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血管重建术,记录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38例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冠脉多支病变等高危因素,3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3例行冠脉搭桥术,成功率为86.8%,死亡率为13.2%.结论 IABP与血运重建术联合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观察介入术前及术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各项指标和患者心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介入术后通过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cTn)、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和心功能分级评定结果显示,术后指标相对于术前有明显改善,增强了心肌灌注能力。同时术后心功能二级以上的患者明显降低。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改善心室泵血功能,有助于NSTE-ACS患者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使用替罗非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79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联合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大于3分钟,继之以0.10~0.15μg/kg·min速度维持24~36小时。对其中的ST段抬高心肌梗塞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极高危者,进行急诊冠脉介入干预。结果院内心绞痛发作5例,心肌梗塞或再梗2例,死亡6例,颅内出血1例,其它出血并发症8例,大多为轻微出血。58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39例造影时冠脉血流达到TIMI3级,8例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介入治疗患者无一例院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具有明确疗效且安全性较好的抗血小板药物,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及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施行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前、术中、术后病情变化,以及进行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80例患者中除1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外,均安全度过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施行规范护理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前后B型尿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检测介入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非急诊冠脉介入术的89例AMI患者治疗前后的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显示:行PCI组较非PCI组BNP水平降低更加显著(P〈0.01),死亡率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 AMI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的变化体现心功能恢复的差异,表明急诊冠脉介入术在治疗AMI及改善心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何薇  石元龙 《重庆医学》2015,(25):3579-3580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来该院就诊治疗的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利用6 min 步行距离,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情况,对比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差异。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后6 min 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且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峰值速度比值(A/E)降低明显(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心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研究对象为4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患者,观察术中、术后发生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血压低、心率慢等迷走反射发生比率、原因及应对措施、处理方法.结果 450例患者中31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多数为经股动脉途径,多发生在拔鞘管过程中,且为初学介入操作者.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约占6.9%,是介入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冠脉造影成功率98%,PCI成功率98%;住院期间两组在胸痛缓解、24h后下床活动、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方面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期间两组在死亡率、心绞痛复发、心功能减退和6min步行距离等方面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介入治疗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结果:冠脉造影成功率98%,PCI成功率98%;住院期间两组在胸痛缓解、24h后下床活动、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方面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期间两组在死亡率、心绞痛复发、心功能减退和6min步行距离等方面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介入治疗组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靠,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本院收住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显效率.随访观察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为主要终点,以心绞痛复发、再入院、和再次血运重见术为次要终点.结果 25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30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 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可作为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肾功能的改变,并评价金水宝胶囊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金水宝胶囊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血查血肌酐(Cr),尿素氮(BUN).金水宝胶囊治疗组介入治疗术后即口服金水宝胶囊7 d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两组间比较.结果 ACS患者金水宝胶囊治疗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经金水宝胶囊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金水宝胶囊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在预防造影剂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可用于冠脉介入术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置入术对65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98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术前及术后1个月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98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成功97例,手术成功率为99.0%,手术成功后患者原有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后均按SF-36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脉支架置入术对65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者124例,均实施介入治疗过程中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确诊。统计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手术前后血管狭窄诊断价值,分析治疗后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Ⅲ级及Ⅳ级患者为74例(59.7%),显著高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的58例(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42)。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Ⅲ级及Ⅳ级患者为11例(30.6%),低于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的32例(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98,P<0.001)。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85.5%,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UC面积为0.954。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实施介入手术治疗时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能有效评估责任血管围术期狭窄情况,了解其解剖结构改变同时对血流信号变化测定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对介入后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介入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2例,根据患者介入后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72例和对照组290例,治疗组患者介入后在接受与对照组同样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悦胶囊口服。连续药物治疗持续6个月,出院后跟踪1年以上。对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心功能指标进行监测,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频率、血糖水平、心功能评分、生存质量及中医血瘀证计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检测均显著高于药物干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血瘀证计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心悦胶囊干预介入后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临床优势显著,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缓解血瘀证的发展,对心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药物干预介入治疗后的治疗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评价冠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9年9月-2010年7月65例初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根据造影结果,其中2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例建议行冠脉搭桥术,37例药物保守治疗.结论 冠脉造影对识别ACS中罪犯血管以及分析PCI风险及选择合理的术式和器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峰  张育民   《中国医学工程》2009,(5):399-400
目的比较分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7年1月入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其中10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介入组),78例行单纯的药物治疗(非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左室射血分数、再发心梗率、住院死亡率、出院死亡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的变化。结果介入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d,左室射血分数为(49.8±4.6)%,比入院时增加(5.6±1.1)%,住院死亡率为1.0%(1/100),出院死亡率为2.0%(2/100),再发梗死率为5.0%(5/100)。非介入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3.6d,左室射血分数为(42.1±3.7)%,与入院时无明显变化,住院死亡率为3.8%(3/78),出院死亡率为7.7%(6/78),再发梗死率为26.9%(21/78)。此外,PCI术后,介入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CRP、IL-6的水平(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通过迅速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PCI)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某一时期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是治疗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方法 ,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炎症介质IL-6、hsCRP水平及血小板活性指标CD62p、CD63的改变。方法: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前30min,术后2、24、72、96h分别检测炎症介质IL-6、hs。CRP和血小板功能活性指标CD62p、CD63水平。hs—CRP测定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IL-6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仪测定CD62p、CD63水平。选择53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作对照,观察冠脉介入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IL-6、hs-CRP、CD62p、CD63明显增高(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2、24、72hIL-6、hs。CRP、CD62p、CD63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在术后24h达峰值,术后72h降低,术后96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冠脉介入治疗激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及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19.
戴月 《中国医药导报》2014,(19):107-10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符合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标准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护理组,各50例。常规组在PCI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满意度及术后健康知识达标率。结果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后满意度及术后健康知识达标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hs-CTN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以及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5例NSTE-ACS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入院后即刻测定NT-proBNP及hs-CTNI,据此分为Aa、Ab、Ba、Bb 4组。分别行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并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 Aa组心功能大于1级患者明显高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发生左主干病变或左主干并3支病变共6例,明显高于其他3组。Bb组患者行冠脉介入手术率高于A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b组患者介入时间早于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随访,5例患者发生死亡,10例因顽固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再次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术。结论 NSTE-ACS患者NT-proBNP及hs-CTNI升高,与发生严重冠脉病变、临床预后差有密切关系,建议尽早行冠脉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