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盛隆  高广龙 《河南中医》2014,(11):2102-2103
《濒湖集简方》为李时珍所创作,以其"简""便""廉""验"而著称。虽原书现已亡佚,但从《本草纲目》等书中可窥其学术思想。对于咳嗽的治疗,书中辑录之方药精当效验。针对咳嗽的的不同证型,分别记载了用药、炮制、剂型、煎服法等,为后世临床治疗咳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周髀算经》"北极璇玑"的关系。方法:受大汶口文化遗址之"玉璇玑"覆于死者胸前启发,将《素问.阴阳离合论》"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罢极"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概念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内经》"大敦""阴之绝阳"与5 000年前的玉璇玑有渊源关系。结论: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这一天文和地理概念去理解《内经》有关条文则可加深对厥阴在人体中作用和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补脾益气法治疗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高血压病名,高血压应属中医"风眩",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心悸"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曰:"无痰不作眩","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虞抟提出:"血瘀致眩"。《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相似文献   

4.
再探""字出现之时间/浙江省三门县亭旁中学许寿霖"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武术家、气功家无不注意这个"气"字。拙作《初探""字出现之时间》在去年9月号《气功》杂志发表后,受到读者关注,表示感谢。现在再作探索,以就正于同道。"气"字的历史演变东汉·许...  相似文献   

5.
在西医院校本科生的《中医学》病房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做出判断""探求支持判断的证据""教授普遍的原则""强化正确的行为"和"纠正错误"五步微技巧教学实践法,可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谢惠素 《北京中医》2009,(7):555-555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蛇串疮""蜘蛛疮""缠腰火丹",台湾俗称"皮蛇""飞蛇",以簇集状丘疱疹且局部刺痛为特征。《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巢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荫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缠腰火丹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累累如珠形。"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中医历代文献并无胃癌病名,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食痹",指食后不能消化,闷痛气逆,必吐出而止。另外"胃脘痛""膈中""胃反""腹中积"都是对于胃癌症状的描述。中医药治疗胃癌,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调节组织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8.
叶天士是我国著名的温病学家,对温热病的传染途径、致病部位及诊断和证治方面都有独到而精辟的论述。同时他还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络病学说,提出了"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及"络以辛为泄"的著名观点,本文拟就其中风治疗中的具体用法,探讨络病学说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罗勇  金江英 《光明中医》2011,26(11):2188-2189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dyndrome,SS)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中医学认为属于"燥证""渴证""虚劳"等范畴。近年全国中医痹病专业委员会所著《痹病证治学》称本病为"燥痹"。历代医家对燥证论述颇多,而且对其治疗也各有阐述,  相似文献   

10.
周利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0):1184-1185
目的:考释"亭育""豆比"的词义。方法:利用《说文解字》《尔雅》等工具书,旁征历代相关典籍,采用传统训诂学方法,参考医理,考释"亭育""豆比"的词义。结果及结论:"亭育"即"成育",就是养育、抚育之意。医古文传统教材和新版《标准医古文》的注解都是正确的,只是注解的角度不同罢了。"豆比"可释为"豆粒","豆"亦可释为"豆盘",古代容量单位,其见解各有所长。但从此病案实情分析,菑川王美人属于产后恶露留滞,经仓公治疗后排出的瘀血块像豆盘状,大约有五六块,更符合医理病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体质说和《伤寒杂病论》"家"的病理体质虽然究其根源均与《黄帝内经》的体质理论相关,但当代体质说属于中医所界定的"未病"阶段,而《伤寒杂病论》"家"病理体质多指各种宿疾日久,导致机体脏腑阴阳气血虚损所形成的复杂病理体质。本文将对体质学说产生的根源、2种体质学说的各自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比较,力求说明当代体质的划分对于养生防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当代体质说相较于《伤寒杂病论》"家"相关病理体质在中医临床诊疗中的极高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12.
小儿"纯阳"之说最早见于《颅囟经》。小儿"稚阴稚阳"之说,起源于《黄帝内经》。"稚阴稚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小儿时期脏腑、筋脉、气血、骨肉均处于幼小的状态,是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另一方面是说"阴"和"阳"相对比较幼稚,称为"稚阴稚阳",小儿稚阴、纯阳之体,发病后易化热化火。加上小儿饮食方面自我节制能力差,而经常出现饮食停滞、郁而化热的现象。所以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六气之邪皆从火化;饮食停进,郁蒸化热;惊恐内迫,五志动极皆阳。""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  相似文献   

13.
对于几种不同的疾病,也会因各种不同的因素,而产生相同性质的证候,即"异病同证",针对相同的证候,也就可以有相同的治疗方法,即"异病同治"。阎洪臣教授在治疗带下、多梦、虚劳、脱发之肝郁脾虚证时均应用完带汤治疗,实属"异病同治"之典范。《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相似文献   

14.
丁沛  袁红霞 《四川中医》2010,(10):48-49
关于《伤寒论》第12条中"阳浮而阴弱"的含义,历代伤寒注家见解不一。其不同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一为"病机说",其余两种为"言脉说",一种指脉象轻按浮而重按弱,另一种指脉象寸浮而尺弱。本文通过对《伤寒论》相关条文的研究以及旁征《难经》、《金匮要略》的相关内容,证实"寸浮而尺弱"论相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肝藏象肝脏中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肝藏象研究是现代藏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藏象纯功能说""藏象指标说""藏象结构功能说"的基础上,提出"肝藏象肝脏中心说",扩展和深化了肝藏象本质研究,为藏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佳 《世界中医药》2011,6(2):161-162
女子不孕多与月经有关,中医学历来注重经与孕的关系,故有"调经种子"之说,调经是孕育的先决条件,是治疗不孕的关键。《女科要旨》曰"妇人无子,皆因经水不调""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证治准绳》曰:"经不准,必不受孕。"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又指出治疗无子以"调经为要",认为只有肾气旺盛,任脉通,冲脉充盈,月事才得以如期来潮,  相似文献   

17.
眩晕又称"眩冒""头眩""掉眩""目眩""头晕"等,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已或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或晕倒等症状。《证治汇补.眩晕》云:"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旋转,二者兼有,方曰眩晕"。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中医的角度,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分析,紧紧抓住"虚"与"淤"的病因病机,正确辨证治疗用药,体会"肥人多痰""胖人多湿""痰瘀相关"的治疗理念,应证了"治病求本""若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及"治痰莫忘行气""瘀化则痰化"等金贵名言.  相似文献   

19.
“”字字形考辨王健华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字是中医望诊术语中特有的字,最早见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然该字古代字书无记载。《汉语大字典》"补遗"收录了""字,但对该字也未直接注释。对照80年代中后期出版的几种中医...  相似文献   

20.
王京喜 《北京中医》2012,(8):584-586
针灸治病,真实而准确的腧穴定位是针灸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内经》指出腧穴是正气存留及邪气出入的位置,是"神气""游行""出入"的部位。"神气""游行""出入"3个词汇均具有动态性属性。腧穴并非现代解剖学及组织学意义上的概念,其内在与体表的变化往往可在对腧穴的诊察中发现。通过某些"取穴求真"的方法并把握其中的规律性,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腧穴的本质,更有利于临床病症的识证、辨证、选穴,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