直径为0.3cm扁形钻头,18号硬脊膜外麻醉穿刺针,引入硬脑膜下引流管的导丝(英国产,经皮气管切开套装导丝),头皮硬脑膜穿刺扩张器,脑室引流管(外直径0.25cm,内直径0.2cm)等(附图)。附图经皮细孔钻颅微创手术器械示意图2方法成年人采用浸润麻醉,小儿采用基础麻醉。首先进行引流管制作,剪去脑室引流管头端并修整锐利边缘即可。然后根据头颅CT所示选择血肿最大平面中点作为穿刺点,注意尽量避开脑及硬脑膜血管走行区,持颅骨钻钻头直接刺入头皮,颅骨钻孔至…  相似文献   

5.
自1988年1月起,应用碳布修补18例硬脑膜缺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我们应用的碳布是兰州碳素厂生产的,它是聚丙烯腈长丝经过严格的连续预氧化工艺处理而成碳纤维,以此加工制成碳布做为人工硬脑膜,高压消毒或碘酒浸泡消毒酒精脱碘或火烧灭菌后备用。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或局麻下手术,择期手术在  相似文献   

6.
1895年 Abbe 首次报告用橡胶膜行硬脑膜重建。其后,很多材料被用做硬脑膜的替代物。1958年 Campbell 等首先报告了保存人硬脑膜在临床的应用,认为人硬脑膜是最好的硬脑膜替代物。但迄今由于硬脑膜的取材、消毒和保存方法的限制,同种硬脑膜移植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较易获得的引产婴儿硬脑膜,试图找出一种经济、简便的消毒和保存方法,以促进同种硬脑膜移植的应用与推广。(一)硬脑膜的取材、消毒和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7.
1对象与方法男9例,女3例;年龄12~63岁,平均36.3岁.临床表现:癫癎6例,轻偏瘫4例,头痛4例,无症状1例.均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病变直径0.8~4.0 cm,位于额部3例,顶部4例,颞部2例,基底节区2例,枕部1例.5例位于脑外,7例位于脑内.采用Leksell-G型脑立体定向仪,以病变中心为靶点,计算坐标,设计手术路径.在导针引导下,作头皮直切口或小弧形切口,"十"字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病变切除后,严密止血,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无需固定,分层缝合头皮.  相似文献   

8.
1对象与方法我院1996年1月~2003年6月采用细孔钻颅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6例,其中男120例,女36例;年龄35~86岁,平均56.8岁。有明确外伤史者65例。病人均采用局麻下手术,用直径2mm的颅钻在头皮上钻一小口,然后钻孔,有突破感后拔出颅钻,用导针置入直径约2mm的硅胶管3~4 cm,见有血性液体流出后再将硅胶管继续插入约1~2 cm,用温生理盐水反复洗至颜色变清,固定引流管,外接无菌引流盒。2结果住院2~10d,平均3.5d。治愈129例;再出血1例,行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1例死于肺部感染;余病人中残。3讨论我们体会该手术方式有以下优点:①手…  相似文献   

9.
伴精神症状的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象与方法 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6月.对11例伴精神症状的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病人行钻孔引流结合扩血管药物治疗,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5~71岁,平均47.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着力部位:枕部6例,顶枕部5例。6例表现为躁动、谵语、秽语、大声喧哗,其中1例表现类似精神分裂症:3例表现为情绪低落、缄默、焦虑和失眠;2例表现为智能障碍、健忘。病人均于伤后2~6h来院就诊。首次头颅CT检查示对冲性额颞部或脑干挫裂伤9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双额颞部均有少量硬脑膜下积液,经过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病人神志清楚但精神症状明显。复查CT示硬脑膜下积液增多,位于一侧额颞部8例,双侧额颞部3例;积液厚度〉1cm,量约30~50ml。治疗方法:局麻下经颞肌切口行额颞交界处钻孔引流.切开硬脑膜,采用双极电凝行硬脑膜造瘘,直径0.5mm左右,放置直径2mm硅胶引流管于硬脑膜下腔.从切口旁引出。如果引流液不多,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如果引流液〉30ml/d,则采用仰卧位,管抬高15cm,引流3~5d后拔除。术后继续应用扩血管药物.根据精神症状决定是否服用抗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AVF)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病变。由于硬脑膜AVF的病灶通常较大,且涉及颅底或邻近硬膜形成的静脉窦,所以,手术损伤较大;相反,硬脊膜的AVF只有硬脊膜内静脉至脊髓静脉系的引流,手术只需在其引流静脉进入蛛网膜下腔处阻断,即可获得成功治愈。作者发现有一部分硬脑膜AVF与硬脊膜AVF相似,其引流静脉只有软脑膜静脉,故采用在引流静脉进入蛛网膜下腔处单纯阻断的方法,治疗了4例这类患者,疗效满意。 本组4例中2例位于岩骨天幕,1例位于中颅窝,1例位于后颅窝底,均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痿是由颈内和/或颈外动脉系统供血,且只通过软脑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引流治疗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头皮下积液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进行治疗。结果20例病人在72h内引流完全,随访1个月,无积液或血肿残留,无感染,头皮贴附良好。结论采用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头皮下积液或血肿安全、简便、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翻转颞深筋膜在幕上开颅减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幕上开颅减压手术中,采用翻转颞深筋膜修补硬脑膜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以减速伤为主,病灶主要位于额颞部或交界处,采用冠状切口、扩大翼点入路或标准大骨瓣减压入路,进行去骨瓣减压、硬脑膜作倒“T”形切开、血肿清除或内减压手术,硬脑膜用翻转颞深筋膜进行修补。结果出现脑脊液漏合并切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4例;死亡3例,生存33例。生存者均行1~6月随访,没有出现颅脑损伤术后所具有的头痛和神经系统体征等以外的症状和体征。术后有一部分患者来院行颅骨修补手术,再次手术发现:头皮解剖层次清楚,颞深筋膜与硬脑膜之间愈合良好。进一步病理(显微镜、电镜)证实:颞深筋膜无变性、坏死等改变。结论翻转的颞深筋膜是自体同部位组织,位于头皮与颞肌之间,与硬脑膜组织结构相同,有足够大的面积和较好的血运。在不损伤颞肌的情况下,用翻转的颞深筋膜修补硬脑膜,恢复了头皮的基本结构层次.起到充分缓解颅内高压和维持颅内环境稳定作用;经过再次手术、病理证明翻转的颞深筋膜成活、无变性,与硬脑膜愈合良好;翻转颞深筋膜修补硬脑膜为颅骨修补提供良好的组织解剖基础,减少对脑的损伤,也缩短下次手术时间,减少医疗成本和患者经济负担。采用本术式治疗病灶主要位于额颞部或交界处的颅脑损伤,可行、实用,并发症少,对患者损伤小,没有潜在的危害,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的病因及特点,分析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预防。方法回顾我科自2008年01月到2018年01月收治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患者相关资料,采用乙状窦后小脑幕下锁孔入路切除肿瘤。术毕严密缝合硬脑膜,修补颅骨并严密缝合肌层,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关注术后切口、鼻腔及外耳道流液情况,明确脑脊液漏者应用加压包扎、腰大池引流及二次修补等方法处理,总结预防及处理脑脊液漏的方法。结果本组手术患者共169例,随访时间1~10年,平均5.4年,共发生脑脊液漏14例(8.28%),其中切口漏11例(6.51%),耳漏2例(1.17%),鼻漏1例(0.59%)。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针对性处理,切口漏者局部加压包扎后痊愈7例(4.14%),局部处理+腰大池引流后愈合2例(1.17%);上述方法处理后仍有症状者5例(2.96%)最终采用二次手术修补,其中单纯硬脑膜修补3例(2.01%),硬脑膜修补+气房填塞1例(0.59%),硬脑膜修补+内听道修补1例(0.59%)。本组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孔技术在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中应用效果确切,脑脊液漏为其并发症之一,内听道磨除、乳突气房填塞不全及硬脑膜缝合不良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术后切口加压包扎、腰大池引流及二次修补手术处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1 对象与方法 男9例,女3例;年龄12-63岁,平均36.3岁。临床表现:癫痫6例,轻偏瘫4例,头痛4例,无症状1例。均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病变直径0.8~4.0cm,位于额部3例,顶部4例,颞部2例,基底节区2例,枕部1例。5例位于脑外,7例位于脑内。采用Leksell-G型脑立体定向仪,以病变中心为靶点,计算坐标,设计手术路径。在导针引导下,作头皮直切口或小弧形切口,“十”字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病变切除后,严密止血,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无需固定,分层缝合头皮。  相似文献   

15.
开颅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仍是首选方法,但少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呈分隔型.采用此方法不能达到治愈目的,仍需开颅手术治疗[1].本院自1998~2005年,共收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56例,首次均采用钻孔引流术,钻孔引流失败共6例,均改为开颅手术.术中均证实为分隔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现将6例开颅手术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微创治疗脑出血是当前神经内外科一种发展趋势[1]。我院神经外科自1995年开始应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穿刺引流装置微创治疗颅内出血84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选用一次性输液器2个,引流袋1个,自制不锈钢探针一根,直径0.3cm,长22cm,带长度刻度,手锥一把,脑穿刺针一根,制成穿刺引流装置。经头颅CT确诊适用于本方法的病人多数在病房床头接受此手术。依据病人出血部位选择穿刺点,局麻下手锥钻骨孔并刺破硬脑膜,用脑穿刺针试穿,确定血肿部位和深度。取长度20cm的一次性输液管做为血肿腔引流管,用自制探针将其置入血肿腔或脑室内,…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 1996年以来对 1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取钻孔吸除并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的治疗方法 ,结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1例 ,女 5例 ,平均 5 7(4 9~ 71)岁。手术时间 :发病后 6h~ 3d。出血量按《全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协作组》所规定的方法计算 ,血肿量在 3 5~ 12 0ml。1 2 治疗方法 从头颅CT片上定出血肿距头皮最近的部位 ,以此点为中心作一直切口 ,长 4~ 5cm。切开头皮、肌肉、骨膜后用乳突牵开器撑开 ,颅骨钻孔后将骨孔扩大到直径 3cm ,剪开硬脑膜用脑穿针穿刺血肿。待抽出积血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大皮瓣在开颅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择期开颅手术43例,头皮切口在预定切口(术前划线)后再视局部条件向外扩大1 cm。27例去骨瓣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结果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增加不明显,手术时间增加约10 min。术后出现切口漏4例,行腰椎穿刺术引流、头皮漏液处缝合、局部适当加压包扎处理后治愈。27例颅骨修补术后头皮切口均超出颅骨网板,无头皮坏死、感染。结论扩大皮瓣切口手术出血量增加不明显,手术时间增加也不明显,不增加手术难度,对预防术后脑脊液漏有较好防治作用,对预防颅骨修补术后切口坏死、感染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1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发热2d、突发右侧肢体乏力、意识丧失4h入院。既往3月前因小肠穿孔行手术治疗,1月余前因阑尾炎行手术治疗,1月前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入院查体: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颈项强直;右侧肢体屈曲,肌张力升高,左侧肢体刺痛能定位。外院头颅CT示左侧颞枕硬脑膜下血肿。入院行头部MRI检查示左侧额、颞、顶部颅骨内侧可见弧形长T1、稍长T2信号,其内可见少许混杂信号影,考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胸部CT检查示两肺下叶炎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8.2%。初步诊断:左侧额颞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局麻下行钻颅血肿引流术,术中引出大量淡红色稀薄脓液,考虑为硬脑膜下脓肿,术后行脓液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予留置引流管继续引流并用庆大霉素盐水冲洗,静脉滴注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术后3d复查头部CT示颅内脓肿清除较彻底。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最常见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的血管撕裂,可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1]。伤后病情变化较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常很快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受压的体征,甚者发生脑疝。及时手术清除血肿,预后良好,可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及伤残率。本文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的急性硬脑膜下血肿100例手术病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病例100例,其中男90例,女10例。年龄4~70岁,平均31.65岁。1.2临床资料①临床表现:该病患者多有头晕、头痛、恶心伴呕吐。②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50例,交通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