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4年我院检验科细菌室的药敏试验,对其分离出的病原菌与相应抗菌药物进行敏感菌、耐药菌统计,并计算耐药率。结果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50%者10种,占抗菌药物总数近1/3(构成比10/31),总耐药率在30%~50%的抗菌药物有11种,某些抗菌药物的总耐药率不高,但对个别革兰阴性菌高度耐药。结论临床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参考药敏试验,保证用药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0年~2003年革兰阴性菌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了解我院2000年-2003年革兰阴性菌分离及耐药性状况。方法细菌鉴定用手工法和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2000年~2003年共分离细菌4812株,革兰阴性菌3491株(72.5%),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阴沟肠杆菌为主要分离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在30%以下,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50%(50.1%~70.6%)。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30%,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6%~33.3%;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7.1%~20.6%;产ESBLs克雷伯菌属检出率为18.8%~27.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1.1%~41.6%,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11.5%。结论四年问分离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非发酵菌分离率已超过肠杆菌科细菌。耐药菌株的分离率及细菌对抗生索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临床医师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G-球菌检查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近三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球菌为主,构成比例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22.95%)、肺炎克雷伯菌(13.87%)、铜绿假单胞菌(9.53%)、鲍曼不动杆菌(4.67%)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8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病原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甙类抗菌药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对喹诺酮类药物相对敏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仅对亚胺培南等少数药物敏感.结论:革兰阴性菌仍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因此,应建立细菌耐药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抗菌药物进行调整,以降低耐药菌株产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耐药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革兰阴性细菌耐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较为深入,现对ICU产ESBLs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耐药、检测及防治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2007-201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采用常规进行菌种鉴定,细菌敏感性测定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临床微生物法,以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年间共获得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7546株,最常见的5种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仍高度敏感,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9.9%,99.8%.99%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高于80%的药物仅有阿米卡星.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和氟喹诺酮类的敏感率约为70%.除亚胺培南(52.1%)、美罗培南(47.4%)和米诺环素(46.0%)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被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45%.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仍较为敏感,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7.
临床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头孢噻肟,导致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其耐药越来越严重。本文收集了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发布的2005—2016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将常见革兰阴性菌的检出情况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情况及头孢噻肟耐药情况进行整理,并对产ESBL和非产ESBL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情况非常严重,且随着时间而变化。头孢噻肟耐药与细菌产ESBL密切相关。对于产ESBL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可使用头孢噻肟舒巴坦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检测广东省中医院产SSBL革兰阴性菌的表型,了解产SSBL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机制,以利于耐药性的检测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196株(包括大肠埃希菌100株,克雷伯菌属63株,阴沟肠杆菌33株),用双纸片确诊法检测ESBLs;改良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耐药性。结果广州地区革兰阴性菌中ESBLs检出率为35.8%,AmpC为3.57%,SSBL为1.53%。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显示,产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全部表现为多重耐药,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产SSBL革兰阴性茵是重要的医院内感染细菌,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ESBLS和AmpC酶,治疗中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最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南省湘乡市中医院革兰阴性(G-)杆菌标本来源、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做微生物病原学检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1190株G-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459株(38.57%)、铜绿假单胞菌214株(17.98%)、不动杆菌168株(14.12%)、肺炎克雷伯菌114株(9.58%)、阴沟肠杆菌104株(8.74%)、其他G-杆菌131株(11.01%)。其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54.78%)。所分离菌种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左氟沙星耐药率较低,依次为4.08%、20.28%、24.45%、33.65%、38.01%、40.19%。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94.31%。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G-杆菌分离自呼吸道,菌种分布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耐药菌株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愈演愈烈的抗菌药耐药问题给细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已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本文主要介绍近5年内上市和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的进展,介绍了各类抗革兰阴性菌药物的结构特点、耐药机制、抗菌优势及目前面临的临床挑战.已有类别的抗菌药不断迭代,新型四环素类近年有多款药物上市,通过多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方法:采用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230株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5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7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率为62.1%。阴沟肠杆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50%。而对碳青霉烯类非常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100%。结论:受试的230株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复合青霉素、氨基糖苷类和环丙沙星的总耐药率≥30%。CPZ/SB和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了解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2012年我院常见的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医院感染细菌前5位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次是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食麦芽假单胞菌。细菌均呈现多耐药趋势,临床常用的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头霉素类、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由于细菌产ESBLs及Amp C而发生耐药,第四代头孢吡肟耐药率也达50%2012年我院常见的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医院感染细菌前5位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次是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食麦芽假单胞菌。细菌均呈现多耐药趋势,临床常用的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头霉素类、部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由于细菌产ESBLs及Amp C而发生耐药,第四代头孢吡肟耐药率也达50%60%,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由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我院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逐年明显上升已接近60%。而氨基糖苷类中的阿米卡星除鲍曼氏不动杆菌外由于近期少用使敏感性有所提高。结论分析医院感染常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预防和控制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探讨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的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抗生素(多黏菌素B、亚安培南、利福平)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生素联合治疗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肺炎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开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我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3775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06年版标准判断,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两年共收集革兰阴性菌3775株,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占36.3%。最常见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2.7%、42.6%。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4%)。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在8.8%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10.1%~16.1%)。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产吲哚黄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3%~8%)。结论 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高活性。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3775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7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3775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06年版标准判断,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两年共收集革兰阴性菌3775株,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占36.3%。最常见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2.7%、42.6%。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4%)。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在8.8%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10.1%~16.1%)。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产吲哚黄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3%~8%)。结论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仍保持高活性。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控制感染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国临床革兰阴性菌(G-)对哌拉西林(PIP)的耐药动态。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文献中的数据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种类菌株进行归类、计算和分析。结果:共筛选到文献104篇。经分析,2000~2007年,G-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对PIP的耐药率逐年递增,非发酵G-菌的耐药率不同年代间存在比较大的波动。肠杆菌的耐药率要高于非发酵G-菌。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以及不同种类细菌对PIP的耐药性强弱、耐药性变化趋势上存在差异。结论:2000—2007年,我国临床G-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对PIP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非发酵G-菌的耐药性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有集中爆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致败血症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999年3月- 2007年6月间经血培养证实革兰阴性败血症的病例141例,检出菌株159株,以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菌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86.13%,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等较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达32.84%,ESBLs阳性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 BLs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败血症革兰阴性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抗菌药物敏感性高。产生ESBLs是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1~2008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2001~2008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G-)杆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1~2008年临床共分离的病原菌14428株,G-杆菌9391株,占65.1%,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不动杆菌多见,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上升。G-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结论:G-杆菌构成及耐药谱在不断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应掌握细菌变迁及细菌耐药性变化动向,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