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25例双重性中风CT分析,证实本病多发于高龄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其临床表现可不典型,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根据CT表现,可分为:①出血梗死并存;②出血继发梗死;③梗死继发出血三型.最后根据鉴别诊断,认为在命名上双重性中风较混合性中风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2.
<正> 混合性中风即脑出血并梗塞,国内已有不少病例报告。其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因而影响治疗。我院自1992~1996年共收中风病人98例,其中有10例经CT证实为混合性中风,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59~80岁,平均69.5岁。有高血压病史8例,病程在10年以上。有脑血管意外病史2例,其中脑血栓形成1例,蛛网膜下脑出血1例。有冠心病史6例。动态起病4例,静态起病6例,本组无1例有心瓣膜病及房颤史。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自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广泛应用以来,大大促进了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本文报告了我院4年来急诊纤维内窥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的经验。出血诊断标准及检查适应症,是根据中华内科杂志1978年上消化道出血座谈会拟定的统一诊断标准。急诊检查时间是指出血期或出血后48小时内进行内窥镜检查者。检查适应症(包括内科范围的各种上消化道出血已经证实的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4.
114例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及脑部CT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作者以114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T和中医证型的分析。结果见出血性中风中经络的发生率多于中脏腑的发生率,经为3:1。  相似文献   

5.
胰腺损伤的CT检查(附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胰腺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胰腺损伤CT资料。结果 胰腺内出血水肿、增强后垂直于胰腺长轴低密度线,分别为胰腺挫伤、断裂直接征象;网膜囊积血积液、左肾前筋膜增厚、假性囊肿、胆管积气,为胰腺损伤间接征象。结论 CT检查对胰腺损伤诊断价值颇大,但不能完全准确诊断部分早期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6.
腰痛,病证名。出《内经》刺腰痛论等篇,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或痛连脊椎的病症。根据腰痛程度、部位、病因的不同,中医文献有:腰酸、腰背痛、外感腰痛、内伤腰痛、闪挫腰痛、淤血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虚劳腰痛等九种证名,[1]但对腰腿痛证的辨证,尚无专门论述。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病证,它除了单纯性腰痛证外,很多都是腰痛并腿痛证,或单纯臀腿痛证,两者都与腰痛证有密切的关系。从腰腿痛证所表现的证候分析,它包括腰腿部肌肉、骨胳、神经等疾病、妇产科疾病和某些全身性疾患,如痹证、麻木、脚  相似文献   

7.
李志东  李建军 《吉林医学》2011,32(17):3399-3401
目的:分析区域内两所三级医院5年22 390例颅脑CT患者的检查目的和CT征象,探讨颅脑CT检查在临床应用的范围、价值和CT检查的适应证。方法:搜集22390例颅脑CT申请和检查资料,统计分析颅脑CT的申请目的与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根据申请的部位,可分为颅脑外伤(含打架及纠纷共10213例)、颅脑疾患(5436例)、排除颅脑疾患(6409例)、体检(332例)。根据检查结果可分为脑出血(1538例)、脑梗塞(5163例)、脑肿瘤(222例)、骨折(1158例)、其他颅脑疾患(4897例)、未见异常(9412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颅脑疾患的重要和有效手段,仍然是目前多数医院颅脑检查的常规方法,是脑出血以及颅脑外伤等疾患的首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混合性中风病因探讨与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迎红  潘理纯 《医学综述》1996,2(5):240-241
在一次脑中风过程中,脑部同时或相继发生出血性和缺血性病变称为混合性中风。混合性中风虽还未作为独立的疾病诊断在中风疾病分类中,但已为大量病理及现代检查手段证实客观存在,并随着CT及MRI的普及使用临床已日趋常见。混合性中风诊断及治疗有其特殊性,在病因及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值得探讨,现将我院1990年~1994年收治的3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6.3岁,50岁以上27例占84.4%。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4例占75%,其中10年以上17例,心脏病史6例,中风史5例,糖尿病史4例。活动状态发病25例,安…  相似文献   

9.
<正> 子痫严重危害母儿生命和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防治问题至今尚未彻底解决。本院1978年1月~1988年12月收治子痫133例,现就资料完整的122例加以分析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发病率:同期住院产妇10,829人,发病率为1.23%,市区发病56例,矫正发病率为0.52%,比广东地区0.4%发病率高。 2.年龄与胎产次:19~39岁。19~24岁6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型流感的临床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3月收治的65例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结果 63例(96.9%)为轻症病例。除发热外,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干咳66.2%)、咽痛(63.1%)、流涕(49.2%)多见。主要阳性体征有咽部充血(84.6%)和扁桃体肿大(32.3%)。10.8%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下降,15.8%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0.8%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0U/L,3.1%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U/L。合并急性支气管炎9例(13.8%),合并肺炎2例(3.1%)。中医证型以外感风热多见(67.7%)。结论北京地区甲型流感以轻症为主,中医证型以外感风热证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经CT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或脑出血病,和久保氏检查法对其言语障碍进行分析,指出言语障碍病在脏腑或经络,与颅脑病变部位无明显关系而与病变大小有关,并系统地阐述了中医有关言语发生的理论以及中风后言语障碍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自 1997年 5月 - 2 0 0 1年 4月期间经 CT扫描确诊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 ,且 CT扫描次数在 2次以上的 12 2例病例 ,在基本相同的常规治疗下研究其血肿的吸收和转化规律。经过 1~ 3a的观察与分析 ,得出一些看法 ,即外囊的出血灶吸收后其软化灶将会长期存在 ,而脑实质内出血灶则在一定量的范围内 ,血肿吸收后其软化灶可以在 CT图像上恢复为等密度 ,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89例 ,女 33例 ,年龄 4 7~ 86岁 ,平均年龄6 8.7岁 ,其中 6 3例≥ 70岁。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 GES…  相似文献   

13.
CT的临床应用(附20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装置(以下简称CT)应用于临床以来,为临床X线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而有效的手段。 CT机由扫描、控制、信息处理、贮存以及图象显示等几个主要部份组成。探测器收集X线通过人体组织某一层面衰减的X线量,光电转换后、经电子计算机加以处理、重建成图象,由显示器显示出来供分析诊断用。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对病人安  相似文献   

14.
15.
我科1971~1987年间住院的122例鼻衄患者中,男81例,女41例;年龄4~80岁,平均54.5岁。其中51~60岁38例,占31.1%,最多。发病季节:3~5月27例,占22.13%;6~8月17例,占13.9%;9~11月30例,占24.6%;12~2月48例,占39.3%。出血部位:鼻腔后部78例,占64%;鼻中隔前下区(Little区)28例,占23%;双鼻孔多部位8例,占6.6 %;中隔其它部位4例,占3.3%;弥漫性出血2例,占1.6%。综上所述,12~2月间发病比例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超声与CT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超声及CT常规检查.结果:高位梗阻的诊断超声和CT价值相仿,胆囊肝门部较小的肿块超声优于CT,病人肥胖以及胆肠转流术后,也是CT检查的相对指征.结论:超声和CT互补能确切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部位和性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文献报告较多,一致认为血液流变性检测对脑出血与脑梗塞有鉴别诊断价值。但多数报告是以临床资料为诊断依据,经CT证实的对比资料尚不多见。本文对30例CT扫描确诊的脑出血和脑梗塞血液流变性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的血液流变性各有特点,有助于鉴别,与文献结论一致。我们还采用血液流变性异常程度  相似文献   

18.
观察15例混合性中风病人的磁共振成像(MRI),并与CT和临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MRI对梗塞和出血的混合性病理状态诊断灵敏度高,显示病变早,并且可以显示病理进展过程,诊断价值明显胜于CT。本组MRI所显示梗塞和出血病灶相连者8例;梗塞与出血病灶分布于不同部位者7例,局灶病损与临床表现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0例散发性脑炎病人脑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CT异常31例,正常9例。CT改变特点:1弥漫性,2局灶性,3弥漫性基础上局灶改变,4脑萎缩,5无异常发现。散发性脑炎病人通过脑CT检查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能协助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等。可进行动态观察、以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20.
沙眼是由于沙眼包涵体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传播非常广泛。长期以来治疗沙眼使用的药物疗程长效果欠佳,而较严重者,所采用的滤泡摩擦挤压术,因手工操作,器械粗糙,手术次数多,容易感染,病人痛苦,疗效也不理想。我院自1993年3月~1995年3月使用由佛山光学研究所开发的FGI—A型沙眼治疗仪,对122例门诊沙眼患者进行治疗,并追踪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