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因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或受寒影响而发生痉挛,使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起病前数日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疼痛,自觉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食物残留病侧齿颊间隙,流涎,流泪,体检可见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向健侧歪斜,不能完成皱额、皱眉、闭目、露齿、鼓气或吹口哨等动作,患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笔者自2005年10月至今,采用多针浅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谢辉  刘兆平  张文彩  兰蕾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361-362,364
目的 观察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5组:A1组(前7d浅刺,后期温针)、A2组(前7d浅刺,后期电针)、B1组(常规温针)、B2组(常规电针)、C组(基础治疗),治疗2个疗程(20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A1组与A2组疗效相当,且均优于B1、B2组;C组与B1组及B2组疗效相当.而B2组病情加重及诱发面肌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各组,其发生率为15.00%.结论 急性期浅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透刺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针刺手法采用“透刺法”,发病一周内采用浅刺留针15分钟,一周后深刺留针30分钟。结果:痊愈35例,占87.5%;显效4例,占10%;有效1例,占2.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痊愈越快,采用透刺法,取穴少,针感范围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多穴浅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穴浅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72例平邑县人民医院(273300)张华梅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多穴浅刺法疗效观察近年来,笔者采用多穴浅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7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72例患者,男51例,女2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58岁;病程短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络祛风贴配合穴位浅刺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浅刺放血结合活络祛风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络祛风贴配合穴位浅刺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烧山火浅针透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传年 《四川中医》2007,25(3):104-105
目的:观察烧山火浅针透刺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应用烧山火透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25例,与同期采用电针透刺治疗25例进行比较,观察疗程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12例(4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28%),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浅针透刺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短。  相似文献   

7.
吴军君  梁奇 《光明中医》2007,22(7):32-34
目的:观察齐刺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齐刺法,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齐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平衡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波  张颖  覃小兰 《四川中医》2008,26(5):109-110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以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运用平衡针治疗41例面神经炎患者,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41例患者中治愈25例(60.98%),显效10例(24.39%),有效4例(9.76%),无效2例(4.88%),总有效率95.12%.结论:平衡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穴位取患侧阳白透鱼腰、颧髂透迎香、地仓透颊车,配合谷、太溪。留针期间用神灯照射面颊部。治疗30次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穴位透刺加神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0.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对 4 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浅刺法治疗 ,并与常规刺法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结论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 (浅刺组总有效率为 93.3% ,常规组总有效率 95 .6 % ) ,但浅刺组出现的后遗症较常规组少。  相似文献   

11.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治疗中脐针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康华医院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中医科、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总计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实验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用脐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Fisch评分、血清NGF、GDNF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Fisc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血清NGF、GDNF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可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面部神经功能,上调NGF、GDNF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房显辉  周鹏  朱冬梅 《光明中医》2010,25(6):1030-1032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中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疏密波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可引起局部组织代谢加强、血管扩张,从而有利于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颊针疗法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中医科和康复科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则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采用颊针+康复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3.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6.67%,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采用颊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患者相较于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结合艾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平衡针刺以双侧头痛穴、健侧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结合艾灸百会、颊车、地仓、听宫、足三里等穴位治疗52例面神经炎患者,针灸3周为1疗程,艾灸1周为1疗程,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21例(40.38%),显效20例(38.46%),有效6例(11.54%),无效5例(9.62%),总有效率90.38%。结论:平衡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王玲姝 《四川中医》2007,25(11):109-1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相似文献   

17.
刘瑞华 《河北中医》2004,26(3):228-22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口眼喁斜范畴。其发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袭阳明经脉,致使气血阻滞,经络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成。经常规针灸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即可好转或者痊愈。若病情重,病程长达3个月以上未见明显恢复者,称之为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一般针刺疗法很难再起效。笔者经过多年实践,采用多针浅刺法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浮针联合物理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浮针联合物理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Portmann评分,治疗前、治疗4周后患侧面神经肌电图检测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波幅、瞬目反射R1潜伏期,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两组患者的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Portman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MAP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1潜伏期均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R1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浮针疗法可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并举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5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予以激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祛风汤煎服,穴位透剌加砷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2.59%,对照组痊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药并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