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上海地区HIV感染者初诊时间CD4、CD8、CD4/CD8比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以了解早期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64例HIV感染者,取其CD4淋巴细胞地数及CD4/CD8初始值,与正常成人CD4淋巴细胞计数及其CD4/CD8进行比较。并且取其中47例根据感染时间的长短分为2年之内、3-5年、6-8年三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初值与正常成人CD4淋巴细胞地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D4/CD8比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HIV感染者早期即有CD4淋巴细胞地数下降和CD4/CD8比值下降。感染时间越长,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DC8比值越低,CD8淋巴细胞计数值也是逐渐下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成人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选取 6 14例成年人不同年龄组的血标本 ,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别进行比较 ,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计数检测 ,得出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的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 ,并进行分析。结果 CD4正常值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其正常平均值为 72 6 .99± 2 5 5 .2 1。CD8及CD4/CD8在不同性别及其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CD8计数平均值为 5 39.98± 134 .0 7。CD4/CD8平均值为 1.49± 0 .5 7。结论 上海地区成人CD4淋巴细胞计数较国外低 10 0 /mm3 左右。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D4平均值的诊断临界值建议可采用 40 0 /mm3 。  相似文献   

3.
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是衡量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经典指标,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仅用CD4细胞绝对计数难以精确反应艾滋病(AIDS)病人的免疫状态,特别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500个/μL以上的患者。CD4/CD8比值在正确评价免疫功能中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HIV感染后导致CD4/CD8比值倒置,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也难以恢复正常。基线状态、治疗方案、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均影响CD4/CD8比值的恢复。CD4/CD8比值与HIV感染后异常免疫激活相平行,不仅作为艾滋病预后的预测因子,也与非AIDS相关事件的发生以及HIV储存库有关。CD4/CD8比值恢复正常有望作为评估HIV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湖北成人CD4抗原阳性的T淋巴细胞(CD4)、CD8抗原阳性的T淋巴细胞(CD8)、CD3抗原阳性的T淋巴细胞(CD3)及CD4/CD8、CD4/CD3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总淋巴细胞计数(TLC)与CD4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15~60岁健康人不同年龄组的血标本,用Becton Dickinson公司生产的FACSCount自动化仪检测CD4、CD8、CD3、CD4/CD8、CD4/CD3,计算相关数据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并将其与国外数据作比较.用美国雅培CEILDYN(R)3700血液全自动分析仪作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结果CD4值为681±21/mm3(-x±Sd,以下相同),CD8值为510±26/mm3,CD3值为1 299±38/mm3,CD4/CD8值为1.43±0.06,CD4/CD3值为0.54±0.10,TLC值为1 752±48/mm3.CD4、CD8、CD3计数及CD4/CD8、CD4/CD3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CD4与TLC之间有显著的直线正相关性,r=0.647,回归方程为√CD4=0.422√TLC+8.444.结论CD4、CD3、CD8等正常值在不同性别、年龄间相近.中国湖北成人CD4值与中国上海成人之间无差别,但显著低于国外值.在无条件检测CD4计数的情况下,可用TLC推测CD4的值.中国现有的治疗标准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其对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的影响.方法 应用结核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对云南省和上海地区193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中潜伏性结核发生率达30.6%.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90×106/L,显著低于HIV合并潜伏性结核组的484×106/L(t=6.665,P<0.01).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106/L、200×106~500×106/L、<200×106/L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活动性结核组和潜伏性结核组构成比依次为1∶16.2、1∶1.3、5.6∶1.79例T-SPOT.TB阳性的病例中,共有20例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其中1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值<200×106/L,5例为200×106/L~500×106/L,1例>500×106/L.59例潜伏性结核患者中,5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结论 我国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潜伏性结核发生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严重受损,随着CD4ˉ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HIV患者合并的潜伏性结核更易进展为活动性结核.当CD4+T淋巴细胞<200×106/L时,对T-SPOT.TB检测结果可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数(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为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德宏州治疗库数据为材料,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HIV感染者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HIV感染者CD4/CD8比值恢复的因素。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HIV感染者2 610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四分位距(IQR),35~50];其中男性为1 390人(53.3%);新发感染状态已知的为2 039例;确诊至治疗间隔中位数为21周(IQR,2~183);CD4细胞基线、CD8细胞基线和CD4/CD8比值基线中位数分别为245个/μL(IQR,131~366)、895个/μL(IQR,595~1 260)和0.25(IQR,0.15~0.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发感染状态、基线CD4细胞、CD8细胞、确诊至抗病毒治疗间隔和性别是影响HIV感染者CD4/CD8比值恢复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CD4/CD8比值的恢复较CD4细胞数的增加需要更长的时间,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HIV感染者CD4/CD8比值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肺结核患者CD4、CD8淋巴细胞变化,探讨其免疫状态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1例成人肺结核及12例对照组的CD4、CD8计数值,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人组CD4值明显下降,CD8值无明显变化,CD4下降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排菌状态无明显关联。结论 成人肺结核患者存在以CD4T淋巴细胞下降为突出表现的细胞免疫受损,但其对病情发生、发展无独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定量分析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CD+ 3 、CD+ 4 、CD+ 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 ,对 76例无症状抗 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 ,16 5例抗 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及 6 1名正常对照 ,分别检测CD+ 3 、CD+ 4 、CD+ 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 4 /CD+ 8比值。结果 HIV感染组与静脉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F =10 5 0 2、15 9 13、2 2 0 0 8,P均 <0 0 1) ;CD+ 4 细胞计数和CD+ 4 /CD+ 8比值表现为HIV感染组 <静脉吸毒组 <正常对照组 (q =18 4、2 4 6、11 1,P均 <0 0 1) ,CD+ 3 细胞计数呈现为HIV感染组 >健康对照组 >静脉吸毒组 (q=19 8、6 5、10 8,P均 <0 0 1) ,CD+ 8细胞计数表现为HIV感染组 >静脉吸毒组 >健康对照组 (q=2 7 2、2 4 9,P均 <0 0 1;q =3 4 8,P均 <0 0 5 )。结论 HIV感染和 /或静脉吸毒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CD+ 4 和CD+ 8细胞水平的改变 ,有关静脉吸毒合并HIV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患者CD4、CD8淋巴细胞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CD4、CD8淋巴细胞变化,探讨其免疫状态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1例成人肺结核及12例对照组的CD4、CD8计数值,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人组CD4值明显下降,CD8值无明显变化,CD4下降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排菌状态无明显关联.结论成人肺结核患者存在以CD4T淋巴细胞下降为突出表现的细胞免疫受损,但其对病情发生、发展无独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健康人群外周静脉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的参考范围.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FCS)、三色免疫荧光试剂和绝对计数管(TnTEST/TruCOUNT),检测110名广西健康成年人(16~56岁)静脉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并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计数在性别、年龄和民族上的差别.结果 110名健康成年人检测结果平均值CD3为524±541,CD4为823±305,CD8为601±248,CD4/CD8为1.49±0.53.进一步分析发现,CD4和CD4/CD8在民族分布上(汉族79名、壮族31名)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次初步建立CD3、CD4、CD8T细胞绝对数值和CD4/CD8比值正常参考范围,对于指导广西的艾滋病诊断及治疗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静脉吸毒人群HIV/HCV混合感染者病毒载量间的相关性及与CD3,CD4,CD8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HIV和HCV病毒载量及CD3,CD4,CD8细胞计数,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显示,在HIV和HCV混合感染的静脉吸毒人群中,HIV病毒载量与CD3和CD4细胞计数存在有统计学负相关关系,HCV病毒载量与CD3和CD4细胞计数存在统计学正相关关系,两病毒载量均与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关系,HIV病毒载量与HCV病毒载量间存在统计学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D3和CD8细胞计数对HIV病毒载量影响较小,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及HCV病毒载量对HIV病毒载量水平则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结论静脉吸毒人群HIV/HCV混合感染者病毒载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干扰, CD3,CD4,CD8 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和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间日疟对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影响,探讨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部分机理.方法 12例HIV-1感染者(CD4细胞计数基线水平范围为1217×106/L~15×106/L)接受疟疾疗法(治疗性急性间日疟)治疗,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CD4细胞凋亡率.另选20例年龄相配的HIV阴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D4细胞凋亡率在疟疾期显著升高,但在终止疟疾后迅速下降至低于疟疾疗法前的基线水平(HIV感染者/AIDS患者组的CD4细胞凋亡率在疟疾疗法前显著高于HIV阴性对照组,但在终止疟疾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部分机理是减少CD4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国内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外周血CD38、HLA DR分子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1例正常对照、14例HIV感染者和 3 6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CD38、HLA DR分子的表达 ,用分枝DNA(bDNA)法检测 11例HIV感染者和 18例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显示 ,AIDS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HIV组 ;CD+8HLA DR+T细胞百分比显示HIV组与AIDS组间无差异 ,而它们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D+8、CD38+细胞百分比则是AIDS组 >HIV组 >正常组 ,CD+8CD38+、CD+8HLA DR+、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HIV感染过程中 ,HLA -DR+、CD38+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反映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 ;尤其是CD+8CD38+细胞百分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升高 ,预示疾病进展程度。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时 ,不仅要考虑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还应考虑免疫细胞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正常T细胞分泌激活因子(RANTES)启动子和内含子等位基因,对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和病毒载量的关系,以期探讨RANTES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艾滋病(AIDS)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real time法对40例汉族HIV-1感染者测定外周血CD+4、CD+8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应用PCR-RFLP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对RANTES-403、-28和In1.1三个位点等位基因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和病毒载量的关系的分析表明,具有RANTESIn1.1 C/C和T/C基因型的感染者,与较高的病毒载量、较低的C+4T细胞计数和C+4/CD+8比值有关.In1.1 T/T与T/C、C/C基因型的log10病毒载量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不同基因型之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细胞比值则无显著性差异.log10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r=-0.447,P<0.01)、CD+4/CD+8比值(r=-0.369,P<0.05)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所研究人群中,具有RANTES In1.1C的基因型者,与较高的病毒载量、较低的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有关,它们是反映AIDS进程的主要指标,可能加速AIDS发病进程;而RANTES-403和-28等位基因的影响则处于相对次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卡波西肉瘤属于艾滋病定义性疾病,常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200/μL)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本研究报道1例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284~338/μL)的HIV感染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累及口腔和肺)患者。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发现机会性感染依据,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仍有进展,后经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及多柔比星脂质体静脉滴注化学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本病例提示,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应作为HIV感染者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6.
卡波西肉瘤属于艾滋病定义性疾病,常见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200/μL)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本研究报道1例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284~338/μL)的HIV感染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累及口腔和肺)患者。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发现机会性感染依据,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仍有进展,后经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及多柔比星脂质体静脉滴注化学治疗,病情逐渐好转。本病例提示,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应作为HIV感染者并发播散性卡波西肉瘤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CD4和CD8细胞相对计数的效果。方法以美国BD公司的试剂为参比,用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分别检测616人的CD4/CD3比值和584人的CD8/CD3的比值,用线性回归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CD3FITC/CD4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关系(r=0.956,P<0.01),回归方程为y=0.922x 0.0047;CD3FITC/CD8PE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也呈正相关关系(r=0.941,P<0.01),回归方程为y=0.9464x 0.0097。结论WuT系列CD3FITC/CD4PE和CD3FITC/CD8PE试剂检测我国不同地区艾滋病病人的CD4和CD8细胞的相对计数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新确诊HIV感染者的首次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省白银市补充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且在本辖区内管理的接受首次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感染者;分析其病毒载量值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286例感染者符合筛选要求,按首次病毒载量检测值将其分为4组,36例感染者病毒载量<1 000 cps/ml、占12.6%,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410.97个/μl;41例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 000~10 000 cps/ml、占14.3%,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342.12个/μl;142例感染者病毒载量为10 000~100 000 cps/ml、占49.7%,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数为255.63个/μl;67例感染者病毒载量>100 000 cps/ml、占23.4%,CD4+T淋巴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 (XQ 930 2 )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测定XQ 930 2治疗 2 1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 ,并与仅进行对症治疗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经XQ 930 2治疗后 ,4 2 9%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 >5 1% ,为显效 ;33 3%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升高 11%~ 5 0 % ,为有效 ,总有效率为 76 2 % ;CD4细胞计数上升 <10 %为无效 ,无效率为 2 3 8%。 5 2 4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 1log ,呈显效 ;38 1%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无变化或下降 <1log ,为有效 ;仅 9 5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上升 ,为无效。所有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改善。对照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呈稳定及上升状态 ,临床症状均未获改善 ,呈无效。结论 XQ 930 2对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以及病毒载量下降有效 ,且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有效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低CD4/CD8比值组与高CD4/CD8比值组患者相关免疫学特征。方法选择接受HAART≥96周、CD4~+T淋巴细胞≥500/μl、HIV载量低于检测值下限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患者)109例,从中选出CD4/CD8比值≥0.82的患者28例及CD4/CD8比值≤0.48的患者28例,对比分析2组T淋巴细胞上CD38、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27、CD28、CD45RA及CD31的表达,进而分析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与免疫老化状况。结果①低CD4/CD8比值组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CD4/CD8比值较高CD4/CD8比值组低(P0.05);②低CD4/CD8比值组HLA-DR~+CD8~+T淋巴细胞频率、处于中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T淋巴细胞频率及处于晚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高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而处于早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③低CD4/CD8比值组纯真CD4~+和与CD8~+T淋巴细胞频率以及CD31~+纯真CD8~+T淋巴细胞的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结论①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低基线CD4/CD8比值HIV/AIDS患者有效HAART后CD4/CD8比值仍然相对较低,应及早起始HAART,预防CD4/CD8低比值持续的发生;②有效HAART后低CD4/CD8比值的HIV/AIDS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免疫活化和免疫老化现象,针对这些免疫紊乱应给予除HAART外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