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药物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长期骨转换失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是导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基础。抗骨吸收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修复骨组织显微结构病变,提高骨强度,减少骨折发生率。目前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比较常用的抗骨吸收药物有雌激素及其替代物、降钙素和双膦酸盐类药物。虽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时,上述药物均显示出较确切疗效,但有关上述药物的临床直接对照研究报道仍较少。我们旨在探讨不同药物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短期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其具有残留作用,在用药结束后仍可发挥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尽管双膦酸盐类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已被证实,但长期使用可出现一些潜在不良反应,包括非典型性股骨骨折及双膦酸盐性下颌骨坏死等,这已引起越来越多专家的注意。施行药物假期的目的是在尽可能保证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及骨密度的情况下减少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以期将其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在药物假期期间,应合理监测相关骨指标,如有骨密度值明显降低或者新发骨折,即应立刻开始重新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4)
目的检测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的研究机制。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和BGC-823,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MTT法检测10、20、40、80μmol/L唑来膦酸对细胞株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加入10~80μmol/L的唑来膦酸,对照组不加药物,孵育1、3、6、12、24 h后计算不同浓度和时间对细胞的影响;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入40μmol/L的唑来膦酸培养2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10、20、40、8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MKN-28),唑来膦酸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40μmol/L,用10~8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于BGC-823、SGC-7901、MKN-28胃癌细胞株1、3、6、12、24 h后,可见唑来膦酸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唑来膦酸对胃癌正常黏膜细胞GES-1无抑制作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经40μmol/L的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唑来膦酸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经40μmol/L唑来膦酸作用后的人胃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结论唑来膦酸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且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唑来膦酸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双膦酸盐类药物(BP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诱导破骨细胞的凋亡。研究提示BPs还具有抗肿瘤作用,BPs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自分泌活动[1],抑制肿瘤细胞对骨的黏附和侵袭[2],并能通过促进骨的二次矿化作用,高效修复溶骨病灶[3],因此该药已广泛用于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接受常规化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长春新碱(VCR)1.4 mg·m~(-2)·d~(-1),d1;脂质体多柔吡星40 mg·m~(-2)·d~(-1),d1;地塞米松40 mg/d口服d1~d4,dq~d12,d17~d20。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 mg和5%葡萄糖注射,滴注4 h以上,每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发生骨痛、脊椎骨折和高钙血症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R)-5b、Wnt抑制剂(DKK1)、白细胞介素(IL)-6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Runx)2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骨痛发生率为6.67%(1/15例),低于对照组13.33%(2/15例,P<0.05)。试验组脊椎骨折发生率为6.67%(1/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15例,P<0.05)。试验组的高钙血症发生率为13.33%(2/15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4/15例),(P<0.01)。试验组中位生存期为(29.32±3.84)个月,对照组为(14.32±2.93)个月(P<0.05)。治疗后,试验组TRACR-5b为0.99±0.02,IL-6为1.02±0.03,DKK1为1.08±0.01,Runx2为0.84±0.02;对照组TRACR-5b为0.77±0.03,IL-6为0.52±0.04,DKK1为0.65±0.03,Runx2为1.13±0.03(均P<0.05)。试验组8例(53.33%)有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和腹泻,乏力6例(40.00%),血小板减少4例(26.67%),肢短麻木5例(33.33%),发热7例(46.67%),憋气和心慌7例(46.67%),体位低血压3例(20.00%),视觉障碍1例(6.67%);对照组分别有胃肠道症状11例(73.33%),乏力9例(60.00%),血小板减少9例(60.00%),肢端麻木11例(73.33%),发热12例(80.00%),憋气和心慌11例(73.33%),体位性低血压9例(60.00%),视觉障碍5例(3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可有效延长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减少骨痛、脊椎骨折等并发症,可能与调节成骨或破骨细胞因子TRACR-5b、DKK1、IL-6和Runx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5):403-408
目的分析双膦酸盐相关非典型股骨骨折(atypical femoral fractures, AFFs)病例的临床特征, 提高认识的同时寻找有助于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确诊的AFFs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 结合国内外报道的相关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双膦酸盐相关非典型股骨骨折病例5例, 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68岁。5例患者均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用药方法:3例为全程70 mg/周, 2例为10 mg/日后改为70 mg/周。用药疗程平均8.7年, 其中最短5年, 最长17年。5例均出现股骨非典型骨折, 病例1为双侧, 其余均为单侧。骨折发生时间, 最短于服药3年后出现, 最长于服药16年后出现。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受累部位骨折前均有前驱疼痛:病例1为双侧大腿疼痛, 其余为单侧大腿疼痛, 于骨折前2~3年内开始出现, 除病例4为闪电样疼痛外, 均为钝痛;X线平片提示受累部位侧面骨皮质的增厚;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提示受累部位骨代谢活跃、浓聚, ECT异常表现早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7.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后应用双膦酸盐的临床反应,分析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特点。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151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初次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病例,记录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和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肌酐清除率、Ⅰ型胶原C端肽交联(β-C-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epeptide,P1NP)、术后用药时间、常见不良反应等数据;按患者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分别分组,分析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比较术后<2周内与术后≥2周用药时间与常见不良反应(发热、肌肉酸痛、腹泻、排尿困难、结膜充血、恶心、头晕和头痛)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年龄分组中,80~89岁年龄段组术后用药时间(18.4±21.7) d与不良反应发生率(25%)的相关系数为-0.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都提示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P>0.05);在BMI、骨密度分组中,术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P>0.05);"术后<2周内应用组"与"术后≥2周应用组"之间,发热、肌肉酸痛、腹泻、排尿困难、结膜充血、恶心、头晕和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静脉应用双膦酸盐的时间间隔应适当延长;在骨科手术后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时,早期应用(<2周)或晚期应用(≥2周)与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双膦酸盐是目前临床上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已被证实在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方面疗效显著。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不仅不能产生额外的收益,而且可能诱发如下颌骨坏死(ONJ)和不典型股骨骨折(AFF)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并由此提出\"药物假期\"的问题。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药物假期\"的文献研究进行综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9.
伊班膦酸钠是一种含氮的二膦酸盐,它通过抑制法尼基焦磷酸合酶,从而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1]。它被批准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可以通过口服以及静脉注射两种途径[2-3]。尽管二膦酸盐类药物常常与一些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返流、食管炎以及食管溃疡,但其肝脏毒性很少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磷酸盐治疗骨质疏松后对辅助性T细胞(Th)17/Treg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双膦酸盐治疗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浆中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分泌情况;采用RT-PCR检测Th17与Treg特异转录因子RORγt与FOXP3的变化。结果双膦酸盐治疗后,相比正常人群,骨质疏松患者血浆中Th1、Th2两种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h17细胞因子分泌显著下降,Treg细胞因子分泌显著上升(P0.05);RT-PCR结果显示,Th17与Treg细胞的特异转录因子RORγt显著下降,FOXP3显著上升(P0.05)。结论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对Th1与Th2细胞因子分泌没有显著影响,而Th17细胞因子分泌显著下降,Treg细胞因子分泌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1.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双膦酸盐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1月-2008年7月,我们应用双膦酸盐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其特征为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的破坏,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严重影响OP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对OP治疗的主要手段为药物,但由于药物治疗缓解疼痛慢,治疗周期较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低频脉冲电磁场(PEMFs)做为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OP的手段逐渐被关注,有研究表明PEMFs治疗OP既能有效缓解骨痛,又能增加骨密度(BMD)[1].本研究应用PEMFs联合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治疗OP,评价其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双膦酸盐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药物,属骨吸收抑制剂类。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减缓骨骼重建,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双膦酸盐有致非典型骨折的风险,并且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的风险增高[1]。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境内尚未有该类药物致非典型骨折的报道。现报道1例口服阿仑膦酸钠(商品名:福善美)致右股骨中段非典型骨折病例,并结合文 相似文献
14.
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仑膦酸钠是氨基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BMD),提高骨强度,有效预防骨折.目前,该药已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男性骨质疏松症(0P)、糖皮质激素(GC)引起的OP、高钙血症和变形性骨炎等. 相似文献
15.
晚期肿瘤患者常伴有远处转移,其中骨骼是恶性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之一[1]。近些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得以延长,骨转移肿瘤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转移的肿瘤细胞通过破坏正常骨组织可导致骨痛、高钙血症乃至病理性骨折等伴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应用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伊班膦酸钠(艾本)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