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NF-a和IL-6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结论TNF-a及IL-6活性增加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外周血TNF-a及IL-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程度及不稳定破裂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分为三组,此外选择30例同期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冠脉综合征患者的IL-6、TNF-α及IL-10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之间对比也有不同的差异。结论: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异常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重要因素,也是机体炎性反应的重要反映指标。  相似文献   

3.
杨飞标 《中国医刊》2013,48(4):68-70
目的 观察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在急腹症合并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中的变化,探讨急腹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10例急腹症合并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为MODS组,10例急腹症未合并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为急腹症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动态观察TNF-α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MODS组患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52.9 ±12.1) ng/L和(281.2土69.2)ng/L,急腹症组为(24.1 +9.2) ng/L和(157.2±23.8) ng/L,对照组为(1.52±0.03) ng/L和(0.23±0.01) ng/L,三组差异有显著性.随治疗时间延续,急腹症组和MODS组患者IL-6及TNF-α水平均不断下降,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检验分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且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组患者各时间点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急腹症组,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检验分析,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NF-α、IL-6与急腹症及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测定TNF-α和IL-6水平可判断疾病的程度和病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源性猝死(SD)[1],其确切的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其发病基础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继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近来有关炎症反应尤其是细胞因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6和TNF-α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45例稳定性冠心病(SCHD)患者中的IL-6和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IL-6和TNF-α在ACS组、SCHD组水平均升高,ACS组、SCHD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和SCHD组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不仅仅只作为炎性反应指标,而且参与了冠状动脉的病变,IL-6和TNF-α是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是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的受体,对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已有研究报道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可将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预后的预测。而将其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正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7.
杨菊 《疑难病杂志》2005,4(2):68-7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ACS患者(ACS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以及TNF-α和CRP 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TNF-α、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5246,P<0.01)结论血清TNF-α、CRP与ACS 的发生有关,其水平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自(CRP)、血浆内皮素-1(ETI)、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 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自(CRP)、血浆内皮素-1(ETI)、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 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104例ACI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IRS分为non-SIRS组(65例)和SIRS组(39例),分别于发病24h内及3d、7d、14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mL,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TNF-α、IL-10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non-SIRS组发病24h、3d、7d、14d不同时间血清TNF-α比较无显著差异(P=0.193),SIRS组有显著差异(P=0.032);SIRS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non-SIRS组(P=0.000),各时间点SIRS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non-SIRS组(P=0.000)。non-SIRS组和SIRS组发病24h、3d、7d、14d不同时间血清IL-10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0),2组在3d时IL-10达到高峰,以后随着时间而逐渐下降;SIRS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non-SIRS组(P=0.009),SIRS组发病24h、3d、7d时血清IL-10明显高于non-SIRS组,14d时2组无显著差异(P=0.095)。SIRS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non-SIRS组(P=0.025),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non-SIRS组(P=0.005)。结论TNF-α及IL-10参与了脑梗死患者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TNF-α和IL-10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ET-1、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促凝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环素(PGI2)等促凝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连续观察76例ACS患者入院时上述指标的变化,随访3~7个月,记录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新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ACS患者血浆中FIB、PAI-1、vWF、TXB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随访期内发生心血管事件者FIB和vWF浓度高于未发生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B和vWF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B、PAI-1、vWF、TXA2参与ACS发病机制。FIB和vWF影响ACS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李金萍  巨名飞  陈立 《河北医学》2015,(6):1008-1010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 )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它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NSTEMI )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是一种严重的炎症和应激状态,绝大多数由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而炎症反应是引起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炎症因子参与ACS事件病理过程,能更好的积极有效预防和治疗[1]。本文主要对近几年研究比较集中的ACS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潘祖德  廖克道  劳文清  陆守龙 《广西医学》2007,29(10):1519-15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清中CRP、ET-1、OX-LDL免疫复合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并与1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郑文祥 《中外医疗》2008,27(11):18-1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3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30例的血CRP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A组)血CRP浓度为(14.53±16.87)mg/dL;非ACS患者组(B组)血CRP浓度为(4.07±4.56)mg/dL;对照组(C组)血CRP浓度为(3.67±4.43)mg/dL,A组与B组之间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与C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浓度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CRP浓度潮定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肖群林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70-71,76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抗血小板和抗炎效果。方法将86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以ACS治疗指南为基础方案,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观察组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治疗30 d,均于用药前,用药7、30 d后检测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与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30 d后,hs-CRP与TNF-α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30 d后,hs-CRP与TNF-α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7、30 d后,观察组hs-CRP与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点的水平(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降低了ACS患者的血hs-CRP及TNF-α水平,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脂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ACS患者(ACS组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33例)血浆内脂素与TNF-α(ELISA法)、hs-CRP(快速免疫比浊法)的水平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血浆内脂素、TNF-α、hs-CRP水平比较,ACS和SAP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CS组高于SAP组(P<0.05);血浆内脂素与TNF-α、hs-CRP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46、r=0.38,P均<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升高,并与TNF-α、hs-CR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王钢  黄翠瑶 《广东医学》2003,24(9):1013-1015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严重并发症 ,以冠脉血管内皮下不稳定AS斑块突然破裂、出血及血栓迅速形成 ,导致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及冠脉血流下降为基本病理生理特征。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非ST段抬高AM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 ,UA)。近年来研究表明 ,AS斑块中炎症细胞的浸润及其分泌的炎性细胞介质 ,特别是一些细胞因子在ACS的病理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因子在ACS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评估、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7例据临床资料分为ACS组[共6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1),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N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炎症因子与cTnT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cTnT来判定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1,6,10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庆斌  刘艳  祝家庆  马爱群  王燕妮 《医学争鸣》2003,24(15):1400-1401
目的 :观察血清中炎症性细胞因子白介素 (IL) 1 β,IL 6及抗炎细胞因子IL 1 0含量在急性冠脉事件、稳定性冠脉事件及健康对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 1 0 0例及我院健康志愿者 1 2 0例作为观察对象 ,ACS患者症状稳定 4mo后对其进行随访 .血清IL 1 β,IL 6及IL 1 0含量测定用免疫测定法 .结果 :血清IL 1 β浓度在ACS患者发病时和稳定期高于健康对照 (1 6 0± 2 7vs 84± 2 5ng·L -1 ,P <0 .0 5 ;1 2 4± 2 9vs 84±2 5ng·L -1 ,P <0 .0 5 ) ;血清IL 6浓度在ACS患者发病时和自身稳定期及健康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血清IL 1 0浓度在ACS患者发病时低于自身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 (1 4± 6vs2 5± 8ng·L -1 ,P <0 .0 5 ;1 4± 6vs 2 9± 7ng·L -1 ,P <0 .0 5 ) .结论 :IL 1 β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IL 1 0对于AS斑块稳定性起保护作用 ,且其血清中低浓度表达可作为斑块不稳定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