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我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离株进行多间隔序列分型(MST)分型。方法 根据GenBank收录的4株无形体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auve 2.3.1软件行种内基因组比对,选择具有变异间隔区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引物特异性及扩增效率等预实验筛选引物,并对实验菌株进行PCR扩增,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将每株菌间隔序列拼接后进行分型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种类来源菌株遗传变异关系。结果 共筛选出22对引物,用于我国11株无形体分离株 MST 分型,SNPs 分析显示,碱基转换发生率最高(60.2%,251/417),其中 A-G 转换居首(18.9%,79/417),颠换占23.0%(96/417),插入及缺失发生率占16.7%(70/417)。11株菌22条间隔序列拼接后(约11 047 bp)均为独立变异型。进化分析发现山东省莱州地区重症患者分离株(LZ-H1、H2、H3、H4、H5)及当地长角血蜱分离株 LZ-T1 与美国 Webster 株及 HZ 株聚为一簇,而北京分离株BJ-H1 与新疆分离株 XJ-H1 和 XJ-H3 聚为一类。莱州地区另一蜱分离株 LZ-T2 与新疆另外一人源分离株聚为一类,与莱州重症患者分离株遗传关系密切。结论 我国无形体分离株间隔序列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MST分型技术可用于无形体疫情暴发时的快速诊断和疫情追踪。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河北省西部山区蜱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情况,为蜱传斑点热群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已发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河北省西部山区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PCR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建立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 在1227份蜱DNA样本中检测出91份阳性,阳性率为7.42%;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西部山区长角血蜱携带立克次体与河北株暂定种(登录号:HQ651815、HQ651817、HQ651818、HQ651819、HQ651823、HQ651824)、福建株FUJ(登录号:AF169629)同处于一个分支,与河北株立克次体暂定种同源性最高(99.02%),其次是福建株(98.50%)、黑龙江立克次体绥芬株HLJ-054(登录号:AF179362)和黑龙江立克次体虎林株HL-93(登录号:AF179364)(98.13%)、日本株YM(登录号:U43795)(97.92%).结论 河北省西部山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较为严重,应尽快制定防制措施,以免危及动物及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3.
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新种检测及其rOmp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引物扩增福建南部来源蜱标本和动物标本中的DNA,以发现我国可能存在的新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以立氏立克次体rOmpA基因序列中的相关序列为引物,扩增标本中rOmpA基因部分片段,用pGEM-T载体及其宿主菌进行阳性克隆筛选,阳性克隆经鉴定之后提取质粒DNA,进行序列测定.测定序列用Blast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并采集相关序列,用Bootstrip方法随机取样100次,用PHYLIP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共检测采自福建宁化地区的越原血蜱100只和野鼠类血标本38份.其中从越原血蜱(不同来源)扩增出斑点热立克次体基因片段,阳性率为15.04%(17/113);并从社鼠、黄胸鼠、褐家鼠扩增出阳性片段,以鼠类为单位计算其阳性率为44.73%.对寄生于野鼠的越原血蜱扩增的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其它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同一基因片段不同,其与日本立克次体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从病原学角度首次证实我国福建省存在日本立克次体近缘种立克次体,这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省珲春地区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复合感染情况.方法运用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伯氏疏螺旋体5S~23S rRNA间隔区基因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ompA)基因的检测.测序并用PHYLIP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全沟硬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为36.0%,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了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其感染率为2 0%.二者的复合感染率为2.0%;森林革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率3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率29.1%,二者的复合感染率16.8%.伯氏疏螺旋体的序列分析显示吉林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都属于B.garinii基因型,同源性较高.对斑点热阳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新测序列与斯洛伐克新发现的IRS3株和IRS4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吉林省珲春地区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并检测到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阿拉山口口岸蜱携带立克次体的种类及其分子流行特征。方法 2015年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采集蜱,形态学鉴定后提取DNA,利用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属glt A基因,对核酸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利用Mega5.05、Lasergene软件进行DNA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到100只蜱,均为亚洲璃眼蜱。从1只蜱中检测到立克次体核酸,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劳氏立克次体。经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内蒙古株MD0202同源性最高。结论阿拉山口口岸存在立克次体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自然疫源地存在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该林区鼠、蜱类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进行扩增.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法对分离株NH-97进行鉴定,并同已知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结果 从越原血蜱、金泽革蜱、微小牛蜱中扩增出SFGR特异的DNA片段,NH-97分离株的PCR产物经PstI和RsaI酶切后发现它们的酶切图谱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46国际标准株相同.从社鼠,黄胸鼠脏器中扩增出康氏立克次体DNA片段.由不同来源批次的越原血蜱中扩增出近缘于日本立克体DNA片段和相关序列提示:可能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结论 福建宁化林区除存在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外,还可能存在康氏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等多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福建省宁化林区斑点热自然疫源地存在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对该林区鼠、蜱类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进行扩增。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IP)法对分离株NH-97进行鉴定,并同已知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结果 从越原血蜱、金泽革蜱、微小牛蜱中扩增出SFGR特异的DNA片段,NH-97分离株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经PstI和RsaI酶切后发现它们的酶切图谱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46国际标准株相同。从社鼠、黄胸鼠脏器中扩增出康氏立克次体DNA片段。由不同来源批次的越原血蜱中扩增出近缘于日本立克体DNA片段和相关序列提示:可能是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结论 福建宁化林区除存在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外,还可能存在康氏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等多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发热病人中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状况。方法利用巢氏PCR方法,检测海南省2009-2010年医院送检的117份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标本的groEL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对所检测到的部分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海南省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优势株的流行情况。结果从117份发热病人血标本中发现有18份groEL阳性,取12份groEL阳性核酸产物进行测序,7份核酸序列基本一致。结论海南省发热病人中持续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的状况,应加强对斑点热的实验室检测能力,为其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鉴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广东分离株GDFK58-2000和GDFK59-2000种属类型。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GDFK58-2000和GDFK59-2000的OmpA基因起始部位533bp片段,克隆于pMD18-T载体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它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相应基因片段的核苷酸进行比较,用DNASTAR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GDFK58-2000、GDFK59-2000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99.8%,推断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6%-99.8%,常用于分类鉴定的酶切位点完全一致。结论 两株广东分离株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蜱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情况.方法 2019-2020年5-6月,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阿尔山市、锡林浩特市、阿日哈沙特口岸和额布都格口岸,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蜱,用PCR的方法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基因,对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共采集到379只蜱,其中草原革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北京市昌平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园区内刺猬携带的中华革蜱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SFGR进行鉴定,并进行系统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SFGR对DH82细胞产生明显细胞病变;Gimenez染色后,可见较多清晰的立克次体被染成紫红色;细菌16S基因测定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246株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株相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FGR位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进化分支内,确认其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存在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该地区存在北亚热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海南省斑点热疫源地不明热病人体内分离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方法 用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从斑点热疫区一不明热病人血标本中分离立克次体,继之用分子生物学及血清学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 从海南省琼中县斑点热疫区一不明热男性民工的血标本中分离到了一株立克次体,命名为HN-98株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种。结论 该结果进一步从病原学上证实海南省琼中县存在有斑点热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种群组成及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 从捕获的鼠体上收集寄生蜱,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采用PCR或RT-PCR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结果 共采集鼠体寄生蜱152只,分别为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其中草原血蜱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8.03%.从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9份,检出率为12.50%,其他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部驻区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进行蜱类与啮齿动物调查,利用立氏立克次体190kD外膜蛋白A(R.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683只蜱类标本和146个鼠类脏器标本进行PCR检测,随机抽取一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调查地区存在3种蜱、5种啮齿动物;从森林革蜱、嗜群血蜱和啮齿动物脏器标本中检测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阳性率分别为53.81%、7.41%和6.16%;所测序列与前苏联的DaS 14株的同源性为100%,与我国检测的BJ-90、HLJ-054的同源性分别为88%和86%。结论调查地区存在与DaS14株型别一致的斑点热立克次体株。  相似文献   

15.
福建宁化林区动物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宁化林区动物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SFGR)情况。方法 :鼠类、野兔、野猪、麂、狐狸、狗、牛血清学检测 ,采用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 (mCF) ;病原分离 :用鸡胚卵黄囊感染法分离SFGR ,并用mCF、PCR/RFLP技术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 :鼠类、野兔、野猪、麂、狐狸、狗等动物存在SFGR感染 ,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11.2 0 %、5 .88%、5 0 .0 0 %、2 0 .0 0 %、5 5 .5 6%、6.67% ,牛血清中未检出SFGR抗体。查出在上述动物体表寄生的蜱类 6属 13种 ,鉴定分类 5 0 0 0余只 ,先后从野兔、麂体表寄生的越原血蜱中分离出 2株SFGR病原体。结论 :从宿主动物、媒介蜱、病原学上进一步证实福建宁化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AR)基因5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RFLP的方法,检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3例和正常血压者172例的β2-AR基因5个位点的SNPs,并运用χ2检验分析数据,探讨β2-AR基因+523(C/A)位点、+1053(G/C)位点、+1239(G/A)位点、-1343(G/A)位点和-1429(A/T)位点多态性及其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5个SNPs除-1429位点外,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1053(G/C)位点、-1343(G/A)位点和-1429(A/T)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高血压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42,0.498和5.237,P0.05),+523(C/A)位点和+1239(G/A)位点在两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781和13.920,P0.01)。3种单体型(AACCA、GAGCA和GGGCA)在两组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河南汉族人群中β2-AR基因+532位点和+1239位点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遗传的易感性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了解新疆和甘肃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主要流行型及其分布特点,比较两省区之间基因型分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挑选新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79株,甘肃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76株,采用间隔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技术对所收集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研究,分析我国西北部相邻的两省区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分布、主要流行型及其地区特征。结果新疆地区菌株分为47个基因型,其中28个基因型为新的型别,新疆菌株中北京家族占68.72%(123/179),其次为T家族(6.70%,12/179),H家族(3.91%,7/179)和CAS家族(2.23%,4/179);甘肃地区菌株分为29种基因型,其中10个基因型为新的型别,甘肃菌株中北京家族占86.93%(153/176),其次为T家族(4.55%,8/176),H家族(1.14%,2/176),MANU2(1.14%,2/176)和CAS(0.57%,1/176)。结论北京基因型菌株在新疆和甘肃地区均为主要流行株,但甘肃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比例明显高于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18.
The prevalence of antibodies against 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 murine typhus and Q fever were investigated in wild rats captured in Indonesia. Sera of 327 rats were collected from Jakarta and Boyolali on Java Island. The prevalences of antibodies against SFGR and murine typhus were 128 (39.1%) and 48 (14.7%), respectively. Antibodies against Q fever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se serum samples. Antibodies against SFGR were found in all species of rats (20.8–51.9%).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against murine typhus in Rattus norvegicus (38.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rat species (0–4.8%, p < 0.01).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s against SFGR and murine typhus in rats captured in Jakart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ats captured in Boyolali (p < 0.01). In this survey, all species of rats had antibodies against SFGR, indicating that the 4 species of tested rats (R. norvegicus, R. rattus, R. exulans, R. tiomanicus) were infected with SFGR and that SFGR may infest the whole of Java Island. Most of the rats that were antibody-positive against murine typhus were captured in Jakarta. Therefore, R. norvegicus and R. rattus are likely to be important hosts of murine typhus in Jakarta. The antibody-positive rates against SFGR and murine typhus in rats captured in the dry seas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rats captured in the rainy season. This may coincide with the active periods of ticks and fleas in Indonesia.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长白山区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吉林省长白山区蜱传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情况。方法 利用立氏立克次体[相对分子质量 (Mr) 190× 10 3 ]外膜蛋白A(R .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对 6 83只蜱类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 ,并随机抽取一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 从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 ,阳性率分别为 5 3.81%和 7.4 1% ;所测序列与前苏联的DnS 14株的同源性为 10 0 .0 0 % ,与DnS 2 8和RpA 4的同源性均为99.0 0 % ;而与国内所检测的BJ 90、HLJ 0 5 4的同源性分别为 88.0 0 %和 86 .0 0 %。结论 长白山区存在斑点热的自然疫源地 ,存在与DnS 14株型别一致的斑点热立克次体 ,在中国系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