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了解建筑模型制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毒物选择27个检测点、粉尘选择2个检测点。结果建筑模型制作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类化合物、三氯甲烷和噪声有害物。苯类化合物、三氯甲烷、粉尘作业场所检测浓度的合格率为1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75.00%。结论建筑模型制作业在粘结过程中使用具有挥发性高毒的苯类化合物和三氯甲烷,在制作建筑模型时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钢结构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20个检测点、噪声选择23个检测点、紫外线选择6个检测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以及噪声、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100.0%,紫外强度合格率100.O%,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合格率为50.0%,噪声强度合格率为73.9%。[结论]钢结构生产企业主要有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3.
汤丽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3-1695
目的了解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对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进行识别和现场检测。结果 4家煤矿的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等较完善。检测粉尘作业点121个,合格率62%;检测有害化学毒物作业点99个,合格率100%;噪声检测点112个,合格率87%。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达95%以上。结论河南省4家煤矿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应加强治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179家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山市职业危害因素分布与职业危害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以促进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方法使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设计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抽样调查表》,对中山市179家企业进行调查。结果179家工业企业共有职工117998人,其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有18613人,占15.77%;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了监测,职业危害因素实际检测作业点数1699个,合格作业点数1305个,作业点监测合格率为76.8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有机溶剂(苯系物居多)、噪声、粉尘;监测合格率以有机溶剂最高,为89.02%,噪声合格率最低,为39.49%;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较好的镇区主要在火炬开发区、三乡镇等地区。电镀行业监测率较低,为5.88%。结论中山市的职业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噪声和粉尘为主,应加强对电镀行业职业危害监测方面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5.
某铜冶炼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成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42-2744
目的了解某铜冶炼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17个检测点、噪声选择16个检测点、工频电场选择3个检测点。结果粉尘、铜烟、铅烟、镉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77.8%,铜烟合格率为83.33%,砷合格率为80.0%,二氧化硫合格率为50.0%,硫酸雾合格率为60.0%,铅烟、镉、氧化锌、硫化氢、噪声强度和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济南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该市2013年职业病危害监测情况和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90.22%。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2.8%、88.8%、78.8%。职业健康检查中职业禁忌症检出率为0.2%,与职业相关的异常结果检出率为4.5%。结论 济南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达标率较高,但仍存在超标作业点的情况,需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重点加强粉尘、噪声、锰、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提出补充对策,为行政部门监管及用人单位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粉尘、有毒物质、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粉尘合格率为77.78%;各种毒物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8.57%;高温合格率为100.00%。结论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企业所属中成药生产行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行业。粉尘、噪声是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厂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抗氧化剂粉尘、乙腈、甲醇、苯、甲苯、二甲苯、氨和噪声,其中乙腈、甲醇和苯的检测合格率均仅33.3%,主要超标岗位为萃取反应和蒸馏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87.5%。 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加强工程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某新建加速度表生产线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和控制效果,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对该加速度表生产线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合相应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等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完善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粉尘、化学性有毒气体和噪声是该生产线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所有作业点粉尘和化学性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噪声作业点合格率91.03%。结论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在湘铁路职业病危害现状,明确职业病危害控制重点,为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监管、职业病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监测,统计报表分析。结果在湘铁路存在职业病危害单位数24个,共计职业病危害作业点122个,其中粉尘48个,毒物4个,物理因素70个;职业病危害总监测点数98个,监测率80.3%,合格点数84个,合格率85.7%;主要超标因素为粉尘、噪声,无相应防护设施为主要超标原因(P〈0.01);各类职业病危害监测、职业接触、防护设施分析显示,粉尘为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次之(P〈0.01)。与2010年相比,2011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机构设置、职业病危害控制、监测、个人防护、健康教育、健康监护、建档等工作均有所加强。结论在湘铁路职业病危害控制重点应放在粉尘、物理因素、毒物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加大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经费投入,合理配置监测、检验技术装备,加强职业病危害控制与卫生监督管理,做好医疗保健等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河南省某钨钼公司技改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钼及其化合物、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氰化钠、一氧化碳、碳酸钠、盐酸、氢氧化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工频电场等。工作场所中粉尘和噪声有部分超标。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粉尘和噪声防护措施未达到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建设单位应按照建议内容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确定作业场所中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结果工作场所中粉尘、SO2、HCl、CO、H4N2、H2S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为92.86%。结论该项目对粉尘、噪声、化学性有毒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均采取了防护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惠州市某饮料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状。方法对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调查及评价。结果该厂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因素(氨,甲醇,氢氧化钠,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盐酸,硫化氢),粉尘(活性炭粉尘,糖尘,电焊烟尘),噪声等。现场有毒有害化学因素监测合格率为100%,粉尘监测合格率为100%,噪声监测合格率为52.2%。职业健康检查电测听合格率为40.7%,其余职业健康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噪声是该饮料企业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听力已经受到损害。企业应采取综合性的整改措施,降低工人接触噪声的水平,保护好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漯河市某小型假发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评价单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职业卫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粉尘、苯系物、硫酸、氨、双氧水、苯胺、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除部分三联机手接触的噪声强度超标外,其他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企业防尘、防毒、防噪声和防高温措施的控制效果较好,总体评价符合国家标准,三联机作业岗位噪声仍有超标,需加强个人噪声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汽车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规范与标准,调查分析汽车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和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结果粉尘检测合格率为95.2%,噪声测点超标率为37.3%,化学毒物共19种,有2种超标,以甲苯和锰为主。结论根据各汽车企业的实际状况,实行企业管理措施、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干预措施,才是消除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包玉屏  王峻涛  丁道正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177-2179
目的了解某市节能灯毛管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提出进一步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结果该市节能灯毛管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未开展,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不到位,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汞的合格率为77.14%,乙酸为80.65%,粉尘为92.94%,噪声为85.35%。结论该市节能灯毛管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某原油管道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非甲烷总烃、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氨、噪声、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等,维检修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噪声、紫外辐射等,检测结果除泄压罐区非甲烷总烃浓度及电焊烟尘定点检测结果超标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在应急救援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胡玮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02-2604
目的对某家具制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场检测,评价防护措施效果。方法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结合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及其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生产性毒物、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毒物、粉尘、噪声合格率分别为100%、88.5%、100%,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健全。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论为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9.
某海上气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识别、分析某海上气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该海上气田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工频电场、微波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噪声和高温是该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病危害控制点入手,严防跑、冒、滴、漏,尤其要重视对噪声和高温的防护。  相似文献   

20.
孙兆波  吕志江 《职业与健康》2014,(13):1754-1757
目的评价山东省某100×10^4t/a水泥粉磨站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定量分级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原料、球磨、包装车间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1~3.47mg/m^3,共检测10个粉尘作业岗位,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噪声作业点检测14个作业点,除球磨机超标外,其他作业点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要加强球磨机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