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与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7例膀胱癌术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似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54例膀胱灌注THP,B组53例膀胱灌注BCG。随访12~48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平均复发率为16.7%,不良反应发生率31.5%;B组平均复发率为24.5%,不良反应发生率88.7%,两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x^2=1.01,P〉0.05),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x^2=36.41,P〈0.01)。结论THP和BCG预防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似的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相近,而THP膀胱灌注不良反应更少,病人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与化疗药联合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23例)浅表性膀胱肿瘤,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单用丝裂霉素(对照组)或丝裂霉素加干扰素(实验组)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两组病人。两组在肿瘤大小、数目、分期和细胞分级方面相似。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20mg 生理盐水50ml灌注膀胱,每周一次共12次,以后每月一次,共2年。实验组除灌注与对照组相同的丝裂霉素外,第一次及以后的每月加用干扰素1000-1200万U。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随访9-24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31.58%,复发中位数12个月;实验组随访6-24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13.04%(与对照组比较P<0.01),术后复发中位数18个月,较对照组延迟。两组均有尿道狭窄及局部皮肤发痒,两组比较P>0.05,为丝裂霉素的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与丝裂霉素联合灌注膀胱,可预防近期膀胱肿瘤复发,降低复发率,延缓肿瘤复发时间,干扰素局部应用无可见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10—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对1998年6月~2000年5月间1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份切除术或行TURP术后采用HCPT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方法 HCPT20mg,每周1次,连用8周,而后每月1次,维持至1年。结果 总疗程1年,平均随访11个月复发率11.8%。结论 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是一种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安全疗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经尿道电切除治疗膀胱癌患者163例,为减少复发,术后用卡介苗(BCG)等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其中57例BCG膀胱灌注、61例采用噻替哌、9例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36例因各种原因未行膀胱灌注。结果:BCG组57例中有13例复发,复发率为22.8%;噻替哌组复发27例,复发率为44.3%,而未灌注组18例复发,复发率最高,达50%。并就膀胱药物灌注的方法、并发症及有关护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卡介苗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9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卡介苗治疗剂(BCG)在预防膀胱移行上皮癌高危复发中的疗效。方法应用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并与丝裂霉素C(MMC)进行对照观察。其中,BCG组90例,获得随访78例;MMC组30例,获得随访25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结果BCG组复发26例,未复发52例;1年无癌生存率87.4%,复发率12.6%;5年无癌生存率66.7%,复发率33.3%。MMC组复发12例,未复发13例;1年无癌生存率84%,复发率16%;5年无癌生存率51%,复发率49%。BCG组5年无癌生存率明显高于MMC组,复发率显著低于MMC组(P<0.05),且复发的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展发生率低。结论采用BCG诱导加维持灌注能有效地减少高危患者复发及复发时病程进展,是目前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国桥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64-2065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1):术后24h内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一周后常规灌注化疗;对照组(n=30):术后I周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后常规化疗,两组治疗均持续术后1.5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复发率(12.9%)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30.0%)(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时间[(9.1±1.3)个月]明显早于观察组复发患者复发时间[(14.2±1.8)个月](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能降低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率,推迟复发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V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98位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于手术后2周内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三组的保留灌注时间分别为30min,1、2h。20mg/次,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共1年,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 98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8±6.83)个月。三组无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2.36%、80.00%、82.76%,复发率为17.64%、20.00%、17、24%,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三组的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5.29%、51.42%、58.62%;全身症状发生率为5.88%、11.43%、24.14%。其中在2h组有4例因为尿路刺激症状及全身症状严重,不能耐受,暂停灌注,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结论 THP膀胱内保留灌注30min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早期(6h)用丝裂霉素c(MMC)与卡介苗(BCG)交替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65例病理证实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早期(6h内)开始应用MMC40mg和BCG120mg,每周1次交替膀胱灌注,共12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以后每间隔3个月1次,共2年。结果随访1~12年,平均4.6年。7例肿瘤复发,复发率10.8%。2例死于肿瘤进展,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MMC和BCG早期、交替膀胱灌注可有效预防表浅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 83例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肿瘤电切术 (TUR)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C加卡介苗 (BCG)组 (5 0例 )和单纯丝裂霉素 (MMC)组 (3 3例 ) ,前者术后即刻采用MMC灌注加小剂量BCG维持 ,后者单用传统MMC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经 12— 66个月 ,平均 3 2个月随访 ,BCG组 3例患者肿瘤复发 ,MMC组 7例患者肿瘤复发 ,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BCG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为 10 % ,MMC组为 66.7%。结论TUR术后即刻膀胱灌注MMC加小剂量BCG维持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少 ,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保留时间膀胱灌注吡柔比星对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68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表浅性膀胱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于术后2周内开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灌注后妥善固定并保留气囊导尿再按规定变换体位,2组的保留灌注时间分别为15 min和30 min.20 mg/次,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个月1次共1年,观察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生存时间范围3 ~ 24个月.对照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生存时间范围3~ 24个月;对照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38.2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4.71%),2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6,P=0.028).结论 吡柔比星膀胱内保留灌注30 min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复发率明显低于保留灌注15 min者,保留药物在膀胱内的同时保留导尿管的方法可保护尿道,避免化学性尿道炎的发生,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术后立即腔内灌注+短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浅表性膀胱癌(T1-2,G1-3)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立即灌注吡柔比星20mg,以后每周1次,灌注5次.再改为每月1次,灌注4次,总疗程6个月;随访6—36个月,观察膀胱癌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6例复发,复发率10%。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发生,12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0%。结论吡柔比星术后立即腔内灌注+短期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分别采用吡柔比星(THP)和卡介苗(BCG)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不同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70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THP、BCG作膀胱灌注治疗药物,观察其不同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THP组复发3(3/38)例,BCG组复发6(6/32)例,THP组复发率低于BCG组(P〈0.05),且副作用小.结论 吡柔比星疗效优于卡介苗,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以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3.
樊耘 《临床医学》2010,30(3):27-28
目的探讨吡柔吡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2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吡柔吡星(THP组)和卡介苗(BCG组)定期膀胱内灌注,随防13~36个月,观察灌注后肿瘤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结果THP组复发率17.9%,不良反应率89.3%;BCG组复发率16.6%,不良反应率79.2%。结论吡柔吡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效率与卡介苗相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提高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应用HCPT 20 mg/30 mL作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一次,共6次.以后每月一次,共6次.以后每3月1次,共4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18~40个月,平均2个月,术后2年无肿瘤复发,2年后膀胱肿瘤复发3例,复发率7.8%. 结论:HCPT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诱导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143例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分为两组:MMC诱导式BCG组22例(观察组),术后即刻行MMC膀胱单次灌注,第2周后开始定期行膀胱灌注BCG;单纯BCG组21例(对照组),TURBt术后第2周开始灌注BCG,并定期进行灌注治疗。两组均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随访。【结果]43例术后随访24个月,对照组3例分别于术后2,3,11个月复发,复发率14.3%(3/21),其余18例未见复发;观察组未见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MMC即刻单次膀胱灌注联合BCG定期膀胱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疗效好,不良反应不明显,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赖潭  周兴  李传印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174-1175
目的 :探讨BCG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采用MTT法 ,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技术 ,研究不同浓度的BCG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 4的抑制作用。对 72例经尿道电切术后的T1期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术后用 12 0mgBCG膀胱内灌注 ,观察其预防复发的效果。结果 :BCG浓度为10mg/L和 10 0mg/L时 ,对T2 4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 75 %和 96% ,G1期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可见胞浆内空泡形成 ,核染色质凝聚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 72例常规BCG灌注 ,平均随访 42 2个月 ,5年复发 18例 ( 2 5 % )。结论 :BCG可抑制体外癌细胞生长和诱导其凋亡 ,增强宿主局部及系统的免疫功能 ,用BCG作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陈予军  苏军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15-1116
目的 探讨米托蒽醌(MTZ)膀胱灌注防止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8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应用MTZ膀胱内灌注,每次药物在膀膀胱内保留2小时。结果 58例均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仅7例出现轻微膀胱刺激症状。随访3~24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8.6%。结论 MTZ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卡介苗多糖核酸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8例膀胱癌患者进行BCG-PSN膀胱灌注,并于术前及灌注3个月后分别测定外周血免疫状态。选择同期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BCG-PSN膀胱灌注能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复发率。结论 BCG-PSN是预防膀胱癌复发的较安全而有效的免疫促进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同期表浅膀胱颈部肿瘤和前列腺电切术后进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8例(研究组)同期行膀胱颈部肿瘤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pros tate,TURP)患者和12例(对照组)单纯行膀胱颈部TURBT患者,术后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记录原发肿瘤数目、首次灌注时间、随访时间、灌注药物不良反应、肿瘤复发时间、复发位置、复发数目和肿瘤的进展。综合评价吡柔比星预防同期切除膀胱颈部肿瘤和前列腺的患者肿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4年,平均随访3.1年。两组膀胱肿瘤总复发率为26.7%,研究组复发率为27.8%,对照组复发率为25.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8.3%,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膀胱区疼痛。结论同期切除前列腺和膀胱颈部肿瘤,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40 ml,术前30 min膀胱灌注,而后行TUR-BT;术后24 h内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即刻灌注1次,此后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对照组42例,TUR-BT术后2周开始行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膀胱灌注,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行尿常规、尿脱落细胞、泌尿系彩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2.6%;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9.0%。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可见血尿6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3例),尿道刺激征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尿道狭窄2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复发患者多为膀胱多发肿瘤,而且肿瘤直径多大于2.5 cm,复发时间在8~15个月之间。结论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有助于确定肿瘤范围,指导手术治疗,并减少残存肿瘤种植,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