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HIB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PI3K、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HIB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长强组(长强组)、电针非穴组(非穴组)、模型组,各8只,另随机选取并制备假手术组大鼠8只.长强组取长强穴,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为2 Hz,强度为2 mA)20 min,连续治疗10...  相似文献   

2.
1、点揉长强穴:用拇指端在长强穴用旋转环行顺时针点揉1~2分钟。 2、点按足三里穴:用拇指点按双侧足三里穴1分钟。用力由轻到重,局部有酸胀感。 3、点按三阴交穴:用拇或食、中指点按双侧三阴交穴1分钟。 4、捏脊背: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  相似文献   

3.
针药结合麻醉下手术治疗混合痔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麻醉在手术治疗混合痔中的效果。方法:4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麻醉组20例和药物麻醉组20例。针药结合麻醉组以1%利多卡因5mL注入长强穴,同时电针针刺腰俞穴、长强穴20min。药物麻醉组以1%利多卡因20mL注入腰俞穴,10mL注入长强穴。比较两组麻醉有效率及术后发生尿潴留、疼痛,术中发生毒性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均为100%(P>0.05),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针药结合麻醉组与药物麻醉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麻醉组明显少于药物麻醉组。结论:针药结合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麻醉作用肯定,术后并发症发生少,适合临床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ypA、ERK1/2及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其阻断效应的研究。方法选取FMR1基因缺失且日龄为25日的KO小鼠,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小鼠基因型,选取基因型为纯合子型的小鼠入组,随机分为空白组、长强穴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共24只。所有组别的小鼠均于每日固定时间段进行干预,1天1次,连续干预14天。干预前、后连续两天于固定时间内对各组实验小鼠进行自主活动行为学测试。采取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分析海马区CypA、ERK1/2、CRE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自主活动行为学测试结果:干预后长强穴组自主活动及站立次数低于其他组别;干预后自主活动及站立次数低于干预前。②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长强穴组CypA、CREB蛋白的阳性平均光密度表达高于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强穴组ERK1/2蛋白的阳性平均光密度表达高于空白组及阻断剂长强穴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长强穴组CypA、ERK1/2及CREB蛋白的表达高于空白组、非经非穴组和阻断剂长强穴组,其中ERK1/2及CREB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电针长强穴对实验小鼠自主活动站立行为有影响。②电针长强穴能促进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区CypA、ERK1/2及CREB蛋白的表达,且MEK阻断剂PD98059对此有阻断效应。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承山穴透天凉手法治疗顽固性肛周瘙痒症多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 1、取穴:主穴为双侧承山穴,配穴取长强。一般只取主穴,病程长而顽固者加配穴。 2、针法:患者俯卧位,双腿伸直,找准穴位后常规消毒。用28号或30号3寸毫针垂直刺入2.5寸左右,得气后行透天凉手法。加刺长强穴时可取胸膝位或侧卧位,长强穴刺1.5寸,用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活动量及其皮质区CRE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23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电针非穴组、电针长强穴组各8只。电针长强穴组于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中进针,电针非穴组于肋弓最低点上1 cm进针,2组均进行电针刺激,持续时间20 min;空白组除模拟针刺过程中的抓取动作外,不进行其他操作。3组小鼠均连续干预14 d。分别于干预前2天及干预结束前2天进行自主行为学检测,干预结束后取皮质区组织进行CREB蛋白的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电针非穴组比较,干预后电针长强穴组自主活动数明显提高(P0.05),皮质区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电针长强穴能增强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皮质区CRE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长强穴最早记载于《针灸甲乙经》"在脊骶",为督脉起始穴,亦为督脉络穴,《千金翼方》言其可针入三寸。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入属于脑。"长强穴为督脉脉气所发,上入于脑,故针刺长强穴亦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面肌痉挛、小脑梗死后共济失调等。孙菊光教授临床擅长通过创新针刺法以提高针刺疗效,基于督脉循行入脑,关联诸筋,从督脉论治脑病,针刺督脉络穴长强穴为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收效显著,现择其验案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 ,排便时间延长 ,或虽有便意 ,而排便困难而言。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多种 ,笔者主要讨论脑卒中后便秘。1 一般资料本组 66例 ,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例 ,且主病均为脑卒中 (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 ) ,其中 ,男性 3 2例 ,女性3 4例。病程最长半年 ,最短 1周。2 治疗方法取 穴 主穴 :长强、大陵、阳陵泉、支沟、外关。配穴 :肝俞、肾俞、太溪。方 法 患者取坐卧位均可 ,大敦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余穴用 1.5寸毫针直刺 ,长强穴用泻法 ;肝俞、肾俞、太溪用补法 ;其他均平补平泻 ,留针 3 0分钟 ,每 10分钟行针 1次 ,10天为 1…  相似文献   

10.
近年以来,我们在长强穴上一寸处取穴治疗腹泻、肠炎、痢疾9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95例中男72例,女23例。治疗前均经大便镜检,其中腹泻66例、肠炎13例、急性痢疾6例,慢性痢疾10例。治疗方法:嘱患者依附床边,腰向前弯曲90°,暴露骶尾部,在长强穴上一寸处取穴。施术者取准穴后用三寸针刺入皮下,平行向上进针2~2.5寸,中度或强刺激,患者感到骶尾部酸胀感或肛门紧缩感为得气,不留针。腹泻、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强"穴药线植入对肛门部切口痛模型大鼠止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长强穴药线植入组、非经非穴药线植入组,每组10只。建立肛门部切口痛模型,长强穴药线植入组用药线植入"长强"穴,非经非穴药线植入组用药线植入胁下非经非穴点。各组于术前及术后4、8、12、24h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术区及肛门左侧距术区15 mm处伤害性机械刺激的回缩阈值(MWT)。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脊髓磷酸化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 38MAPK)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术区及距术区15mm处MWT在术后4、8、12、24h均明显降低(P0.05),脊髓p-p 38MAPK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长强穴药线植入组术区MWT在术后8、12、24h明显升高(P0.05),距术区15mm处MWT在术后12、24h明显升高(P0.05),术后24h脊髓p-p 38 MAPK水平明显降低(P0.05)。非经非穴药线植入组术区及距术区15 mm处MWT、术后24h脊髓p-p 38MAPK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强"穴药线植入能显著提高肛门部切口痛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其机制可能与"长强"药线植入降低切口痛大鼠脊髓p-p 38 MAPK水平有关,非经非穴药线植入不具有相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治疗方法1.穴位;四缝、止泻、三里、大肠俞。捏脊由长强穴至大椎穴反复捏提三次,右手五指分开,由大椎穴至长强穴,从上至下,中指循督脉,余四指分别循膀胱经按脊椎5次。2.辨证选穴:伤食加天枢、胃俞、中脘;风寒加肺俞、胃俞;湿热加曲池、胃俞;脾虚加三阴交、公孙、百会。3.操作:先常规取穴针刺,不留针,后捏脊,再按推。穴位前后交替,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治疗结果经二次治疗而治愈者占50%:三次治疗而治愈者20%;七次治疗而治愈者20%;约10%患儿体质虚弱,经针药治疗10次以上而痊愈。典型病例王××,男,20天。1981年8月10日因腹泻奶花样便,用药物(药名不详)治疗不效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佳  赵雨  李宁 《江苏中医药》2015,47(1):58-5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女性非特异性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探究针灸对该症状的治疗规律。方法:对纳入研究的32例患有肛周坠胀不适症的女性患者选取次髎穴、下髎穴、长强穴行电针治疗,30min/次,每周2次,共治疗24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肛门坠胀程度和治疗前后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并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治疗后肛门坠胀不适症状积分及汉米尔顿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患者肛门坠胀不适症状积分及抑郁评分仍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作为疗效规律的前期探索性研究,电针次髎穴、下髎穴、长强穴可较长期改善女性患者非特异性肛门坠胀不适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针刺长强穴能治疗腰痛.但该穴距离肛门较近,易引起感染,为此笔者改用指压长强穴治疗腰痛病人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毛必文 《云南中医杂志》1989,10(2):F003-F003
针刺长强穴能治疗腰痛.但该穴距离肛门较近,易引起感染,为此笔者改用指压长强穴治疗腰痛病人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治法;(1) 长强穴取俯卧位,足三里穴(双)取仰卧位,三穴均直刺进针5~10分,快速捻转提插,随即出针。(2) 小儿暖脐膏(镇江市中药厂),温热化开,对脐孔贴之。(3) 先针后贴,3天一疗程,每疗程结束时,更换膏药1次。疗效;经治三个疗程后,痊  相似文献   

17.
令患儿伏卧于床上或母怀中,要卧稳,卧平、卧正、并防止碰伤。先点穴后捏脊,其顺序如下:先轻点天枢穴、关元穴三、五下,内关穴、足三里穴各三、五下,然后捏脊;术者立于患儿背后,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脊柱之两旁皮肤之上稍着力于皮下组织,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向上推、捏、拿的综合性手法至大椎穴或风府穴为一遍,往复3~5次,于最后一遍时在长强穴、肾俞穴、胃穴各提、捏、拿一下(动作要迅速、协调有力),再轻点肾俞穴三、五下,然后用手指(手呈半握拳拼拢用指肤)轻轻叩击长强穴三、五下即可,一日一次,痊愈为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区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及雌性大鼠各10只,进行雌、雄合笼,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怀孕12 d时给予母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产下的仔鼠随机分为非针刺对照组10只、非穴治疗对照组10只、针刺"长强"穴组9只。一组产下空白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行水迷宫实验检测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结果针刺长强穴组及空白对照组与非针刺对照模型组相比,其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其海马区β-catenin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下调(P0.05),其海马区GSK-3β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上调(P0.05)。结论针刺"长强"穴可通过调节Wnt通路上的β-catenin和GSK-3β蛋白产生影响进而提高自闭症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8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共30只,分为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每组10只;长强组选用长强穴,单手进针后,采用平补平泻提插手法行针1min,频率100~160次/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天,治疗两个疗程;非穴组选用右侧胁下固定非经非穴点,治疗操作同长强组;模型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不予任何干预。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区PSD-9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非穴组相比,长强组治疗后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比值明显增高(P0.05);跨平台次数明显增高(P0.05);海马区PSD-9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针刺长强穴能提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学习记忆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PSD-95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和多发病 ,尤以外感风寒的风寒型及人工喂养的伤食型腹泻多见。笔者以点刺长强穴等治疗婴幼儿腹泻 ,取得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1 2 0例中 ,男 5 2例 ,女 68例 ;年龄 1 .5个月~ 2岁 ;风寒型 82例 ,伤食型 38例 ;其中母乳喂养 42例 ,人工喂养 78例。治疗方法1伤食型 :消食导滞 ,取长强穴。2风寒型 :驱风散寒 ,温阳助运 ,取长强穴并配双侧足三里穴。患儿俯卧位 ,穴位用 75 %酒精消毒 ,用 5分长32号毫针沿督脉循行方向点刺长强穴 ,快速出针 ,按压针孔。足三里则取仰卧位 ,指切压痕 ,快速进针 ,稍捻转即出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