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气营血辨证源流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历史沿革。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病的辨证方法,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于《内经》,晋隋唐时期初具规模,宋金元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创造性地总结出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2.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体现了对脏腑学说的独特见解与发挥。特为小结,提供参考,并祈指正。 一、卫气营血辨证渊源于脏腑学说 卫气营血辨证为叶天士首创,是《外感温热篇》的主要精华所在。卫气营血源自饮食水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功能表现,在《内经》中已有专章论述。叶氏宗《内经》之旨,把在温病整个病程中,病邪对脏腑功能和实质的损害,看作是卫气营血病理变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具体反映,从而归纳成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卷五》(以下称外感卷)药物的应用与配伍规律,探求温病的辨治规律。[方法]对外感卷203则医案190味药物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频次统计与分层聚类法进行分析。[结果]外感卷药物中茯苓、杏仁、滑石与连翘配伍最广,应用频次最高,体现叶氏宣达芳化、渗利祛湿配伍辛凉清解之特色。风温、温热篇以清热生津为主;暑、湿篇以清热祛湿为主,在卫以辛凉清解,气分证以白虎汤为主,夹湿治以三焦渗利;伤阴则取麦门冬、增液汤类;湿热以中焦脾胃为主,重视宣展气机,治从三焦,即宣上、畅中、渗下。叶氏清热(含清卫分热、清气分热与清营血分热)、养阴(卫分、气分至营血分)、祛湿(以气分证为主,重在中焦)的用方多为自创,或化裁伤寒方,体现出卫气营血证的层层变化。[结论]外感卷是叶氏《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具体体现,其中的辨治思想与方药多被《温病条辨》收录,并演绎出三焦辨证体系,对于当下辨治外感病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的主要内容。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所著《外感温热篇》,对温热病舌质舌苔的真假虚实变化,分析很精.论述颇详。全篇38条原文中,验舌辨证的就居17条之多.兹将有关内容归纳浅析如下: 一、辩病位叶氏在《外感温热篇势》中首创能反映温热病发展传变规律的卫气营血辩证体系。指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而卫气营血之辨,舌诊是重要的特证之一。原文15条:“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  相似文献   

5.
研读《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中热病相关医案,简要梳理探讨蒲辅周先生针对外感热病的辨治思路,首辨神志,神昏者以卫气营血理论为基础辨证施治,神清者进一步细辨表里阴阳。提纲挈领,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薛生白是与叶桂齐名之温病学家,叶桂创造了温热性疾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而薛生白则创造了湿热性疾病的辨证体系,其对温病学的贡献不在叶桂之下。薛氏的《湿热病篇》以论湿热病的证治为主,其辨证的特点为:以三焦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  相似文献   

7.
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名词,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它源出于《内经》,以后各代均有阐述,但范围有大小,所指有重点,《内经》、《难经》里一般多指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部位,而温病学说,引申其义,主要是说明病理变化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因此我们在学习、研究、应用温热病学时必须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一、卫气营血辨证在温热病中的主要意义温热病除了运用八纲、六经、三焦辨证来认识其证候的整个传变规律外,而目前主要是运用卫气营血辨证来了解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是清代著名温热病大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引伸《内经》之义所创立的。自此理论体系的形成,方使温病病程的划分,及其相应治疗方法的采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然证之临床,从温病的发展演变来看,卫气营血阶段的划分,尚难反映温病发展变化之全貌。以下就卫气营血辨证中的两个问题略抒管见,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叶天士从营卫角度治疗肺系病的思路。[方法] 收集《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收录的《临证指南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著作中涉及营卫理论的肺系病相关医案,进行分类、归纳,探讨叶氏的治疗思路。[结果] 收集到的医案涉及到咳嗽、咯血、失音、肺痿、肺痹、哮证、喘证、痰饮等疾病,从病因病机上可以分为营卫实证和营卫虚证两大类,实证主要为外感寒邪或温热类邪气所致,叶氏治以解表宣肺、清肃肺卫和清营凉血等法,体现了其卫气营血辨证思维;虚证可分为卫虚、营虚和营卫俱虚证,叶氏注重以甘药补养脾胃、化生营卫,并强调脾胃分治。[结论] 叶天士继承和发展了源自于《黄帝内经》的营卫学说,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和独特的脾胃思想运用于肺系病的治疗,大大拓宽了肺系病的临床治疗思路,值得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思想,在西药常规治疗无效的,天行赤眼外障眼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天行赤眼的特征,按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病在卫分,辛凉疏散,宣肺泄热,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卫气同病辛凉解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病在气分,清热解毒,攻下泄热,白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气营(血)同病,清热解毒,凉血散血,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热退津伤,邪热留恋,清热生津祛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结果]辨证正确,效若桴鼓。[结论]祖国医学的温病理论,只要辨证得法,同样可以灵活施用于外障眼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湿温辨证 ,主要是对气分的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的辨证 ,能否正确地掌握辨证的规律 ,准确地把握湿温病证治的要点 ,关系到疗效和预后。湿温病在运用“六经辨证”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卫气营血辨证”中有卫、气、营、血的浅深传变的不同 ,在治疗上则有达卫、转气、利枢、清营、凉血、散血、增液、培气之别。由于热重于湿者易成阴阳里结 ,伤津劫液 ,成痉成厥 ,变证蜂起。而湿重于热者病情进展虽稍缓慢而浊邪久羁 ,脾运受阻。导致胀满 ,泄利 ,黄疸等症。湿温是温病中的一种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关于“卫气营血”的理论 ,可辨别病位 ,区分病程 ,…  相似文献   

12.
温热病的主要辩证方法为卫气营血辩证,而笔者将卫气营血辩证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取得理想的效果,现将心得体会小结如下。外感六淫皆可发生眼疾,但其中以风、湿、热三邪最为常见。金元四大家的张子和说:“目不因火则不病”,尽管有点以偏概全,但风热外袭、火毒、疫疠确为外眼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湿热病的治疗,医家们多宗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湿热病之专著(湿热病篇)(下称《湿篇》),其对湿热病的辨证治疗,除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内容外,更有依病邪侵犯的浅深层次而进行辨证施治的内容。探讨(湿热病篇)的湿热病辨证规律,既能加深了解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在湿热病辨证施治中的作用,又能开拓、启迪湿热病辨治的思路。1对湿热病邪馒犯的浅深层次的认识“湿热之邪,不自表入里,故无表里之分”,言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的途径不是由表入里,是与伤寒相比较而言的,但虽说湿热病邪侵犯人体“无表里之分”,却正如…  相似文献   

14.
温病的辨证是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理论基础的,这是历代医家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直至清代形成的理论体系。首先叶天士在《温热论》中确立了“卫气营血”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以后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一书里又补充了“三焦”辨证,从而构成了温病辨证施冶的完整体系,为指导临床分析温病的发病过程、病理变化、证候类型、发展规律等提拱了理论基础。一、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其含义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维持功能活动的营养物质。叶氏刚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其义,用以阐明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从而区分证候类  相似文献   

15.
第七讲热性病的辨证规律热性病多由外感所引起。祖国医学根据热性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作为它的辨证纲领。六经辨证多用于风寒外感所引起的热病,即中医传统上所说的伤寒。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则多用于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流行热病,即通常说的温病。这三种辨证方法,都有它的一定特点,它代表着疾病发展阶段上矛盾的特殊性。掌握了这些特殊性,不仅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症状中,辨认出疾病的性质,而且可以确定出相应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6.
清营解表理论与治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今环境和体质特征,参考卫气营血辨证,借助病理体质学说,提出“营热体质”理论和“清营解表”治法。认为由于环境、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当代人体质多以“营热”为特征,具有此体质特征的人在外感病初期即当治以“清营解表”  相似文献   

17.
从流行的叶天士医论医案入手对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现代书刊中论述卫气营血的辨证有诸多不同之处。叶氏运用卫气营血辨证的思维规律大致如下:看病位———上病治气,下病治血;看病程———病初治气,病久治血;看疹色———色白治气,色红治血;看疗效———治气效差,从血论治。  相似文献   

18.
清代医家吴鞠通,继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又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方法。它以三焦为纲,将温热病的证候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并将卫气营血的分证贯穿其中,着重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为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开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的先河,华佗对温病发斑已有认识,巢元方对血症病机已有分析,孙思邈记载了四时温疫诸方,宋金元时期的刘河间、罗天益及明代吴又可等对卫气营血辨正的形成,均具有了一定的启发性的贡献。清代叶天士在六经辨证的启迪下,吸取前人的成就,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又为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认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的产生,是外感热病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名医叶桂,字香岩,号天士,他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成为温病学形成的坚实基础,被后世尊称为温热大师。叶氏也精于内科、幼科、妇科、外科、老年科等。《清史稿》中说:"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叶氏平生忙于诊务,著作不多。由其门人、后人整理而成的《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最具代表性,反映了叶氏的学术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