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与静注丙球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对124例混合型HSP患儿及125例健康儿童,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CD4^ 、CD8^ 、CD4^ /CD8^ ),琼脂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D),夹心法ELISA检测白介素IL(IL-1、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用双盲随机法把混合型HSP患儿分成两组:I组应用静注丙球(IVIG)300—400mg/Kg.d,疗程3—5d;Ⅱ组应用地塞米松0.3—0.5mg/Kg.d,疗程5—7d,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显示:(1)HSP患儿,CD4^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A、IgM、Ig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g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l、IL-6、IL-8、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应用IVIG治疗的HSP患儿在皮疹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便血消失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应用激素治疗(P<0.01)。结论显示:(1)HSP患儿存在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2)IVIG治疗HSP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
静注丙球治疗严重全身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对严重全身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儿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疗效。 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 2 5例严重全身感染 (简称感染组 )和 2 4例感染性休克 (简称休克组 )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IVIG按每次 40 0mg/kg给予 ,感染组每日 1次 ,共用 2~ 3d ;休克组应用 1次。应用前后观察临床效果并测定血清TNF α ,IL 6、IL 10和Ig、CD4、CD8。 结果  感染组和休克组各 12例进行了IVIG治疗。IVIG治疗前后比较 ,TNF α、IL 6明显下降 ,IgG明显升高 (P <0 0 5 ) ,IL 10下降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疾病严重度评分、血培养阳性率、休克纠正时限和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均有显著改善。 结论  IVIG治疗可调节严重全身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机制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儿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SPA直接花环法及单向免疫扩散法对 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 2 0例健康对照小儿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对照组CD3 + ,CD4 + 和CD8+ 的百分值分别为 72 .38± 8.19% ,45 .48± 4.2 7% ,31.2 9± 4.0 2 % ,CD4 + /CD8+ 比值为 1.2 8± 0 .2 3。哮喘患儿外周血CD3 + (37.15± 7.16 % )和CD8+(2 6 .5 6± 2 .18% )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4 + (46 .10± 4.5 2 % )细胞数略高于对照组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CD4 + /CD8+ (1.5 1± 0 .44 )比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对照组IgG ,IgA ,IgM ,IgE分别为10 .6 7± 2 .5 3g/L ,1.18± 0 .6 9g/L ,1.6 0± 0 .5 4g/L ,178± 30IU ;哮喘患儿血清IgE(386± 15 4IU)明显增高 (P <0 .0 1) ,IgM(1.2 9± 0 .41% ) ,IgG(9.35± 2 .2 6 g/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IgA(1.34± 0 .76 g/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 ;T抑制细胞数量和 (或 )功能不足可能是导致免疫球蛋白改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 (AL)患儿不同病程时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AL患儿及28例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CD3+、CD4+、CD8+、CD4+/CD8+、CD3-/CD(16 +56) +、CD19+的含量 ,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同期患儿IgA、IgG、IgM的含量。结果AL完全缓解患儿在治疗后6、12、18个月CD4 +、CD4+/CD8+、CD3-/CD(16 +56) +、CD19+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0.01) ;CD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同期血清IgG、IgA、Ig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05)。结论AL患儿治疗期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免疫功能检测可为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复方丹参、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和西咪替丁治疗。IgA、IgG、IgM、补体C3、T淋巴细胞亚群、IL-2水平分别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火箭电泳法、APAAP法及MTT比色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 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HSP患儿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IgA、IgM、CD8明显升高(P<0.01),补体C3、CD4、CD4/CD8、IL-2水平明显降低(P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IgA、IgM、CD8明显下降(P<0.05),而补体C3、CD4、CD4/CD8、及IL-2明显升高(P<0.05), 可达正常水平,且治疗组紫癜性肾炎(HSPN)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7%)(P<0.01)。结论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可改善HSP患儿免疫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患儿Th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30和CD4+CD30Th细胞亚群,多克隆抗体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采用SAS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30和CD4+CD30+Th的含量:HSP组分别为80.43%±1.42%和19.56%±1.42%,对照组健康儿童为89.73%±0.52%和10.26%±0.05%,t检验P<0.05,显示与健康儿童相比HS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30含量明显较高而CD4+CD30+Th明显降低。2.血浆免疫球蛋白的浓度:HSP组IgA、IgG、IgM分别为1.616±0.060g/L、10.551±1.157g/L及1.307±0.144g/L,对照组健康儿童为1.077±0.101g/L、10.597±1.283g/L及1.272±0.145g/L,显示HSP患儿血浆Ig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IgA、IgM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体内存在T细胞功能紊乱,Th1和Th2的失衡,Th2细胞优势活化。血浆免疫球蛋白IgA合成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免疫学指标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FCM)对40例HSP患儿和1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测定血清IgA、IgM、IgG、C3和CD3、CD4、CD8、CD19。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P患儿血清IgA、IgM、水平明显增高,而IgG则明显降低(Pa<0.05),外周血CD3、CD4、CD19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a<0.05)。结论HS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在T辅助细胞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指标中IgA、IgM及C3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 (HSP)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对 5 0例HSP患儿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L 10的测定 ,并与 3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HSP组血清IL 6( 0 .0 72± 0 .0 2 6)ng/ml,对照组 ( 0 .0 42± 0 .0 15 )ng/ml;TNF α( 0 .92 7± 0 .3 80 )ng/ml,对照组 ( 0 .5 92± 0 .3 2 0 )ng/ml;IL 10 ( 0 .0 67± 0 .0 3 1)ng/ml,对照组 ( 0 .0 40± 0 .0 19)ng/ml;IgE( 12 .0 3± 2 .45 ) g/L ,对照组 ( 4.60± 3 .70 )g/L ;IgA( 1.75± 0 .3 5 ) g/L ,对照组 ( 1.0 0± 0 .5 0 ) g/L ;IL 6、IL 10、TNF α、IgA、Ig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1) ,经相关分析发现IL 6、IL 10与IgA呈显著正相关 (r=0 .798,0 .82 9 P <0 .0 1)。结论 过敏性紫癜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2 8例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吸入 1个月、吸入 1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 ,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B细胞变化。结果 哮喘患儿吸入前血清IL 6、IL 8、TNF α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吸入 1个月、1年时 ,3种细胞因子水平渐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哮喘患儿外周血CD3+ 、CD4 + 、CD8+ 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CD4 + /CD8+ 、B细胞下降 ,但仍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失调及T细胞亚群、B细胞失衡。IL 6、IL 8、TNF α可能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促进T细胞亚群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脓毒症患儿免疫状态以及转归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入住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符合脓毒症诊断的患儿84例,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36例),治疗组一次性输注IVIG l g/kg,分别于用药前(0 h)及用药后24h、72 h和5d抽取两组患儿外周静脉血,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免疫细胞(CD3+、CD4+、CD56+、CD19+、CD8+)计数,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d(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7]水平并计算TNF-α/IL-10.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点免疫细胞计数、细胞因子水平以及TNF-α/IL-10变化,并观察比较两组患儿28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患儿CD3+、CD4+、CD56+、CD19+细胞计数,TNF-at、IL-17以及TNF-a/IL-10在应用IVIG后24h、72h、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而IL-10则明显增高(P<0.05),呈上升趋势;CD8+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治疗组28 d死亡10例(27.7%,10/36),对照组死亡8例(16.6%,8/48),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50,P=0.169,OR=1.92,95% CI:0.671~5.510).结论 IVIG可使脓毒症患儿机体处于免疫麻痹状态,并不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患儿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分析 1型糖尿病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3+ 、CD4 + 、CD8+ )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变化 ,以了解其在 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30例 1型糖尿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同时用ELISA法定量检测患儿血清IL 2 /sIL 2R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16例作比较 ,且与胰岛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型糖尿病患儿CD3+ 、CD4 + 细胞均显著升高 ,CD8+ 细胞显著降低 (P均 <0 .0 1)。 2 .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IL 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sIL 2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IL 2与反映胰岛功能C 肽 (C P)、胰岛素呈负相关 ,而sIL 2R与C P、胰岛素呈正相关。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IL 2及其受体参与介导胰岛 β细胞的损伤和 1型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功能群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 5 0例IM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 16+ 56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IM患儿外周血CD3+ 、CD8+ 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 、CD+ 16+ 56淋巴细胞及CD4 + /CD8+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EB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是IM发病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在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8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手足口病组,1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CD4+/CD8+、IgA、IgM、IgG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手足口病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补体C3、C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Ig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单独效应分析显示,0岁~手足口病组CD4+/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0岁~及3岁~的男性手足口病组IgM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5);3岁~男性及0岁~女性手足口病组Ig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状态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多甙对儿童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HSP的作用。方法 检测HSP27例血清IgA、IgG、IgG、IgM、IgE、白细胞介素-4(IL-4)、IL-5、IL-6及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HSP患儿血清IgA、IgE、IL-4、IL-5、IL-6及CD4^ 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 雷公藤多甙主要通过抑制辅助笥CD4^ T细胞,改善CD8^ 细胞功能而产生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免疫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 (VMC)患儿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身免疫方面的改变,从而指导免疫治疗。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 30例急性期、2 2例迁延期VMC患儿及30例对照的血清CD2 3,CD3/HLA DR,用比浊法测IgG,IgA和IgM。 结果:VMC患儿急性期、迁延期的CD2 3,IgG ,IgA ,IgM及CD3+ /HLA -DR+,CD3-/HLA -DR+ 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VMC患儿CD2 3和IgG ,IgA ,IgM呈正相关 (r分别=0.30,0.17,0.40,P<0.0 5),而急性期、迁延期VMC患儿的CD3+ /HLA DR-细胞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迁延期患儿的各项指标和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迁延期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处于增强状态,提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可能参与了VMC患儿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及 β 内啡肽 (β EP)的动态变化。 方法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选择广东省肇庆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窒息新生儿 81例和同期健康新生儿 2 0例。窒息儿随机分成两组 :常规治疗组 4 1例和纳络酮治疗组 4 0例。均于生后第 1和第 7天两次采血 ,分别检测 β EP、IL 2、TNF α、CD3、CD4、CD8、IgA、IgM、IgG及CH50 等各项指标。结果 生后第 1天与对照组相比窒息组新生儿免疫功能明显抑制 ,且与窒息程度成正比 ,而 β EP则显著升高 ;生后第 7天 ,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β EP、IL 2、TNF α、CD3、CD4 /CD8等项仍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纳络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 ,则 β EP、IL 2、TNF α、CD3、CD8、CD4 /CD8等项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除CD8外 ,常规治疗组 β EP与各免疫指标两次检测差值的相关分析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明显抑制 ,且与窒息程度成正比 ,β EP参与了其中免疫的抑制性调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45例哮喘患儿血免疫球蛋白E(IgE)、T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细胞因子与IgE之间的关系 ,为长期防治和规范管理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T细胞亚群测定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gE及白细胞介素 (IL) 2、IL 4、IL 6、IL 8、干扰素 γ(IFN γ)等细胞因子测定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析方法。结果 哮喘发作期、缓解期CD3 、CD4 、CD4 /CD8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1,P <0 .0 5) ;CD8 无明显差异 (P均 >0 .0 5) ;发作期IL 2、IFN α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0 1,P <0 .0 5) ;IL 4、IL 6、IL 8、IgE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P <0 .0 1,P <0 .0 1)。哮喘缓解期IL 2、IFN γ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IL 4、IL 8、IgE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P <0 .0 5,P <0 .0 0 1)。IL 6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变应性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仍存在免疫失衡状态 ,表现CD4 T细胞增多 ,功能亢进 ,CD8 T细胞数量和 (或 )功能不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 ,提示哮喘患儿在缓解期也应继续进行抗变态反应性炎症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过敏性紫癜(HSP)及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D)的常规免疫学指标变化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T细胞亚群,免疫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常规加IVIG治疗。结果ITP患儿CD3 CD4 T细胞降低并IgG升高;HSP患儿IgA升高伴CD3 T细胞增高。KD患儿CD3 CD8 T细胞降低。IVIG可明显改善3种疾病临床症状,尤其有助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减少。结论T细胞亚群、lg 应作为ITP、HSP及KD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应用IVIG对改善预后及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儿在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 检测 2 3例SLE患儿活动期和非活动期及 2 0例正常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 (Ig)的表达 ,淋巴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结果 与非活动期及对照组比较 ,活动期SLE患儿CD+ 19、活化CD+ 3 、CD+ 8、IgG、IgM的表达明显增高 ,CD+ 3 、CD+ 4 、CD+ ( 16+ 56) 表达明显减少 ,CD+ 4 /CD+ 8明显倒置 (P <0 .0 5或P<0 .0 1)。与对照组比较 ,非活动期SLE患儿CD+ 3 表达明显减少、CD+ 4 /CD+ 8明显倒置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 ,SLE组IgG与CD+ 19呈正相关 (r =0 .39 P <0 .0 5 )。结论 SLE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以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SLE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有助于判断SLE的免疫状态 ,对SLE的诊治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白细胞介素 (IL) 10、 13与免疫球蛋白 (Ig)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酶法(ELIS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新生儿肺炎患儿血IL 10、IL 13、IgG、IgA、IgM。以C反应蛋白 (CRP)≥ 2 0mg/L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界限值 ,结合临床资料 ,将肺炎分为 4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1.肺炎组 8型常见病毒及支原体特异性IgM阳性 4 0份 (36 .0 % ) ;对照组 30份血清检测均阴性。病毒及支原体感染 (病毒感染 ) 2 3例(2 0 .7% ) ,细菌感染 4 5例 (4 0 .5 % ) ,混合感染 17例 (15 .3% ) ,不明病原感染 (其他感染 ) 2 6例 (2 3.4 % )。 2 .肺炎组IgA、IgM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其中病毒感染组IgA明显高于其他感染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IgM含量为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病毒感染组IgG、IgA、IgM分别与IL 10有显著相关 (P<0 .0 5 )。混合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IgM分别与其IL 13呈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肺炎时 ,IgA是完成抗病毒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成分 ,IL 10对IgA产生具有调节作用 ;IgM能在抗菌性体液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IL 13有助于调节IgM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