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MR表现,以期提高对其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1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多发脑膜瘤2例,侧脑室脑膜瘤2例,完全钙化性脑膜瘤2例,囊性脑膜瘤3例,恶性脑膜瘤3例.结论 仔细寻找肿瘤的脑外生长征象,是不典型脑膜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充分认识脑膜瘤的不典型MR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方法18例不典型脑膜瘤均行CT平扫,17例行CT增强扫描,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混杂密度的脑膜瘤11例,囊性脑膜瘤4例,完全强化性脑膜瘤3例。结论确定瘤体位于脑外是提高不典型脑膜瘤CT诊断准确性的关键,但也有极少数脑膜瘤表现不典型,在鉴别诊断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恶性脑膜瘤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脑膜瘤MRI征象与病理分型及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恶性脑膜瘤MRI表现.结果 Ⅱ型脑膜瘤形态规整,伴有瘤周中度水肿,增强后瘤实质明显均匀强化.其中透明细胞型脑膜瘤T2WI上呈毛玻璃样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楚,伴有轻度瘤周水肿.非典型脑膜瘤呈等T1等T2信号影,其内多见坏死.Ⅲ型脑膜瘤瘤实质信号混杂,形态不规整,呈分叶状多中心生长,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中间变型脑膜瘤囊变多见.乳头型脑膜瘤常侵犯邻近颅骨,增强呈中度不均匀强化.横纹肌型脑膜瘤呈弥漫性片状生长,边界模糊,伴有囊变坏死及出血.结论 部分恶性脑膜瘤的MRI征象与病理分型及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结合MRI表现,可以提示恶性脑膜瘤的恶性程度以及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在鉴别非典型淋巴瘤和脑膜瘤中的应用.方法 对16例淋巴瘤和24例脑膜瘤患者的波谱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NAA峰和Cr峰在淋巴瘤和脑膜瘤中均显示降低或缺失,而Cho峰明显升高;Ala峰和Glx峰在脑膜瘤中显示阳性表达,有相对特异性,但阳性率较低;脂质峰在淋巴瘤中呈阳性,在脑膜瘤中呈阴性.结论 磁共振波谱的谱线在淋巴瘤和脑膜瘤中可显示不同的特征,对非典型淋巴瘤和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膜瘤又称蛛网膜内皮瘤,一般认为起源于蛛网膜绒毛,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4.3~19%,居第二位。儿童发病率低。大多数脑膜瘤为良性肿瘤,病程长。恶性脑膜瘤约占6.2%。手术切除一直足治疗脑膜瘤的主要手段,而放射治疗在脑膜瘤治疗中的价值一直在争论。不少作者  相似文献   

6.
眶内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眶内脑膜瘤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0—2006-10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眶内脑膜瘤(原发或继发)17例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视神经鞘脑膜瘤11例,眶骨膜脑膜瘤4例,蝶骨嵴脑膜瘤2例。增强扫描,病变大多数呈均匀性强化。"车轨征"、"套袖征"及眶骨增生性改变是眶内脑膜瘤较为特征性的征象。结论CT检查对眶内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囊性脑膜瘤的MRI表现(附3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囊性脑膜瘤的MR 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囊性脑膜瘤患者37例,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分别行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颅脑扫描,其中20例行Gd-DTPA增强扫描。观察囊性脑膜瘤的MR I表现,并分析不同类型囊性脑膜瘤的特点。结果囊性脑膜瘤除具有脑膜瘤常见的MR I表现外,由于囊腔的存在,囊性脑膜瘤的信号不均匀,周围常有明显脑水肿,肿瘤边缘模糊不清较脑膜瘤多见。3例Nauta 1型囊性脑膜瘤中,囊变、坏死位于肿瘤中央,16例Nauta 2型囊性脑膜瘤中,囊变、坏死位于肿瘤周边,Nauta 1型和Nauta 2型囊性脑膜瘤的囊腔四周均有肿瘤组织。3例Nauta 3型和5例Nauta 4型囊性脑膜瘤中,坏死、囊变区位于肿瘤实质部分的周边,Nauta 3型者肿瘤和囊腔之间有脑组织相隔,而Nauta 4型中肿瘤则与囊腔直接相邻。10例为上述4型中某2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型。结论MR I对囊性脑膜瘤的诊断和分型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发病率在脑瘤中仅次于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脑膜瘤切除之后5年复发率较高,成为神经外科医师治疗脑膜瘤的一大难题.手术治疗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复发性脑膜瘤并获得随访的11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少见型脑膜瘤的CT表现,并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型脑膜瘤,包括Nauta型囊性脑膜瘤8例,恶性脑膜瘤4例,多发性脑膜瘤2例以及完全钙化性脑膜瘤1例,术前均经CT平扫,14例又经对比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脑膜瘤位于幕上。Nauta型囊性脑膜瘤CT平扫呈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示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部分囊壁有强化。恶性脑膜瘤CT平扫呈不规则形混杂密度肿块,或囊性肿块伴结节,肿瘤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瘤周水肿广泛。多发性脑膜瘤CT平扫示多发结节灶,增强扫描示肿瘤轻度强化。完全钙化性脑膜瘤CT平扫呈钙化团块,邻近颅骨骨质增生硬化,瘤周无水肿。本组CT术前正确诊断10例,误诊5例。结论颅内少见型脑膜瘤术前CT易误诊。综合分析各型的CT特征,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DTMRI)上的表现。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与2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患者的DT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中,DTI纤维示踪图像1例表现为"花簇样",1例表现为"线团样"。20例其他亚型脑膜瘤DTI张量纤维示踪图像未见上述征象。结论脑膜瘤DTI纤维示踪图像显示的"花簇样""、线团样"表现,提示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常进勇  腾云 《西南军医》2007,9(1):27-29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CT表现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CT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12例,CT检查均采用增强前后常规扫描,病理为手术巨检和切片光镜下所见。结果典型脑膜瘤为过渡型或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密度(信号)均匀,明显均匀强化,15%~20%伴有钙化,无或轻度瘤周水肿。不典型脑膜瘤以合胞体和血管母细胞瘤型脑膜瘤为主,密度(信号)不均匀,无或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较重。恶性脑膜瘤为混杂密度(信号)肿块,强化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瘤周水肿明显,伴有骨质破坏。结论CT平扫 增强是诊断脑膜瘤的最主要方法,准确率为95%,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脑膜瘤的病理学分型,为术前选择手术方案及判定预后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Ki6 7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探讨其意义。方法 运用 SABC法检测 43例脑膜瘤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 ,正常脑组织 4例作为对照。结果 良性脑膜瘤各组织类型中 ,内皮型 2 4.3± 7.6;血管型 2 5 .4± 8.9;过渡型 2 9.1± 6.4;纤维型2 3 .4± 8.2。组织类型之间表达无显著差异 (P>0 .0 5 )。正常脑组织 5 .4± 2 .1 ;良性脑膜瘤 2 3 .1± 5 .7;恶性脑膜瘤 40 .8±9.3。良性脑膜瘤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 (P<0 .0 1 ) ,恶性脑膜瘤又显著高于良性脑膜瘤 (P<0 .0 1 )。结论  Ki6 7表达与脑膜瘤的增殖活性有关 ,可作为评估脑膜瘤恶性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定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低、高级别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017年7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对侧正常白质ADC值,并计算标准化ADC(NADC)值,探讨其在低、高级别脑膜瘤及各亚型间的差异。结果 73例原发性脑膜瘤患者中低级别66例,高级别7例。低级别脑膜瘤ADC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0.05),而高级别者未见显著差异(P=0.72);低、高级别脑膜瘤ADC、NADC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0.91,P=0.36;t=1.24,P=0.21);瘤周水肿区ADC值在各级别脑膜瘤中无显著差异(P0.05);血管瘤样脑膜瘤及分泌型脑膜瘤ADC值较高。结论 ADC值可提示低级别脑膜瘤的微观结构,但在低、高级别脑膜瘤鉴别诊断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弥散加权成像中定量ADC在鉴别诊断不同病理亚型良、恶性脑膜瘤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141例,男女比例为1:2.7;均为手术病理证实.扫描仪为CE 1.5T.弥散加权扫描b值为1000s/mm<'2>.rADC为病灶实质部分ADC比对侧正常白质ADC.结果:t检验良性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rADC两组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血管瘤型脑膜瘤的实质rADC都要比其他病理亚型高(P<0.01),间变型脑膜瘤rADC比纤维型、上皮型、血管瘤型低(P<0.05).而纤维型、上皮型和非典型脑膜瘤之间rADC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间变型脑膜瘤瘤周水肿rADC大于纤维型脑膜瘤(P<0.05).其他病理亚型脑膜瘤瘤周水肿rAD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实质rADC可以在鉴别良性和恶性脑膜瘤以及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中发挥重要作用,瘤周水肿rADC在鉴别间变型脑膜瘤有重要意义.DWI对脑膜瘤术前评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颅内脑膜瘤的MRI动态增强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1.0T超导MRI系统对32例颅内脑膜瘤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各组织亚型脑膜瘤的对比增强率-时间(CER-T)曲线、增强峰值(EP)和最大增强百分率(MCER)的差别。结果4例血管瘤型脑膜瘤CER-T曲线均表现为快速陡峭上升,在60s内到达峰值,然后缓慢下降;8例上皮细胞型脑膜瘤CER-T曲线中有7例表现为快速上升,一般在60~210s内到达峰值,然后亦缓慢下降;9例纤维细胞型脑膜瘤CER-T曲线均表现为持续相对缓慢上升,峰值出现在210s以后或未见峰值;11例混合型脑膜瘤的CERT曲线则表现不一。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其EP值和MCER值较血供不丰富的脑膜瘤高。结论MRI动态增强对颅内脑膜瘤的组织亚型和血管丰富程度的判别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异位脑膜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脑膜瘤是颅内及脊椎内常见肿瘤之一 ,约占颅内肿瘤 15 %~ 2 0 % ,而发生在颅外及脊椎外的脑膜瘤 ,即异位脑膜瘤 ,非常罕见 ,仅占其 1%~ 2 % [1] ,大部分仅为个例报道。本文将对异位脑膜瘤的组织发生、病理学特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1 异位脑膜瘤的组织发生学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内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脑膜瘤MSCTA检查资料.使用三维重组方法 包括: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成像技术(SSD)、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 结果 35例脑膜瘤MSCTA均获得颅骨、血管、肿瘤同时显示的三维立体图像.血管重组清晰显示脑膜瘤肿瘤染色及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颅骨重组可显示脑膜瘤对邻近颅骨的影响. 结论 MSCTA可充分显示脑膜瘤的肿瘤、血管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订,预测肿瘤切除的难易程度、手术风险、效果,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MR信号特征在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类型、瘤体质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前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脑膜瘤患者,将其MR信号特征与病理学类型及其瘤体质地的关系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结果:5例血管瘤脑膜瘤表现最典型,在T1WI上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质地软。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二种脑膜瘤在T2WI上有一定的特征性,22例纤维型脑膜瘤17例(77.3%)呈现为低及稍低信号,质地硬,17例上皮型脑膜瘤11例(64.7%)呈现为等信号,质地较硬,过渡型脑膜瘤介于其两者之间。结论:脑膜瘤的T2WI信号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膜瘤病理学类型及瘤体的质地,对指导神经外科医生的制定治疗万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少见部位脑膜瘤MRI表现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少见部位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脑实质脑膜瘤3例,侧脑室脑膜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颅骨脑膜瘤2例,鞍隔脑膜瘤1例.10例中9例为实质性,仅1例脑实质内肿瘤为囊实性.肿瘤在T1WI、T2WI信号接近脑皮层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均高于脑实质,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对邻近组织无破坏者6例;术中发现肿块血供丰富,6例肿块边界清楚,有较完整包膜,4例呈侵袭性生长.结论充分认识少见部位脑膜瘤的MRI表现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亚东  梁云龙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82-2282
目的:探讨CT表现特征对颅内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颅内脑膜瘤病例的表现特征,总结脑膜瘤术前CT检查对其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结果:脑膜瘤形态大多为圆形和椭圆形,CT平扫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周围水肿较轻,增强扫描为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楚.结论: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