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儿童孤独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都得到了一定的治疗,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行为、感知、社交以及语言等方面的障碍,缓解儿童的孤独症状,促使患儿发育,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50例感觉统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感觉统合治疗对本地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50例感觉 统合失调患儿在治疗前后的例数变化,感觉统合和行为问题评分的均数改变,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论」该治疗方法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以及注意力问题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TT(Discrete Trial Teaching分解式操作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每名孤独症患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认知、行为等能力制订训练计划后对患儿进行一对一治疗即DTT训练,训练2次/天(上下午各1次),30 min/次,持续6个月。并对患儿进行刺激前庭、本体感和触觉的训练项目,训练1次/天,90 min/次,持续6个月。同时对家长进行培训及咨询。结果:实验组患儿在接受DTT联合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6个月时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感、社会行为、语言、生活自理、认知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TT联合感觉统合治疗可使孤独症患儿感觉统合能力及社会行为、语言、生活自理、认知及运动能力改善更明显,尤其是语言、生活自理和认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疗效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将60例低功能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感觉统合训练和不予治疗,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后ATEC总分值及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项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感觉统合失调总改善率为72.4%。②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触觉防御项分值、ATEC行为项分值在改善感统失调不同疗效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孤独症临床症状的改善与治疗前ATEC社交项分值相关(P=0.012)。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有疗效;其疗效与治疗前触觉防御过分、社交障碍、行为异常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例2~4岁孤独症患儿采用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进行听觉统合治疗,疗效评估主要采用Gesell发育量表、韦氏幼儿智力测验(WP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AIT疗效调查表等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前后ABC分值,IQ分值、临床症状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儿ABC分值显著降低(P<0.05);但IQ分值变化不显著(P>0.05);在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情绪障碍、睡眠、注意力、运动技能临床症状上有较大的改善;在目光对视、刻板重复、生活自理方面改变不大。结论:听觉统合治疗对改善2~4岁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的近期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而且起效范围广。各级医疗保健部门、家长、幼儿园应加强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及早发现患儿,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感觉统合治疗方法。结果 对就诊的198 例主诉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挑食、动作不协调、性格孤僻等表现的儿童,使用瑞氏检查表检查,发现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2.5:1,年龄多在6-10岁,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中中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比例最多。结论 采用感觉统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的近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进行听觉统合治疗的近期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孤独症患儿进行听觉统合治疗。采用中冈韦氏幼儿(或儿童)智力测验(China-Wechsler Young Children Scale of Intelligence,C-WYCSI)or China-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of Children,C-WISC)、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儿童临床行为的改变。【结果】听觉统合治疗3~6个月后,孤独症儿章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cent,IQ)、适应商(adaptive deviation quotient,ADQ)较治疗前提高。(ABC)量表分值较治疗前降低,语言、行为、情绪、交往、感知以及饮食睡眠等方面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听觉统合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102例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病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造成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本文对102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儿童心理门诊1997年7月~1999年5月诊治的、资料较完整的102例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年龄为5~13岁,韦氏智商(IQ)测试平均分在108,最高分为135,最低分为85。对患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微量元素测定。1.2方法采用北京医科大学任桂英等修订的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效果。方法将204例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ADHD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2例,一组接受感觉统合治疗(感觉统合治疗组),另一组接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和持续注意力测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感觉统合治疗和药物治疗都能明显改善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的得分,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统合治疗和药物治疗都能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程度,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组优于感觉统合治疗组。结论感觉统合治疗能明显改善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改善ADHD儿童注意缺陷问题效果不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1感觉统合理论 1.1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SI)由美国心理学家、南加州大学的Jean Ayres博士于1969年提出。SI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Ayres博士将脑神经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根据对脑功能的研究、职业治疗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感觉统合训练10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对本地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训练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比较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训练前后有行为问题的例数变化,感觉统合和行为问题评分的均数改变,并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训练后患儿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评分均有明显好转,显效率分别为87.2%~97.4%和71.4%~93.3%。【结论】该训练方法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行为以及注意力问题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初诊孤独症患儿86例,47例采用第三代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TL2001-A型)进行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干预组), 39例未作AIT干预(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量表)、自制观察行为量表(Self- prepared Questionnaire,SPQ)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定。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干预组ABC量表评分中感知、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等因子分及总分明显提高或降低(P<0.05),对照组感知因子分提高或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治疗后感知、自理及总分提高或降低(P<0.05)。2)干预组自制观察量表中语言、交往、感知、行为、情绪等方面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干预组治疗后主动语言少、交往困难及注意涣散因子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听觉统合治疗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学习困难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困难 (learningdifficulties)或学习障碍 (learningdisorder) ,即LD ,近年来愈来愈受到社会有关领域的关注。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 ,对其干预措施也从生物、心理逐步发展到社会因素方面。我们仅就LD儿童在感觉统合方面进行了强化训练 ,试图研究探索儿童学习困难有效治疗措施 ,并对训练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从滕州市 5所小学由班主任老师根据其学习能力综合评定为差生的 6~ 1 4岁的在校小学生中选择 ,然后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 1 0版 (ICD 1 0 )关于“特殊学习技能… 相似文献
15.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感觉统合训练的疗效,探索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有效干预方法和内容。方法在基线测查太原市427名小学生中,随机选择70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2个月的综合干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感觉统合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组的感觉统合能力明显提高。方差分析显示,儿童干预后的触觉防御、本体感不良得分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的结果亦说明干预有效。综合评价总改善率在70%以上的有情绪稳定、人际交往、语言表达、注意力集中等8个方面。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家长教育能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早期干预可有效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性,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围产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它可造成儿童学习与交往困难及行为障碍 ,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1] ,愈来愈受到社会有关领域的关注。作者通过抽样调查 ,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围产期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希望能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帮助。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市实验小学、前进小学、北关小学、机关幼儿园、商业幼儿园 5~ 12岁儿童 6985名 ,其中男 3 892名 ,女 3 0 93名 ,男女比例为 1.2 6:1。1.2 方法 首先利用新闻媒体广泛进行宣教 ,然后举办儿童家长、教师培训班 ,使他们掌握… 相似文献
17.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抽动症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索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新途径,近3年来,济宁市妇女儿童医院通过感觉统合强化训练治疗本病2 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 2 6例儿童来自市区和周边县区,经检查均符合儿童抽动症的诊断标准[1 ] 。其中男童2 3例,女童3例。发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发病年龄最小4岁8个月,最大9岁10月。年龄分布4岁~2例,6岁~18例,8岁~6例。曾用过西药(氟哌啶醇、泰必利等)治疗者7例,其中服药时间最长者2年,最短3个月;应用中医针灸者4例,时间最长者6个月,最短1个月,均效果不佳。脑电图功能异常者(为多发慢波… 相似文献
18.
19.
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也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的儿童多发病,发病率高,在我国大城市学龄前儿童中20%~30%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许多研究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可造成儿童学习困难,行为障碍和情绪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1,2〕。本研究运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对102例多动症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多动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为对多动症儿童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教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2005年在我院儿保科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共102例,其中男7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前庭感觉、触觉、本体感觉以及智能方面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影响。方法:对16例2.5~4岁之间的脑瘫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并在训练前后进行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分及0~4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后,前庭感觉、触觉、本体感觉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