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到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47例患儿分为两组:(1)A组23例应用氯胺酮95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2)B组应用氯胺酮60?g/kg/min复合瑞芬太尼0.06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B组术中心率(HR)减慢较A组明显(P<0.05);B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手术麻醉中镇静效果显著,患儿可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苏醒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及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的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拟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mg/kg行基础麻醉后,以氯胺酮15~30μg/(kg.min),异丙酚25~75μg/(kg.min)静脉注射维持麻醉。B组肌肉注射氯胺酮4~6mg/kg行基础麻醉后,以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异丙酚15~75μg/(kg.min)静脉注射维持麻醉。两组病人术中均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苏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B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B组术后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等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P<0.05),但B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A组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的麻醉方法,但使用过程中应加强患儿的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ASA 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K(氯胺酮)、R(瑞芬太尼)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K组:氯胺酮10~25μg/(kg·min)维持;R组:瑞芬太尼0.08~0.12 μg/(kg·min)持续泵注.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记录术中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K、R两组患者SpO2>均较平稳,但R组心率较术前明显减慢,而K组心率和血压较术前明显增加;R组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K组.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既满足手术需要,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儿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更平稳.  相似文献   

4.
蔡瑞  张丁 《吉林医学》2011,(20):4130-413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丙泊酚在小儿脑瘫后遗症髋内收畸形矫正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的患儿(均为男性)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采用瑞芬太尼0.2~0.25μg/(kg.min)复合丙泊酚0.08 mg/(kg.min)持续静脉泵注。Ⅱ组:采用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 mg/kg、丙泊酚1 mg/kg。根据手术需要追加氯胺酮1 mg/kg。结果:瑞芬太尼组较氯胺酮组术中BP、HR明显平稳(P<0.05),且术后苏醒时间短,精神症状少。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术中患儿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时、清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白炜  赵军孝  雷芳志 《吉林医学》2015,(6):1098-1099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不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小儿全身麻醉80例,性别不限,年龄2~8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和氯胺酮组(C组),每组40例,两组静脉诱导氯胺酮2 mg/kg,P组3分钟后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C组诱导后10分钟或患儿肢体有反应时追加首次诱导剂量的1/2,直至手术结束。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Sp O2,记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Sp O2较平稳,P组患儿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5分钟、15分钟、30分钟的心率与诱导前无明显变化,而C组心率明显增加;P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结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临床用于小儿短小不插管全身麻醉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过程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治疗经皮射频消融或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麻醉.探讨其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射频治疗或125Ⅰ粒子植入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A组)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B组静注芬太尼1.5μg/kg,两组均以异丙酚微量泵维持麻醉.监护仪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次数.结果:瑞芬太尼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芬太尼组,异丙酚用量瑞芬太尼组显著少于芬太尼组(P<0.001).术中瑞芬太尼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或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麻醉术中应用微量泵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但需要加强呼吸循环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0例(4~8岁),ASA I~Ⅱ级,急诊或择期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七氟醚组)、B组(丙泊酚组)、C组(氯胺酮组)各20例。A组面罩吸人七氟醚,静脉注射瑞芬太尼;B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C组静脉注射氯胺酮。分别记录三组麻醉手术期间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A组诱导后和手术时心率、血压基本保持平稳(P>0.05),B组在诱导后心率和血压下降较A组明显(P<0.05),且B组术中心率和血压波动明显(P<0.05),麻醉苏醒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和C组(P<0.05),A组苏醒期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麻醉平稳,效果确切,苏醒快。  相似文献   

8.
秦高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17-391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将80例ASAⅠ级~Ⅱ级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用氯胺酮静脉注射泵维持,B组用氯胺酮以及瑞芬太尼静脉注射泵维持。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SpO2,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时间和氯胺酮的用量。结果:A组患儿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儿SpO2较麻醉前差异均无显著性;B组术中氯胺酮用量和复苏时间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能更有效地维持心血管系统稳定,是一种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异丙酚及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芬太尼、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120例早孕者,均无麻醉前用药,随机分为4组,其中单用异丙酚组为A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组(0.3mg/kg)为B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1.5μg/kg)为C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0.5μg/kg)为D组.记录麻醉前后SPO2、HR、R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4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4组病人麻醉前后的SpO2、HR、R无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A、C、D组较短,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B、C、D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C、D组(P<0.05),患者麻醉药效以D组最高,与A、B、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单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复合氯胺酮更有优点,麻醉效果确切、唤醒时间短、清醒程度高、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该药物配伍方案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是一种较为合理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66例择期眼科手术患儿,年龄1~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瑞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A组患儿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待患儿体动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给予机械通气,以瑞芬太尼0.25~0.3μg/(kg·min)和丙泊酚8~10mg/(kg·min)静滴维持。B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8mg/kg和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保留患儿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L/min,以丙泊酚8~10μg/(kg·min)静滴维持,根据手术需要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0.5~1mg/kg。记录并分析二组患儿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患儿的HR、MAP、SpO2、手术时间、患儿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①A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HR和MAP的波动变化显著优于B组患儿(P〈0.05);②二组患儿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儿在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离开PACU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儿(P〈0.05);在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上,A组患儿显著低于B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眼科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较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够保证患儿围术期安全,是小儿眼科手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王朵 《西部医学》2011,23(5):914-91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婴幼儿先天腭裂修补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等。方法选择患儿5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和芬太尼(F)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R组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F组泵注芬太尼0.08~0.1μg/(kg.min),丙泊酚60~100μg/(kg.min),两组均30~40 min追加阿曲库铵0.2~0.4 mg/kg,记录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恢复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自主恢复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组均少于芬太尼组(P〈0.05),而躁动是芬太尼组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插管即时、切皮时血压心率均加快,而瑞芬太尼组则平稳。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更适合用于患儿腭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3~12岁的上肢骨折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麻醉后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初始剂量为0.05μg/kgmin,随后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调整泵注剂量.对照组静注氯胺酮加强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13.6±4.4)min明显比对照组(31.2±9.6)min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患儿无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使用于患儿上肢骨折手术麻醉,可缩短患儿苏醒时间,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瑞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和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40例需行人工流产术患者,ASAⅠ~Ⅱ级,按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异丙酚组(A组),另一组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各20例。两组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A组病人异丙酚首次静注剂量为2mg/kg,B组瑞芬太尼静注剂量为0.3μg/kg,异丙酚静注剂量为2mg/kg。两组待麻醉满意后开始行人工流产术。同时观察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级评价。结果A组诱导、苏醒和离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诱导后3min时BP下降、HR减慢、SpO2降低比B组明显(P<0.05);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对呼吸和循环的抑制轻,宫颈松弛程度优良,病人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鼻内窥镜手术(ESS)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0例行ESS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或芬太尼(2μg/kg)。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6 mg/kg),以及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或芬太尼0.02μg/(kg.min)。观察术中血压、心率、麻醉深度、阿托品、麻黄素、乌拉地尔的使用量,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瑞芬太尼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麻醉维持期间,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组。结论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3~9个月择期行唇裂修复术婴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R-P组,n=30)和羟丁酸钠-氯胺酮组(γ-K组, n=30)。麻醉诱导时,R-P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mg/kg,氯化琥珀胆碱1mg/kg;γ-K组给予羟丁酸钠80mg/kg/,氯胺酮1~2mg/kg,氯化琥珀胆碱1mg/kg。两组患儿均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R-P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丙泊酚4~6mg/(kg·h),γ-K组间断注射氯胺酮1~2mg/kg,必要时追加羟丁酸钠,维持麻醉深度。记录术中呼吸、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术后苏醒情况及并发症。结果R P组诱导后及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显著低于γ-K组(P<0.05),术后拔管、出室均比γ-K组快(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少于γ-K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婴儿全麻下唇裂修复术可使患儿血压、心率维持在稳定的低水平状态,术后苏醒快而完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小剂量输注艾司氯胺酮对小儿全麻术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全身麻醉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50例/组;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0.1 mg/kg艾司氯胺酮,后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 2 μg/ (kg·min)至术毕;B组同时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记录所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患者拔管后15、30、60 min时VAS评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3 mg/kg,可重复使用,并记录纳布啡总用量;记录所有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量总量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拔管后15、30、60 min时VAS评分优于B组(P<0.05),且A组使用纳布啡总剂量低于B组(P<0.05)。结论 在小儿外科手术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降低苏醒期疼痛程度,且不影响患者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40例小儿斜视手术患儿,其中给予0.05 μg/kg舒芬太尼+氯胺酮麻醉的120例患儿作为A组,0.1 μg/kg舒芬太尼+氯胺酮麻醉的120例患儿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儿的麻醉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A组分别为25.34±4.72 min、14.56±2.44 min、22.45±3.06 min,B组分别为26.03±3.86 min、20.17±2.31 min、30.21±3.81 min,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B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斜视手术中给予0.05μg/kg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减少麻醉引起的躁动、恶心呕吐和昏睡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茜  赵泽宇 《四川医学》2007,28(8):913-914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6例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诱导用药:力月西0.1mg/kg,阿曲库铵0.7mg/kg,异丙酚1.5mg/kg,R组用瑞芬太尼0.7μg/kg,F组用芬太尼3μg/kg。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深度。R组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F组不再追加芬太尼。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后5min(T2)、15min(T3)、30min(T4)患儿的血压及心率;记录术毕至患儿苏醒拔管的时间、苏醒质量及吸入异氟醚的浓度。结果两组患儿T0、T1、T2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其血压及心率R组低于F组,吸入异氟醚的浓度低于F组,苏醒时间R组短于F组,苏醒质量R组高于F组。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其循环稳定,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需做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瑞芬太尼0.025~0.100μg·kg-1·min-1复合异丙酚60~200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维持组,Ⅱ组为静脉单次推注氯胺酮2mg/kg,氯胺酮10~2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维持组.记录患儿术中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恶梦、幻觉、错视、哭闹等)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SpO2均较平稳,但Ⅰ组HR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MAP波动较小(P>0.05),而Ⅱ组HR和MAP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 Ⅰ组术后麻醉苏醒明显快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恶心呕吐、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Ⅱ组低(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具有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患儿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与复合氯胺酮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特点.方法 60例择期烧伤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按序贯实验分为氯胺酮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用安定和氯胺酮,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和氯胺酮,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用鼻导管给氧;B组麻醉诱导用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观察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术中45 min、术毕5 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毕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诱导后A组MAP明显增高(P<0.05),而B组MAP显著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A组SpO2明显下降(P<0.05),而B组SpO2稍有增高(但P>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1);A组术中易发生躁动、谵妄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麻醉用于烧伤手术,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及时,不良反应少,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且便于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