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322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共有125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合并用药占52.17%;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严重的ADR7例(2.17%).结论 应充分认识到ADR监测的重要性,要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460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91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发生ADR合并用药占54.8%;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新的ADR3例;严重ADR21例。结论 继续加强隐性ADR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141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141例ADR报告引发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68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65例,占46.1%,其次为中药制剂29例,占20.6%;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3.7%;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占75.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占52.5%,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25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方法: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报表中,男性81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9.12±7.38)岁,涉及药物68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47.2%),其次为治疗心脏血管疾病药物(25.6%),ADR主要表现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粘膜的损害,严重损害者8例;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点滴.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目的:了解ADR发生情况及其给病人带来的危害。方法:对22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药物共有103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合并用药占59.82%;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严重的ADR21例(9.37%)。结论:应充分认识到ADR监测的重要性,尤其是加强对老年人、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下的病人以及严重的ADR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马宏伟 《北方药学》2015,(8):156-15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总结经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涉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40%),其次是中药制剂与循环系统用药。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级别判断为“重度ADR”有14例(13.33%)。结论:应加强基层医院ADR报告与监测工作,促进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ADR的重复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6年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2006至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7年记录的77例ADR数据进行列表,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用药的ADR为59.74%;中成药ADR为22.28%;循环系统用药ADR10.39%。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5.45%;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的ADR占28.57%,严重的ADR3例;缺少与生化指标有关的ADR报告;各种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发生的ADR最高占59.74%。结论强化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减少多药联用比例;合理选用给药方式;重视用药前病史、用药史的查询及用药后的药学服务;完善药物ADR监测的制度,医、护、药三方共同努力可减少我院药物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34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该市34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74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病例合并用药占47%,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发热、寒战、胃肠系统损害症状.结论:应加强对较难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6至2007年153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9大类42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合并用药占46例(30.19%),单一用药107例(69.81%);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过敏反应,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等。结论应加强不易观察和ADR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125例肿瘤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方法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报表中,男81例,女44例,平均年龄(52.12±5.38)岁,涉及药物68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47.2%), ADR主要表现是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及其粘膜的损害,严重损害者8例;用药途径主要是静脉点滴。结论应加强对肿瘤病人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来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0月ADR监测小组收集的159例抗感染药物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59例ADR报告涉及药物12类41个品种,其中喹诺酮类药物报告例数为首位,其次为林可霉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等。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常刚  李依伦 《中国药业》2010,19(20):57-57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收集的218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所致ADR占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最多;ADR临床表现多为全身性损害,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90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0例ADR报告中,66例1965岁患者发生ADR,占73.33%;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 43例,占47.78%;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中药制剂41例,占49.38%,其次为抗感染药物19例,占21.11%;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32例,占36%);新的ADR 32例,主要为中药制剂引发;严重ADR9例,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杨菊 《北方药学》2015,(4):146-148
目的:探讨我院近两年25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国家ADR监测系统中,我院近两年2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ADR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是ADR高发人群,在253例报告中分别占18.97%和28.46%;给药途径也是ADR发生的重要原因,静脉滴注尤甚,占85.37%;引起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占40.7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占9.88%;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引发的ADR居首位,占37.86%;ADR累及器官/系统中,以皮肤损害最多,占46.24%,其次为消化系统的损害,占11.86%;ADR多为一过性损害,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或缓解的占40.71%。结论: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监测,减少静脉滴注给药方式,重点关注儿童、老年人用药安全,密切观察临床用药中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的损害,提高用药水平,节约医疗资源,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资料,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63例AD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5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引起ADR53例;抗菌药物引起ADR37例;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最多22例,其次是皮肤系统损害。所发生ADR均治愈或好转。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开展ADR监测工作,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是减少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316例ADR,按年龄和性别、怀疑药的种类、给药途径、ADR所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150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物、中药制剂和消化系统用药;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其次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严重ADR 38例,新的严重ADR 3例,新的一般ADR 26例,一般ADR 249例,其中治愈160例、好转149例、有后遗症7例。结论为减少ADR的发生,医务人员在临床药物使用中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注意ADR高发药物的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26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发生ADR的几率较高;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0.3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10.77%);静脉给药途径较其他给药途径更容易发生ADR(92.6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及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蒋宇利  冯琳  欧宁  邵志高 《中国药房》2003,14(10):614-61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 )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 :对我院2002年29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65个品种 ,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 ,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用药 ,中药制剂也较多。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28 5 % ,以静脉用药途径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 ,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20例 (占6 7 % )。结论 :应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238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丽  陈苏伟  项艳 《海峡药学》2008,20(10):171-173
对本院2005年1月到2006年12月收集到的23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患者发生ADR比例较大;药物以抗菌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其次是中药制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联合用药比单用时ADR的发生率要高.结论 加强合理用药及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 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皮疹、瘙痒)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