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龚志伟 《现代保健》2011,(35):41-42
目的 探讨超声吸引刀(CUSA)配合双极电凝在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120例肝叶切除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成A、B两组,A组46例运用CUSA结合双极电凝肝叶切除,B组74例行钳夹法配合单极电凝法肝叶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通过比较发现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腹腔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手术耗时短.结论 运用CUSA结合双极电凝是肝叶切除术的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技术,能提高切除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耗时长.  相似文献   

2.
超声吸引刀的使用与保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吸引刀是利用超声吸引装置,依靠超声波产生的强大瞬时冲击加速度和声微流的共同作用,使肿瘤组织细胞破碎、乳化,同时被吸出体外,从而达到手术的目的。我院2003年购买德国Sonoca300型超声吸引刀,用于脑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在颅底脑膜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病区收治的125例颅底脑膜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使用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切除肿瘤,对照组采用普通吸引器联合弹簧剪刀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包括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加肝动脉置泵化疗对肝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对54例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或姑息切除)加肝动脉置泵或单纯行肝动脉置泵,药盒均置于皮下,术后经泵反复给药化疗。结果54例病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均不同程度缩小,生活质量得到改善,Ⅱ期手术切除9例。生存期:所有肝癌完全切除(或姑息切除)加置泵47例,1、3、5、5年以上生存率分别2.12、34.04、44.68、19.15;单纯肝动脉置泵7例,1、3、5以上生存率分别为14.29、28.57、57.14。结论:肝癌切除加肝动脉置泵化疗在治疗肝癌尤其是小肝癌效果尤佳,适用范围广。肝动脉置泵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及手术风险较少。术后给药方便,减少了病人全身化疗的痛苦。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邵亚红  徐海娟  徐红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0):80-80,F0004
高位胆管癌,又称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或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或近端胆管癌(Proximal Cholangio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部以上,主要侵犯肝总管及其分叉部以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高位胆管癌分化较好,较少发生远处转移,但其部位隐蔽,切除率低。根治性手术往往包括肝叶的规则性切除、胆管空肠高位吻合、门静脉或肝动脉的合并切除甚至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姑息性手术也常需要“T”形管引流、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内镜下胰胆管支架引流或胆肠吻合术。上述这些操作对阻塞性黄疸病人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术后可出现许多并发症;而精心的护理严密的观察对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高位胆管癌患者83例,其中手术治疗58例,现相术后并发症的监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肝肿瘤患者的术中超声、术前超声、CT检查和病理证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术中超声可精确定位小病灶,提高诊断率;确定肿瘤与血管关系,指导肝切除手术;辅助穿刺活检,局部治疗等,均优于其它影像学诊断。(2)本组术前超声定位准确率87%(40/46),术中超声定位准确率100%(46/46),明显高于术前超声(P〈0.01);术中超声对结节的检出率,尤其对于小于2.0cm的结节检出率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其它影像学诊断。(3)本组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36例,肝腺瘤2例,肝转移性腺癌4例。炎性假瘤2例,其他2例,其中定位后发现肿瘤与大血管关系密切3例,发现子瘤3例。结论术中超声方便快捷,在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小儿巨大肝肿瘤切除术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从2001年7月至2007年10月,本研究采用不阻断肝门规则性肝切除方法,对39例巨大肝肿瘤患儿实施肿瘤切除术。本组患儿年龄为28d至14岁,平均为3.6岁。其中,男性患儿为24例,女性为15例;肿瘤直径为9cm~25cm,平均为14.7cm。本组肝母细胞瘤为30例(1例右半肝和左外叶内分别有一肿块;1例右半肝、左外叶内和左内叶分别有一肿块;14例患者肿瘤位于右半肝,4例位于左半肝,7例位于右三叶,2例位于左三叶,1例位于右后叶),良性巨大肝肿瘤患儿为9例(肝错构瘤4例,肝血管瘤4例,淋巴管瘤1例)。结果本组39例患儿全部手术成功,无术中死亡,无不能完整切除者;手术时间为90min~390min,平均为205min。本组患儿行右半肝(Ⅴ~Ⅷ)切除18例,右三叶切除7例,左三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7例,右半肝+左外叶切除1例,第二肝门及右下叶肝段切除各2例;术中出血量为50ml~600ml,26例行输血治疗。本组患儿于术后第1~第3天进水,平均住院时间为15.2d;术后无肝衰竭、胆漏、消化道出血和肠梗阻症状。对右半肝、左外叶内和左内叶均有一肿块的患儿(1例),行左三叶切除,仅保留右肝Ⅵ,Ⅶ段,术后出现肝功能不足、黄疸,2周后恢复正常,肝大。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目前随访已有2例死亡(肝母细胞瘤患儿)。本组9例良性巨大肝肿瘤患儿术后随访7个月至6年,目前均健康,无肿瘤复发;3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常规化疗,已随访6~65个月,无瘤生存27例,其中,存活2年以上18例,肝功能正常。结论巨大肝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术者熟练的肝脏解剖知识和肝切除技术,术前可靠的影像学技术支持,术中正确处理肿瘤相关血管,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在大脑幕上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幕上肿瘤患者先行神经导航系统引导开颅,开颅后再行常规术中超声检查,确定肿瘤位置、大小和边界,指导手术入路,术后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1)40例肿瘤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准确定位开颅。(2)40例肿瘤患者开颅后术中超声准确定位病变。肿瘤多呈强回声,不同病变各有其特征性声像图表现。(3)肿瘤全切除31例(77.5%),次全切除9例(22.5%)。结论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颅内肿瘤,确定肿瘤边界,指导手术入路,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4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44例中行肝切除18例(占40.9%),死亡1例。术后残石率为36.3%。肝叶切除和非肝叶切除术后残石率差异明显,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可采取多种方式,不同范围的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其效果优于单纯胆肠吻合和胆道外引流。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减少术后残石。  相似文献   

10.
丁山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2):510-511
目的提高对颅底肿瘤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肿瘤56例的临床特点和总结手术体会。结果56例颅底肿瘤中,手术全切除46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6例。术前颅神经功能损伤35例46条,术后恢复23条(50%),好转8例(17.4%),症状无改善9条(19.6%),加重6条(13.0%),出现新的颅神经症状者5例。结论术前精确的诊断对手术及预后非常重要。手术入路主要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延伸及大小。显微外科手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家庭健康》2012,(1):57-57
在肿瘤患者的求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的病情已到晚期不能手术了,到内科化疗吧;患者已经不适于再治疗了,回家等着吧…… 作为医生,这样做实在出于无奈。目前肿瘤常规治疗的方法就是这么多,对肿瘤患者来说,要么是损伤形体挨上一刀来获得“理想”状态的手术切除(部分患者在术后短时间内复发),更多的患者连挨上一刀的“福份”都没有,他们只能采用另外的治疗方法——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与全切术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32例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功能性切除术,28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观察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涎瘘发生率、术后1周面瘫率、术后两年内肿瘤复发率。结果手术伤口均为甲级愈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涎瘘、面瘫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2年,行肿瘤功能性切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6.25%(2/32),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者的复发率为7.14%(2/28),两组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在不增加肿瘤术后复发率基础上,保留了腮腺分泌唾液的功能,减少了术后面部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不会造成大块切除后的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超声评价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非肺叶切除开胸手术和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55例开胸手术病人分为非肺叶切除开胸组(A组,n=15)和肺叶切除组(B组,n=40)。用多普勒超声测定术前,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检测动脉血气变化。结果:肺叶切除组术后动脉氧分压(PaO2),右室射血分数(RVEF)显著降低(P<0.01),右室舒末容积指数(RVEDV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1s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与术后PVRI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叶切除后早期肺氧合功能减退,右室功能减退,平均肺动肺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超声心动图是简单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切除肝癌有“双保险”目前肝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肝切除术。然而,在被诊断为肝癌时,能够接受手术切除肿瘤的病人仅约占全部病人的25%。两个主要的原因是:多数病人肝硬化较重,难以耐受手术;中央型肝癌紧挨重要血管和大胆管,切除难度高、危险大、切除率低。  相似文献   

15.
自1987年1月至1993年6月,对826例胸部肿瘤术后进行心脏监护,发现心脏并发症121例(14.6%)。结果表明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与肺容量减少,合并非心脏并发症,年龄,术前有心脏病史,手术时间有密切相关(P<0.005)。并简述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综合护理在老年人肝切除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349例老年人肝切除手术病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探讨呼吸系统综合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老年患者肝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2.61%。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实施呼吸系统综合护理(r=-0.228,P〈0.001)、术前血清白蛋白值(r=-0.112,P=0.041)与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负相关,术中失血量(r=0.171,P=0.016)、总输血量(r=0.215,P〈0.001)、手术时间(r=0.240,P〈0.001)、Child—pugh评分(r=0.204,P〈0.001)、切除方式(r=0.117,P=0.028)、术后住院天数(r=0.346,P〈0.001)与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正相关。实施呼吸系统综合护理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t=4.973,P〈0.001)和总住院时间(t=4.768,P〈0.001)显著低于未实施呼吸系统综合护理患者。结论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综合护理可以降低老年人肝切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并可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2.3)岁,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改善22例(95.65%),肿瘤全切除21例(91.30%),术中出血量为(323.16±24.51)mL,对照组症状改善18例(78.26%),肿瘤全切除14例(60.97%),术中出血量为(1108.25±35.37)mL。两组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3例患者Simpson切除分级为:I级切除6例(26.09%),Ⅱ级切除13例(56.52%),111级切除4例(17.39%),无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切口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且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神经外科颅内手术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术中超声对病灶的定位、肿瘤边界的确定等.结果:术中超声对颅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达到100%,能够准确判断病灶的边缘,42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肿瘤的切除.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神经系统的病灶部位,可协助手术者确定最佳手术路径,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可以准确、敏感地发现残余病灶.因此,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地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术中超声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回声特征,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术中超声应用常规,对38例行颅脑手术的患者应用术中超声检查,分别在:(1)打开硬脑膜后;(2)外科医师认为完成病灶切除后,两个时段对病灶及周围组织观察,记录。结果颅内肿瘤、血肿、异物多呈高回声,肿瘤病理特征不同,其声像图表现亦不同,明确判断肿瘤的大小、边界、位置、与周边脑组织及血管关系等情况。AVM术中超声应用可协助术者确定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囊性占位术中超声可引导穿刺抽吸减压;颅内异物术中超声可明确判断异物形态大小位置数量;在病灶切除后可观察残留情况。结论术中超声可协助外科医师明确病灶边界,准确定位,提供病灶周围手术危险因素,协助提高手术精确性;显示病灶内细微情况以明确病灶性质;协助外科医师发现残留病灶以提高手术全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