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述红  刘翱  沈瑛 《西南国防医药》2013,(12):1379-13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1].由于COPD是具有肺和多种肺外效应的多系统疾病,故不同患者在临床表现、生理指标、影像学特征、全身炎症反应、频发急性加重、合并症和对治疗的反应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对COPD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识别及分组(表型),能反映疾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COPD高分辨CT(HRCT)表型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HRCT的表现来揭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进程,为临床及早干预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析96例临床确诊的COPD病例的HRCT表现与56例无COPD病史的外伤病例作对照,从中央气道病变,外周气道病变,肺实质病变及肺血管病变等四方面来评估COPD的病理学改变。结果:COPD的中央气道T,T/D,Ai,WA%及TI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气道的显示率,肺气肿及“马赛克灌注”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RCT可以从影像学角度反映COPD的病理改变,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更准确地揭示COPD的病程发展,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CT肺功能检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气肿表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6例。行CT肺功能检查,计算深吸气末低衰减区(low attenuation area,LAA)占全肺体积百分比,即肺气肿指数(LAA%),LAA%≥15%者为肺气肿表型组,LAA%15%者为非肺气肿表型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价量表(CAT)评价生活质量,记录既往急性加重次数;行常规肺功能检查记录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RV/TLC;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6例平均CAT评分(14.83±7.56)分,平均COPD急性加重次数(2.14±1.42)次,平均FEV1(44.94±21.61)%,平均LAA%(15.25±10.52)%。LAA%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473,-0.469;P0.05),与RV/TLC、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呈正相关(r=0.512,0.483,0.421;P0.05);肺气肿表型组和非肺气肿表型组患者在年龄、CAT评分、急性加重频率、气流受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A%与常规肺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对无法配合常规肺功能检查者能提供较为客观的临床参考依据;COPD肺气肿表型患者在年龄、急性加重频率、气流阻力、影像学表现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柏蔷 《武警医学》2007,18(8):565-56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je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8.2%。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定量CT(QCT)能够直接观察和量化肺实质的细微变化,有助于推测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对COPD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就QCT在评估肺气肿、气道病变、血管损伤及COPD表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剑鞘气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剑鞘气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1996-1998年有剑鞘气管和COPD的患者70例。胸部轴位CT用10mm层厚连续扫描。在主动脉弓上方10mm层面测量气管的内冠状径和内矢状径。剑鞘形状的程度用内冠状径与内矢状径的比较来表示。  相似文献   

7.
呼吸门控定量CT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用呼吸门控定量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的平均肺密度(MLD)和像数指数(PI)的分布。方法:40例正常人,23例肺气肿病人及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50%肺活量(VC)时用螺旋CT扫描全肺,在10%VC和90%VC时于隆突层及隆突上,下各5cm处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呼吸时相的MLD和-910HU的肺区所占的比例,即PI的变化,并与肺功能(PFTs)和形态学结果比较。结果:10%VC时,肺气肿组与慢性支气管炎组的MLD降低,平均值分别为-831.8HU和-796.8HU,与正常组为-745.3HU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90%VC时,仅肺气肿组MLD下降,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I变化有同样规律,只是PI表现为增加。定量CT提示的病变与形态学一致,定量CT较肺功能敏感,呼气末定量CT还可以弥补CT形态学发现率低的不足。结论:CT与定量CT结合实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统一,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完善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弥散功能指标DLco,Kco在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关因素对肺散功能DLco及Kco测定的影响以及二者测定在航天医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一口法对120例健康人和76例肺疾病患者进行了肺弥散功能和常规肺功能测定,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DLco,Kco均值随年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正常人肺HRCT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3例新鲜尸体的胸部标本,经改良的Heitzman方法处理,处理前后应用高分辨CT(HRCT)扫描。为了明确正常肺小叶HRCT表现,本文仅将标本处理前的HRCT像与相应的横断大体标本、组织学切片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HRCT能显示正常次级肺小叶结构中的部分小叶间隔、小叶肺动脉,但不能在同一层面显示次级肺小叶的完整结构,不能显示核心结构中的终末细支气管。然而,小叶间隔、小叶肺动脉是HRCT图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结合临床肺功能检查,评价MSCT的像素指数(PI)指标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0例临床确诊为COPD的患者及对照组26名健康志愿者,使用MSCT进行胸部扫描,测量和计算各PI的相关指标,并与临床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PI各项指标在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患者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结果 正常组与COPD组在最大吸气末、呼气末时的PI值及PI变化比率存在明显差异 (P<0.01).最大呼气末像素指数(PIex)与FEV1和FEV1/FVC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0.841.PIin、PIex和PI变化比率最恰当预测COPD的临界点分别为33.9、 5.1、 7.0,其约登指数分别为0.73、0.966、0.937.其中以PIex的临界值预测诊断准确性最高,诊断COPD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能便捷、准确地获得评价肺功能的指标,与临床肺功能检查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PI指标的临界值可用于预测诊断和筛检COPD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系下呼吸道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以侵犯肺泡壁和肺间质为特征的慢性炎症。HRCT能在次级肺小叶水平显示肺的微细结构变化,为检查肺间质性病症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诊断的1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变的HRC  相似文献   

12.
正常成人主肺动脉的HRCT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过正常成人主肺动脉的HRCT测量诊断肺动脉高压与否的可能性。方法:连续测量200例正常成人主肺动脉直径(外径)并计算其与同一层面降主动脉直径(外径)的比值,另外采用相同方法测量11例60~78岁一组已经CT与彩色Doppler证实的COPD患者主肺动脉直径及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值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正常成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主肺动脉直径不同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P<0.05),但其比值与年龄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其比值与COPD患者的比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正常成人不同年龄组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的比值可作为判断肺动脉高压与否的简单、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HRCT定量评价不同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7级支气管径线,并分析其与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胸部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多平面重组方式重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测量其4~7级支气管壁横截面的气道壁各参数,并与肺功能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的气道壁各径线与肺功能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FEV1)呈负性相关(r=-0.416~-0.614,P<0.001),与用力肺活量(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33,P<0.001),与25%最大呼气流量(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5,P<0.001)。壁厚度与外直径的比率(TDR)与FEV1呈负性相关(r=-0.048~-0.593,P<0.001),与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26,P<0.001),与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1,P<0.001)。结论 HRCT所测量的COPD气道壁径线,尤其WA%和TDR与肺功能有较好的负性相关性。HRCT能显示COPD患者4~7级支气管的解剖细节且所得气道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SLE肺部病变高分辨率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比较了36例SLE病人的胸部平片、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和肺功能试验的结果。结果:HRCT、胸部平片和肺功能试验检查对SLE病人肺部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88.9%、36.1%和33.3%。结论:HRCT对SLE病人肺部病变,尤其是轻度、早期SLE病人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肺错构瘤的HR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错构瘤的HRCT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错构瘤的HRCT及其病理表现。结果:所有肺错构瘤均单发,右肺14例,左肺11例;24例病灶贴近胸膜(96%),距胸膜平均距离为0.64cm。余1例距胸壁为4.4cm。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镜利,12例见分叶征(48%),7例见一条血管影进入病灶(28%)。HRCT显示4例含脂肪成分(16%),9例有钙化(36%)(其中4例为爆玉米花样钙化)。术前HRCT诊断正确者16例(64%)。病理上所有病灶均有完整的纤维包膜,23例(92%)见软骨、腺体、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等结构,11例(44%)见不同程度的脂肪发,8例(32%)见不同程度的钙化。结论:周围型肺错构瘤的HRCT表现有一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高分辨力CT“马赛克”衰减的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HRCT的“马赛克”衰减的表现。结果:28例以间质病变为主中,“马赛克”衰减外周分布27例、边界模糊22例,均伴有间质病变征象;以肺实质病变为主7例中,弥漫分布5例,边界清楚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中,弥漫分布和伴有小血管增粗7例,边界清楚6例。结论:虽然HRCT上“马赛克”衰减征象是非特异性征象,但可早期提示小气道病变,并可通过对其形态学特点的分析缩小临床拟诊范围,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分辨率C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与常规螺旋CT(CSCT)为准确诊断肺孤立性结节(SPN)提供信息的能力。方法 18例经手术、痰细胞学或临床证实为SPN的息者均经HRCT与CSCT检查。18例患者中,良性结节(BSPN)13例,其中炎性病变8例,结核球3例,以及错构瘤2例;恶性结节(MSPN)5例,均为原发性肺癌。所有结节的直径介于0.5cm~3.0cm之间,平均为2.2cm。对18例SPN在HRCT与CSCT发现之内部、边缘及周围征象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HRCT像上,分叶征见于4例BSPN(31%)和5例MSPN(100%),毛刺征见于4例BSPN(31%)和5例MSPN(100%),胸膜凹陷征见于4例BSPN(31%)和3例MSPN(60%),棘状突起见于1例BSPN(8%)和2例MSPN(40%)。支气管充气征仅见于2例BSPN(炎性结节)(15%),结节内脂肪成分仅见于2例BSPN(错构瘤)(15%)。周围型肺气肿仅见于2例BSPN(结核球)(15%)。CT晕征仅见于3例BSPN(23%)。然而,坏死区,锯齿状边缘,卫星病灶,以及限局性胸膜增厚则仅见于MSPN。CSCT虽能证实全部病例的SPN存在,但上述多数HRCT上显示的征象是看不到的。结论 HRCT对SPN内部、边缘及周围征象的评价明显优于CSCT,且能在多数病例中将BSPN同MSPN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Teaching Point: Chronic pulmonary schistosomiasis should be suspected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an endemic background presenting with migrating pulmonary lesions on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piral CT is superior to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 in evaluating the radiological morphology of emphysema, and whether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CT techniques improves the evalu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LVRS). The material consisted of HRCT (with 2-mm slice thickness) and spiral CT (with 10-mm slice thickness) of 94 candidates for LVRS. Selected image pairs from these examinations were evaluated. Each image pair consisted of one image from the cranial part of the lung and one image from the caudal part. The degree of emphysema in the two images was calculated by compu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ages determined the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Five classes of heterogeneity were defined.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by visual classification of 95 image pairs (spiral CT) and 95 image pairs (HRCT) into one of five different classes of emphysema heterogeneity. This visual classification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mputer-based classification. Spiral CT was superior to HRCT with 47% correct classifications of emphysema heterogeneity compared with 40% for HRCT-based classification ( p<0.05).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echniques did not improve the evaluation (42%). Spiral CT is superior to HRCT in determining heterogeneity of emphysema visually, 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pre-operative CT evaluation of LVRS candid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