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中隔脓肿多见于鼻外伤或鼻中隔手术,2006-2007年我科诊治2例病因不典型的少见鼻中隔脓肿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65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结果经随访1~6个月,无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或鼻腔粘连,客观治愈率100%。结论经内窥镜行鼻中隔成形术操作精细准确,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脓肿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脓肿(nasal septal abscess,NSA)系指鼻中隔骨或软骨与其骨膜或软骨膜间脓性分泌物的积聚[1],发病率低,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关于其影像学表现的报道极少[2].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矫正术是鼻科较常见的手术,术后并发鼻中隔血肿是其发并症之一,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如果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脓肿、穿孔、鞍鼻等并发症。2001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矫正术560例,其中发生鼻中隔血肿17例。现将发生原因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部队官兵训练或演习时,出现头、面、鼻部外伤而造成战伤性鼻骨及鼻中隔同时骨折,这种骨折一般为复合性外伤,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形成及鼻中隔骨折后引起鼻中隔重度偏曲,单纯的鼻骨复位难以使鼻中隔复位,鼻腔症状多难缓解。我科在2004-01-2013-01期间行鼻骨骨折复位及鼻中隔矫正术治疗12例因头、面、鼻部战伤引起的急性鼻骨鼻中隔骨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下鼻甲黏骨膜瓣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铜梁县和大坪医院23例鼻中隔穿孔在鼻内镜下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方法分离鼻中隔穿孔周围的黏软骨膜及骨膜,取合适大小的下鼻甲黏骨膜瓣用医用胶固定于鼻中隔黏软骨膜及骨膜袋内,完全封闭鼻中隔穿孔并局部应用...  相似文献   

7.
鼻中隔偏曲治疗方法以手术矫正为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额镜下行鼻中隔黏骨膜下切除手术,术后可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随着鼻内镜的临床应用,我科自2006年5月收治了8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局部矫正手术,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脑胶粘合骨及软骨法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47例鼻中隔偏曲青少年在全麻下行黏膜下鼻中隔骨及软骨大块切除,体外修剪软骨,鼻内镜下采用耳脑胶将切割成小块的骨及软骨粘贴于黏骨软骨膜上,粘合切口。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无并发症,随访2~3.5年,患者鼻腔通气良好,外鼻形状无改变,鼻中隔居中无穿孔,用力呼吸鼻中隔无飘动。结论:鼻中隔内耳脑胶粘合骨、软骨法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鼻中隔偏曲为耳鼻喉科常见病 ,可引起鼻塞、鼻出血、头痛等不适 ,主要采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治疗 ,但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后常出现鼻中隔血肿 ,需重新手术清除血肿 ,增加病人痛苦及延迟伤口愈合。 2 0 0 0~ 2 0 0 3年 ,我们在鼻中隔偏曲黏膜下切除术中采用L形鼻中隔切口 ,无一例发生鼻中隔血肿。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鼻中隔偏曲 98例 ,男 6 5例 ,女 33例 ;年龄 18~ 4 6岁 ,平均 32岁。其中S形偏曲 2 2例 ,C形偏曲 35例 ,矩状突 13例 ,嵴状突 2 8例 ,均为中度 (Ⅱ度 )以上偏曲。主要症状为鼻塞、头痛 ,部分病人有反复鼻出血、…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偏曲是造成招飞体检学员耳鼻喉科淘汰的重要原因,每年都有大批优秀学生因单纯鼻中隔偏曲而无法实现飞天梦想。鉴于鼻中隔偏曲可行手术矫正而治愈,我们对参加空军2Q09年招飞的西北地区单纯因鼻中隔偏曲而淘汰的部分学员在自愿的基础上施行了鼻中隔矫正手术,以期在不降低体检标准的情况下提高合格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胡晓芳  王守江 《西南军医》2009,11(4):685-685
鼻中隔穿孔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医源性因素。我科自2006年3月-2009年3月共完成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包括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及同期行鼻窦、鼻甲手术)112例,其中并发鼻中隔穿孔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胶原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以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胶原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6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鼻中隔穿孔。结论 胶原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13.
鼻中隔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我科2000年3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鼻中隔穿孔病人43例,均采用鼻中隔筛骨垂直板嵌顿法修补鼻中隔穿孔,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余江萍 《西南军医》2012,14(3):410-4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和鼻腔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患者90例,其中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鼻腔鼻窦患者30例,鼻中隔偏曲和鼻腔鼻窦兼有患者30例,分别分为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联合组。对于鼻中隔组患者实施鼻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鼻腔鼻窦组患者依据患者情况实施鼻窦开放术、鼻息肉切除术及中、下鼻甲部分手术,联合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观察三组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做好记录,将联合组患者情况分别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统计学结论。结果 90例患者中治愈68例,好转17例,无效5例,其中联合组的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与鼻中隔组、鼻腔鼻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余两组分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鼻中隔偏曲及鼻腔鼻窦炎兼有患者采取一次性鼻中隔及鼻腔鼻窦联合手术,患者的疗效没有降低,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5.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的改变,导致鼻塞、鼻出血、嗅觉不灵、耳聋耳鸣和头痛、睡眠差等,而影响鼻腔生理功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已成为耳鼻喉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如何做好这一复杂而细致的手术,关键在于如何避免术中撕破鼻中隔粘膜及骨膜而发生穿孔。作者  相似文献   

16.
湿润烧伤膏治疗鼻中隔粘膜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湿润烧伤膏涂布鼻中隔粘膜缺损处,观察促进粘膜修复的效果。方法:湿润烧伤膏涂鼻中隔创面,每日4次。结果:湿润烧伤膏涂布鼻中隔粘膜缺损创面可明显加快粘膜修复,降低鼻中隔穿孑L的发生。结论:湿润烧伤膏具有抗感染、减轻粘膜水肿和促进缺损鼻中隔粘膜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永宏  黄选兆 《人民军医》2001,44(5):292-293
外伤性鼻中隔骨折易漏诊。 1993年以来 ,我们诊治鼻中隔骨折 2 0例。现将漏诊原因、诊断、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2 0例中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7~ 50岁。车祸及碰伤 9例 ,拳击伤 8例 ,硬器击伤 3例。均有单侧或双侧鼻出血 ,单侧鼻塞 ,其中伤后原有鼻塞加重 6例。伴头痛 10例。体征 :均伴鼻骨骨折和面部畸形。鼻中隔粘膜局部破损 8例 ,血肿 6例。单纯鼻中隔骨质骨折 10例 ,单纯鼻中隔软骨脱位 4例 ,骨质骨折伴软骨脱位 6例。鼻中隔偏向一侧 2 0例中 ,6例原伴有嵴突。鼻部轴位CT检查 3例示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 ,…  相似文献   

18.
申学良  唐江  肖仁国 《西南军医》2012,14(3):459-459
目的总结、观察鼻内窥镜下再次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在鼻内窥镜下根据偏曲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径路行再次鼻中隔矫正术21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均获较满意结果,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或穿孔加重)、鞍鼻、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再次鼻中隔矫正术难度较第一次明显增大,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再次矫正优点明显,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粱  胡晓艳 《西南军医》2011,13(6):982-983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2例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鼻中隔粘膜下减张放射状切除整复术,对2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单纯方形软骨部偏曲和合并骨部偏曲切除整复术。术后1周182例(91%)鼻中隔平直,196例(98%)通气改善。术后2月随访106例,其中103例(97%)鼻中隔平直,全部通气良好。随访1年82例,其中80例(98%)鼻中隔平直,全部通气良好。各期随访病例均无鼻中隔穿孔和鞍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