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季伟 《江苏中医药》2004,25(12):15-16
血管性痴呆是相对独立于老年性痴呆的一种临床常见病,除痴呆表现外,患者多有脑血管病史,如脑动脉硬化、中风病史等,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症状。笔者根据近年来的临床体会,兹将本病的辨证施治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辨治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龙华 《四川中医》2008,26(3):37-38
作者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是以痰瘀痹阻胸络,气机郁滞为标;肝肾亏虚,元气不足,髓海不充为本.初期或年轻患者多以标实为主,中后期或年老患者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法则主要包括逐瘀化痰,醒脑开窍.搜剔通络,疏肝理气,补精填髓,益气健脾等.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具有基础疾病明确、病程呈阶梯式进展、恢复难、预后差的特点。在中医学里实属“痴呆”或“呆病”。随着发病率的升高 ,VD已愈来愈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 ,国内外尚无有效控制本病病程进展的理想方法和药物。复习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报道 ,剖析中医药治疗VD的思路与方法 ,试对从肾虚辨治VD作一探讨 ,敬请同道指正。1 论病机 ,本肾虚 ,及五脏中医理论认为 ,脑由髓汇聚而成 ,故有“诸髓者 ,皆属于脑”、“脑为髓之海…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4法 ,活血化瘀以通脑络 ,化痰降浊以醒脑神 ,滋补肝肾以养脑髓 ,益心健脾以助神明 ,论述各法病机方药。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辨治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江苏中医药》2006,27(12):2-3
血管性痴呆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方面,多有卒中病史。血管性痴呆为老年痴呆的常见类型,属中医学“痴呆”、“呆病”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本病常发生于中风反复发作之后,故其在临床辨治过程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临床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逐渐发展的,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的器质性病变,多由脑组织弥漫性萎缩和退行性的改变而引发。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多种类型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与老年性痴呆(AlzheimeydisedseAD)和AD与血管性混合型痴...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性痴呆又称多发梗塞性痴呆 ,其病因为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 ,反复发生腔隙性梗塞或脑梗塞 ,弥漫性脑缺血导致广泛皮质下白质变性 ,脑室扩大 ,皮质萎缩 ,使相应传导束受损的神经定位征外 ,还逐渐出现皮质下痴呆。影像学表现有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低密度信号。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智能障碍 ,伴有性格障碍、性感障碍、记忆障碍和行为障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血管性痴呆有逐渐增多趋势。根据本病发病特点应隶属中医学的“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 ,稽其病机多由脑络血瘀 ,脑髓失养 ;或痰浊上犯 ,清窍痹阻 ;或见肝肾亏虚 ,髓…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病机及辨治思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和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多,血管性痴呆(VD)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高发病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病虽然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可行性,但临床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在导师王永炎指导下,重温文献,结合实践,认为加强基础研究,揭示其发病机理,赋予新的中医病机内涵,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实属必要.为开拓思路,本文就V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愿与同道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贤 《广西中医药》2009,32(6):27-28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的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我国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VD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亦为临床上的一种难治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善忘”等范畴。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第一次提出痴呆是独立性疾病:“风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而渐至痴呆。”  相似文献   

10.
韩志有 《河北中医》1991,13(4):29-31
血管性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失常所引起,属中医学头痛、偏头风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辨治本病效果满意。现就代表性报道综述如下。 1 活血化瘀、祛风止痛法本法适用于血管性头痛属瘀血所致者,如杨氏以丹钩芎芷汤(丹参20g,钩藤15~30g,白芷12~15g,川芎30~40g,蜈蚣2条,全蝎4~6g,僵蚕10~12g,当归15~20g)为基本方,疼痛致寐差神疲者选加牡蛎、茯苓;遇风寒即发或加重,平素畏寒喜暖者选加细辛、制川乌、桂枝;热象明显者选加生石膏、生地黄、黄连;痛连目眶,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者选加法半夏、羌活、苍术、情志不畅者加丹皮、山栀子、郁金、柴胡;搏动痛者重用归芎,选用伸  相似文献   

11.
12.
血管性痴呆,临床以记忆力减退,计算、判断、定向等能力及精神、行为的进行性障碍为特征,常伴有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语言謇涩、口眼喁斜等症状。本病多继发于老年中风后3个月之内,起病突然,呈渐进性加重。早期以遇事善忘为主,兼见急躁易怒,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情绪不稳;继而出现神志呆滞,言语错乱,或哭或笑,反应迟钝。  相似文献   

13.
宋晓鸿 《四川中医》2006,24(12):3-4
陈祥林主任医师认为老年血管性痴呆虚实夹杂贯穿病程,临证治疗宜通补兼施,补其虚,通其滞;中药组方善用有效药对,以求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14.
血与脉有多重交互关系,以二者为基础的“血脉相关”理论是维持和调节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心脑血管疾病是“血脉相关”理论应用的优势领域,尤其对血管性痴呆中医辨治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血脉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全面梳理,初步阐释“血脉相关”理论与血管性痴呆的共同理论基础,认为瘀血内阻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病理因素;营血亏虚、脉络阻滞,痰瘀交阻、脉络瘀塞,血行失度、脉络损伤是其主要证型;临证以血脉同调为原则,活血化瘀通络、祛痰解毒通络、益气养血通络为三大治法。可为该病的中医辨治提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肺结核(中医称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治疗时在西药抗痨化疗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可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西药毒副作用,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之痊愈。  相似文献   

16.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相似文献   

17.
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1]。临床上通常将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从西医角度来看,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鼻后滴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指导思想;治肾、治肝、治脾为治本之法;祛外邪、治血为治标之法。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 ,从而继发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变。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笔者就其辨治作初步探讨如下。1 脾肾亏损为本 痰瘀互积为标高脂血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人至中年肾气渐亏 ,脾气渐衰。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 ,或劳思过度 ,均可伤及脾胃。脾虚运化失健 ,无以升清降浊 ,致痰浊内生 ;肾阳虚亏 ,失于温煦 ,水浊不化 ,凝聚成痰 ;更因年老气血亏虚 ,气不行血 ,致血脉瘀滞 ;也有肝肾阴亏 ,虚火内燔 ,或素体阳亢 ,或七情所伤 ,肝郁化火 ,均可灼津炼液生痰。痰瘀互结胶着于脉…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的一种病证,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解,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旋转不定,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晕欲倒。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本病与西医学中的眩晕含义基本相同。凡以眩晕为主症的疾病,如内耳迷路病(眩晕综合症、迷路炎等)、脑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官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