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随意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手指外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手部多指外伤创面患者应用胸腹部分叶状随意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患者移植皮瓣成活情况、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及手指功能情况。结果本组24例共54块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个月-3年,皮瓣感觉恢复:s0级17块,S1级20块,S2级17块。手指功能评定:优12例,良7例,差5例,优良率达80%。所有创面I期愈合,受区皮肤平整、色泽好、质地软.皮瓣断蒂后不需修整,外形美观,不臃肿。结论分叶状随意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指创面,具有疗程短、术后手外形及功能恢复佳等优点,是较理想的一种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院地处新疆边远地区,自1996年1月~1997年6月应用下腹壁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外伤创面10例,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17岁。外伤原因:电烧伤8例,皮肤撕脱伤2例。修复范围:手掌部3例,手背部7例。远端可达腕关节,近端达手指末节。皮瓣选择为下腹壁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手术分为单叶蒂、双叶蒂皮瓣。皮瓣最大可切取28×18cm,蒂宽8.0cm。术后10天左右进行断蒂训练,15天左右断蒂。1例皮瓣远  相似文献   

3.
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设计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笔设计的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掌背侧撕脱伤、烧伤后皮肤瘢痕挛缩及手指脱套伤8例,其中应用大“S”型瓦合皮瓣5例,小“S”型瓦合皮瓣2例,连续多个小“S”型瓦合皮瓣1例。结果:8例皮瓣一期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青紫起泡,表面坏死经换药后痊愈。6例随访2~6年,皮瓣的外形、色泽、弹性、柔软度均良好。结论:(1)腹部“S”型瓦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双蒂,转移至受区后,血供充足,生长良好,可缩短断蒂时间。(2)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容易且安全,成功率高,易于推广。(3)因是超薄皮瓣,成活后不需再次手术作分指术和皮瓣修薄术,外观良好,且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超薄皮瓣在修复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6例(41个皮瓣)创面均在手和前臂的深度创面患者,术中将手和前臂的创面清创,按照清创后创面的形状与大小切取腹部带蒂皮瓣,将皮瓣中远端修薄后转移覆盖到手和前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上,术后3周左右断蒂。结果 26例患者中,1例患者皮瓣大部分坏死,行截指手术后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25例患者40个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手和前臂的移植皮瓣不臃肿、质地柔软,无需再行皮瓣修薄手术,外观与功能恢复比较满意。结论应用腹部带蒂超薄皮瓣修复手和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缺损创面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外形与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37例手部损伤患者清创后应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缺损,创面愈合后即开始手功能康复治疗。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0.5~2年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明道行走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对10例小腿及足部创伤患者采用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皮瓣修复,皮瓣蒂部筋膜面植中厚皮片,采用腓肠神经逆行营养血管、穿支节断血管、筋膜蒂、皮下组织、真皮下血管网混合蒂及皮瓣蒂筋膜面植皮等供血系统,蒂部明道行走。结果 10例患者术后3周皮蒂部夹蒂试验血运无影响后,5例在院内断蒂,5例出院后6~8周来院断蒂。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7例患者获1~3年随访无慢性溃疡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3例失访。结论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明道行走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操作方便,是一种可选用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7.
我科于1995年始,应用带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手术,修复手热压伤和电击伤,累及肌腱及骨关节的深度创面,均获成功,创面经皮瓣移植修复后,局部无臃肿,无论功能及外观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10例报告如下,本组10周均在术后3周断蒂,皮瓣全部成活。且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邓忠远  罗卓然  梁达荣 《新医学》1998,29(10):532-533
1995年至1996年,我科应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随意皮瓣修复18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报告于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手部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7~36岁。电击伤15例,热压伤3例。共有创面21个,其中手指创面13个,手背创面6个,手掌创面2个,21个创面有不同程度的骨组织、肌腱、神经外露。21个创面均以腹部随意皮瓣修复,皮瓣最大7cm×6cm,最小2cm×1.5cm,长、宽比例4∶1~0.75∶1。2.治疗方法 1创面严格清创,注意保留覆盖在肌腱、骨骼及神经表面的薄层存活软组织;2制作腹部真皮下血管网随意皮瓣21个,蒂部脂肪要保留足够厚度…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1月开始,我科应用带脐旁血管蒂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和随意型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以下简称薄皮瓣)用于深度烧伤手、疤痕挛缩手、手部皮肤撕脱伤,手部软组织挫伤、缺损以及其它部位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收效较为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46岁;5例烫伤后手部疤痕挛缩,2例手部热压伤,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1例右肘窝部电烧伤后皮肤疤痕。共10块皮瓣,腹部供瓣8例,侧胸壁供瓣1例,膝上方股前外侧皮肤供瓣1例。最大面积27cm×12cm,最小面积5cm×5cm。长宽比例3.3~1:1,10块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块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坏死原因考虑一块是包扎过紧,另一块可能是缝合时  相似文献   

10.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各种皮瓣对手指近、中、远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上的选择及应用。方法:1998年1月~2004年8月针对手指近中远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共99例病例分别采用6种皮瓣修复,其中包括局部血管蒂皮瓣和带皮蒂皮瓣,局部血管蒂皮瓣包括食指背岛状皮瓣、指动脉皮瓣、掌背动脉一指背动脉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邻指皮瓣、鱼际皮瓣、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结果: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3年,皮瓣外形、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覆盖面积相对较小,但对功能、外形、质地要求高,应根据具体情况及要求选择适宜的皮瓣修复,以期对手功能、外形恢复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上臂内侧远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头皮撕脱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自2003-05~2005-01,对7例患者应用上臂内侧远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头皮撕脱并颅骨缺损,皮瓣设计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轴型中心,按需设计皮瓣,本组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0 cm×10 cm,最小为14 cm×8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其中2例颅骨缺损者后期做颅骨修补术,1例患者于伤后1 a行头皮扩张术。结论上臂内侧远位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有血供可靠、蒂窄、瓣宽、长宽可超比例、于受区建立血运快、可早期断蒂等优点,是修复头皮撕脱并颅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部脱套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胸腹部上臂等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患者18例。结果18例手部皮瓣均成活,有1例食指断蒂后边缘部分坏死,面积2cm×1cm,经换药后愈合。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脱套伤,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应用真皮下血管网带蒂薄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带蒂薄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热压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从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42例手部热压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Ⅰ期愈合,10例Ⅱ期愈合,手外观及功能均较理想。结论:正确处理是手部热压伤功能恢复的关键,早期行真皮下血管网带蒂薄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于手及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但是吻俣皮瓣血管的手术难度较大.有术后血管危象及皮瓣坏死的可能.因此在大部分皮肤缺损的病例中、传统的腹部皮瓣仍为修复手及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主要方法。本组对于150例手及前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病例.全采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1月始,我们应用下腹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采用保留间生态组织以最大限度维持伤指血供的较为保守的清创术原则,在急诊条件下Ⅰ期修复多指套状撕脱伤致骨、肌腱外露17例,共39指,均在术后7天断蒂,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在前臂电烧伤早期修复中的应用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烧伤科(525200)黄钟汉我科自1992年以来,应用腹部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简称薄皮瓣)修复早期前臂电烧伤共28例,25个前膏创面,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17.
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腹部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较难处理的两个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10例22指,缺损部位:手指腹6指、指背6指、手指斜形离断3指,手指中远节皮肤撕脱4指,指尖缺损3指.范围,1cm×1.5cm~2.5cm×4.5cm.结果:22指皮瓣,19指成活良好平均12 d断蒂,断蒂成活后皮瓣色泽、弹性好,厚度适中,不臃肿,感觉恢复快.随访3~18个月,与正常皮肤接近,能适应正常工作与生活.结论:双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能随意设计皮瓣外形,满足各个修复部位外形的需要,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既具皮片薄的特点,又具皮瓣柔软、不挛缩、色泽好等优点,因而可用于手指及各功能部位的修复,无需分指手术,避免了长期固定造成的手指僵硬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94年起应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4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16~30岁,均是外伤或其它皮瓣手术失败而改做带蒂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合并肌腱断裂或手部骨折10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显微解剖学基础上,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5/2007-04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科、解放军第97医院骨科、解放军第107医院骨科采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移植修复小腿、踝足部组织缺损48例,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其中皮瓣修复小腿、踝周及足部的创面感染、缺损23例;肌皮瓣修复小腿上段、下段的溃疡、骨髓炎和骨钢板外露12例,跟骨内侧骨髓炎5例;骨皮瓣修复伴有胫骨缺损和跟骨骨不连的创面8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的存活情况及骨皮瓣的骨愈合、功能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均有程度不同的皮瓣肿胀,其中3例皮瓣远侧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愈合;皮瓣部分坏死植皮1例。伤口Ⅰ期愈合44例,Ⅱ期愈合4例。所有病例经5 ̄15个月随访,创面及骨不连修复,外形满意。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用于外伤造成的小腿远端骨缺损、骨不连、大的死腔以及踝足部的缺损创面修复,具有快捷方便,抗感染力强,成活率高和愈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矿区各种复杂手外伤754例皮瓣修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针对矿区各种类型的手外伤灵活应用各种皮瓣修复的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8年12月754例矿区手外伤患者,其中断指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35例,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21例,掌指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259例,断掌伴皮肤软组织缺损70例,全手脱套伤69例。根据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损伤程度、指别、面积,灵活运用各种皮瓣进行修复手术。采用单纯带蒂皮瓣修复69例;带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573例;吻合血管皮瓣112例。结果术后12例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受阻,出现张力性水疱,及时处理蒂部,皮瓣恢复血循环;9例皮瓣远端坏死,经短期换药后自行愈合,余皮瓣均一期成活。结论根据复杂手外伤类型,采取相应的适宜皮瓣修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外观及功能良好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