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穴,观察其不同留针时间的镇痛效应变化及规律,为临床确定最佳留针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 min组30例,留针30 min组30例及空白等待组30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前后随时间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针刺组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10 min时开始显现,镇痛效应随留针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5);留针30 min组疗效明显优于留针20 min组(P0.01)。结论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止痛作用,留针30 min优于留针20 min。  相似文献   

2.
Li YM  Bu YQ  Hou WJ  Chen SZ  Gao SZ 《中国针灸》2011,31(3):199-202
目的:比较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差别,为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19例.单穴组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三阴交、地机、次髎,两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对患者痛经总频率、痛经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单穴组痊愈率为68.4%(13/19),有效率为31.6%(6/19),多穴组分别为78.9%(15/19),21.1%(4/19),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总频率评分、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01),但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疼痛时进行针刺,只取一个穴位十七椎即可达到与选取多穴相同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min条件下,针刺三阴交、地机、次髂、十七椎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针刺三阴交、地机、次髂、十七椎,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留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针30min条件下,针刺止痛作用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起针40min后,针刺止痛作用衰减为接近峰值的一半。结论:针刺三阴交等多个穴位时,留针30min的止痛作用优于留针短于30min的止痛效果。针刺三阴交等多个穴位时,留针30min条件下的半衰期较短,对于痛经持续时间在1天左右或更长的患者,针刺频次以每天针刺2次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差别,为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19例.单穴组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三阴交、地机、次醪,两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方法随机观察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每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产生迅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穴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单穴组(P〈0.05),这种趋势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h。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单刺十七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轻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符合原发性痛经纳入标准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一组为单刺十七椎、另一组为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每组轻度疼痛患者各观察45人次。均留针30分钟,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min、10min、20min、30min及起针后30min、60min、120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分钟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5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种差别一直维持到起针后2小时。起针后30min左右针刺止痛作用减退到极点。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轻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无论单刺十七椎、还是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留针时间不易短于30min。  相似文献   

7.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十七椎单穴组、针刺十七椎等多穴组,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10、20、30min及起针后30、60、120min的VAS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后,两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两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直至起针;进针20min时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明显优于针刺单穴组(P0.05),这一差别在起针后不久又逐步缩小。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针刺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相似文献   

8.
不同时机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Bu YQ 《中国针灸》2011,31(2):110-112
目的:探寻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经前针刺十七椎组(A组)20例、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组(B组)20例、空白组(C组)4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针刺组随访3个月经周期,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进行痛经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针刺组之间及与空白组同期疗效的差异.结果:两针刺组各治疗期及随访期同期痛经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针刺组较空白组同期痛经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经前及即时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皆有显著疗效,不同时机针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针刺不同穴位对中重度痛经患者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中度、重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57人次,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每组各观察15人次。均留针3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VAS读值。结果:针刺后,各组的止痛作用迅速产生,留针30min内,各组患者的止痛作用均持续加强,针刺止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各组P<0.01);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二者的交互效应P>0.05);针刺单穴组的止痛效应不及多穴组(综合指标均P<0.05)。结论:单刺十七椎、针刺十七椎等多个穴位对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均有明显的即时止痛作用,且两组中度疼痛患者、两组重度疼痛患者针刺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针刺多个穴位组的即时止痛作用在多个时点明显优于针刺十七椎单穴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时效规律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针刺组接受针刺十七椎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第1、2、3日多个时点的疼痛情况,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1、2、3日,针刺组同日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日,针刺组治疗前5 min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3日,针刺组平均严重程度评分、总发作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止痛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介入时机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的影响,比较其差异。方法将2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针刺十七椎穴,治疗组在经前第5天开始治疗,对照组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分别记录两组简明McGill疼痛评分表(SF-MPQ)的变化,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F-MPQ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SF-MPQ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针刺十七椎穴与疼痛即刻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均有疗效,经前针刺十七椎穴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就诊先后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眼针组80例,采用眼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3个月后观察疗效。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变化情况。结果眼针组痊愈率为57.5%(46/80),总有效率为95.0%(76/80):对照组痊愈率为33.3%(20/60),总有效率为80.0%(48/60)。眼针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PI、RI及A/B值均明显下降,眼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对于原发性痛经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明显改善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原发性痛经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与对照组3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胶囊),观察治疗3、6、12个月的疗效,及治疗3个月疼痛积分情况及治疗过程中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变化,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疼痛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为有效的方法,止痛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4.
职良喜 《针刺研究》2007,32(5):342-346
目的:观察电浮针疗法对原发性痛经(PD)的镇痛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171例PD患者,随机分为电浮针组、浮针组和药物组各57例,电浮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疏波频率约60 Hz、串长2.5 s,密波频率约60 Hz、串长5 s,强度2~3 V,持续30 min)与浮针疗法相结合,远取三阴交穴治疗,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取三阴交穴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0.3 mg/次,2次/日)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统计疗效。结果:纳入171例患者,163例完成试验,脱落8例。电浮针组、浮针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ITT/PP)分别为94.74%/96.43%、91.23%/96.30%和77.19%/83.02%;电浮针组:近期治愈40/40,显效9/9,好转5/5,无效3/2;浮针组:近期治愈38/38,显效10/10,好转4/4,无效5/2;药物组:近期治愈10/10,显效27/27,好转7/7,无效13/9。ITT和PP分析结果一致:电浮针和浮针组的总疗效以及痊愈率显著优于药物组(P<0.01),电浮针与浮针组的总疗效以及痊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短时间内电浮针组镇痛作用优于浮针组(P<0.05)。结论:三阴交穴电浮针疗法对PD的镇痛作用具有高效快捷、安全无痛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昆仑穴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治疗组进入产程潜伏期即开始运用针刺昆仑穴治疗;对照组给予间歇吸入氧气治疗。结果治疗组产妇分娩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程中经针刺昆仑穴可减轻产妇分娩痛苦,是具有可行性的无痛分娩方法。  相似文献   

16.
耳穴刺血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穴刺血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耳穴组(60例)和西药组(54例)。耳穴组取神门、子宫、内分泌、皮质下、交感、肾、肝,用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刺络放血,西药组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耳穴组总有效率为91.7%,西药组为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耳穴组远期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耳穴刺血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