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择11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A组)46例和稳定斑块组(B组)66例,按照疾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2例为ACS组,稳定性冠心病60例为sCAD组,对比A组和B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对比ACS组和sCAD组IVUS参数及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吸烟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有关,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ACS组易损斑块率显著高于CAD组(P<0.05)。 ACS患者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均与血管重塑指数呈正相关(r=0.354,0.369,0.329,0.324),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392,-0.401,-0.362,-0.384),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0.294,0.384)(P均<0.05)。结论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形成及ACS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分为未绝经女性冠心病组(29例)与已绝经女性冠心病组(10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发病及冠脉造影特点。【结果】未绝经冠心病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及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个数均显著低于已绝经冠心病组(P〈0.05);未绝经冠心病组6.9%的患者只合并抑郁;未绝经冠心病组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起病比例显著高于已绝经冠心病组(72.4%比30.8%,P〈0.01);未绝经冠心病组单支病变比例高于已绝经冠心病组(65.5%比28.0%,P〈0.05),且以前降支更容易受累。【结论】未绝经冠心病组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少于已绝经冠心病组,抑郁情绪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多以ACS起病,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未绝经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后初次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 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因初次发生ACS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的患者及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共210例,分为3组,PPI组(服用PPI+初次发生ACS)患者7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62.80±11.87)岁;ACS组(未服用PPI+初次发生ACS)患者7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62.66±12.13)岁;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患者(未服用PPI+未发生ACS)70人,其中男性54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为(62.96±9.09)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DMA浓度,同时测量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比较3组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信息、各项生化指标及ADMA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ADMA水平与ACS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PPI组和ACS组的血清AD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585、-4.793,P均<0.001);PPI组的血清ADMA水平高于AC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750,P<0.001);PPI组和ACS组(即ACS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与年龄、性别、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无相关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MA水平是初发A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17,OR=1.017,P<0.001)。 结论服用PPI后初次发生ACS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未服用PPI的初次发生ACS患者;初次发生ACS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血清ADMA升高是初次发生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182例[其中慢性稳定型(A组)94例,ACS(B组)88例]与对照组185例。分别测定SUA及血脂。结果ACS组S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增高与ACS明显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AC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新的护理模式,列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制定护理计划,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初步掌握了冠心病病因,用药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掌握了简单的自救方法。结论:普及了冠心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降低了发生率、复发率、病死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建立了新的医护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士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桑艳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617-26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科学研究表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使患者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健康维护,对冠心病延缓病情进展、预防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行PCI手术的ACS患者114例,随访至2015年12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ACS患者PCI术后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比较PCI手术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1~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期间21例(18.4%)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其中一级终点事件死亡6例(5.3%),二级终点事件复发15例(13.2%)。患者术后生存时间4~5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4.5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OS )分别为85.4%、77.7%、72.6%。ACS患者PCI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术后服用阿司匹林服药时间不足一年、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时间不足一年、术后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是影响PCI手术患者预后(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控制血压、加强PCI手术患者的长期药物治疗对ACS患者PCI术后的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56例老年ACS患者,与同期48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诱发因素、胸痛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SAP组比较,ACS组患者在糖尿病患病率、陈旧性心肌梗死患病率、无明显诱因作为诱发因素的患者的比例、临床表现中非典型胸痛患者的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控制老年ACS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正确识别不典型ACS,对疾病的预防发生及控制其发展十分重要.合并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高危ACS患者应做早期筛选检查.进一步拓展相关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MB型(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5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心肌梗死60例]作为ACS组,除ACS外的冠心病(CHD)患者68例作为CHD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进行血清 Mb、cTnI、肌酸激酶(CK)、CK-MB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Mb、cTnI、CK-MB水平均高于CHD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 Mb是ACS诊断中敏感且较特异的生化指标,Mb、cTnI、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早期的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詹丽英  贾强  李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91-8291
目的探讨LC术中、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作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例发作ACS老年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LC术中诱发ACS 11例、术后诱发4例,发生率为5.6%,患者合并冠心病、高心病、高血糖、高血脂。结论老年人行LC时一定要警惕围术期ACS的发生,术中进行ACS的预防和急救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病发作应对水平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某三甲医院冠心病患者91例,依据患者住院楼层不同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患者入院后4d内接受2次30min“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及出院后2次10~15min电话随访加强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科室健康教育及相同频次随访。以心脏病发作应对问卷作为评价工具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进行冠脉症状知识与应对态度测评。结果干预组知识(30.27±2.83)分、态度(7.00±1.41)分、控制(33.10±3.84)分,对照组知识(30.39±3.27)分、态度(7.37±1.66)分、控制(34.88±5.1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80,1.076,1.784;P〉0.05)。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在症状、EMS、知识、态度、控制五个变量方面,时间效应与干预效应及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冠脉症状及早应对”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心脏病发作应对知识、态度与控制水平,干预效果有时间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心血管内科收住的89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两组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和运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冠心病相关知识和自我保健知识掌握程度(P<0.01),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0.05)明显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组,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纠正患者不良的健康行为,预防疾病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移动iPad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自身相关因素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为不同人群特征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选取该院门诊随机收治于心内科一病区(对照组)和二病区(观察组)的成年冠心病患者各97例;两组患者的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一致,对照组发放纸质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将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iPad视频播放列表由患者自主选择学习。在患者出院时,使用冠心病相关知识问卷(PKS-CHD)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探讨影响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自身相关因素。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冠心病知识得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心功能分级是影响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心功能分级越高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越高。结论应用iPad健康宣教比纸质健康教育资料更有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文化程度越高、心功能分级越高的患者对iPad健康宣教方式的接受度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情景式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预防的作用.方法 将511例心血管内科监护室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1例和干预组260例,对照组按心血管内科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预防便秘的指导,干预组除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外,针对冠心病患者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情景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便秘和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第1~3天、第3~5天和第5~7天便秘发生率分别为0.76%,0.38%,0.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8%,4.3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17,8.901,8.901;P <0.05);1个干预周期内,干预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0.38%,低于对照组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0,P<0.05).结论 系统的情景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发生,并减少因便秘而引发的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健康教育在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对Hcy、叶酸、B族维生素等知识水平.减少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按护理程序对其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Hcy、叶酸、B族维生素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患者在教育后的知识评分比教育前明显提高,教育后伴随其认识的明显提高,患者冠心病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Hcy、叶酸、B族维生素的知识水平,建立科学饮食习惯。对减少老年冠心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心理干预的依据。方法:将7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护士指导进行心理支持疗法、渐进性放松等心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后第5d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焦虑程度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减轻或消除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建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严格按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便秘和心脏事件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家属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时间、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便秘、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猝死发生例数分别为4,10,8,0例,均少于对照组的22,18,16,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6.05,8.27,7.93,9.58;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健康教育时间分别为(8.2±3.1)d,(11.5±4.1)h,均少于对照组的(15.1±3.8)d,(23.1±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1,7.5;P<0.05)。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知识得分、满意情况评分分别为(92.3±4.5),(98.2±4.1)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6.2±3.3),(90.7±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2.34,-10.22;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可改善患者便秘状态,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1例,随机抽样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住院期间均行PCI+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但研究人员不对宣教内容进行强化、监督和随访,干预组除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外,由自我健康教育小组对其实施综合的自我健康教育。观察出院后6、12、24个月两组冠心病患者康复知识知晓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达标率情况。结果出院后6、12、24个月干预组康复知识得分分别为(79.69±4.66)、(83.26±8.38)、(81.81±9.21)分,对照组分别为(72.36±8.16)、(69.96±10.69)、(70.00±11.3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5.39、4.41,P均〈0.05);出院后6、12、24个月干预组预防行为得分分别为(79.00±5.65)、(79.88±6.34)、(79.13±11.21)分,对照组分别为(70.72±7.59)、(68.84±5.36)、(66.52±9.1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5.99、3.63,P均〈0.05);出院后6个月干预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运动达标率分别为60.0%(36/60)、65.0%(39/60),对照组分别为37.7%(23/61)、32.8%(20/6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6.045、10.871,P均〈0.05),血压、空腹血糖、戒烟达标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血压、LDL.C、空腹血糖、戒烟、运动达标率分别为75.0%(45/60)、76.6%(46/60)、96.6%(58/60)、81.7%(49/60)、75.0%(45/60),对照组分别为49.2%(30/61)、32.8%(20/61)、80.3%(49/61)、57.4%(35/61)、31.1%(19/6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021、28.438、8.431、10.435、23.128,P均〈0.05);出院后24个月干预组血压、LDL—C、空腹血糖、戒烟、运动达标率分别为75.O%(45/60)、81.7%(49/60)、95.0%(57/60)、86.7%(52/60)、81.7%(49/60),对照组分别为44.3%(27/61)、31.1%(19/61)、75.4%(46/61)、47.5%(29/61)、34.4%(21/6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710、35.810、8.112、25.450、25.650,P均〈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可以达到长期的心脏康复治疗,从而改善老年患者PCI术后危险因素,防止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是PCI术后安全、有效、依从性高的心脏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253例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的比较。其中97例型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组患者,分为脂代谢异常和正常组,比较两组间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G值为2.7±20 mmol/L、LDL-C值为214±019 mmol/L,较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明显升高;HDL-C值为019±012 mmol/L,较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水平下降。血脂异常组多支病变(包括二支、三支病变)为27例(21.4%),较血脂正常组比例明显增高。Gensini积分为66.8±16.1,高于血脂正常组患者。结论糖尿病伴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其中血脂异常和血脂正常者相比,血管病变的程度更重,范围更弥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为其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及D型性格问卷(DS14)及自制问卷进行调查,根据其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和未抑郁组,分析抑郁与患者一般资料及性格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合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0%,抑郁组BDI评分(11.0±5.2)分,明显高于未抑郁组评分(3.5±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D型性格、运动习惯、心功能、吸烟史、急诊入院、疾病诊断、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D型性格、疾病诊断和运动习惯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D型性格、不稳定型心绞痛及不运动可明显增加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抑郁情绪出现的风险,对于上述可干预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