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10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7)、假烫伤组(n=32)、 烫伤组(n=32,伤后6 h腹腔内注入40 ml/kg生理盐水)和EP(3.23 mg/ml)干预组(n=32.伤后6 h腹腔内 注入40 ml/kg EP液),分别于伤后1、3、5和7 d活杀,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白细胞介素-2(IL-2)生成 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结果烫伤延迟复苏后1~7 d,脾淋巴细胞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明显 受抑制(P均<0.05)。烫伤后1~5 d IL-2生成明显减少(P均<0.05),且烫伤后1和3 d IL-2R的表达显 著降低(P均<0.05)。EP干预能够明显恢复烫伤后1~7 d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均<0.05),伤后1、3 和5 d,IL-2的生成显著增加,但对IL-2R的表达无影响(P均>0.05)。结论 EP能显著增加脾淋巴细胞的 增殖能力和IL-2的产生,从而有效改善烫伤延迟复苏后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淋巴细胞凋亡在不同海拔高度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132只,分别在l 517 m和3 848 m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30)、即时复苏组(IFR,n=30)、假伤组(SG,n=6).建立30%总体表面积(TBSA)Ⅱ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12、24、48和72 h各取6只大鼠开腹,取回肠组织肠肇Peyer结,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回肠Peyer结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及HIF-1α和CD3的阳性表达.结果 DFR组伤后各时间点Peyer结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同海拔高度IFR各组,随海拔高度上升凋亡率升高,伤后12 h凋亡率最高(P均<0.05).HIF-1α阳性表达位于Peyer结中淋巴细胞胞核内,IFR组和DFR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海拔SG组,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强(P均<0.05).CD3表达位于Peyer结中T淋巴细胞胞膜上,IFR组和DFR组CD3表达强度低于同海拔SG组,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弱,伤后12 h表达降至最低(P均<0.05).结论 高原地区烫伤延迟复苏后HIF-1α表达增高可能是Peyer结T淋巴细胞凋亡率增加和细胞数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拮抗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对烫伤延迟复苏动物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重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实验分为两部分.死亡率观察:130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烫伤组(n=60)及RAGE抗体治疗组(n=60),观察伤后7 d内每日动物的存活率.器官功能观察:72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烫伤组(n=24)及RAGE抗体治疗组(n=24),于伤后1、3、5和7 d各活杀6只动物,取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肾和心脏器官功能指标.结果 烫伤组伤后1~7 d,大鼠血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其中ALT、AST、Cr及BUN水平均于伤后3 d达峰值;给予RAGE抗体治疗可不同程度降低烫伤动物血中各指标水平,其中AST在伤后1~7 d显著下降,余指标在伤后1~5 d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RAGE抗体治疗组伤后7 d内每日大鼠存活率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或P<0.01).结论 RAGE抗体干预能明显改善重度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预后,并对重要器官功能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规律,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后肝组织HMGB1表达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n=18)、烫伤组(n=30,烫伤后2h腹腔给予林格液3ml)、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n=30,烫伤后2h腹腔给予EP3ml)。3组动物分别于伤后第8、24、72h时点活杀,留取肝组织检测其HMGB1基因/蛋白表达,留取血标本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肝组织HMGB1基因/蛋白表达,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与假伤组比较,严重烫伤组大鼠肝组织HMGB1 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同时血清AST和ALT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EP治疗组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显著下调,血清AST和ALT水平不同程度地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HMGB1参与了烫伤大鼠的炎症反应过程,应用EP治疗可有效抑制烫伤后肝组织HMGB1的表达,并显著减轻烫伤延迟复苏所致肝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烫伤延迟复苏后肠上皮细胞凋亡对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110只 ,30 %总体表面积 ( STBA) 度烫伤 ,立即或伤后 6 h进行复苏。观察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率 ( ap% )变化 ,并测定了门静脉和体循环内毒素及肠系膜淋巴结 ( ML N)细菌移位率和移位量变化。结果 :电泳、原位末端标记( TU NEL )法和电镜均观察到伤后肠上皮凋亡梯形带和凋亡阳性细胞增多。延迟复苏组肠上皮细胞凋亡发生早且更严重 ;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及 ML N细菌移位量均显著高于立即复苏组 ( P<0 .0 1) ;门静脉内毒素变化与肠黏膜 ap%成显著正相关 (烫伤后立即复苏组 r=0 .936 ,P<0 .0 1;烫伤后延迟复苏组 r=0 .899,P<0 .0 5 )。结论 :烫伤后延迟复苏使肠黏膜上皮发生病理性凋亡 ,可能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jun基因在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肺组织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延迟液体复苏组(DF,n=40)、即时液体复苏组(IF,n=48)和正常对照组(NC,n=8)。DF组和IF组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48和72h取材。应用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软件分析等技术,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与c-jun基因的表达。结果伤后6~24hDF组大鼠肺组织病变较严重,IF组相对较轻。c-jun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核或细胞质,其表达强度DF组与IF组分别高于NC组,且DF组明显高于IF组(P<0.05)。结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中c-jun基因表达强度的变化与肺损伤的程度具有相关性,c-jun可能参与了大鼠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延迟复苏动物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①死亡率观察:1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kg进行复苏,然后按照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EP组(n=60。伤后6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ml/kg进行复苏,按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EP液40mg/kg。每日2次.间隔12h。给药3d)。除假烫伤组外,各组又分为伤前2h(n=20)、伤后2h(n=20)和伤后12h(n=20)给药3个亚组。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7d死亡率。②器官功能观察:7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10)、烫伤组(n=30)和EP组(n=30,伤后2h给药),并分别于伤后12、24和72h活杀,检测器官功能指标改变。结果与烫伤组相比,伤后12hEP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35.0%比75.0%,P〈0.05)。伤后2hEP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氯、肌酐、肌酸激酶水平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EP能明显改善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预后,并对重要器官功能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测脾切除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淋巴细胞凋亡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行Wistar(供体)到SD(受体)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并按实验设计将实验动物分A(对照组)、B(单纯脾切除组)、C(单纯心脏移植组)、D(心脏移植+脾切除组)4组。以光镜、电镜观测心肌的病变特点,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并观测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情况。结果:C、D组移植心脏的心肌病理及亚显微结构改变均在术后第5天最重,第7天减轻,且D组的病理改变据Stanford标准明显轻于C组(P<0.05)。D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7.63±4.54)d(n=12),较C组存活时间(7.47±2.24)d(n=12)明显延长(P<0.05),提示脾切除可减轻急性排斥反应、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在A组中无明显变化,在B组中术后早期一过性升高,术后第7天恢复正常,在C、D组中术后1、3、5、7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D组第5、7天均明显高于C组(7.62±2.15vs4.21±1.72,9.41±3.82vs2.36±1.32;均P<0.01),且随着淋巴细胞凋亡率增...  相似文献   

9.
樊军  刘毅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4):332-334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肺组织p53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1517 m和3848 m两个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n=50)、即时复苏组(IFR,n=60)和对照组(cG,n=10),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与图象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p53的表达.结果 p53的阳性表达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胞核或胞浆,其表达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随海拔梯度上升p53表达增强,高海拔组的表达强度高于低海拔组,各海拔高度DFR高于IFR组(P<0.05).结论 p53参与了不同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肠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部分Peyer's结是肠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诱导部位,含有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种免疫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等.目的:观察早期药膳饮食对烫伤大鼠肠道肠黏膜Peyer's结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4/2007-03在南昌大学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成药膳喂养组(n=30)、肉汤喂养组(n=30)、常规喂养组(n=30)、正常对照组(n=10).药膳成分:党参20 g、白术25 g、茯苓25 g、炙甘草15 g、黄芪20 g、薏苡仁20 g、瘦猪肉200 g.方法:药膳喂养组、肉汤喂养组、常规喂养组实施背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伤后早期分别给予药膳、肉汤和生理盐水,2 mL/次,2次,d.正常对照组实施37℃假伤.主要观察指标:伤后3,7,14 d检测大鼠肠黏膜Peyer's结T淋巴细胞及亚群.结果:伤后3,7 d,药膳喂养组、肉汤喂养组、常规喂养组Peyer's结淋巴细胞总数、CD3+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总数、CD4+百分比及总数、CD8+细胞的百分比及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至14 d,药膳喂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伤后3,7,14 d药膳喂养组CD3+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总数、CD4+百分比及总数较肉汤喂养组、常规喂养组明显升高(P<0.05).伤后3,7 d药膳喂养组Peyer's结CD8+细胞的百分比及总数较肉汤喂养组、常规喂养组明显F降(P<0.05).结论:早期药膳饮食有利于肠道Peyer's结淋巴细胞的增生,并改善Peyer's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从而改善烫伤大鼠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人参皂甙对烫伤脓毒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烫伤脓毒症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24只)、人参皂甙组(24只)和对照组(18只)。将大鼠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12h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予以“二次打击”,制成烫伤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25^+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细胞数。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25^+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T细胞、CD4^+CD25^+Tr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此过程随时间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用药后24h、72h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人参皂甙组CD8^+T细胞、CD4^+CD25^+Tr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均〈0.01),CD4^+T细胞、CD25^+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均〈0.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表达增强,人参皂甙可有效抑制其表达,显著改善烫伤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小肠固有层淋巴细胞(LPL)和上皮间质淋巴细胞(IEL)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单盲法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ER,n=12)和延迟复苏组(DR,n=12),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合并延迟复苏模型;6只作为假伤对照。采用DNA电泳、片段百分率测定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伤后LPL、IEL凋亡百分率(ap%)及ICE、bcl—2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伤后LPL、IEL的ap%均显著高于伤前(P均<0.01);伤后12hDR组LPL、IEL的ap%显著高于ER组(P均<0.01)。伤后6h LPL、IEL基因组DNA电泳均可见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带。烫伤后LPL、IEL ICE基因表达均明显增强,且DR组显著高于ER组(P<0.05或P<0.01)。LPL、IEL伤前bcl—2mRNA强表达,伤后极弱表达;DR组相同时问点表达显著弱于ER组(P<0.05或P<0.01)。结论:促凋亡基因ICE表达增强而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减弱,可能是烫伤延迟复苏后LPL、IEL凋亡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脓毒症时免疫失衡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5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制模后6、12、24、48、96 h活杀动物取脾脏,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脾脏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光镜下观察模型大鼠脾脏白髓逐渐萎缩,淋巴小结结构破坏.制模6、12、24、48、96 h,模型组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Bcl-2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59,P<0.01),而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22,P<0.01).结论 脓毒症早期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表现为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Bax、Bcl-2在脓毒症脾细胞凋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障碍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26例总体表面积≥70%的特重度烧伤患者按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14例);11例同期献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患者伤后1、3、7和14 d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CD14+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量,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水平.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在伤后14 d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0.739±0.299比0.320±0.237)和IL-2分泌水平[(11.02±2.50)ng/L比(8.21±2.63)ng/L3]均显著下降(P<0.01和P<0.05);伤后1~14 d,死亡组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持续下降,而存活组则有所回升,伤后14 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重度烧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持续抑制状态,动态监测CD14+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IL-2分泌水平,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1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h腹腔内注射40ml/kg生理盐水)和血必净组(n=60,血必净注射液4ml/kg,每日2次)。除假伤组外,各组再根据不同给药时间点分为伤前2h(n=20)、伤后2h(n=20)和伤后12h(n=20)给药组。分别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7d的死亡率及伤后12h多器官功能改变。结果 与烫伤组相比,伤后12h血必净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75.0%比40.0%。P〈0.05);同时,血必净组伤后12h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肌酸激酶(CK)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的死亡率,并对重要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烫伤后肠壁组织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烧伤后肠壁组织T淋巴细胞和IgA浆细胞数量的变化与伤后肠道细菌易位及肠源性脓毒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l只)和烫伤组(40只)。烫伤组动物背部脱毛,将背部浸于沸水中12秒钟,造成4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分别于伤后第1、3、7和10日处死,留取标本;对照组动物不烫伤,于处理后第1日处死,留取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测定回肠固有层和粘膜层CD3 、CD4 和CD8 淋巴细胞以及IgA浆细胞数量,并测定肠道细菌IgA包被率和肠道细菌易位率。结果:伤后肠壁组织中CD3 、CD4 T淋巴细胞和lgA浆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CD4 /CD8 比值和肠道细菌IgA包被率亦明显降低,而肠道细菌易位率则明显升高。结论:肠壁组织中T淋巴细胞和IgA浆细胞数量减少、肠道细菌IgA包被率降低与肠道细菌易位率升高有密切关系,其在烧伤后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