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建宁  丁敏 《护理学报》2006,13(10):38-3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护理体会。方法对108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明确诱因引起急性左心衰竭者104例(96.3%),其中肺部感染为诱因的55例(50.9%),合并症则以合并肺部感染和心血管疾病为主。结论护理人员注意预防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各种诱因,熟悉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各种药物及其不良反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成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均使用IABP治疗,并加强护理及监护.结果 所有患者18例有效,2例好转.结论 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李桂英  刘淑霞 《临床医学》2000,20(10):59-60
我院于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共收治老年心肌梗塞6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在60~70岁之间,平均年龄66岁。合并心源性休克16例,急性左心衰竭者19例,合并心率失常的29例,肺部感染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致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急性左心衰竭致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准确及时的药物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有48例左心衰竭致心源性休克迅速纠正,5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用药至症状缓解时间为0.5~24h,平均0.85h;用药至症状消失时间1.5~48h,平均2.75h.结论在抢救过程中,医护的默契配合和准确及时的药物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致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2例急性左心衰竭致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准确及时的药物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有48例左心衰竭致心源性休克迅速纠正。5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用药至症状缓解时间为0.5~24h,平均0.85h;用药至症状消失时间1.5—48h,平均2.75h。结论:在抢救过程中,医护的默契配合和准确及时的药物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功能不全是指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收缩力明显减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导致急性心排出量减低的临床情况,其中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有文献报道,诱发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因素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48.8%)。但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发肺部感染却少见报道。笔者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感染率,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机械辅助通气在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病,以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展迅速,抢救难度大,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纠正缺氧,改善心功能。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们对入住我院ICU抢救的9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罩无创通气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左心衰竭病人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对29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综合干预,同时应用面罩无创通气进行辅助通气,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好转26例,通气治疗1 h 后病情逐渐缓解,意识转为清醒,由烦躁转为安静,呼吸、心率减慢,血压平稳,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成功率89.66%.其中1例合并呼吸道感染、痰多,改用有创通气,2例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使用面罩无创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进行急救,可明显改善病人呼吸困难,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性左心衰竭是心脏急诊中最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由于心肌的顺应性和血管弹性均明显降低,严重的左心衰竭如抢救不当,常致心搏停止而死亡,抢救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诊断,及时的处理以及良好的护理配合。另外,避免和及时处理一些诱发因素也尤为重要。作者就我院近几年发生的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的诱因及抢救中的护理谈谈自己的体会。1.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8~75岁,其中1例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4例患冠心病,慢性房颤,高血压病Ⅱ期。诱发因素:3例均为白天活动…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合理制定护理计划,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功能有所改善,无护理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发病率、致死率高,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1.
无创性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4-01/2006-02收治急性左心衰竭伴有呼吸衰竭患者22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4例,女8例,平均68.6(36-80)岁;其中冠心病17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瓣膜性心脏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心衰的诱发诱因:急性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快速输液等。  相似文献   

12.
将我院2000-01~2003-12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2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7例,女9例,年龄29~91岁,门诊急诊11例,住院患者15例.夜间发病17例,发病时间不定9例.表现为急性肺水肿8例,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导致3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功能不全登楼活动后出现2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因桡骨膜炎作局部封闭时疼痛诱发1例, 晚期妊娠因上感输液擅自加快输液速度导致急性肺水肿2例.表现为心源性哮喘14例,其中原发病为冠心病高血压11例,冠心病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3例.另外表现为心源性晕厥1例, 表现为心源性休克1例.肺心病伴左心衰合并感染其心功能Ⅲ~Ⅳ级、输液中突发心搏骤停 ,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行IABP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回升,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治疗效果满意,住院2~3周出院;1例高龄患者因心肌梗死面积广泛,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疗效,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作者分析了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动态变化,认为其活性对早期发现急性心梗的三大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对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总结3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发现老年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往往无明显诱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征象易被基础疾病症状及AMI的突出症状掩盖,不易被发现。复发性AMI患者尤其是高龄(大于80岁)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比例大,病死率高。认识其表现的多样性,在临床护理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加大对高龄复发性AMI患者的观察、护理力度,有助于及早发现心源性休克先兆,为预防和抢救老年急性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竭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结果:3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成功32例,抢救成功率84.2%.32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血气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效果良好,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严密的护理.以确保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心病并左心衰竭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方法 通过分析1999年9月-2000年9月本院收治肺心病152例中并发左心衰竭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其诱因主要为劳累、肺部感染、输液不当,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及治疗反应。结论 肺心痛急性加重期可并发左心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分析29例常规治疗无效而加用有创性通气治疗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和病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29例患者中25例患者在24~96 h内成功撤机,总有效率86.2%;4例患者因原发病严重而死亡,其中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因心源性休克而死亡,病死率13.8%.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不仅见效快,且抢救成功率高,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全面、针对性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术中无死亡,术中所有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3级,无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PCI术风险大、死亡率高,应用IABP支持后,能有效恢复梗死区心肌早期灌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同时熟练的医护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93.8%),死亡2例(6.2%),死于心源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结论:急性左心衰竭病因复杂,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和针对不同基础心脏病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