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9,(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苍术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为苍术药材的产地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国内8省份18产区的苍术样品进行分析,通过红外图谱的解析表征、相似度对比、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不同产地苍术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并探讨将其运用于产地鉴别的可行性。结果:不同产地苍术的红外图谱相似度较高,但运用适当的计量学方法可实现苍术的产地鉴别;红外图谱解析、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可从不同层面对苍术样品进行分类归属。结论:红外指纹图谱技术结合计量学方法对苍术药材进行产地鉴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研究为苍术的产地溯源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12)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法鉴别玛咖与其同科其他药用植物,从而建立玛咖的红外检测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玛咖药材、萝卜以及芫根药材进行红外光谱指纹鉴别,并进行各个图谱之间的比较以及相似度计算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获得了不同产地玛咖药材红外特征图谱,结果表明由于产地不同,其红外光谱图上的吸收峰频率和形状都有一定的差异,从相似度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同科同属植物相似度较高,不同属植物相似度较低。结论:通过药材的红外特征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相结合,可以对玛咖药材与十字花科其他药材进行很好的区分,从而来鉴别玛咖的真伪。  相似文献   

3.
翼首草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藏药翼首草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红外光谱,并比较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差别。实验结果表明:翼首草药材根与地上部分的红外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别,可用于药用部位的鉴别;产地相距较远药材的红外光谱差别也较大,此方法也可用于鉴别药材产地。翼首草的红外光谱对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的翼首草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11)
目的建立两头尖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方法取不同产地的两头尖药材,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得到不同的红外光谱图,利用OPUS处理软件对不同产地两头尖样品的红外图谱进行基线校正、归一化处理。从而建立两头尖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不同产地的两头尖药材的红外光谱非常相近。红外图谱间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两头尖药材的质量控制。各产地两头尖药材所含有的主成分极其相似,不同产地两头尖药材的相似程度较大,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达到无损、快速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4省份16产区的48份通关藤样品进行分析,建立通关藤药材FTIR指纹图谱。通过对该指纹图谱的解析表征、全谱对比、共有特征峰对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通关藤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通关藤样品的FTIR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运用适当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该药材的产地鉴别;指纹图谱解析、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结果能从不同层面对通关藤产地进行正确的分类,结果相互验证和补充。本研究为通关藤药材的产地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金银花药材和粉末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不同产地(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金银花药材和粉末的近红外光谱。采用一阶导数结合矢量归一化法,9点平滑进行光谱的预处理,采用原始光谱比较、近红外一致性模型检验、定性鉴别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比较金银花药材与粉末近红外光谱的差异。结果:在12 0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与粉末的近红外原始光谱存在一定的差异。在8 003.6~7 243.8 cm-1、6 900.5~5 646.9 cm-1、4840.7~4 462.7 cm-1波段内,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与粉末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存在一致性,两者在定性鉴别模型中的因子得分分布界限不明显。因子法结合聚类分析中两者的光谱可以优先被归为一类,不能被准确地鉴别。结论:金银花药材与粉末在定性分析中表现出一致性。金银花药材可以不经粉碎直接进行近红外检测和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为金银花快速鉴别方法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白英药材红外光谱鉴定分析新方法。方法:对不同产地白英药材进行红外光谱指纹鉴别,并进行相似度计算与分析。结果:获得了5批不同产地白英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结论:粉末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定法可用于不同产地白英药材的鉴定和识别,相似度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品种产地麻黄进行快速鉴别,为其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了6个不同品种产地的36个麻黄样品的红外光谱。选择1 000~1 400 cm-1范围内的光谱数据进行了主成分聚类分析和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可信度已达96.44%,能够表征出麻黄在不同品种产地的多样性分化。建立概率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12个麻黄样本进行了预测,正确率达83.33%。结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统计学方法可用于麻黄药材品种产地的分类和鉴别,可为麻黄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个快捷、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丹参药材产地及确定丹酚酸B含量高低。方法:采集来自4个产地的40批丹参药材的红外光谱信息,寻找可以反映产地特征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特征峰,以及可进行丹酚酸B快速定量的原谱特征峰。结果:不同产地丹参药材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存在差异,可以反映丹参药材的不同产地;原谱1262cm-1峰的吸收峰高基本不受其他成分的影响,可以反映丹酚酸B含量且与液相色谱含量结果呈正相关,实现丹酚酸B的快速半定量。结论:建立的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为中成药生产过程中,投料丹参药材的快速评价提供一种新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覆盆子的近红外漫反射快速无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法,从整体上对不同产地的覆盆子药材进行了快速无损鉴别研究。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不经任何化学处理,对原始样品直接检测,获取样品的全部完整的光谱信息,通过结合聚类分析、相似度计算和主成分分析多种模式识别技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实现了不同产地覆盆子药材的快速无损鉴别。结果:虽然不同产地覆盆子所含化学成分不尽相同,但是相似的组成在近红外光谱图上显示出极其的相似性,在1 401.4~2 252.5 nm的波长区间,借助于聚类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能够用于覆盆子产地的快速鉴别,这与相似度计算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准确可信、快速无损、采样少,它为中药材产地的分析鉴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参考,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的聚类分析法建立白术药材产地的定性分析模型,以此来鉴别不同产地白术药材。方法将45个样本随机地分成两个部分:42个建模样本和3个预测样本。采用Bruker公司的MPA型光谱仪对建模样品进行光谱分析,获取42个样本数据。在预处理试验过程中,采用矢量归一化去高频噪声。然后使用OPUS软件自带的聚类分析因子法进行产地鉴别,得出结论。最后,将3个预测样本放入实验,进行准确度的判断。结果该实验方法对不同产地白术药材的分辨率为100%,实现了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准确地进行白术的产地鉴别。结论该实验为快速识别白术产地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用方法,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徐燃  万定荣  赵莉  陈雁  骆衡 《中药材》2008,31(5):660-662
目的:对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 Migo)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方法:利用性状、显微鉴定法及红外光谱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确立鉴别特征。结果:该品茎的横切面与全草粉末显微特征明显,且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的药材样品具有相对稳定的红外光谱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凹叶景天药材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地青蒿的FTI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鹏  张小松  范琦  朱凯  雷健 《中成药》2007,29(12):1721-1724
目的:建立评价不同产地青蒿成分差异的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12个不同产地的样品,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对比分析。结果:12个产地青蒿红外吸收峰的峰数、峰位、峰形、峰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结论: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的青蒿药材进行分析,可为青蒿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客观评价大黄药材质量的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种植和野生大黄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7份来源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种植和野生大黄药材的7个蒽醌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进行综合评价。采用HPLC-DAD法对商品化大黄提取物中蒽醌苷元和苷类成分进行含量分析;并利用PCA法建立的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分别代表游离蒽醌苷元和结合蒽醌苷类的2个主成分,特征根累积贡献率达89.911%,得到代表大黄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Ward’s聚类分析表明6份商品化大黄提取物中醇提物比水提物质量更好,更接近野生大黄品质。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和品种大黄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多指标综合质量评价模式,为大黄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延胡索混伪品的方法。方法应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相似度计算及应用沃德法进行聚类分析,对延胡索混伪品进行微量快速鉴别。结果在类间距大于58.0515时,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可有效鉴别延胡索与各种混伪品,与相似度计算结果一致。结论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法和相似度计算方法,具有快速,微量,可重复等优点,可实现延胡索及各混伪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蜂胶提取物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异,构建蜂胶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建立不同产地蜂胶提取物红外指纹图谱,应用OMNIC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Matlab7.0比较各样品的相似度,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FTIR图谱在690~1760 cm-1波数范围内吸收峰差异较大,可作为蜂胶提取物的指纹特征,红外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可作为蜂胶快速鉴别的方法。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蜂胶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何首乌的红外光谱,找出红外谱图特征,建立何首乌的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获得红外原谱,再结合二维相关技术,分析何首乌药材红外特征。结果:不同产地何首乌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谱图特征明显不同。结论: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直接、快速区别不同产地的何首乌,为中药材提供快速可靠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不同产地藿香的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鉴定石牌广藿香(牌香),高要广藿香(肇香),海南广藿香(南香),湛江广藿香(湛香)等四种药材。结果四种不同产地的广霍香(南香、湛香、牌香、肇香)的一维红外光谱和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的结果相一致,确切地佐证了南香药材与其它三个产地药材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很好地解释了南香属于广藿香伪品的论证。二维红外相关谱表明:肇香在940 cm-1的自动峰最强,而牌香和湛香在947 cm-1为最强峰,两者相差了7个波数。湛香1151 cm-1的自动峰明显强于牌香的自动峰,另外湛香947 cm-1的交叉峰也明显强于牌香的交叉峰。凭借自动峰和交叉峰的强弱既可以作为鉴别相似度较大的牌香和湛香的依据。结论红外光谱、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等三谱技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佐证,可以鉴别四种广藿香的产地,同时也可以看到肇香与牌香、湛香的品质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品质最差的是南香,即海南产的广藿香。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化学分析的大黄药材商品规格划分的科学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对比研究市售及主产区34批大黄药材5种蒽醌单体含量及指纹图谱差异,从化学角度探讨传统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科学合理性,为其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大黄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与蒽醌类药效成分的含量相关性不强,与销售价格相关性也不明确;指纹图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不同产地来源商品大黄药材,但不能有效区分同一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等级的大黄药材.综合来看,传统道地产区大黄药材的蒽醌含量相对较高,提示传统按照产地划分大黄药材规格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从活性成分含量的角度佐证了传统对大黄道地药材产地的记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本文首次发现,可根据大黄药材酸水解后大黄酸或大黄酚的多少,将药材区分为大黄酸型和大黄酚型2种类型,其中大黄酸型药材大多产于青海、西藏、川西、甘肃等传统道地产区,且文献报道大黄酸在多种药理作用方面以及药代动力学性质都优于大黄酚,初步认为大黄酸型药材可能是优质大黄药材.该结果为从化学信息的角度修订大黄药材的商品规格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15,(10)
目的建立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法鉴别燕窝的真伪。方法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法(FTIR)采集28个不同产地血燕、白燕、黄燕窝及6个猪皮、银耳赝品的红外图谱,并应用SIMCA-P+12.0、SPSS 16.0对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考察不同样品间的区分程度。结果不同品种燕窝均有非常相似的红外特征图谱,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将28个真品燕窝与6个伪品完全区分开。结论该方法能简便、快速、无损地鉴别燕窝的真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