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艳华 《河南中医》2014,(10):2041-2042
目的:观察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舌三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两组都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吞咽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另给予"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治疗,对2组患者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后改善程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头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头针及吞咽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的治疗方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为观察指标,进行每组治疗前、后疗效观察,及治疗后各组间疗效比较的观察。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饮水实验吞咽功能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评分均较治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头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标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吞咽肌群肌力,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任督通调针刺法与康复训练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任督通调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法治疗。2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观察2组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5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任督通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具有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舌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舌项针与地黄饮子内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蛙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吞咽功能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蛙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饮子内服联合舌项针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2例,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评定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洼田氏饮水测试、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针刺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项针可以减少假性球麻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8.
陈红梅 《河南中医》2009,29(6):598-59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言语治疗仪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2例饮水试验Ⅲ级以上的假性球麻痹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给予针灸配合吞咽言语治疗仪)和对照组36例(仅用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饮水试验评定结果在统计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用吞咽言语治疗仪可明显提高患者吞咽反射功能。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59-1061
目的:通过舌三针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以探寻临床上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方法:将临床收集的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舌三针(上廉泉穴及上廉泉穴左右各0.8寸)普通针刺30 min;观察组30例,舌三针普通针刺30 min后予以美国生产的e SWALLOW吞咽功能治疗仪进行生物电刺激20min;疗效评价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两组病例对象疗程为10 d,作3次评价,分别为治疗前、治疗5d后、疗程结束时评价。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所采用的治疗手段均能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在基础疾病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火针疗法,对照组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等级、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及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75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2)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5%、7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误吸的改善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5)组间治疗后比较,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疗效满意,优于常规康复训练,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减少饮食饮水中的误吸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加灸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假性球麻痹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针刺同时加灸),对照组30例(单纯针刺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的吞咽、语言功能症状积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和针刺加灸组患者吞咽、语言功能症状积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单纯针刺组相比,针刺加灸组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加灸组在改善缺血性中风致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语言功能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内科、针灸、理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苍龟探穴法,对照组则采用提插捻转法。两组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构音功能方面疗效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吞咽及构音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法在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吞咽及构音功能方面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顺序将10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法和《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吞咽功能评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制定规范化的针刺治疗方法,进行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为针刺治疗该病提供科学、客观的临床依据及可推广方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60例,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组),进行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多中心、盲法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着重从饮水测试评定方法进行评定,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治疗作用,并从临床的安全性、适应症、禁忌症等内容进行多中心的研究。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针刺组、对照组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1),且针刺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针刺组、对照组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1),针刺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与治疗1个疗程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与治疗1个疗程后相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用本课题组制定的规范化的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疗效确切,针刺治疗安全可靠,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商丘市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针灸治疗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6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6.67%。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舌项针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舌项针与地黄饮子内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及蛙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好转率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Barthel评分和蛙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饮子内服联合舌项针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具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许玉皎 《新中医》2011,(1):26-27
目的:观察化栽地黄饮子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裁地黄饮子。2组均以治疗2周为1疗程,2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和构音功能积分变化。结果:总体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3.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化裁地黄饮子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吞咽和构音功能积分方面,2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裁地黄饮子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颈部特定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吞咽电刺激仪刺激特定颈部穴位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