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例一]吴某某,男,59岁。2005年12月12日初诊。腹痛腹泻伴低热1天。因昨天上午喝汤药之后吃菜炒饭,当晚起腹痛颇剧,腹泻、呕吐数次,泻下淡黄色水样便,量多,口渴,乏力,纳少。舌红苔黄腻,脉细略数。测得腋下体温37℃。查大便常规:血性,水样。镜检:RBC(++++),WBC(+)。拒绝其他检查,拒绝用西药。给予中药治疗,药用:藿香、苏梗、黄连、黄芩、木棉花各10g,薏苡仁、茯苓各15g,板兰根、葛根、白芍各12g,陈皮、甘草、木香(后下)各6g。2剂,水煎服。2005年12月14日复诊:服药2剂,腹已不痛,泻止,大便日行1—2次,自觉已无不适,黄腻苔己化薄黄。用上方加减3剂,4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于5年前因慢性肠炎后引发慢性腹痛、腹泻、腹胀、粘液便,每日数十次不等,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受凉后症状加重。结肠镜检为慢性结肠炎。大便培养(一),大便常规:粘液,脓细胞十,血常规正常。曾先后用地霉素、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号及中草药100余剂,均于用药时好转,停药后2~3天症状复发。因反复发作,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畏寒腹冷,炎热夏季也需穿棉毛裤。病人苦不堪言。本次疑肠癌入院。再次结肠镜检:慢性结肠炎。入院后给予氨苄青霉素6.0g静点一日1次,2周停用,病人症状消失,改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泄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笔者通过针刺足三里、天枢等穴治疗小儿泄泻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4岁,最小者6个月;病程最长1个月,最短2天;经西医抗炎对症治疗效不显者12例,未曾治疗者8例;泄泻每日10次以上者5例,每日6~10次10例,3~6次5例;本组病例大便镜检无脓球及红细胞,治疗时无发热、重症脱水及合并其它部位的重症感染。2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双)、天枢(双),具体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取1~1.4寸不锈钢毫针、定位后迅速刺入穴位,使用…  相似文献   

4.
小儿泄泻多由伤乳、停食、脾虚等引起。笔者近几年来运用参麦散加昧治疗婴儿乳食伤泄泻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系门诊病人,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1岁,最小者4个月。1.2诊断标准本组15例均有泄泻,时清或泄泻清水样大便,消瘦,乳食减少,泄泻有1个月以上。大便镜检无异常变化。2治疗方法益气生津,健脾止泻,消食化乳。基本方:党参IOg麦冬Dg五味子4g淮山IOg扁豆I。g葛根6g获等6g鸡内金ig连翘sg。3治疗结果3.l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泄泻停止.大便成形正常,乳食增;好转:泄泻次数…  相似文献   

5.
田某某,男,62岁,农民,2002年7月8号就诊.主诉:化疗7天后突发腹泻5天.3月前行胃癌手术,在本次化疗期间无明显诱因突发腹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逐来我科就诊,刻下症见:大便为黄水样便,日4~6次,无腹痛、腹胀.查:面色萎黄无华,声小无力,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大便Rt示:黄水样便,镜检无异常,中医诊断:泄泻(脾胃虚弱型).  相似文献   

6.
1急性肾盂肾炎王某,女,27岁。1997年5月20日初诊。3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伴头晕、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小便黄,舌苔黄厚,脉弦数。查尿:蛋白(),WBC(),RBC()。诊为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证属肝胆湿热内蕴,下达膀胱。治以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木通、甘草各6g,柴胡、泽泻、车前子(包煎)各15g,当归、栀子、黄芩、大黄各10g,生地、滑石、白茅根各30g。服3剂,发热消失,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大减,大便仍干。上方加枳实15g,又服3剂,诸症均消失,查尿正常。为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7.
久泻     
方术来源山东临沂地区中医院“健脾固肠散治疗久泻96例’(段连友,等.黑龙江中医药,1992:(3)34/湖南省衡阳市中医医院杨伟仁选介)。适应病证久泻。方米内容①基本方:山药、莲子、扁豆、荧实、薏苡仁、肉豆宏、砂仁、肉桂、炙米壳、炮美各等分。用法:上药共微炒后研未备用,每次冲服10g,日3次,服药后大便于结者,去米壳。大便正常后改为每日1至2次,并酌情减量,巩固治疗20-30天。临床疗效①治疗久泻96例,治愈83例,有效门例。①典型病例:张某,男,60岁,干部。泄泻15年,曾多次做纤维结肠镜检诊为“结肠炎”。稍受寒凉或饮食…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观察 2 2例。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8例 ;年龄 1~ 6个月者 10例 ,7~ 12个月者 6例 ,1~ 1岁半者 6例 ;病程 3~ 10日者 10例 ,10~ 30日者 8例 ,3~ 4个月者 4例。全组病例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 ,稀糊状或蛋花样、水样便 ,有的混有少量粘液及不消化食物。日行大便在 10次以下者18例 ,日行 10次以上者 4例。大便镜检无异常 ,仅有脂肪球 ,或有少量白细胞 ;血常规正常或白细胞计数升高 ,或仅有中性粒细胞数升高。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主穴 :交感、脾、小肠、胰胆 ;配穴 :胃、直肠、皮质下、三焦、贲门、口、神门等依症…  相似文献   

9.
经方治验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乌梅丸(汤)治久痢李某,男,36岁,1994年9月8日初诊。4个月前因饮食不节,复伤于风寒,而致下痢,日4次~6次,伴红白粘液,里急后重,少腹隐痛,曾取西药疗效欠佳。刻诊:上述症状仍在,舌红少律,首薄黄,脉细数。大便常规:白细胞2个,脓细胞3个,红细胞1个。西医诊为慢性菌痢。中医辨属痢疾(寒热错杂型)。治宜寒热平调,益气止痢。方药:乌梅159,党参109,附子109,黄连IOg,黄柏109,细辛4g,黄茂129,升麻6g,川椒6g。3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下痢次数减少,日2次~3次,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减轻。药中病机,守方续服4剂。…  相似文献   

10.
李某,男,6岁。2004年7月23日初诊。患儿于4年前因患肺炎后引起厌食,便秘,手足心热,于市儿童医院,小儿王,医大一、二院排除其他慢性病后,曾用消积口服液、王氏保和丸、多酶片等药治疗无效,近日病情加重,大便质干呈球状,13~4日一行,精神欠佳,面容消瘦,面色苍白无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手足心热、潮红,舌质红,光剥无苔,脉沉细。脉诊合参,属厌食(阴虚型),便秘(阴虚型),系虚实夹杂之证,治宜荡涤结肠燥屎,滋阴清热,养胃育阴,消食健脾。笔者先用生地10g,沙参10g,麦冬10g,玄参10g,石斛10g,大黄5g,栀子10g,1剂,水煎分3次,早、中、晚服。嘱其家长,若患儿通便,立即停用余药,复诊。患儿经服上药2次,大便已通,笔者遂改为滋阴清热,养胃育阴与消食健脾之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升阳益胃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篇中,原方由16味中药组成。寓有“六君子汤”和“痛泄要方”之意。具有健脾益胃,升清降浊之功,适应于中气不足,不得升降,或胸腹胀闷,或二便失化,下利遗溺等症。近年来,笔者将此方加减化裁治疗脾虚型泄泻,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例1:刘某,女,42岁。泄泻1年余,每日3~4次,以上午7~10时为甚,时溏时稀,夹有完谷不化,面色萎黄,肢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处方:党参20g,白术15g,黄芪20g,茯苓15g,半夏6g,羌活3g,防风3g,陈皮6g,白芍6g,炙甘草6g,山药15g,生姜2片,大枣5枚,6剂。2诊:大便溏薄,每日1~2次,纳食增多,仍服前方调治半月。3诊:大便已成形,日行1次,面色红润,纳佳,病愈。   按:患者病因为饮食不调,劳倦伤脾,日久不愈。导致慢性泄泻,考虑其泄泻多在早晨7~10时,根据地支应脏腑,辰时为7~9时,已时为脾经开合,证属脾阳虚弱,运化失职所致泄泻。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甘草,补脾胃之虚;加入小量风药,羌活、防风,以鼓旋升发脾气,云苓渗湿;山药补脾阴,生姜、大枣,和中,陈皮、半夏健脾燥湿,白芍以柔肝益脾。  相似文献   

12.
1、山药苡仁治久泻:用生山药500g,苡仁1000g,共研成细末,搅拌均匀后取50g,加水煮成糊状粥,加闩糖适量,每日早晚各服一次,连服半月。对顽固性泄泻有较好效果。泄泻是指大便稀薄,次数增多的一种肠道疾病。久泻(顽固性泄泻)的特点是:发病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大便时泻,一日2次或3~4次。类似现代医学说的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3.
腹泻6个月。半年前到美国,2周后开始泄泻,大便夹有未消化食物,腹胀,排气多,不欲饮食。回国后一直服各种止泻、助消化之西药,均无效。近1月腹泻加重,日便3次以上,肠鸣腹胀尤甚,大便呈水样,虽排气较多,但腹胀无减,疲倦乏力。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滑。诊断为泄泻,辨证为脾虚湿滞。治以健脾和胃,抗敏止泻。药用:金银花20g,银柴胡10g,生甘草10g,五味子10g,乌梅10g,防风10g,炒山药20g,薏苡仁20g,太子参10g,炒白术10g,木香10g,砂仁6g。每日1剂,水煎服。嘱禁食鱼虾肉蛋、乳制品,待疾病痊愈后,再少量食之。6月8日二诊:服药7剂,腹泻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方含生大黄30g,川厚朴、枳壳各10g。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大便日4~6次,便量每次200-300ml,目0.5~1.5L;至多尿期,并止血,输血,抢救肾功能衰竭及支持疗法。本组5例,用3~12日,结果:痊愈4例,中转手术1例。  相似文献   

15.
例 1.秦某 ,男性 ,36岁。脘痞 ,腹痛 ,便溏 1年余 ,腹痛位置不固定 ,腹鸣 ,便溏 ,每日 3~ 6次 ,便后痛减 ,无明显消瘦。曾服抗生素治疗 ,症状无明显改善。查体无异常 ,经胃肠透视 ,结肠镜检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舌淡 ,苔白腻 ,脉沉弦细。予痛泻要方 :防风 6 g、白术 12 g、白芍 15 g、陈皮 6 g,停用其它一切药物。 3剂后腹痛消失 ,大便每日 1次 ,先硬后溏 ,脘痞 ,舌淡红 ,苔黄腻 ,脉弦细。改用泻心汤法 :党参 15 g、半夏 12 g、黄芩 10 g、黄连 10 g、干姜 10 g、甘草 5 g。 3剂后脘痞减轻 ,舌淡红 ,苔黄腻 ,脉弦。上方加木香 6 g继服 3剂 ,…  相似文献   

16.
刘某,男,47岁,2009年1月11日初诊。搬运货物时不慎从汽车上跌下使腰部损伤,当即感腰部右侧疼痛,不能站立。现腰部右侧疼痛明显,不能伸直,大便2日未解,小便黄。查腰部肌肉紧张、呈板状,尤以右侧为甚,腰1-5椎旁及腰右侧肌肉明显压痛,无放射痛,双臀部及下肢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腰椎CR片检查腰椎各椎体、椎间隙及附件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为腰部伤筋(气滞血瘀)。西医诊断为腰部软组织损伤。郭老师用活血通下法以复元活血汤加减(《医学发明》)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药用柴胡15g,瓜蒌根9g,当归12g,桃仁10g,红花10g,炮穿山甲6g,酒大黄9g,甘草6g,杜仲12g,三七10g,枳实10g,厚朴10g。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并外贴红肿膏,日1次,每次12h,卧床休息。二诊(2009年1月15日),腰痛基本消失,活动正常,未予以其他治疗,回家并配合腰部适宜锻炼。三诊(2009年2月11日),腰痛痊愈20余日又因被重物撞击后左侧胁肋部疼痛,转侧不利,起卧不便,吸气时痛甚。查左侧胁肋部7-9肋平锁骨中线处局部可见皮下瘀血,肿胀,局部压痛明显,胸廓挤压征(-),舌淡苔薄白,脉细涩。CR片检查未见明显骨折征象。中医诊断为左侧胸肋部伤筋(气滞血瘀)。西医诊断为左侧胸肋部软组织损伤。郭老师仍以复元活血汤加三七10g,香附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并用活血膏外贴患处,日1次,每次12h。四诊(2009年2月14日):病情未见减轻,胸肋部疼痛反而加剧,反增短气及排便乏力。郭老师详细询问病情,诉自上次腰部损伤治愈后,常感头昏气短,四肢乏力。舌质淡边有瘀点,脉细涩。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予以益气活血。药用黄芪30g,柴胡6g,党参20g,白术12g,淫羊藿10g,赤芍10g,当归尾12 g,丹参15g。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次吞服三七粉3g,日1剂。五诊(2009年2月16日),服2剂后胸肋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正常。上方去赤芍、三七再进3剂以善后。服药后诸症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水泻属中医“泄泻”范围,引起泄泻的原因较多。本文所介绍的是2岁以下婴幼儿泄泻次数较多,质地呈水样稀便,大便化验仅有脂肪球而无细菌之泄泻。本人用“淡渗疏利法”治疗49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最大23个月,最小2个月;病程7天至90天。以患儿日泻水样便5~10余次为主症。便质稀、色乳白或蛋花样,一般精神尚可,个别稍消瘦,另无它症。大便化验无菌,仅有脂肪球。2治疗方法消食导滞、淡渗利湿、扶脾助阳。处方:党参3~6g,焦木3~6g,炒扁豆5~8g,茯苓3~6g,神曲3~6g,山楂5~8g,谷芽3~6g,五谷虫2~5g,炒…  相似文献   

18.
张某 ,女 ,7个月 ,因腹泻 7日于 1 999年 1 2月2 3日来诊。患儿 7日前无诱因出现腹泻 ,大便清稀 ,多泡沫 ,无明显臭味。查患者肠鸣音活跃 ,舌苔白腻。四诊合参属风寒泄泻 ,予藿香 6g,苏叶 6g,白芷 3 g,云苓 6g,苍术 3 g,陈皮 3 g,白术 6g,大枣 3 g,厚朴 3 g,甘草 3 g,每日 1剂 ,水煎 ,分 2次服 ,并嘱其回家温敷脐周。 2剂后腹泻停止。但此后腹泻反复发生 ,病情相似 ,细问其母 ,因其上班路途较远 ,且天气寒冷 ,每次下班回家即解衣哺乳 ,故其风寒泄泻乃其母所致。遂令患儿再服上方 3剂 ,并嘱其母下班后不要急于哺乳 ,须于温室内饮热饮一杯 ,待…  相似文献   

19.
1产后暴利害张某,女,25岁,1984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泄泻稀水伴干呕、心下痞满10天。患者10天前在某医院分娩第一胎时,因置人性胎盘产时大出血而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又不慎感邪,遂下利稀水,日行7次~8次,肠鸣腹痛。尤感心下痞满,心烦不安,干呕不欲食,精神疲惫,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黄厚腻,脉虚细。辨证属产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冶宜调中补虚,寒温并施。处甘草泻心汤加味:炙甘草12g,红参6g,干美10g,黄连5g,黄警10g,制半夏10g,大枣20g,白术12g。日1剂,水煎服。2剂后大便转稀据,日行3次,肠鸣腹痛、心下…  相似文献   

20.
刘彩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171-171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0岁,于2008年5月6日因恶心呕吐伴头晕乏力收入院。查体:T:37.4℃P:84次,分,Bp:90/50mmHg,消瘦,贫血貌。继往史:1月前无诱因出现粘液血便,轻度里急后重且大便似面条样。肛诊:距肛缘上6em处肠道呈环形狭窄,质硬,手指套有少量血性黏液。结肠镜检:直肠癌(隆起型),病理检查示:直肠黏膜腺癌。于5月10日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