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16例,占42%。定位错误2例,神经损伤3例,优良率88.3%。单侧下肢痛者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双下肢痛、中央型突出者全椎板切除,合并侧隐窝狭窄者扩大侧隐窝。中老年、病史长、虽经非手术治疗而腰腿痛症状长期不能缓解,有间歇性跛行者合并侧隐窝狭窄可能性较大,CT可明确诊断。美兰注射定位可防止定位错误。防止神经损伤方法是保持视野清晰,直视下操作,咬椎板前先分离粘连。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规律.[方法]分析2000~2005年住院的536例凸起型及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凸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破裂型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破裂型腰腿痛多呈突然加剧(P<0.01),疼痛分级多为重度疼痛(P<0.01);破裂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破裂型与凸起型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凸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疼痛程度较轻、根性损害较少,非手术治疗疗效好;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种疼痛因素并存,腰腿痛症状较重,首选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和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8年10月18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椎间孔内型及椎间孔外型,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本组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2年。疗效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优1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达88.9%。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分为两种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报告陈新民19941~19958对74例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获得一年以上随访者63例。本文对该组患者作了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对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43例,女性20例,年龄24~74岁...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98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7.
5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体会李放治吕小玲作者单位:422001湖南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我院自1988~1996年手术治疗5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临床资料本组男312例,女208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病程3月~30年,平均8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不同部位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按突出部位分为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内型椎间盘突出采用后路关节突切除,切除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采用经横突间入路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结果横突间入路进行椎间盘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0min,平均出血量180ml;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平均出血量330ml,平均手术时间120min。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神经根牵拉试验正常。经过平均术后12个月的随访,除2例术前部分肌力恢复不良外,其余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分为2种类型,适宜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治疗大多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仍有复发,也有初次手术未能成功需再手术,过去报道再手术率为2~92%,我院自1994年2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1例,其中再手术10例,再手术率为3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41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电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仪治疗,穿刺成功率100%.术后平均3.5个月随访,优良率90%.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不造成神经根粘连及硬脊膜纤维化,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认为在掌握定性诊断资料并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正规操作,应用该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对CT所见腰椎间盘突出的重新鉴别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因临床发现有些经CT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其症状体征与CT结果不符。对112CT阳性者根据症状体征进行重新鉴别。方法:将CT阳性者根据“三种试验”分为阳性、阴性两组,再选压痛点作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阴性组优良率较高。结论:CT结果可供参考,但不能作临床考虑的主要依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要以症状体征为主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86年1月至1990年7月手术治疗双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手术病例的25.5%(80/315)。多见于L_(4.5)、L_5S_1和L_(3.4)、L_(4.5)两组,分别为61例(76.25%)和17例(21.25%)。其临床表现多数较单间隙突出者病程长、症状重、体征多、神经根损害更为广泛,CT可清楚地显示病变征象,随访72例,平均随访35个月(2~6年),优48例、良16例、可3例、差5例。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分析近8年我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的原因。讨论其防治和治疗措施。结果术中保留棘上韧带能避兔术后腰酸乏力,采用环锯去除椎板黄韧带省时,安全。L5和S1的术中确定可依据其形态,活动度,叩击音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5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采用扩大式开窗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优42例,进步7例,优良率87.5%。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后出现持续性疼痛是本症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之处,并强调术后的稳定治疗。作者认为,把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名称提出,对于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短期疗效观察结果。方法 对2002年2月~2003年5月接受人工髓核置换术的28例患者,进行短期随访,时间6个月~1年9个月,平均1年2个月,通过其自觉症状变化及X线片情况,初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复查X线片,术后椎间高度不同程度恢复,未见有髓核位置的明显变化,也未发现有终板塌陷的现象。患者下腰椎活动度及腰痛均有改善。结论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是脊柱解剖与功能重建的一种趋势,术后合理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腰背肌功能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30临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PLD+局部理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腰背肌功能训练.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30d的疼痛VAS评分、1年随访复发率。结果:两组1月后VA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但1年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腰背肌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PLD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低,提高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以来,我们应用APL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8例,再穿刺切吸21例,再切吸率5.9%.分析原因有:术中操作不当3例,间盘切吸量不足10例,定位错误2例,双间盘突出漏切3例,间盘退变硬化4例.作者指出医源性因素是再切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25例中,属极外侧型14例(43%)、硬膜内型4例(12%)、神经根鞘内型2例(06%)、游离移位型8例(25%)。结合文献复习,分别讨论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影像表现、诊断及治疗。作者认为对详细病史及临床表现的综合分析是避免漏、误诊的关键;术中探查阴性时有针对地以细橡皮导尿管做相应部位的探查,是避免漏治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作者设计的:有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2例。其中256例患者随访3月-6年。结果:疗效成241例(占94.15%),良9例(3.52%),优良率为97.67%。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切除突出物,解除神经压迫,操作简便,远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